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3378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整理整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同于个人发展前途的选择,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只能在具体的历史、人文传统和体制环境下进行;

而且,只有在公民社会整体素质的及其理性精神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才更有可能作出理性的、符合实际的选择。

3.关于本题答案请参考教材P9-11.

1.什么是旗帜?

恩格斯说,党的纲领就是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

旗帜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就是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的集中表达。

2.为什么要高举旗帜?

(你认为举旗必要吗?

因为旗帜问题很重要。

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旗帜问题。

3.如果举旗必要,那么怎样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当前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4,主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表述: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共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一是毛泽东思想,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具体参见教材P7第三段

其次是关于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大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展开分析:

1、在根本方法、政治立场以及理论品质等方面的一脉相承性(具体参见教材P11-12)。

2、发展与创新性。

可抓住两点来进行展开分析:

一是时代、实践有何发展变化,从而要求理论做出发展和创新;

二是理论的主题和内容有何具体变化。

——理论之间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节

1.对毛泽东的评价:

原则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大家可以从功绩、过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科学地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毛泽东的功绩: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具体有:

一是缔造了一个新中国。

二是开辟了两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斗争道路、有中国特色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道路)

三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至少是两大奇迹。

(遵义会议后的红军长征、解放战争时期的转战陕北)

四是铸造了光耀世界的三度辉煌业绩(抗日战争时期的辉煌、解放战争时期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头八年的辉煌)

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简单讲有5点

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2.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大家可以从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两方面进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节

讨论题点评:

关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观条件

我认为,在承认“时势造英雄”的同时,我们还得承认“英雄造时势

1、邓小平人格特征:

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光明磊落的做人准则、不计恩怨的博大胸怀、高风亮节的领袖风范等等。

2、邓小平人格特征对创立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之所以创造出改变和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光辉业绩和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生涯密切相关,更与他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历史的观点和世界的视野密切相联。

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邓论。

具体见课件“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第四节讨论问题点评

1、如何理解“中国先进生产力”?

执政党怎样做才能代表好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

(1)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内涵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科学范畴,是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生产力;

社会先进生产力具有先导性、创新性、高效性和革命性等主要特征;

中国先进生产力是指中国生产力中,代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有利于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符合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社会化、全球化要求,并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那一部分生产力。

它相对于一般生产力而言,具有时间性,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涵和标准,是一个历史范畴。

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范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二、先进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三、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

2、执政党怎样做才能代表好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对执政党而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站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列按照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促进生产力发展(一个中心;

科教兴国);

另一方面又必须从中国生产力的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构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

(1)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能够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3)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心声。

(5)能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的探索精神(6)能够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和享受。

(2)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往往与自然、本能相对。

而先进文化中的文化,一般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对的文化概念,它和大文化的概念有所区别,主要限于精神现象的领域。

在当代中国,所谓“先进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相对而言的。

对于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区分,是根据我们对文化的现实功能所作的价值判断得出的。

如果说,一种文化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积极的,那么,这种文化就可谓是先进文化,否则就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关于“怎样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从经济方面大家可以参考教材第八章第四节内容。

从社会方面,大家可以参考教材第十一章内容。

第二章讨论题点评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参考教材P48)

(2)其内容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50、P51)

(3)把握四个概念:

实事求是的内涵?

(参考教材P50第四段)解放思想的内涵?

(参考教材P55)与时俱进的内涵?

(参考教材P51第一段)求真务实的内涵?

(参考教材P59)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参考教材P50-51)

第三章

辨析题1:

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又不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正确。

(1)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理由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且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革命的阵线上说,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有区别:

A.所属范畴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范畴。

B.对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民主自由;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目的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即新民主义革命不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辨析题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基本分析思路:

(1)“新式的、特殊的”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

(2)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将两者进行比较,发现有区别(见课件)。

(3)从两者的区别中可以了解到五四后的中国革命的新的特点。

2.参考答案:

因为:

五四后的中国革命具有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有新的革命阵营:

世界无产阶级阵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有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有新的革命前途:

即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分析论述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你是如何看待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的?

上述观点不客观不正确,宣扬侵略有功,夸大了其积极作用。

需要正确看待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P65)

(1)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如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但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不应盲目夸大其积极作用。

(2)从主观上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以至与他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讨论题点评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

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在本质上毫无二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改造”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准备,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何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

4、请大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评价,并总结这段历程可能带来的现实启示。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其原因:

第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人民在100多年长期奋斗和探索中作出的历史性抉择。

第二、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三,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

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四,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列宁说: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正如邓小平所说: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一帆风顺地进行。

从1956到1976年,二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立初期的这段艰辛探索历程的认知吧,并试对其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方面,总的来看,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主义过渡及社会主义建设均出现了较严重的失误和偏差,这主要是因为:

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搞清楚;

党内普遍存在左倾冒进主义的情绪,急于在较短时间内就建成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承认,这一时期我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1)从理论探索方面看,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思想成果。

如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以及社会矛盾、“三个世界”理论等方面的思想;

刘少奇提出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在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等等。

(2)从实践发展进程看,尽管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简单否定“文革”前几十年的历史,这段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对照传统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描述有何创新之处?

基本分析思路: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前提: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劳分配;

计划管理;

产品经济

上层建筑:

自由人联合体的自觉管理;

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目的:

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把握毛泽东的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三大经济特征:

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理解邓小平“本质论”中的社会主义。

(2)进行比较:

马克思、恩格斯从基本特征方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多种观念的混合: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的规定性②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验为参照系③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大同世界的设想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源主要有两个:

理论上,主要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的著作;

就实践模式而言,则是苏联模式,尤其是1936年斯大林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本上就是以苏联模式为蓝本。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

①生产力方面:

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目标)从生产力角度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②生产关系方面:

根本要求(基本原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价值目标)从生产关系角度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③根本目的方面:

根本目标—“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终极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价值目标),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

④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方面它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基础地位;

另一方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体现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

(3)加深理解,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既体现了对老祖宗的“没有丢”和“不能丢”,又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时代发展基础上讲出了一番具有科学根据的新话。

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公有制。

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是两个不同深度、不同层面的概念。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外部表征;

而社会主义本质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规定性,是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概念。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贡献:

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1)突破“社会主义贫穷”论,

(2)突破“一大二公”论。

(3)突破“平均分配”论。

(4)突破“单一计划经济”论。

结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

3、邓小平指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指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胡锦涛则强调:

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试结合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谈谈你对发展的认识。

提示:

在上述观点中,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观点实际上是在强调发展对我国和执政党的重大意义;

而胡锦涛的观点则侧重于关注发展的科学内涵以及方式。

与此相适应,大家的论述也应从三个层次进行:

(1)发展的科学内涵;

(2)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