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士大夫阶层流动性增强B.理学影响着士人审美观
C.文人画平民化倾向明显D.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流
6.英国领事在福州枯坐3年后,于1847年报告说,“并无英船或其他外国船只来此贸易,也并没有真心诚意地来考察过商务情形”。
到1850年,福州一共有10个外国人,其中7个是传教士。
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仍坚持闭关锁国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牢固
C.受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D.西方无意开展对华贸易
7.1907年,清廷外务部根据刘式训上奏的《变通出使事宜章程》做了制度调整:
一是将出使大臣变为实官;
二是让具有驻外经验并精通外语的人充任出使大臣;
三是打破三年任期限制。
这一调整
A.揭开清朝近代外交的序幕B.增强了国民外交自主意识
C.体现了清廷的现代化倾向D.有效遏制了革命形势发展
8.五四运动之后出现许多以“平民”命名的中国社团,如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平民周刊社等;
以“平民”命名的报刊也很多,如《平民教育》、《平民导报》等。
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术开始下移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民众在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凸显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遭到摒弃
9.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农村资本主义式的农牧垦殖公司已有一切余家,但这些垦殖公司多为“招佃代种”“坐收田租”,甚而有的公司完全靠出租维持。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长期停滯不前B.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萧条
C.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缓慢
10.1928年3月,恽代英在《苏维埃的建立》中指出,“只要能够将一乡的敌人势力驱逐消灭,便要即刻为那一乡建立乡苏维埃。
”因为“先建立区苏维埃、乡苏维埃,比先召集全县代表会议成立县苏维埃,它的基本(础)更坚实巩固些”。
恽代英意在强调
A.苏维埃政权建设要循序渐进B.土地革命利于扩大群众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D.政权建设是革命的首要任务
11.一位外国记者在考查抗日根据地后说:
“中国其他地区,比不上这地区军民合作和地方政权工作和部队保持那样密切关系的,虽然在别的地区曾经努力施行过民主政治。
这里可以见到:
一个新社会的型态从这次战争中浮现出来了,那最好叫做一个军事农业的国家。
”该记者肯定了
A.中共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B.根据地拥有强大军事力量
C.根据地政权深得人民拥护D.中共积极建设新社会制度
12.如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
对图中数据解读完整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新中国推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不断增强
13.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代表团访问中国,美方代表向中方提出合资经营的方案,中方代表的反应是:
虽然感到新鲜有趣,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中方谈判代表李岚清回忆说:
当时对搞中外合资经营“一是不懂,二是不敢”。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对西方国家怀有敌视态度B.思想解放问题任重而道远
C.实施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D.尝试改变单一所有制结构
14.表11982—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该表反映出当时
时间
主要内容
1982年1月
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1983年1月
从理论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
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了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
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政策
1986年1月
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A.农村改革已经摆脱苏联模式B.计划经济体制仍具有优越性
C.政府逐渐加大对经济的干预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15.有人指责古雅典的某项制度导致了陪审法庭的腐败,接受贿赂而判决不公;
批评家们还指出它导致了雅典社会风气的堕落,雅典人不像以前那么节俭和自食其力了;
柏拉图也认为它使得雅典人变得懒惰、胆怯、夸夸其谈和邪恶。
这一制度是
A.抽签选举制度B.陪审制度C.公民大会制度D.津贴制度
16.在古罗马法学家的观念中,法与道德之间具有某种同质性,甚至正是因为罗马法学家遵从了法、尊重了道德,他们才获得了崇高的法律权威。
这表明罗马法
A.维系了罗马帝国统治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C.忽视了道德的普遍性D.取决于罗马法学家努力
17.16世纪以后,欧洲大学由原来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区扩展到东欧、北欧等整个基督教世界。
在北欧和中欧,由天主教以外的其他教派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大量出现。
这种现象
A.缘于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B.促使欧洲高等教育得以普及
C.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D.说明理性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18.历史学家阿克顿评论美国制度时说:
“美国的宪法不是民主革命和反对英国体制的产物,而是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并且倾向于母国的传统。
”该评论认为美国
A.联邦宪法背离主权在民原则B.沿袭了英国的政治体制
C.避免了民主制度的某些弊端D.代议制阻止了专制统治
19.在1690年的一场战役中,威廉差点被詹姆斯二世的军队射死。
有学者感慨:
如果那发子弹再低几英寸,天主教可能仍然统治着英国,法国可能会主宰欧洲,而工业革命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该学者
A.把历史必然与偶然因素有机结合B.认为法国应该最早发生工业革命
C.缺乏历史依据凭空推理得出结论D.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0.1870至1871年置身于革命发祥地的巴黎公社社员不断强调“我们的先辈一1792年”和使用革命日历,使用“公社”这一词,比起原本的意义更加强烈。
据此,1871年采用“巴黎公社”的名称旨在
A.激发公社成员的革命精神B.寻求巴黎公社的合法地位
C.宣示无产阶级专政已实现D.彻底打碎法国旧国家机器
21.1917年,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写道:
“今之大患,在于一种狭义的国家主义,以为我之国,须.陵驾他人之国,我之种,须陵驾他人之种。
”“爱国是大好事,惟当知国家之上,更有一大目的在,更有一更大之团体在。
”胡适意在
A.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目的B.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世界秩序
C.宣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D.批判法西斯国家的种族优劣论
22.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该法被废止,但农业管理局继续存在并仍然负责管理农业生产。
随后,罗斯福敦促国会迅速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以确保能够向受灾农民提供连续不断的援助。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使得总统权力有所扩大
C.是以救济和复兴为核心D.注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3.如图为在1953年苏联漫画家的作品《自作自受》。
画面最右侧是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另西方人士,正用“经济封锁"
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
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揭示资本主义国家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C.号召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应对经济封锁
D.讽刺经济封锁只会恶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4.巴黎画派画家苏丁(1894一1943年)喜欢在作品中运用富于激情、狂放不羁的笔触来带出形状,画面中形似乎是笔触的附属物,这种若隐若现的表达形的方式完全没有用线条勾勒形体的那种安静和平,它极具有动感和暴力倾向。
据此,苏丁的作品
A.描绘了科技革命的成就B.注重挖掘人物内心情感
C.体现西方人的精神危机D.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残酷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首先是以资讯的形式传入欧洲。
西方社会对茶的了解逐渐加深,茶作为实物亦开始传入。
荷兰人先采取以货易货继而改为购买的方式创始了中西茶贸易。
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
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将茶作为贸易目标。
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中产阶级开始加以效仿。
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茶从欧洲大陆不断流入。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英国本土化论析》
材料二英国国内外茶叶等食品掺假问题给公众健康以威胁,为此,英国19世纪70年代先后颁布了《反食品掺假法案》和《食品与药品销售法》。
英国海关根据这两个法案,在进口环节加大稽查力度,华茶出口遇到阻力。
清政府和中国茶商开始感受英国法令的压力,并意识到英商开始向印度转移市场,但并未出台改善华茶质量的系统方案。
1865—1919年中国茶对英国出口数量(不包括走私茶)统计图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叶贸易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对英茶叶出口状况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大臣出洋考察团从人员选拔到资金筹措,无不超过以往的规格。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加入考察团的数十名参随,大多为时代精英,不少具有留学经历。
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清政府的驻外使节负有接待之责,他们积极推荐留学生、联络外国政府。
考察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弥不关注,大致做到了谕旨中“考求一切政治”的要求。
以端方、戴鸿慈一路为例,考察的国别达十五国之多,银行、公司、学校、工厂、监狱等皆属于考察之列。
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各国政府普遍予以热情接待。
——摘编自潘崇<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
材料二中国各类代表团出国考察(单位:
次)
中央党政代表团
教育科技
文化体育
经贸专题
中央领导
部委办
代表团
1977.7—1979.6
67
247
143
173
335
(注:
表中不包括军事出访代表团和地方党政出访代表团)
——摘编自黄一兵《邓小平与新时期改革事业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五大臣出国考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与清末相比,“文革”后中国代表团出国考察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考察团出国考察带来的启示。
三、论述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表示明朝时在印度洋的外交活动(实线)以及中国原本可以到达新大陆的航线(虚线))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
对比两幅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材料中“让杀敌斩首有功的军士做医师和匠人,那么疾病一定不能解除,屋舍一定不能建成”说明不同职业应该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选官应该量才而用,B项正确;
世卿世禄制度即按照血缘关系世世代代世袭官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项;
君主专制指皇帝独揽全国大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执政之本,而是反映的任用官吏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2.A
孝子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在史籍中并没有多少记载,其形成可能多处于民间的口耳相传和添枝加叶,这说明古代的封建社会推崇孝道,由此才会导致孝子故事的形成,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选官的内容,排除B项;
儒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官史不可能对其欠缺关注,排除C项;
孝子故事的形成正是儒学地位巩固的表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3.D
根据材料“太平公主将生意做到蜀地……政和公主经商赢利逾万緡钱……一些节度使、观察使……倒卖军需品”可知,材料体现了唐朝皇族经商及官员倒卖军需品的现象,表明重利的观念有所发展,儒家强调的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朝代重利的现象,没有体现政局变动影响官吏价值观,排除A项;
唐政府逐渐放弃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无法说明唐代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排除C项。
故选D项。
4.A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说明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B项;
材料体现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无法得知监察力度是否加强,排除C项;
材料体现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但不能说明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至国朝而布衣处士以书画显名者不绝”、“那些富贵者则沉迷仕途,不复留心,所以山林之土独擅其美”可知,士大夫阶层沉迷仕途,对绘画不再留心,而平民逐渐重视文人画的创作,C项正确;
材料体现文人画的平民化倾向,没有体现士大夫阶层的流动性,排除A项;
理学会对士人的审美观产生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绘画主流的演变,排除D项。
故选C项。
6.B
1847年是英国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后,但此时依然没有多少外国船只来华贸易,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限制了中外贸易往来,故选B项;
此时中国的国门已经被打开,排除A项;
1847—1850年时中国的国内政局并没有明显动荡,排除C项;
D项说法有误,西方急欲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
7.C
《变通出使事宜章程》的制度调整,有利于近代职业外交官的培养,使外交官职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体现了清廷的现代化倾向,故选C;
材料无法体现这一调整是清朝近代外交的开始,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外交大臣的选任问题,与增强国民外交自主意识无关,排除B;
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8.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之后,以“平民”命名的中国社团、报刊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承担起发动平民的使命,反映出民众在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凸显,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术开始下移”,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
“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遭到摒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方式仍以“招佃代种”“坐收田租”和出租为主,体现了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缓慢,D项正确;
材料只能反映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缓慢,无法体现农村经济长期停滯不前,排除A项;
长期战乱会影响经济发展,但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缓慢,不能体现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排除C项。
10.A
根据材料“建立区苏维埃、乡苏维埃,比先召集全县代表会议成立县苏维埃,它的基本(础)更坚实巩固些”可知,材料认为能先建立乡镇的苏维埃政权要比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更符合实际,更加巩固。
由此可知苏维埃政权建设要循序渐进,从最基层开始,从实际出发,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政权建设,没有涉及土地革命,排除B项;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材料没有涉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建立政权,而不是政权建设的重要性,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中国其他地区,比不上这地区军民合作合作和地方政权工作和部队保持那样密切关系的……一个新社会的型态从这次战争中浮现出来了,那最好叫做一个军事农业的国家”,可知,这位外国记者认为抗日根据地中,政权民主,军民关系、地方政权与部队关系融洽,说明该记者肯定了根据地政权深得人民拥护,C项正确;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根据地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排除B项;
材料只强调一个新社会的型态从这次战争中浮现出来了,并未涉及中共积极建设新社会制度,且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排除D项。
12.A
根据材料中图示可知,关于《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1950年达到了最高点,1953年使用频率处于最低。
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和封锁,尤其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因而此时期“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很高。
而随着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因而“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处于下降趋势,A项正确;
根据图示无法体现中国坚持“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的方针,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
13.B
中国之所以拒绝美国提出的合资经营方案,主要是不懂和不敢,这说明当时中国还是受到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说明思想解放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故选B项;
此时中国已经开始尝试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因此“怀有敌视态度”当时说法有误,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并不是外交政策,排除C项;
根据中国的拒绝态度可知还没有尝试改变单一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
14.D
根据材料中1982—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可知,从1982—1986年期间,中共中央逐步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D项正确;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摆脱了苏联模式,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
材料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计划经济体制仍具有优越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
材料体现了政府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
15.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津贴制度是为了补偿公民因参与民主政治而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额外支出而建立的一种辅助工资形式,这关乎公民的经济利益,操作不当会导致一些腐败现象,D项正确;
抽签选举制度是古希腊选举官员的一项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陪审制度是选举公民为陪审官或陪审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案件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公民大会属于最高权力机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16.B
根据材料“……法与道德之间具有某种同质性,甚至正是因为罗马法学家遵从了法、尊重了道德,他们才获得了崇高的法律权威”,可知,道德在罗马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德观念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早期人文主义思想强调道德的力量与作用,在古罗马法学家的观念中,法与道德具有同样的作用,这表明罗马法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B项正确;
材料只强调罗马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未涉及罗马法的作用,排除A项;
“忽视了道德的普遍性”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材料强调罗马法学家之所以获得了崇高的法律权威,是因为他们遵从了法、尊重了道德,所以“取决于罗马法学家努力”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7.A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欧洲大学大量建立起来,故选A;
B项错在“普及”,排除;
当时欧洲大学也有世俗学校,建立欧洲大学的目的并非为宗教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
D项错在“开始”,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8.C
根据材料“美国的宪法……是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并且倾向于母国的传统”可知,阿克顿认为美国制度制定过程中,倾向于本国的现实、传统,防范民主对自由的限制,避免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某些弊端,C项正确;
联邦宪法背离主权在民原则,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共和制,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代议制阻止了专制统治,排除D项。
19.D
根据材料“……如果那发子弹再低几英寸,天主教可能仍然统治着英国,法国可能会主宰欧洲,而工业革命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690年詹姆斯二世战败逃往法国,天主教徒失去了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威廉登上了王位宝座,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巩固,随之开展了工业革命。
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因天主教徒詹姆斯二世的失败,英国才开启了工业革命,材料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把历史必然与偶然因素有机结合”,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排除B项;
材料中的战役和工业革命都是客观事实,排除C项。
20.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法国大革命中,1792年曾建立革命公社。
1870至1871年置身于革命发祥地的巴黎公社社员不断强调“我们的先辈一1792年”和使用革命日历,并采用“巴黎公社”的名称旨在激发公社成员的革命精神,A项正确;
材料与“寻求巴黎公社的合法地位”无关,排除B项;
巴黎公社革命以失败告终,“宣示无产阶级专政已实现”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彻底打碎法国旧国家机器”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巴黎公社革命只是一次城市起义,排除D项。
21.B
根据“惟当知国家之上,更有一大目的在,更有一更大之团体在”可知,胡适反对狭义的国家主义,倾向于世界和平共处的世界主义,故选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排除A;
材料体现胡适反对宣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狭义的国家主义,排除C;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法西斯国家的种族优劣论,排除D。
22.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罗斯福新政时期,虽然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国会制定的《农业调整法》违宪,并废止了该法;
但随后总统罗斯福敦促国会迅速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以确保能够向受灾农民提供连续不断的援助,这体现了总统干预国会立法,说明罗斯福新政使得总统权力有所扩大,B项正确;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指的是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材料只强调对农业方面的干预,无法说明其是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救济和复兴,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援助受灾农民,不是注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排除D项。
23.D
据漫画内容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封锁的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堡垒坚固,而堡垒外的资本主义国家却不堪重负,由此可知该漫画是讽刺经济封锁只会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