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2671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1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学年高二对抗赛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详解】A、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花和果实呈现一定的颜色,所以番薯出现的紫色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A正确;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黏液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膳食纤维(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紫色番薯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不是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D错误。

故选D。

3.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的探索。

下列表格中所列实验为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的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序号

实验名称

还原糖的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以花生子叶切片为材料)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

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A.上述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有③④⑤⑥,需要水浴加热的有①④

B.上述实验中能以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是④⑥

C.上述实验中需要使用盐酸的是③,需要使用酒精的是④

D.实验①所需试剂名称为斐林试剂,实验⑥中需要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答案】C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鉴定还原性糖。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B液(0.01g/mlCuSO4溶液)鉴定蛋白质。

3、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4、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的分布:

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蓝绿色;

叶绿体由于本身呈现绿色,所以可直接观察。

【详解】A、脂肪鉴定(以花生子叶切片为材料)、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A正确;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均可以用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

C、实验③中洗去浮色,要使用用50%酒精;

实验④中使用盐酸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C错误;

D、实验①还原糖的鉴定所需试剂名称为斐林试剂,实验⑥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中需要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D正确。

故选C。

4.鬼笔环肽是一种来源于毒蕈类鬼笔鹅膏的环状肽毒素,其结构简式如题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环状肽形成时至少要产生7个水分子

B.该环状肽与链状肽比较其亲水性会有所下降

C.该环状肽中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D.该环状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但仍可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3、分析题图:

题图是一种来源于毒蕈类鬼笔鹅膏的环状肽毒素,该鬼笔环肽中含有7个肽键,是环状七肽化合物。

【详解】A、该环状肽形成时至少要产生的水分子数=肽键数=7个,A正确;

B、该环状肽与链状肽比较,环状肽较链状肽少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其亲水性会有所下降,B正确;

C、由题图可知,该环状肽中不含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C错误;

D、该环状肽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生成氨基酸、二肽或多肽,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

【点睛】

5.下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  )

A.结构②中因含核仁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结构①和⑤之间可通过结构④实现膜化学成分的转化

C.结构⑥衰老损伤时,可被结构③中的多种水解酶水解

D.若该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内质网,②为细胞核,③为溶酶体,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细胞膜,⑥为线粒体。

【详解】A、结构②细胞核中因含染色质(DNA载体)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

B、①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细胞膜,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初步合成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的形式运输,再以胞吐的形式运出细胞外,在这过程中实现膜化学成分的转化,B正确;

C、③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可参与消化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

D、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正确。

6.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分离出来,证实了人们关于水通过水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推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水通道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呼吸抑制剂会降低通道蛋白的转运速率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方式是协助扩散

【答案】B

【分析】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因此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水通道蛋白是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A正确;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呼吸抑制剂不会降低通道蛋白的转运速率,B错误;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水通过水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跨膜方式是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B。

7.2020年1月26日,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及时公布由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测定的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率晶体结构。

下列有关3CL水解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Mpro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Mpro具有高效性

C.设计验证Mpro的专一性的实验中,不需要控制适宜温度和pH

D.Mpro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且空间结构一旦改变,催化活性就会丧失或改变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Mpro为一种水解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Mpro为一种水解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

C、设计验证Mpro的专一性的实验中,温度和pH为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C错误;

D、Mpro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其空间结构一旦改变,催化活性就会丧失或改变,D正确。

8.细胞内ATP合成酶作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H+穿过ATP合成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结构可以为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H+浓度梯度蕴藏的能量促使了ATP的生成

C.乳酸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没有ATP合成酶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分析】由图可知,ATP合成酶催化ATP合成的能量来自膜两侧H+的浓度梯度。

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从功能角度分析,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以及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详解】A、如图所示为膜结构上ATP的合成,所以该结构为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

B、由分析可知,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源于H+浓度梯度,B正确;

C、乳酸菌为原核生物,但是依然有ATP的合成,因此细胞内也有ATP合成酶,C错误;

D、ATP中的“A”表示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D正确。

故选C

9.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在有氧运动时,体内积存的糖分会被氧化而消耗,同时脂肪也会加快“燃烧”,是健康的减肥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只有糖类能作能源物质,脂肪不能作能源物质

B.在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C.细胞呼吸能为其他的代谢提供能量,细胞呼吸在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D.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时能量转化至ATP中

效率更高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和酶

产物

CO2和H2O

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详解】A、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

B、在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联,B错误;

C、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的其他代谢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C正确;

D、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时能量转化至ATP中的效率低,D错误。

10.在北方一个储藏白菜的地窖中,进行连续监测,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窖中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该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浓度显著上升,白菜的呼吸方式主要为有氧呼吸

B.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C.CD段O2的浓度接近0,而CO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主要在进行无氧呼吸

D.由图可知,储存白菜的适宜O2浓度在5%左右

【分析】图中横坐标表明氧气浓度逐渐减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快说明呼吸作用较强。

氧气对无氧呼吸具有抑制作用。

【详解】A、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浓度显著上升,白菜的呼吸方式主要为有氧呼吸,A正确;

B、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此时细胞呼吸最弱,无氧呼吸被抑制,有氧呼吸也很弱,B错误;

C、CD段O2的浓度接近0,此时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为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CO2,C正确;

D、储存白菜适宜的时期应是细胞呼吸最弱的时期,氧气浓度为5%左右,D正确。

1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A.①②③过程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出现

B.①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该过程完成后,核DNA含量加倍

C.②过程表示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此过程仅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完全相同,但它们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化过程。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

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后期。

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②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上述①②③过程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的出现,但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能出现①②③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

B、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该过程完成后,核DNA含量加倍,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正确;

C、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等时期,C正确;

D、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而d中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因此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1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癌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表达能力降低

B.细胞分化不仅增加了细胞数量,而且增加了细胞种类

C.植物花粉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有较强的全能性表达能力

D.正常细胞分化成癌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分析】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2)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生物体内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的全能性表达能力下降,A正确;

B、细胞分化不能增加细胞数量,但能增加细胞种类,B错误;

C、植物花粉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但有较强的全能性表达能力,C错误;

D、正常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13.研究发现突变的ADRB1基因可使人类只睡眠6h左右,即可正常生活、工作。

已知该突变基因在脑干背侧神经元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基因高。

A.ADRBI基因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B.ADRB1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ADRB1基因在复制时两条DNA链均作为模板

D.由ADRB1基因控制的短睡眠是可遗传的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遵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配对,C—G配对,因此ADRBI基因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A正确;

B、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B错误;

C、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作为复制时的模板,C正确;

D、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由ADRB1基因控制的短睡眠是可遗传的,D正确。

14.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雌性激素与靶细胞内受体结合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C.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

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

组织液、血浆、淋巴。

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

【详解】A、雌性激素与靶细胞内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不是内环境,B错误;

C、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

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

15.足球运动需要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密切配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比赛结束后,队员呼吸依然很急促与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长有关

B.队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肌肉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液中通过与NaHCO3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

C.比赛过程中,队员体内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均存在分级调节

D.比赛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运动员在剧烈运动的时候主要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体内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过程完成的,其中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且该过程涉及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对脊髓等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该过程也需要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体液调节具有作用范围广泛和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详解】A、队员比赛过程中,呼吸急促是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所以比赛结束后队员呼吸依然很急促,A正确;

B、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NaHCO3/H2CO3,乳酸进入到血液后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使血浆pH值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

C、比赛过程中,队员通过眼、耳等感受器获得信息后,经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通过脊髓的低级中枢控制相关肌肉使之做出相应的反应,神经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而该过程也涉及到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也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

D、比赛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D错误。

16.血糖平衡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B.激素b可促进肌糖原快速分解升高血糖

C.激素a的受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D.激素b和a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1、据图分析:

器官甲能产生a、b两种激素,其中a激素能降低血糖,代表胰岛素,b激素能升高血糖,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器官甲代表胰岛,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激素a能够既能促进过程①(血糖合成糖原),也能促进过程②(血糖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A错误;

B、肝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B错误;

C、激素a是胰岛素,几乎可以作用于身体的所有细胞,所以其受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C正确;

D、激素a和b之间是拮抗关系,D错误。

17.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反应的是()

A.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

D.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分析】皮肤受外界低温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骨骼肌,产生不自主的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汗液分泌来减少散热;

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者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加强代谢,增加产热用以维持体温。

【详解】A、皮肤受外界低温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汗腺,减少汗液的分泌,A正确;

B、皮肤受外界低温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

C、皮肤受外界低温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者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C正确;

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18.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2020年12月,我国已陆续开启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病毒灭活疫苗包含着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而被杀死的病毒颗粒或全部外壳成分

B.第二剂疫苗进入机体时,会激活记忆细胞的活性,使抗体阳性率迅速上升

C.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并诱导新冠病毒凋亡

D.由疫苗进入机体至发挥效应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析】二次免疫主要靠首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抗体阻止病原体对细胞的吸附以及防止病原体扩散。

二次免疫免疫细胞分化快,产生抗体多,免疫作用更强。

【详解】A、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

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A正确;

B、第二剂疫苗,可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抗体阳性率上升,B正确;

C、抗体是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的。

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是可以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但并不能诱导新冠病毒凋亡,C错误;

D、疫苗进入机体后,需要多种细胞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19.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流通的重要结构。

突触小泡需经历下图所示的“释放——回收”动态过程,以维持突触前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