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0952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版索引Word格式.docx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13)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1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17):

定义、背景、从邓小平到习近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P27)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P22)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从井冈山时期到习近平(P29)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P33)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35)

1、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P89):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P95):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两条腿走路“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P97):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其他方面。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0)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集中民主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0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其后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P113)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17):

长期性、新的阶段性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两层基本含义及其关系: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19):

内容、认识的演变、如何理解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22)

1、提出与演变:

从邓小平到十八大

2、内容: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26)

1、提出与演变

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3、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31)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动态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P134)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原因(P135)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过程(P137)

三、坚持科学发展(P138):

背景、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发展过程(P139)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141)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42)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核心内容: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前后(P148)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阶级斗争到改革(P150)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目标、方向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P152)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P155)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57,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P159)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P159):

原因、现状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2、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1、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2、正确把握对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3、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水平

4、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P167):

提出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69)

1、内容

2、原因: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如何坚持:

(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2)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4)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5)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形式;

(6)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

(7)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形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8)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74):

内容、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新常态(P176)

2、原因

(1)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3)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178)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总之,党的灵动、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P180):

国体、政体、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3):

依法治国;

过程、定义等

全面依法治国(P183):

重要性、必要性

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P186)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P189):

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主要任务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191):

历程、怎么做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9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P186)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95)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任务(P197)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P199)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P200)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P202):

核心、目标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P203):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204)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09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9

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210

三、完全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211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212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12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220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220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228

一、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28

二、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31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233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34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依据234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38

三、推动建立一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42

第十一章假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的根本目的247

一、一切为了人民247

二、实现共同富裕249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251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251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51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特的建设者256

三、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257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58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260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261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261

第四节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56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65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266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270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71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75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75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77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80

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82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82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86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287

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289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89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291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294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