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1635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它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特别强。

10.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称为荚膜。

11.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未形成芽孢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

12.鞭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13.细菌生长曲线:

将细菌培养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其细菌总数和活菌数,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描绘出一条细菌生长的典型曲线,该曲线称为细菌生长曲线。

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时期。

细菌的这种生长曲线是在体外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到的,对细菌生长规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4.SPF动物:

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的动物。

15.无菌法:

为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人和动物机体以及其他物品而采取方法均叫无菌法,其操作方法叫无菌操作。

16.巴氏消毒法:

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法。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17.滤过除菌法:

是通过机械、物理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但滤过除菌常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L型等小颗粒。

18.细菌素:

是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只能作用于与它不同菌株的细菌以及与它来源关系相近的细菌。

例如大肠杆菌所产生的大肠杆菌素,除作用于某些型别的大肠杆菌外,还能作用于亲缘关系相近的沙门菌、巴氏杆菌等,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多肽细菌素,蛋白质细菌素和颗粒细菌素三类。

19.毒力:

又称致病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对细菌性病原体来说,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同一细菌的不同毒株,其毒力不一样。

20.类毒素: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

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

21.基因转移:

供体细菌间接或直接地将部分遗传物质单向传递给受体细菌,从而导致受体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现象,

称为基因转移。

22.包涵体: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有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毒,病毒成分组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的团块,称为包涵体。

可通过固定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

可单个或多个,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或圆形或无规律形。

可嗜酸(伊红染成粉红色)或嗜碱(苏木精染成蓝色)。

23.串珠试验:

在含青霉素0.5IU/mL的培养基中,幼龄炭疽杆菌因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受到抑制,原生质体相互连接成串,称为“串珠反应”。

24.卡介苗:

卡氏和介氏二人将牛分支杆菌在培养基上经13年230次传代,使有毒菌株变为毒力减弱的菌株,培育出无毒的结核分支杆菌,对人、牛无致病性,用来制造疫苗,预防人的结核病,此种疫苗称卡介苗(BCG)。

它可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力。

25.病毒:

是由蛋白质包裹的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只能在活的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微型生物。

26.病毒颗粒(病毒子):

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可感染性的单个病毒,等同于病毒粒或病毒子。

病毒颗粒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及传染性,病毒颗粒极其微小,测定其大小的单位通常用纳米,完整的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7.朊病毒:

是动物与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没有核酸,是具有传染性的蛋白颗粒。

28.病毒复制:

病毒增殖只在活细胞内进行,是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及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29.二倍体细胞株:

将长成的原代细胞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传代,获得的细胞染色体数与原代细胞一样的二倍体,又称继代细胞。

此种细胞数目可扩大,对病毒的易感性则基本无变化。

30.噬菌体:

是感染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蓝细菌等的一类病毒,亦称细菌病毒。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凡是有上述微生物生长的地方,都有相应种类噬菌体存在,大多数为蝌蚪状。

二、问答题

1、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有哪些?

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有:

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2、微生物学的先驱有那些?

他们的主要成绩是什么?

先驱有吕文虎克、巴斯德、科赫、贝杰林可等

吕文虎克:

十七世纪,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160~200倍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微生物

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微生物的另一位奠基人是一位德国医生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①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②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①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③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Lister建立消毒技术;

贝杰林可用病毒命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史无前例的病原体。

3、微生物有哪些特性?

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小通常用μm(微米)或nm(纳米)表示;

大多数是单细胞结构

2、吸收多、转化快胃口大:

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

大肠杆菌:

1小时食谱广:

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

3、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已发现的微生物达20万种以上,新种不断发现,极端环境、土壤、空气、水、动植物体表及某些器官。

4、群居混杂、相生相克,共生、协同、竞争,维持着生态平衡

5、生长繁殖快:

大肠杆菌,20min/代,24h可繁殖72代

6、适应能力强、易变异:

抗(逆)性强:

抗热抗寒:

有些微生物可以在―12℃~―30℃的低温生长;

抗酸碱:

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pH范围:

pH0.5~13;

耐渗透压:

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32%)中都有微生物生长;

抗压力:

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

当环境不良时,它们出现形态、生理、毒力的变异,如芽孢菌产生芽孢、霉菌形成孢子,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7、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4、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

细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等基本结构。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等。

5、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有何作用?

①细菌的大小: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细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而具明显特征性的,可作为鉴定细菌的一个依据。

②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并因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三大类。

在自然界所存在的细菌中,以杆菌为最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状的细菌则最少。

在正常情况下,各种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排列方式是相对稳定而有特征性的,可作为分类和鉴定细菌的一个依据。

③菌落:

各种细菌菌落的大小、颜色、质地、表面性状、边缘、结构等均有各自的特征,以此来分离、纯化、计数、鉴定细菌。

因此,在进行细菌分离时常需获得单个菌落。

④细菌的特殊结构:

有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孢等,这些特殊结构,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也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如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部位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指标

⑤细菌的内含物,如异染颗粒,伴孢晶体等也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6、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7、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分几个时期?

各个时期有何特点?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分4个时期: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迟缓期:

是细菌初到新环境的适应期。

此时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所需酶系统。

RNA含量明显增多,DNA无变化,此时细菌数并不增加。

这一过程一般需1~4h

对数期:

细菌迅速分裂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的直线。

该期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其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均较典型,对抗菌药物等的作用较为敏感。

大肠杆菌对数期可持续6-10h。

稳定期:

因营养消耗、代谢产物蓄积等,此时新繁殖的活菌与死菌平衡,活菌数最多。

该期形态染色不特异。

产生毒素等代谢产物。

一般持续时间8h。

衰亡期:

细菌死亡速度加大,繁殖速度变小。

如不移植到新培养基,最终可全部死亡。

此期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鉴定。

8、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影响生长的环境因素很多诸如营养、温度、pH、氧及其他气体等等。

1)营养物质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分。

根据各种细菌不同的营养要求,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2)温度不同细菌适应的温度范围不同,细菌有各自的可适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

根据细菌适应的温度范围,可将细菌分为3类:

嗜冷菌,范围5-30℃,最适10-20℃;

嗜温菌,范围10-45℃,最适20-40℃;

嗜热菌,范围25-95℃,最适50-60℃。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

3)pH毎种细菌均有可适pH范围及最适pH。

大多数细菌可以在pH6-8之间生长,但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7.6。

4)气体微生物对气体的需求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可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5)渗透压

9、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但不同微生物对热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细菌的繁殖体最为敏感,其次是真菌和病毒,细菌芽孢对热有很强的抵抗力。

用高温处理微生物时,可对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系统等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热力可使蛋白质中的氢键破坏,使之变性或凝固,使双股DNA分开为单股,受热而活化的核酸酶使单股DNA断裂,导致菌体死亡。

1、利用沸水或水蒸汽消毒灭菌,水分容易穿透物品,热传导快,能迅速提高物品内部的温度;

2、蛋白质凝固是高温杀菌的主要环节,湿热灭菌时蛋白质易于吸收水分,凝固变性;

3、蒸汽与物品接触凝结成水,放出潜热,提高温度,加速微生物的死亡。

种类:

①煮沸法②巴氏消毒法(主要用于牛乳等消毒)③流通蒸汽消毒法④流通蒸汽灭菌法⑤高压蒸汽灭菌法

10、试述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

①应在制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没有

②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

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③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④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该法也适用于细菌以外的微生物,如病毒。

11、试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12、试述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

1)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病原菌在体外人工培养基上连续多次传代后,毒力一般都能逐渐减弱乃至失去毒力。

2)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例如炭疽Ⅰ号和Ⅱ号疫苗,均是将炭疽杆菌强毒株在42—43℃培养传代育成。

3)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如广为采用的结核病卡介苗(BCG),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的马铃薯培养基上面.15天传1代,持续传代13年后育成。

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如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是半强毒菌株在含50%动物血清的培养基上,在50%C02的条件下选育的。

5)通过非易感动物如猪丹毒弱毒苗(GC42)是将强致病菌株通过豚鼠370代后,又通过鸡42代选育而成。

6)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去除毒力基因或用点突变的方法使毒力基因失活,可获得无毒力菌株或弱毒菌株。

但对多基因调控的毒力因子较难奏效。

13、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

(1)形态和结构变异:

细菌外形由杆状→圆球形,有荚膜的变为不产生荚膜,有鞭毛的变为无鞭毛的而不能运动,有芽孢的变为失去芽孢的能力等。

(2)菌落形态变异:

a.S→R变异正常的光滑型菌落可能变成粗糙型称为S→R变异,它往往伴随着其他重要特性的改变,包括毒力的丧失和抗原结构的改变

b.粗糙型转变为光滑性称为R→S回归变异

(3)毒力变异:

病原菌的毒力可以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在自然情况下和人工诱变都可以发生

(4)耐药性变异:

临床上选用敏感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5)代谢变异: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原来能合成某种营养成分的特性,会变异失去这种能力,成为所谓营养缺陷型,有利于人为提供该种营养成分

(6)抗原性变异:

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些细菌失去某种抗原或增添某种抗原

14、何谓基因重组?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有几种方式?

两个不同性状个体之间的遗传物质转移到一起,经过重新组合形成遗传型个体的方式叫基因重组。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主要形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和转染。

①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②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菌细胞称为转导子。

细菌的转导分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③接合是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细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

接合性质粒有F质粒、R质粒等。

④原生质体融合: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两个菌株细胞作为亲本,用人工方法去除其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带有双亲本菌株优良性状、遗传稳定的融合子,这种技术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⑤转染:

受体菌获得从噬菌体而非从其他供体菌提取的DNA的过程,称为转染。

另一方面,转染一词更广泛地用于真核细胞,其含义有差别,指真核细胞通过病毒感染,获得某一段DNA或RNA的过程。

转染通常多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往往为了获得重组病毒而设计。

15、试述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及其意义。

用人工的方法提供细菌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条件,达到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及进一步利用的目的。

因此,细菌的人工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表现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在医学中的应用

细菌培养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是诊断传染性疾病最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②细菌学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致病性、免疫性和耐药性等,均需人工培养细菌。

人工培养细菌还是人类发现尚不知道的新病原菌的先决条件之一。

③生物制品的制备将分离培养出来的纯种细菌,制成诊断菌液,供传染病诊断使用。

制备疫苗、类毒素以供预防传染病使用。

将制备的疫苗或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获取免疫血清或抗毒素,用于传染病治疗。

上述制备的制剂统称生物制品,在医学上有广泛用途。

2)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细菌在培养过程产生多种代谢产物,经过加工处理,可制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有机溶剂、酒、酱油、味精等产品。

细菌培养物还可用于处理废水和垃圾、制造菌肥和农药,以及生产酶制剂等。

3)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因为细菌具有繁殖快、易培养的特点,所以大多数基因工程的实验和生产先在细菌中进行。

如将带有外源性基因的重组DNA转化给受体菌,使其在菌体内获得表达,现在用此方法已成功制备出胰岛素和干扰素等生物制剂。

16、试述正常菌群对机体的作用。

广义而言,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一个共生关系,具体表现在营养,免疫和生物拮抗三个方面。

①营养作用:

消化道正常菌群不仅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对宿主起营养作用,胃肠道的消化菌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如纤维素只能在微生物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等,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受微生物消化酶的作用而降解,以利于机体吸收,肠道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蛋白质,有的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并参与脂肪的代谢,另外消化道的正常菌群有助于破坏某些有害物质并阻止其吸收。

②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局部免疫影响更大。

③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对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外籍菌入侵动物体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的原因是由于厌氧菌、细菌素、及免疫结合的复杂作用以及特殊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环境。

菌群失调:

如果宿主患病、外科手术、环境改变和滥用抗菌药物等,宿主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栖居处将会发生改变,即成为菌群失调。

17、细菌性病料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1)病料采集原则

①无菌概念②采取有病变部位③采取时间,濒临死亡,一般不超过6小时④适当保存⑤及时送检

2)微生物诊断步骤

①形态观察病料触片、涂片,瑞氏染色、姬姆萨染色,镜检

②分离培养适宜培养基培养与分离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观测形态

③生化鉴定

④血清学鉴定(凝集反应、琼扩试验、标记抗体技术等)

⑤动物试验:

选择敏感动物接种。

1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

葡萄球菌的某些细胞壁结构具有毒力因子的作用,如葡萄球菌蛋白A、荚膜、纤连素结合蛋白等,后者属于微生物表层成分识别黏附基质,包括其他至少12种蛋白,最主要的毒力因子是毒素及酶。

毒力因子:

毒素(α毒素、肠毒素)酶(凝固酶、耐热核酸酶)

①α毒素:

对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其原理是毒素分子插入红细胞膜疏水区,形成微孔,红细胞溶解。

引起小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坏死。

②肠毒素:

引起人类中毒,大多数动物对此毒素又很强的抵抗力,外毒素,耐热100℃30min,抵抗消化道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血清型A.B.C1.C2.C3.D.E均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

常污染食物有牛奶、肉类等

③凝固酶:

凝固酶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作用:

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兔血浆发生凝集。

特点:

耐热;

易被蛋白酶分解破坏分类:

1.游离凝固酶—类似凝血酶原样物质,经激活后可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保护病菌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同时可使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

2.结合凝固酶—结合在菌体表面,与血浆中纤维蛋白结合后使血浆凝固在菌体表面,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即使被吞噬也不易被杀灭

④耐热核酸酶:

1.此酶能迅速分解核酸,利于病原菌扩散2.目前也将该酶的检测作为鉴定致病菌株的重要指标之一。

⑤其他毒素及酶:

细胞毒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脂酶等。

常引起两类疾病:

①化脓性疾病例如创伤感染、脓肿、蜂窝织炎、乳腺炎、关节炎、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等。

②毒素性疾病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引起人或动物的中毒性呕吐、肠炎及人的毒素休克综合征等。

19、试述肠杆菌科细菌的特性。

肠杆菌科细菌的特性:

①形态与结构:

中等大小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少数有荚膜,无芽孢

②培养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

C,最适生长PH为7.2-7.4,麦康凯上形成红色菌落;

在伊红美蓝上呈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在SS琼脂上一般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

一些致病菌在绵阳血平板上呈β溶血

③发酵葡萄糖产酸或兼产气,接触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氧化酶阴性。

④除欧文菌,均有本科细菌的共同抗原O抗原、H抗原和K抗原

⑤抵抗力:

非抗酸性等

20、猪丹毒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要点有哪些?

1显微镜检查:

可采取高热期病猪耳静脉血作涂片,染色、镜检。

死后可采取心血及新鲜肝、脾、肾、淋巴结等制成涂片,可革兰氏染色镜检,革兰氏阳性,蓝色。

如发现少量典型杆菌,可初步确诊。

如为慢性心内膜炎病例,可用心脏瓣膜增生物涂片,镜检。

羔羊患关节炎病时,可检查关节滑膜囊液。

2.分离培养分离培养时可用含有0.2%(W/V)的葡萄糖或5%~10%无菌马血清(W/V)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在血琼脂平皿经37℃,24h培养可形成透明、灰白色、露珠样小菌落,并形成α溶血环。

在麦糠凯上不生长,明胶穿刺生长特殊,沿着穿刺线向四周生长,如试管刷状,不液化明胶。

3细菌鉴定:

主要考虑与李氏杆菌鉴别诊断。

4.血清型鉴定:

将待鉴定菌株的纯培养物加入1%甲醛灭活,经洗涤、高压、离心处理后制成沉淀原,与模式菌株的高免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

21、试述炭疽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⑴形态及染色特性

1本菌为G+大型杆菌;

无鞭毛不能运动,芽胞椭圆形。

2动物组织内,此菌单在或连成2—5个的短链,相连的菌端平截而呈竹节状。

炭疽杆菌在组织内可形成荚膜。

3炭疽杆菌只有当暴露空气中的O2后,方能形成芽胞。

在人工培养基中,本菌常形成长链。

⑵培养特性:

需氧,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中即能生长良好。

②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强毒菌株的菌落表现为粗糙型,菌落大而扁平,灰白色,不透明,表面较干而粗糙,边缘呈卷发状。

在血琼脂上一般不溶血

3在普通肉汤中培养24h后,培养液仍然透明,管底有白色絮状沉淀。

液面无菌膜或菌环形成。

⑶生化特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VP试验阳性、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⑷抵抗力:

炭疽杆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大,60℃经30—60分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