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宋的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古代文学宋的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宋的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开创的一个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诗派名称,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并形成了一个诗风大体相近的作家群的诗歌流派。
其理论主张为“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等,因而专门在形式、手法上出奇出新,形成了新奇瘦硬的诗风。
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并尊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影响极大。
南宋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诗人都是出自江西诗派。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中兴四大诗人”。
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
他们是在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
他们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à
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诚斋体”
杨万里善于继承前人,善于创新,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
一是善于发现与捕捉自然与日常生活中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
三在语言方面以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
、辛派词人。
辛弃疾的朋友陈亮、刘过,以及在他之后的南宋末年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都在刻意模仿效法辛弃疾的词风,与辛弃疾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它们都是以词抒发抗金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风格是恣肆粗旷,文学史上称他们为辛派词人。
、永嘉“四灵”
“四灵”,原是出于永嘉(今温州)的一个诗人小团体。
“四灵”的赵师秀(字灵秀)、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
他们都是中下层文人,有的当过小官,有的终生未仕,本来有满肚子的愤懑不平,但他们却力图从庄禅以及理学中学会自我平衡和自我压抑,在山林自然寻找解脱愁苦的寄托。
在诗歌方面,他们把人生遭遇和情趣与自己最为接近的贾岛、姚合作为楷模,以五律为写作的主要体裁,苦心雕琢推敲,锤炼字句,以表现一种凄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
所以,他们诗歌的意境写得清远幽深;
语言则是在固定的形式、狭小的境界中翻空出奇。
、江湖诗人
江湖诗人因南宋杭州书商陈起刻印《江湖集》而得名。
广义上的江湖诗人,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并且也没有明确提出过公认的诗学标准,但大体上都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其一,他们多属于流宕江湖的下层文人,他们把政治理想与个人功业上的失望,转化为对一种高逸情趣的追求,参禅访道,交友吟咏,以此求得心理的平衡。
其二,他们大多对诗歌的抒情性比较重视,因而都反对江西派诗风,而提倡一种清丽尖新的诗歌风格。
重要诗人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吉水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
天圣八年()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尹洙ū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
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的诗歌内容
()社会现实性增强。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
()诗歌有了自身的人生感受。
这是欧诗更重要的内容。
主要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如《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
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
后两联抒情。
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
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不屈服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欧阳修诗歌的艺术。
()议论化和散文化。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
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他学习到了韩愈诗歌的流畅详尽,又避免了韩愈枯躁艰涩的弊端。
如《再和明妃曲》中说汉元帝“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评价王昭君说“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议论精警,富有情韵。
()流丽宛转的风格。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的清新流畅,这和欧阳修诗歌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
总的来说,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是对西昆体诗风的矫正。
苏轼的诗
在北宋的文学变革中欧阳修是一个中枢式的人物,那么苏轼则代表着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
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洒脱无羁与无可奈何,随缘自适与失意彷徨,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专制强化时代的内心苦闷。
(一)苏诗的题材
苏轼诗歌的题材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社会与人生。
、社会。
苏轼终身从政,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内容的诗歌有两方面的表现:
()关心国计民生之作。
他认为“论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之下,他曾写出一些反映民间疾苦、谴责官吏贪鄙、关心国家命运的作品。
比如在《荔枝叹》中,他控诉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罪恶,并怀着“至今欲食林甫肉”的愤怒,抨击了以人民血汗来“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
()担心国家安危之作。
苏轼在军事上主张充实兵力,巩固边防,抵抗辽和西夏的侵扰,并认为以金帛赂虏是最下之策。
他的少数诗篇如《和子由苦寒见寄》、《祭常山回小猎》、《阳关曲》等,表现诗人要求为国破敌的雄心。
而在《获鬼章二十韵》里,又主张以宽厚的态度对待被俘的西羌首领,并戒边将的倚胜骄矜,提出了“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的忠告,流露了他重视民族团结和关心国家命运的可贵思想。
、人生。
苏诗里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二)、苏诗的艺术
、善用比喻。
他最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
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
如游金山寺: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荔枝叹》中“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等。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并接着比喻联想开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富于幽默。
苏轼的诗歌带有很强的幽默色彩,文学是东坡颐养性情,娱乐心灵的一方土地。
如苏东坡曾打趣过他的好友陈慥(à
),陈慥字季常,自号龙丘居士,就是方山子。
他有惧内的特点。
但又喜好宾客,蓄养家妓。
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东坡曾戏为诗云: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河东狮吼」典故的由来。
「河东狮吼」:
喻妇人之凶悍妒忌者。
、富有理趣。
苏轼的诗有时能结合生活中所接触的情景,表现他对事物的新颖见解。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这在苏诗鉴赏评论文艺的作品中体现最为明显。
如《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春,蒌,正”,再如《王维吴道子画》、《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表现他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殊作风,同时标志北宋时期社会文化所达到的新的高度。
、苏诗各体皆工,七言各体尤其擅长。
苏轼的诗今存二千七百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
最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
他还善于以幽默旷远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
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重要词人
欧阳修词
作为开一代风气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词也有所创新。
()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后主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感受。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使同朝着通俗化发展,积极地学习民歌,借鉴诗歌创作手法。
()开始创作长调慢词,创作了《千秋岁》、《摸鱼儿》等长调。
()其词的风格是用典雅精致的语言、流贯的结构、含蓄的风格,描述恋情中男女细腻的心理。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的词写得深婉幽曲,有些词还带有一定的艳情意味,而其诗文的创作却与词迥然相异,判若两人,这充分地体现出了欧阳修也是士大夫们的诗庄词媚观念。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一生主要致力于词,他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在宋词史上,柳永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词这一文学体式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对繁华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的描写
这是柳永对宋词题材内容的新开拓。
柳永一生浪迹于都市,对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均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他曾经描写过当时汴京、洛阳、苏州、扬州、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游乐之情景。
.尤工于羁旅行役。
柳永长期的浪迹江湖、晚年的宦海沉浮,使他对飘泊天涯有着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他的感慨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作品,往往在山村水驿、川林溪石、夕阳风雨的描绘中寄托自己凄凉心境。
他的羁旅行役词,或写临歧离情,或写凭栏凝思,将其“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的深切感受,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柳词的艺术创新
柳永词在艺术上的创新,首先是他大量地写作长调慢词。
慢词,是依据慢调填写的词。
慢调是词曲的一种格调。
因曲调舒缓,故名。
一.大量地创作长调慢词。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在词坊中占优势的体式仍是小令。
到了柳永,为了在词作中反映丰富的城市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情感,他开始全力写作慢词,从而促进了慢词词体的发展,使慢词和小令得以平分词坛秋色,为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长于铺叙白描。
为了与其长调慢词的内容包孕的丰富性相适应,柳永采用了铺叙手法。
其词的显著艺术特征就是长于铺叙,构思细密,布局完整、层次分明。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词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假借替代;
言情叙事,不需烘托喧染,而是直抒胸臆。
三.善于吸收俚语,俗语入词。
柳永浪迹江湖,大量地吸收当时通俗的语言入词,促使词的通俗化,而其词又不乏雅量高致之处,故其词是雅俗并存,通俗流畅又极富音乐性。
柳永的词在于以新鲜、通俗的语言,铺叙白描的手法,大量地发展的长调慢词,并运用这种新体歌唱了北宋的都市文明和市民生活,抒发了自己羁旅行役的苦闷情怀。
他扩大了词的容量,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苏轼词
苏词认识上的突破
.诗词并重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自是一家
为了使词真正能和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主张。
苏词内容上的突破
.抒发性情怀抱,表现人格个性
苏东坡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和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和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在道佛两家思想的影响下,曾在词中多次提到过“人生如梦”之类的话语。
如“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笑劳一生梦”;
“万事到头都是梦”等等。
人生如梦的浩叹,源自于东坡的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冷静的思考。
而在冷静的思考中,东坡并没有沉沦,而是在力求突破尘世纷扰,力求自我超脱,保持一种宠辱不惊、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
苏词既注重向内心世界开拓,也注重朝外在的世界发展。
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极为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闺阁绣楼,亭台院落之中。
词至苏轼,境界真正扩大,苏轼在词中大力描绘了日常交际、悼亡、闲居读书及耕耘、游猎生活场景。
.自然山水的描写:
苏轼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或以奔走流动的气势取胜,或以清新秀美的画面见称。
而有时他还把自然山水的观照和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进深沉的历史意和人生感慨。
.对乡村的描写:
对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的描写,始于苏轼,也就是说,苏轼第一次将乡村题材引入到了词中。
苏词艺术风格上的突破
一.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
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
二.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题序。
苏轼在词中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用典。
在词中像诗那样大量的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
词中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三.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不于音律。
四.苏词的语言创新。
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
五.苏词风格的多样化。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均属于婉约之作。
而苏词还有部分词作则体现出的是旷达词风,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即是。
李清照(—约)
两宋之交活跃于文坛上的作家中,李清照是异军突起,在创作上取得了极其出色的成就。
题材内容
李清照词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与代言体(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不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一作“似”)黄花瘦。
这首词里,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
.后期
李清照遭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其后期词,多抒写自己寡居生活的孤苦和对国事的忧虑。
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变得忧郁。
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寓居金华时。
久经飘零,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
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地感到愁苦。
李词的艺术:
李清照的词在描写心理和情感的活动方面有其特别的长处。
她不仅善于捕捉那些细小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受,而且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层层剖露复杂的心境。
如《武陵春》的下阕,先说双溪春好拟泛舟,接下来又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在一回一转中,以委婉曲折的笔调写出了复杂的心情。
在语言技巧上,李清照更显示出很高的艺术造诣。
其主要特点,
一是经过精心锤炼,而以浅易自然的面貌出现。
像《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七对叠字,不仅很讲究声音之美,而且内涵丰富(寻觅是若有所失的举止神态,冷清是对环境的感受,凄戚是心理),又有连贯的意脉(由寻觅不得而感到冷清,在冷清中涌起内心的凄戚),十四字可以说下得费尽苦心,读起来却觉得相当自然,并无生硬之感。
二是雅语与俗语兼用,使词中的语言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生活气息。
在李清照的词学观念中,词的语言既要符合乐府系统的习惯,写得浅俗平易,活泼动人,又不能染上庸俗的市民气味。
所以,她常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把俚俗的语言用得雅致,两者相融,别有风致。
像《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化用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一句,她用一下一上来说,把原来静态的叙述改为动态的描绘,语气变得生动了,增添了不少韵味。
王安石词
王安石仅存词首,但其间与范仲淹一样都颇具开创性。
他的词具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开创功绩。
()抒写怀抱
王安石已脱离晚唐五代以来词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其词主要是抒写性情怀抱,表现个体的人生感受。
()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王安石作有许多感怀历史、登临怀古的词作,对词的题材有所开拓。
()豪迈高远的词风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他以天下为已任,故而能在咏史、怀古的歌辞中表现出一种豪迈高远的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