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231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推广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他们编写了600余种平民读物;

选编了包括鼓词、歌谣、谚语、故事、笑话等60万字的民间文艺资料,搜集民间实用绘画、乐谱等,组织歌咏比赛、农村剧社,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以生计教育治“贫”。

进行农业科学研究,举办实验农场,改良猪种和鸡种;

对农民进行“生计训练”,如农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科学养猪、养鸡、养蜂,组织农民的自助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会,开展信用、购买、生产、运输方面的经济活动。

以卫生教育救“弱”。

实施卫生教育,创建农村医药卫生制度,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

1934年,全县建成这一系统,农民每年人均负担不过大洋一角。

在控制天花流行,治疗沙眼和皮肤病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以公民教育救“私”。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基础是识字教育,中心是公民教育,以养成人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

他们出版多种公民教育的材料,进行农村自治的研究,指导公民活动和开展家庭教育

5、简述美国农业推广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美国农业推广的特点

●教育的特点:

以培训、咨询为主,由州立学院主持,决策权在农民

●合作的特点:

合作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联邦、州、县和志愿人员在项目活动和项目经费上的合作。

●项目的特点:

推广活动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

●覆盖面广,大量使用志愿者(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多),并且推广人员素质普遍较高。

70年代:

州推广人员中,53.7%博士,37.3%有硕士学位,9%有学士学位

县级推广人员中,1.3%博士,43.3%硕士,55.4%有学士学位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1、简述农业创新采用的过程和农业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1.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第一个过程—认识阶段:

即从总体上初步了解,认识某项创新,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与自己的生产发展或生活需要相联系而加以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看是否有较理想的效益,看是否有能力采用。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第二个过程—兴趣阶段:

通过第一个阶段,农民初步认识了某项创新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效益或其他好处。

该过程的具体表现为:

对创新的方法与效果表现极大的关心与兴趣,开始出现学习行为,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和风险,初步考虑是否尝试。

  3.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第三个阶段—评价阶段:

对各种效果与风险进行个人或家庭的全面评价,然后找邻居、朋友或就近的或熟悉的农业推广人员帮助评价,然后决定是否试用或采用。

  4.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第四个阶段—试用阶段:

农民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包括土地、资金、生产资料)在正式采用前先进行小规模的采用,某些创新的后期采用者往往无此阶段。

  5.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第五个阶段—采用阶段:

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农民已受益,开始进入全面的或大规模的正式的实施该项创新。

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2、简述不同采用者在采用创新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差异规律。

A.由认识阶段到试行阶段所用时间:

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

晚期多数<

落后者;

B.由试行阶段到采用阶段所用时间:

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

晚期多数>

C.由认识阶段到采用阶段所用时间:

3、农业创新扩散的S形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它揭示了那些规律?

这些规律给推广人员什么启示?

S型扩散曲线的形成:

S型扩散曲线形成是由于一项农业创新引进开始推广时,因多数人对它不熟悉,很少有人愿意承担使用的风险,所以一开始扩散总是比较慢,但当通过试验示范,看到试用效果,感到比较满意后,采用的人数就自然逐渐增加,使扩散速度加快,传播曲线的斜率增大。

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新的创新成果的出现,旧的创新成果被新的创新成果逐渐取代,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曲线就变得比较平缓,直到维持在一定水平不在增加,这样就形成了S型曲线。

揭示的规律:

a阶段性规律,启示我们一项创新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成熟期。

b时效性规律,启示我们一项创新的应用时间不是无限的,具有过期失效和过期作废的特点。

因此,农业创新出台后,必须尽早组织试验,果断决策进行示范;

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试验示范期进入成熟期,同时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

c交替性规律,启示我们第一:

不断地推陈出新,即在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不失时机地积极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扩散的连续和发展,不要出现“旧已破、新不出”的被动局面。

第二:

选择好适当的“交替点”。

就是说既要使前一项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又要使新的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

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1、农业科技成果按研究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三类?

各有何特点?

(一)依科技成果性质分类

1基础性研究成果

2应用性研究成果

3开发性研究成果

1、基础性研究成果

农业基础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探知农业科学领域中客观自然现象的本质、机理及其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变化规律。

其成果一般是将通过观测、实验等手段所获得新发现的特征、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并通过实践验证后而形成.

2、应用性研究成果

应用性成果是为了某种实用目的,运用基础性成果的原理,对一些能够预见到应用前景的领域进行研究,开辟新的科学技术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这类成果既蕴涵有认识自然的成分,又具有改造自然的潜在功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起着十分重要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开发性研究成果

开发性研究就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

主要是研究解决应用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结合具体情况对应用成果的某些技术指标或性状,通过调试、试验,最后加以改进和提高,或根据多项应用成果核心创新成分、组装配套成综合技术,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度协调和统一,使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简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1、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2.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3.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的运行机制

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是在学习借鉴工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运行机制(国外称工业孵化器)的基础上,在“九五”期间涌现出的新生事物。

由于农业科技园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良好,按市场机制运作,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4.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的特点

(1)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风险共负,利益分享,调动了企业和农户两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通过定单的形式,实现了分散经营与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产供销分离的问题。

实现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了效益和商品率。

(3)延伸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企业承担产前预测\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包销,掌握着运作的主动权。

(5)受市场特别是外贸形势影响,这种结合很不稳定。

(6)企业投资开发或引进技术成果,减轻了国家负担,吸纳了大量技术人员。

5.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实现了单纯服务型向有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过渡.解决了技术服务与物质供给相分离的矛盾。

经营所获利润可增强推广机构的活力和实力,使推广机构具备自积累、自发展扩张的机能。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

新增总产量指标

新增纯收益指标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新增总产量指标

新增总产量:

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采用新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农产品增长量。

公式:

式中:

Y为新增总产量(千克),为新科研成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为对照的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R为单产增量缩值系数(见P204页),A为累计有效推广面积(公顷)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新增纯收益指标

纯收益:

是主副产值扣除生产成本、科研费用和推广费用之余额

新增纯收益:

是指在有效使用期间节约的资源数额

新增纯收益的计算公式:

P为新增纯收益(元),为新科研成果的单位面积纯收益(元/公顷),为原技术或原方案单位面积纯收益(元/公顷),为新科研成果的科研费用(元),为新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元),为使用新科研成果新增生产费用(元),A为累计有效推广面积(公顷)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

科技费用:

指科研费、推广费和新增生产费用之和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

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公式:

4、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三者有何关系?

如何提高经济上限、技术上限和成果分布?

如果将三者均绘成曲线,一般是技术上限高于经济上限,经济上限高于成果效益分布曲线。

这是现实中存在的趋势。

(注意:

经济上限与技术上限比较的指标不同)

农业推广的目标是要提高农民成果分布的水平,使成果分布曲线上升,拉平而不让其下滑。

(争取让每一个农户都获得高效益,按百分计,都争取95分,而无一59分,当然,难度很大。

*要提高成果分布,就要提高经济上限,而要提高经济上限,就要提高技术上限,它是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

经济上限、技术上限反映生产潜力,而成果分布则反映生产现实。

*提高经济上限,除提高技术上限外,其制约因素主要有:

交通条件、系列服务、经济区位、政策体制、生产者经营管理水平等。

*提高技术上限,主要应通过:

加强科学研究,改善生产、生态条件,增加生产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

小结: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是根本目标。

要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

1、节本增效

即单位面积或规模产出值相同,但产投比高于被替代技术即对照。

(低投平效)

2、节本、增产、增效

即同对照生产过程相比,既减少(降低)成本,又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低投高效)

3、增本增效

即投入大于被替代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效益随之增加。

(高投高效)。

在具体操作上,选择哪一种途径?

要根据具体情况:

农户生产条件、经济实力、资源特性、经营规模、市场、系列服务水平等综合考虑。

第四章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

1、简述现阶段农民群体的基本特征。

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确定性

群体成员情感联系的紧密性

群体成员信息共享的制约性

群体中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2、简述心理定势的类型及其在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应用。

心理定势又叫心理惯性,也称动力定型

是指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以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

心理定势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比较常见的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经验效应和移情效应等。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是初次对某人某事进行感知所留下的印象,它会影响以后对此人此事的印象、评价和判断,这就是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的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晕圈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将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泛化,从而掩盖其它特征而形成整体印象的一种心理定势。

刻板效应是指刻板印象影响人们对人或事物认知的作用。

经验效应是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移情效应是指人们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人或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首先,利用心理定势扩大农业推广组织的影响,树立农业推广组织的良好形象。

比如利用首因效应,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要通过精心策划,认真安排,争取“一炮打响”;

利用移情效应,推出最优质的技术或产品,赢得广大农民的好感,带动其它技术、产品的推广;

利用晕轮效应,请一些农民喜欢和信任的人帮助,也会带来良好效果。

其次,防止农民心理定势对农业推广的消极影响。

对有些与农民心理定势相冲突的推广目标,要采用适当策略,打破心理定势,避免受心理定势的阻碍。

同时也有利于农民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观念,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1.市场适应能力

2.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3.群众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5.合作共事能力

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者除了应具备上述能力外,还要有以下必备的能力:

决策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共关系能力。

第五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1、试述行为产生的基本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需要理论的中心论点

  任何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即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发的,当目标实现后,新的目标又会诱发新的需要。

2.动机理论

  动机

  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

动机理论的中心论点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它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内隐性,不易从外部直接察觉,但可以根据行为的方向和结果判断真正的动机

2、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

 1.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三大动力

  

(1)农民需要-原动力

  

(2)市场需求-拉动力

  (3)政策导向-推动力

  2.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阻力

  

(1)自身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低下

  

(2)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特别是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3)农业环境中的阻力(如农业创新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或不稳定,采用创新的某些物质条件、经济条件欠缺等)

第六章 农业推广沟通

1、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概念。

 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2、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四大要素。

.沟通主体

  .沟通客体

  .沟通渠道

  .沟通媒介

(二)沟通主体

  .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又分为传送者与接受者

  .传送者又叫信源,即在沟通中发出信息的一方。

传送者在沟通中居于主动地位,是首先发起沟通活动的一方

  .接受者又叫收信者,即接受信息的一方,是被动的沟通者,又是沟通结果的反馈者

  .在双向沟通中,传送者与接受者是相对的,即互为传送者和接受者

(三)沟通客体

  指沟通的信息内容,广义的沟通客体包括情感,即心理沟通。

(四)沟通渠道

  .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

  .农业推广中常见的沟通渠道有单串型、饶舌型、扩散型、全通道型

  .经济与社会条件好的农村,沟通渠道应以扩散型和全通道型为主,这必须要有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作保证

(五)沟通媒介

  .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农业推广中的沟通媒介主要有三大类:

大众传播(第十一讲详述)、声像传播和语言传播

3、农业推广沟通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分为六个阶段,农业信息准备阶段,农业信息编码阶段,农业信息传递阶段,农业信息接受阶段,农业信息译码阶段,农业信息反馈阶段。

它们是通过农业推广沟通四要素的动态结合而完成的。

  1.农业信息准备阶段的工作要点

  .确定信息内容

  .确定信息接受者

  .确定信息传递时间

  2.农业信息编码阶段的要求

  .表达准确无误

  .使用沟通工具协调配合

  .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

  3.农业信息传递阶段的注意点

  .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渠道

  .控制好传递的速度

  .防止遗漏和误传

  4.农业信息接受阶段的要求:

力求完整,不遗漏每一个信息符号。

  5.农业信息译码阶段对接收者的要求

  准确理解全部内容,即不断章取义,不误解原意。

  6.农业信息反馈阶段的注意点

  .反馈要及时

  .反馈要主动清晰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1、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与职能。

由一定要素(推广部门、人员等)组成的,有特定的结构(集权式、松散式等),隶属关系明确(由政府直接领导、民间自主管理等),为达到农业推广的某种目的(非个人所能达到的组织目标等)而形成的机构。

是具有农业推广共同劳动目标的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1.确定推广目标2.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3.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4.信息交换5.控制6.激励7.评估

2、农业推广组织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四)农业推广组织类型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自助型

1、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就是以政府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组织目标和服务对象广泛、涉及到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

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广组织是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因而农业推广计划制定,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方式,目标群体难以参与。

例如:

中国、印度。

2、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

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目标是教育性的。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通常是农业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或附属单位,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等功能整合在同一机构,推广人员就是农业教育人员,而其工作角色就是进行教育活动。

组织规模是由大学所能影响的范围而决定。

3、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工作对象主要是项目推广地区的目标团体,也可涉及其他相关团体

工作目标视项目的性质而定,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为主,亦具操作性。

组织规模属于中等偏小。

如我国实施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企业设置农业推广机构。

以公司形态出现,其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消费者,主要侧重于特定专业化农场或农民。

我国企业+基地+农户

5、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是以会员合作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农民组织。

依据组织成员的生产与生活而决定推广内容。

其推广对象是参与合作的成员及家庭人员。

工作目标是提高合作团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福利。

其技术特征以操作性技术为主,同时进行一些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传递。

3、简述各级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

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

(1)负责编制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规划,经有关部门审批列入计划,并组织实施;

(2)按财政管理体制编报农业推广的基建、事业经费和物质计划;

负责各级农业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

(3)检查、总结、指导所辖区域的农业推广工作;

制定农业推广工作的规章制度,组织交流工作进修和培训;

(4)与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参加有关科技成果的鉴定;

(5)负责组织或主持科技成果和先进经济的示范推广。

县级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

(1)掌握全县农业推广情况,做好技术情报工作,调查、总结并推广先进技术经验,引进当地需要的新技术,经过试验、示范,然后推广普及;

(2)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建立示范点,采用综合栽培技术,树立增产增收样板;

(3)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经营管理水平;

(4)帮助乡、村建立技术服务组织,技术指导,开展多种形式技术服务;

有条件的也可以参加技术承包。

乡镇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

(1)按照县推广计划和农民要求,制定乡村项目的实施方案;

(2)与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共同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工作;

(3)帮助农民引良种和先进技术,种好示范田,树立榜样,组织参观交流经验;

(4)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5)向上级反映农事动态和农民的意见,当好农业生产的情报员。

第八章 农业推广程序与方法

1、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特点。

(一)生产性:

农业推广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因此,农业推广要始终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开展工作。

(二)教育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农业科技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农业推广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既要符合农民的认知规律,也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社会性:

社会多部门参与;

间接的社会效益。

(四)综合性:

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综合性、服务能力的综合性。

(五)多样性:

技术多样性、地域的多样性、农民群体的多样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六)周期性:

创新的应用的周期性。

2、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二)试验示范原则。

(三)智力开发原则。

(四)合作推广原则:

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合作;

教、科、推相结合;

相关部门的合作。

(五)服务配套原则:

产前、产中、产后配套;

技术、物质、资金、场地配套。

(六)“三效”统一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3、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步骤。

农业推广程序是农业推广原则在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基本程序:

试验示范推广采用

七个步骤:

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

4、我国农业推广主要方式有哪些?

(1)项目计划方式

项目计划型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

(2)技术承包方式

主要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利用自身的技术专长在农业技术开发的新领域为了试验示范和获取部分经济效益的一种推广形式,是推广单位或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