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353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VDO基础知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将104位的Sector104映射成为8位的ColorCode。

这样128位的扇区标识就缩短为32位的ColorCode+Sector24,称为Sector32。

ColorCode局部唯一,即只能在局部区域内标识一子网。

DO中子网的概念类似于1x中的LAC(小于BSC)

UATI

AN为每个在其服务范围内接入的AT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IPV6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在EVDO中称为UATI128。

AN为AT分配的UATI128中,前104位为AT所接入载频的子网号,即Sector104,后24位在AN内唯一,称为UATI24。

同样,为AT分配的UATI128,也缩短为32位的ColorCode+UATI24,称为UATI32,简称UATI,这个是手机以后在本AN内身份的唯一标识,功能相当于1x中的IMSI。

UATI128位前104位标识子网后24位标识用户

EVDO网络的SectorID(128bit)格式如下:

 

2009-5-2511:

41

MCC:

移动国家码,12比特。

MNC:

移动网络号,12比特。

Prov:

省编号,6比特。

Res:

预留位,23比特。

IPAddress:

BSC的IP地址,32比特。

ColorCode:

色码,标识不同的Subnet,8比特。

SectorID:

标识子网下的不同Sector,24比特。

以上的SectorID格式可以全球唯一识别DOA网络中的Sector。

这种格式支持1个BSC下划分多个子网也支持多个BSC组成一个子网。

UnicastAccessTerminalIdentifier单播接入终端标识。

在进行HRDP会话时,系统将为参与会话的AT分配唯一性的会话标识(地址标识),系统与AT通过会话标识来识别消息或数据的归宿。

UATI是长度为128位的终端地址标识或会话标识,它的高位默认为子网地址标识,低位作为终端在该子网内的地址标识。

UATI与SectorID的结构类似,UATI在会话建立和子网变更时进行更新,而SectorID在发生切换时进行更新。

(3)EVDORevA在前向如何区分用户?

与1X不同,EVDORevA前向不直接采用walsh码来区分用户,而是引入了MACIndex的概念,MACIndex共128个,每个都与确定的Walsh码相对应。

MACIndex具体分配如表3所示。

表3MACIndex分配一览表

在128个MACIndex中,从上表格可见,只有114个MACIndex可用(即最多可以支持114个用户)。

当然这些都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实际的系统不可能容纳如此多的用户,否则网络质量恶化,用户感受下降。

(4)什么是EVDO的虚拟软切换?

Rev0与RevA虚拟软切换过程有何不同?

虚拟软切换原理是:

在每个时隙内,终端(AT)连续测量激活集内所有导频的信噪比SINR,从中选择信噪比最大的基站,作为自己的当前服务基站,即某一时刻,在前向链路终端只与一个扇区保持业务信道的联系(避免高速数据业务占用过多前向资源,与话音业务软切换不一样),在反向链路终端与多个扇区保持联系(与传统软切换一样)。

DORev0系统的终端(AT)在进行虚拟软切换过程中,上行使用DRC信道,DRC信道由DRCCover(标识服务扇区)及DRCValue(终端期望的前向发送速率)两部分组成。

在每个时隙内,终端只能与当前服务扇区进行前向数据通信。

在DORev0版本中基于DRC的虚拟软切换,由于时延较大,不能够满足时延敏感业务的QoS要求(比如VoIP业务)。

因此在DORev.A版本中,为了降低虚拟软切换的时延,进一步新增DSC信道,DSC将提前通知网络侧(AN)此次切换的目标小区,在DRCCover改变前一段时间,DSC率先改变,使得目标基站可以提前从源基站转移前向数据队列;

当DRCCover真正改变时,目标基站已经准备好前向数据,可以无中断地直接向终端发送前向数据,从而大大缩小了虚拟软切换的时延。

下图为Rev0的虚拟软切换过程,当DRC改变时,由于目标小区的数据尚未准备好,导致业务短暂中断,典型时延超过32slot以上,不能够满足实时业务的QoS要求。

下图为RevA的虚拟软切换过程,在DRC改变前一段时间,DSC率先改变,虚拟软切换期间,BSC同时向两个小区多播数据。

当DRC改变时,目标小区数据队列已准备好,可向终端无缝发送数据。

显然,与软/更软切换相比,虚拟软切换降低了切换信令开销和前向资源的占用,但无法提供与软/更软切换类似的宏分集增益。

(5)DO虚拟软切换信令流程如何?

DO的邻区优化以什么为准则?

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主要步骤有3步:

①终端检测到当前存在同频邻区信号强度强于或者低于某一门限时,则上报RouteUpdate消息与Connection消息;

②RouteUpdate消息中所带邻区的信息,经过系统判决后,如果满足“加分支”或者“删分支”的条件;

则下发TrafficChannelAssignment,通知终端“加分支”或者“删分支”;

③终端收到系统下发的TrafficChannelAssignment后,按照消息内容进行“加分支”或者“删分支”;

完成后,向系统上报TrafficChannelComplete消息。

AT通过RouteUpdate消息向AN告知自己目前的位置(当前服务PN),以及周围扇区无线链路的情况。

其消息实例截图如下所示。

可见,进行DO优化时,是根据RouteUpdate消息而不是1X系统的PSMM消息,对邻区关系进行优化调整。

EVDO和1X的用户行为有明显的差别,移动性远远小于1X用户,通过RouteUpdate消息能更准确的把用户行为考虑进去。

所以需要在继承1X载频邻区基础上,做针对EVDO的专项邻区优化,把真正存在切换关系的邻区优先级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此外,1X的BSC边界采用的是A3/A7软切换,而DO的AN间切换未采用软切换协议,暂时使用硬切换方式(协议未规定AN间软切换)。

这样在AN(BSC)边界就不能完全继承1X的邻区关系。

(6)什么是DO的“多流”技术?

各种业务的QoS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EVDORev.A版本是为了提供高速实时多媒体分组数据业务而开发的,要求提供端到端的QoS业务,因此增加了多流包应用协议MFPA(Multi-FlowPacketApplication),每个用户可以有多个不同QoS要求的业务流(可以理解为一个用户同时发起了多种业务)。

这些业务流的数据包因为业务属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表现在准入控制,负荷控制,优先级调度等无线资源管理和地面链路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同一用户的多业务流如下图所示。

评价业务QoS时,常常从带宽、延迟及延迟抖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QoS等级主要划分为:

EF(加速转发)、AF(确保转发)、BE(尽力而为)

主流厂家通常将各种业务类型做如下区分:

QoS等级

针对业务类型

代表性业务

EF(ExpeditedForwarding)快速传送

时延敏感性

VoIP,VT(视频电话),OnlineGaming(在线游戏)

AF(AssuredForwarding)

确保传送

误码敏感性

VideoStreaming(流媒体视频),BCMCS(广播多播业务)

BE(BestEffort)

尽力而为

对于时延无特殊要求

FTP,HTTP,E_mail

“尽力而为”(BestEffort)可以理解为此种业务没有最低资源保障要求,如FTP下载时,用户少速度就快一些,用户多速度就慢一些,有时网络拥塞甚至进度停滞。

在AN中,通过支持并发多流来支持不同业务应用的QoS,同样地每个流都有对应的QoS。

在前向,无线资源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被多用户共享,AN针对不同QoS要求的多个流分别分配前向时隙调度的优先级,优先保证EF,其次是AF,最后是BE;

在反向,AT根据不同业务流的QoS需求申请反向功率资源,AN综合所有AT的请求,进行集中式资源分配。

(7)1X/DO混合终端的互操作流程是怎么样实现的?

1X与DO两个系统间的网络选择以及各种切换,均是由终端来主导,系统进行配合。

由于建网初期DO的覆盖区域比1X小,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间边界,导致系统间切换的发生。

此外,DO仅提供数据业务,必须依赖1X网络为用户提供语音业务。

因而在1X与DO重叠覆盖区内,存在因业务需求而发生的系统间切换。

因此,lX与DO的系统间互操作策略非常重要,既要保证数据业务在两个系统间的平滑切换,又要保证语音业务的正常使用。

DO混合终端从开机到建立1X/DO业务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DO混合终端开机后,根据设定的PRL捕获可用的1X网络

②DO混合终端成功捕获1X网络后,进入空闲模式

③DO混合终端在1X网络空闲模式下,开始捕获与该1X网络相关的DO网络

④DO混合终端成功捕获DO网络后,进入1X/DO双网的空闲状态,开始监听1X的寻呼信道和DO网络的控制信道。

注:

不论DO还是1X系统都支持时隙模式(Slottedmode),这样双模手机在空闲时刻可以同时监听两个系统的寻呼消息;

时隙模式下,双模终端监听DO系统的周期固定为5.12s,1X监听周期根据SlotCycleIndex设置为0、1、2分别对应为1.28s、2.56s和5.12s。

下图为SCI=0时的混合终端时隙模式示例。

※此时的数据业务连接将优先在DO网络上进行,但部分数据业务(例如定位业务)对1X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这类业务在实现时,优先选择1X系统。

※此时的语音、短信等业务将在1X网络上进行。

※在DO网络数据业务连接状态下,DO混合终端可以监听1X网络的寻呼信道;

当有语音业务请求时,DO混合终端先进入休眠状态,释放空口资源,保持PPP连接,然后切换至1X网络建立语音业务;

如果在DO网络去激活时长规定的时间内结束了1X网络的语音业务,则DO混合终端会自动回到DO网络并建立空口连接,继续数据业务;

如果超过了DO网络去激活时长的规定,DO网络的PPP连接释放,在1X网络语音业务结束后,DO混合终端进入空闲状态,这时如需进行数据业务,则要重新建立DO网络数据业务的连接。

※在1X网络的业务状态(Active)下,DO混合终端不监听DO网络的控制信道,无法从1X网络切换至DO网络。

此时DO网络处于拒绝状态。

※当DO混合终端处于1X数据业务的休眠态(Dormant),或者1X业务中断时,可以监控DO网络的控制信道,允许向DO网络进行切换。

(8)HRPDSession是什么?

有哪些状态?

HRPD(HighRatePacketData高速率分组数据)为1XEV-DO的“学名”。

话音业务的一次业务过程叫做Call,数据业务的一次业务过程叫做Session,以上网业务为例,其业务模型如下所示。

EVDO分组数据会话包含激活(Active)、休眠(Dormant)和空闲(Idle)三种状态。

状态

特点

激活态

AT和PDSN之间存在空口连接(AT与AN之间)、A8连接(AN与PCF之间)、A10连接(PCF与PDSN之间)和PPP连接(AT与PDSN之间),AT与PDSN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送。

休眠态

AT与PDSN之间仅存在A10连接和PPP会话,没有空口连接和A8连接,AT与PDSN之间要进行数据传送,必须重新建立空口连接和A8连接。

空闲态

不存在空口连接、A8连接、A10连接和PPP连接及会话。

下图给出了三种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

在空闲态,若建立空口连接、A8连接、A10连接和建立PPP连接,则转移到激活态。

在休眠态,若释放A10连接和PPP会话,则转移到空闲态。

在激活态,若释放空口连接和A8连接,中断PPP连接,保留PPP会话,则转移到休眠态;

若同时释放空口连接、A8连接和A10连接,并中断PPP连接和清除PPP会话,则转移到空闲态。

(9)DO中的HARQ和提前终止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EVDORev.0只在前向引入了HARQ技术,EVDORev.A系统在反向也引入了HARQ技术。

传统的ARQ(自动重传请求)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只对错误帧进行重传,本身没有纠错功能。

为了节约系统资源,EVDO系统采用了融合信道编码的检纠错功能与传统ARQ重传功能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Type-IHARQ将前向差错控制(FrontErrorControl,FEC)机制与ARQ结合起来,对于收到的数据帧,先进行译码和纠错,若能纠错,则接收该数据帧;

否则,丢弃该数据帧,同时发送NAK应答,请求发送端重发该数据帧。

Type-IHARQ只是简单地丢弃出错的数据帧,未能充分利用出错数据帧中包含的有用信息。

Type-IIHARQ保存无法正确译码的数据帧,并与收到的重传数据帧进行合并并译码,以提高正确译码的概率。

与Type-IHARQ相比,实现Type-IIHARQ需要在接收端增加存储和合并处理能力。

具体实现时,EVDO前向链路采用Turbo编码,编码器输出码流由被编码的原始信息码流及其校验码流组成;

在多时隙传送情况下,基站先发送原始信息码流,若终端正确译码,则返回确认消息ACK,基站提前中止传送后续码流;

否则,终端返回NAK;

系统收到NAK后,重传其后续校验码流;

终端继而对之前收到的原始信息码流与已收到的校验码流进行合并译码。

实现过程如下图所示。

Turbo编码具有强大的纠错功能,进一步提高了HARQ的纠错能力;

提前中止技术的采用,使得大部分数据分组包在实际传送中所占用的时隙数少于为DRC请求速率所分配的最大时隙数;

节约的时隙可以用于新的数据分组的传送,从而提高了前向链路资源的吞吐量以及系统频谱效率。

(10)EVDO采用速率控制技术的必要性何在?

其在前向和反向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在CDMA20001X系统中,中低速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是码分复用的,共享基站发射功率、码道和频率资源。

基站通过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补偿因信道衰落带来的影响,从而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对于中低速数据及语音业务而言,这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对于高速分组数据业务,这种快速功率控制并不能保证系统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尤其是当高速分组数据业务与低速语音业务采用码分方式共享频率和基站功率资源时,系统效率会较低。

EVDO前向链路优化的目标是:

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化,在前向链路采用时分复用和多用户调度技术,而分组传送速率是多用户调度的一个关键参数,所以如何根据无线链路质量和系统资源状况,调整分组传送速率,就成为系统吞吐量性能改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EVDO反向链路优化的目标是:

使得当前服务扇区内所有用户的平均分组缓存队列长度尽量小,根据系统负载和终端缓存队列长度等因素,采用速率控制有助于提高反向链路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考虑到EVDO的反向链路是码分多址的,需要采用功率控制以限制基站处多用户的干扰水平。

EVDO反向链路速率控制结合功率控制机制,可以更好地保证多用户接入和系统吞吐量等方面的要求。

EVDO前向链路速率控制的原理是:

在每个时隙内,终端测量前向导频的信干噪比,估计下一个时隙内前向链路所能支持的最大传送速率,然后以速率请求的形式反馈给系统,系统按照该终端的请求速率来分配无线资源。

EVDO前向链路以时隙为单位进行速率控制。

EVDO反向链路速率控制的原理是:

在每帧内,基站测量反向链路的ROT(RiseOverThermal),根据ROT计算出系统的当前负载水平(忙或非忙),并通知本小区所有终端;

终端收到激活集中所有基站的负载信息后,进行组合判决系统是忙或是非忙,并结合其反向业务信道的当前传送速率及其速率转移概率、终端发送缓冲区的数据量大小和速率上限等共同决定下一帧的传送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