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088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文档格式.docx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点拨】“数量相等”的意义是你所得与他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

“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

数量相等类似于实质平等,比值相等类似于形式平等。

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应当在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之间做到平衡,有时要讲究实质平等,有时要讲究形式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实质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形式平等。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答案应为B。

测量目标:

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

考试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平等等基本概念)?

分析:

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理论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

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

根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

比值平等意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B。

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数),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而高考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近的。

如果按照“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如北大),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B。

5.(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传统习惯与现实变革的一种调和,土耳其改革领导人凯末尔要摒弃旧的宗教传统的同时自然要引发争论,但同时推行的仿效欧洲的现代化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又符合了人们的现实需要,因此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材料反映的总体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然遭遇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欧式帽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可以判定这种现象是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故选A。

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

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

D项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

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

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点拨】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点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0题)“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点拨】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

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

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

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施坦B.季米特洛夫C.考茨基D.罗沙·

卢森堡

【点拨】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

卢森堡。

10.(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点拨】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难度中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

11.(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题)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

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是错的;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此题如果单纯从画面去考虑,倒是很容易选择:

双方把武器放下相互拥抱:

流浪的女儿(左)箭头朝下,双臂紧握武器,仍具有防卫意识;

“不列颠娜”(右)把盾牌放下,箭头向上,主动伸出双臂拥抱“美利坚”。

如此画意不是很明显吗?

C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问题出在对漫画所反映的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关于美国独立的战争的过程,新课程教材无论是人教和岳麓版,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模糊。

所以此题实际上只涉及初中历史知识。

美国独立战争:

1775(6)—1783,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以排除C。

A、B容易排除。

当然漫画实际上反映的是1782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剌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点拨】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京师”和“乌兰布通”。

联系相关史实。

1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2题)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

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点拨】本题考查选修模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考查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和准确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从抓住时间限定信息“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发表的文章,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

英国学者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主要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排除A、C选项。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14.(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先哲思想的掌握。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

有理想国政治构想的是柏拉图,其思想核心是理念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1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7题)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普法战争爆发

【点拨】测量目标:

康乾盛世与早期西学东渐;

法国大革命。

由“路易十六”可直接选A。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普法战争史1870年,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1735-1795年在位。

16.(2008年广东高考19题)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A.审判重大案件B.行政管理C.批准征收新税D.制定法律

【点拨】可从三级会议召开的背景分析,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宫廷挥霍无度,造成国库年年入不敷出,财产危机日益加剧,并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为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故选C符合题意。

17.(2008年上海高考B9题)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B.系统学习哲学

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D.自由选择科目

【点拨】答案是C项。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但对老师的观点思想并不完全赞同,象柏拉图的“理念论”。

而且他不受老师思想的束缚,自己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选C项。

18.(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点拨】本题为选修模块内容。

本题考查选修模块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小。

注意时间信息“清朝”。

“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

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1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7题)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

【点拨】题目的几个关键词,1913年、国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可以判断是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之后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制内阁。

20.(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20题)“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

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

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B.葛底斯堡战役

C.瓦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

【点拨】A项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纳西比战役打垮了王军的主力;

B项是在美国内战(南北战争)中,该役属于转折性的战役;

C项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后;

D项是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注意“民有、民享、民治”的信息,美国内战之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

21.(2008年江苏高考24题B)(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

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4分)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

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答案】

⑴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⑵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⑶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⑷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点拨】

主要考察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

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

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

(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

(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第(3)问要考察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

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22.(2008年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得名]┅┅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

[气味]辛,平,无毒。

┅┅(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

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补中益气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

[气味]┅┅

——李时珍:

《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

问题:

(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

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

(3分)

(1)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

望月而孕。

(2)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

(3)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

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

(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把兔肉作为一种药物介绍,分为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

可从“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看出前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

(2)不足:

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3)主要贡献:

可依据所学知识,从对以往医学的总结、创新之处、辨析真伪方面归纳。

23.(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4题)(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

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年可百年永久之计。

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

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

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

《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7分)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8分)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

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

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

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点拨】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孙中山”这一人物,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

(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

(2)问的评述要结合史实,言之有物。

24.(2008年广东高考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

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

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

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

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

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

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

(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

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

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

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

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

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1)可从英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和特点思考。

议会掌握实权,而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北美殖民地人民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实际上是想借此否定英国的殖民统治。

(2)可从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思考,启蒙思想的影响、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矛盾尖锐、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冲突。

(3)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可与英国工业革命联系、“棉花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