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137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中药名MicrosoftWord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2、【中药名】南天竹叶nantianzhuye

  【别名】南竹叶、天竹叶。

  【英文名】NanadinaeFolium

  【来源】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m。

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

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

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

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

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采叶,洗净,除去枝梗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末的小羽片有小叶3~5枚,小叶椭圆状披针形,长3~10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或红色。

革质。

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经无。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煎汤,用量9~15g。

外用:

适量,捣烂涂敷,或煎水洗。

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热淋、尿血、目赤肿痛、疮痈、瘰疬。

  【化学成分】主要含木兰花碱、维生素C、南天竹氰苷、穗花杉双黄酮、南天竹苷A等成分。

  【使用禁忌】无。

  【相关药方】①治尿路感染:

南天竹叶,车前草各15g,木通、萹蓄各9g。

(《万县中草药》)

  ②治尿血:

南天竹叶9~15g。

(《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去风火热肿,眵泪赤痛:

南天竹叶煎水洗眼。

(《纲目拾遗》)

  ④治疮毒:

南天竹叶,捣烂敷。

(《湖南药物志》)

  ⑤治瘰疬初起:

南天竹叶、威灵仙、夏枯草,金银花各120g,陈酒四壶。

水煮透,一日三服。

每服药酒,须吞丸药。

(《百草镜》)

  ⑥治风火牙痛:

南天竹叶15g,蟋蟀草、铁马鞭各12g。

⑦治小儿疳病:

南天竹叶、煎汤代茶服。

3、【中药名】芸薹子nantianzhuye

  【别名】油菜籽、芸苔子、芸薹籽。

  【英文名】SemenBrassicaeCampestris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campesrtrisL.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30~90cm。

无毛,微带粉霜。

茎直立,粗壮。

基生叶长10~20cm,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圆形或卵形,侧生裂片5对,卵形;

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均有硬毛,有缘毛,上部茎生叶提琴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

总状花序生枝顶,花期伞房状,萼片4,黄带绿色;

花瓣4,鲜黄色,倒卵形或圆形,长3~5mm,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8~9mm,短雄蕊6~7mm,花丝细线形,子房圆柱形,长10~11mm,上部渐细,花柱明显,柱头膨大成头状。

长角果条形,长3~8cm,宽2~3mm,先端有9~24mm的喙,果梗长5~15mm。

种子球形,直径约1.5mm,红褐或黑色,近球形。

花期3~5月,果期4~6月。

  【产地分布】为栽培植物,喜肥沃、湿润的土地。

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

  【采收加工】4~6月间,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种子近球形,直径1.5~2mm。

表面红褐色或棕黑色,放大镜下观察其有网状纹理,一端具黑色圆点状种脐。

破开种皮内有子叶2片,肥厚,乳黄色,富油质,沿中脉相对摺,胚根位于2纵摺的子叶之间。

气微,味淡。

以籽粒饱满,色泽光亮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平,味辛、甘。

归肝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煎汤,用量5~10g,或入丸、散。

适量,研末调敷。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

  【药理】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另本品含植物油量多,有润肠通便功效。

  【化学成分】主要含葡萄糖芜菁芥素、葡萄糖异硫氰酸戊-4-烯-酯、前告伊春,又含脂肪油、蛋白质、芸香苷、菜子固醇、22-去氢菜油固醇及多种氨基酸。

  【使用禁忌】阴血虚,大便溏者禁服。

  【相关药方】①治痔漏肠风:

用芸薹子120g为末,用好酒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

温酒送下,日进一服。

(《普济方》)

  ②治夹脑风及偏头痛:

芸薹子0.3g,川大黄0.9g,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吹鼻中,后有黄水出。

如有顽麻,以酽醋调涂之。

(《圣惠方》)

  ③治粘连性肠梗阻:

芸薹子150g,小茴香60g,水煎,分数次服。

(《青岛中草药手册》)

  ④治一切丹毒遍身:

芸薹子30g,上以酒一大盏和研去滓,煎五七沸,无时温服一合。

(《证治准绳》)

⑤治大便秘结:

芸薹子9~12g(小儿6g),厚朴9g,当归6g,枳壳6g,水煎服。

4、【中药名】南鹤虱nanheshi

  【别名】窃衣子、野萝卜子。

  【英文名】CaroμLeFructus。

  【来源】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L.的果实。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

茎直立,表面有白色粗硬毛。

根生叶有长柄,基部鞘状;

叶片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或披针形;

茎生叶的叶柄较短。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有粗硬毛,伞梗15~30或更多;

总苞片5~8,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边缘膜质,有细柔毛;

小苞片数枚,不裂或羽状分裂;

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花小,白色、黄色或淡紫红色,花瓣5,大小不等,先端凹陷;

子房下位。

双悬果卵圆形,分果的主棱不明显,次棱4条。

  【产地分布】生于路旁、山沟、溪边、荒地等处。

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晒干,除去皮屑、杂质。

  【药材性状】椭圆形,多已分裂成两瓣,长3~4毫米,宽1.5~2.5毫米,表而棕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偶有小果柄。

果瓣被面隆起,有4条突起的纵棱线,其上密生一列黄白色钩刺。

结合面稍平坦,有3条纵脉纹,脉上有短柔毛。

横切面略呈半圆形,每一棱线内方有1个油管,结合面有2个油管。

种仁类白色。

具特殊香气。

  【性味归经】性平,味辛、微苦。

归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有驱虫功能。

属驱虫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克。

治疗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

  【主要成分】果实含白杨素、芹菜素、木樨草素、山柰酚、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挥发油。

油中含成分50种左右,主要为8-杜松烯和菖蒲烯,两者共占43.12%。

有效成分正己酸及天名精内酯具驱除蛔虫作用。

煎剂或水提液抗菌和抑制中枢作用。

本品可作皮肤消毒剂。

【使用禁忌】暂不明确。

5、【中药名】南沙参nanshashen

  【别名】沙参、知母、白沙参、泡参、土人参、志取。

  【英文名】AdenophoraeRadix。

  【来源】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strictaMiq.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有白色乳汁。

主根粗壮,圆锥形,黄褐色,有皱纹。

茎通常单生,在花序之下不分枝,无毛或少有毛。

基生叶丛生,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4~6片轮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狭倒卵形或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锯齿,两面疏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

花序圆锥状,长可达35厘米,下部花枝轮生,顶部花枝有时互生,花下垂,花萼光滑无毛,5裂,裂片钻形,花冠蓝色或蓝紫色,狭钟形,口部缢缩成坛状,长约1厘米,5浅裂,雄蕊5,稍伸出花冠,花丝下部变宽,边缘有密柔毛,子房上部具肉质花盘,花柱明显伸出花冠外。

蒴果卵圆形,长约5毫米,孔裂。

种子多数,黄棕色。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阳坡草丛,林缘,路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厘米,直径0.8~3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

顶端具1或2个根茎。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气微,味微甘。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

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治疗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主要成分】根中分离得4个化合物,它们是:

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蒲公英赛酮及二十八碳酸。

【使用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风寒咳嗽禁服。

6、【中药名】牛黄

  【别名】丑宝、犀黄。

  【英文名】BovisCalculus。

  【来源】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

  【动物形态】大型家畜。

体高大壮实,各部发育匀称,头大额广、鼻阔口大。

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光滑,称为鼻镜。

眼极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因品种而异。

全身被短毛,绝大部分为黄色,但由于品种不同,毛色也有很大的差异。

四肢健壮,蹄趾坚硬,尾较长。

雌性有乳头2对。

  【产地分布】草食性动物,性格温顺,生长较快。

我国各地均有饲养。

  【采收加工】全年均产。

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等处有无结石,若有,立即取出,去净附着的薄膜。

将牛黄用通草丝、灯心草、棉花或纱布裹上,外用毛边纸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红线扎好,以防破裂,阴干。

忌风吹、日晒、烘烤。

  【药材性状】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厘米,少数呈管状或碎片。

表面红黄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

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

嚼之易碎,不粘牙。

水液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

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0.15~0.35克,多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主要成分】含胆酸、胆甾醇、麦角甾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胆绿素、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维生素D及钙、镁、铁、铜、锌等矿质元素。

实验表明,牛黄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强心、抗心率失常和心肌损伤及降压作用,并有利胆及保肝作用。

此外,能助脂肪消化,使胰酵素活化,并可与多种有机物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

牛黄一直是通过天然获得,进口较多,价格较昂贵。

现采用“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使市场需求得到缓解。

人工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药效及临床疗效均与天然牛黄同。

【使用禁忌】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

7、【中药名】南山楂 

nanshanzha

  【别名】猴楂子、酸枣、大山枣。

  【英文名】FructusCrataegiCuneatae。

  【来源】蔷薇科植物湖北山楂CrataegushupehensisSarg.的果实。

  【植物形态】乔木或灌木,高3~5米。

小枝紫褐色,无毛,有刺。

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4~9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上半部有2~4对浅裂片,无毛或仅下面脉腋有髯毛;

叶柄长3.5~5厘米,无毛。

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

花白色,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全缘;

花瓣卵形。

梨果近球形,直径2.5厘米,深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小核5枚。

  【产地分布】分布于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压成饼状后再晒干。

  【药材性状】果实近球形,直径2.5厘米,多横切成两瓣。

表面深红色,顶端有圆形凹窝,基部有短果梗或柄痕;

果肉薄,果皮常皱缩,种子5枚,土黄色,内面两侧平滑。

质坚硬。

气微弱,味微涩。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酸、甘。

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消积化滞,破气散瘀。

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

用于肉食积滞,小儿乳积,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疝气,高血脂症。

药理作用表明,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等作用。

此外,尚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主要成分】从果实中分离得到槲皮素、金丝桃苷(hyper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绿原酸(chlorogenic)、枸橼酸及其甲酯类以及黄烷聚合物。

【使用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8、【中药名】闹羊花naoyanghua

  【别名】黄杜鹃、羊不食草、八厘麻。

  【英文名】RhododendriMollisFlos。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molteG.Don的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2米。

老枝棕褐色,幼枝有柔毛及刚毛,冬芽、叶、花梗、花冠、花丝中部以下及子房都有灰色柔毛。

叶纸质,常簇生枝顶,矩圆形或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具短尖,边缘有睫毛。

伞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可达9朵,几与叶同时开放;

花萼5裂,宿存;

花冠黄色,5裂,裂片椭圆形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

雄蕊5枚;

子房上位,5室,密被长柔毛,花柱长于雄蕊。

蒴果长椭圆形,具疏刚毛。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灌丛或草丛中。

分布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地。

  【采收加工】4~5月花初开时采收,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

花萼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

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厘米,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

雄蕊5枚,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

雌蕊1枚,柱头头状;

花梗长1~2.8厘米,棕褐色,有短茸毛。

气微,味微麻。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

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散瘀定痛。

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0.6~1.5克,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用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

有毒,中毒的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致死。

  【主要成分】含棱木毒素和石楠素。

并分得羊踯躅素Ⅲ和日本杜鹃素Ⅲ。

【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有大毒,须经医生许可后用。

9、【中药名】牛膝 

niuxi

  【别名】怀牛膝、对节菜、山苋菜。

  【英文名】RadixAchyranthisBidentatae。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高30~100厘米。

根细长,圆柱形。

茎直立,四棱形,茎节略膨大,疏被柔毛。

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圆形,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

穗状花序腋生和顶生,长可达10厘米;

花向下折贴近总花梗,总花梗被柔毛。

苞片1,膜质,宽卵形,先端突尖成刺;

小苞片2,坚刺状,基部两侧各具卵状膜质小裂片;

花被片5,绿色,披针形,多具1脉,边缘膜质;

雄蕊5枚,花丝下部于子房合生,与退化雄蕊联为杯状,退化雄蕊短于花丝,舌状,顶端平圆或浅波状;

子房上位。

胞果长圆形。

花期7~8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林下及路旁。

分布于陕西、山西、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药材性状】细长圆柱形,多顺直,有的稍弯曲,长15~50(90)厘米,直径0.4~1厘米。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酸。

归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水煎服。

用治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

  【主要成分】含皂苷。

三萜皂苷水解后得齐墩果酸、葡萄糖醛酸等;

另含蜕皮甾酮、牛膝甾酮及有免疫活性的牛膝肽多糖ABAB。

现代药理作用证实,有抗生育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

提取物有抗炎镇痛作用和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对免疫功能正常或低下动物均有免疫增强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能增强。

此外,还证实有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的作用。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10、【中药名】牛至niuzhi

  【别名】土香薷、土茵陈、白花茵陈。

  【英文名】HerbaOrigani。

  【来源】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L.的全草。

高25~60厘米,茎基部木质,上部有分枝,四棱形,多少带紫色,被柔毛。

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两面具柔毛及腺点。

伞房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圆状倒披针形。

萼钟状,内部喉部有毛环;

花冠紫红色或白色,花柱顶端2裂。

小坚果,卵圆形,棕褐色,光滑。

花、果期7~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草地、路边及林缘。

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四川、云南、新疆、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将全草齐根头割起,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土,晒干后扎成小把。

  【药材性状】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

茎四方形,表面浅棕紫色或浅棕色,密被倒向卷曲的微柔毛。

叶对生,稍皱缩,易脱落、破碎。

完整叶片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钝,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浅心形,边全缘或有疏的小锯齿,黄绿或灰绿色,两面均被柔毛和凹陷的腺点。

伞房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倒卵形,花萼钟状,顶端具5齿,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

小坚果卵圆形,近无毛。

质脆,易折断。

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辛、微苦。

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解表、理气、清暑、利湿。

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大剂量用至15~30克或泡茶,煎服;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用治感冒发热、中暑、胸膈胀满、腹痛吐泻、痢疾、黄疸、水肿、带下、小儿疳积、麻疹、皮肤瘙痒、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主要成分】含有较大量的香芹酚(通常在精油中占55%~80%的比例),还含有少量的芳香酚。

其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和抑菌作用。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11、【中药名】牛大力niudali

  【别名】甜牛大力、山葛、大力薯。

  【英文名】RadixMillettiaeSpeciosae。

  【来源】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osaChamp.的根。

  【植物形态】藤状灌木。

根肥壮,肠状或不规则念珠状,近肉质而多纤维。

嫩枝被褐色茸毛,老枝无毛。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及叶轴均被茸毛;

小叶7~17片,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顶生小叶通常最大,顶端短尖或短渐尖,钝头,基部钝或圆,边常背卷,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干时为暗褐色,被茸毛或无毛;

托叶钻状。

花白色,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有时数个总状花序结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序轴、花梗和花萼均被茸毛;

萼钟状;

花冠蝶形,旗瓣圆形,基部有2个胼胝状附属物;

雌蕊被子绒毛。

荚果线状长圆形或近线形。

  【产地分布】生于山谷、路旁、疏林及灌木丛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

挖取根部,除去芦头及细根,洗净,大个的趁鲜纵向切厚片或斩为短段,晒干。

  【药材性状】原个的为纺锤形或圆柱形,有的2~3个呈串珠状连在一起。

表皮土黄色,稍粗糙,有环状横纹。

质坚实,不易折断。

切成短段或片块的横切面皮部类白色,向内有一圈不甚明显的环纹,嫩根中间白色至黄白色,具粉性;

老根及直根多为圆柱形,近木质化,质坚硬。

气微,味微甜。

归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脾润肺、舒筋活络。

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煎服。

用治病后体弱、阴虚咳嗽、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及肺结核咳嗽。

  【主要成分】含生物碱类。

根煎剂或乙醇提取物灌服,对由于氨水喷雾引咳的小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

12、【中药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