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角&
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
张静老师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总共有13处学生活动(这里的学生活动指教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学生相对独立地活动一段时间),从内容看,学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
从学生活动的时间来看,总时间为30分钟,占本节课总时间的67%。
学生相对独立的活动时间能占到这样的比例,说明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从学生活动形式来看,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有口述,书写,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测试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为主。
本节课,集体回答26次,个体口答11人次,个体黑板演示展讲3人次,个体板演展讲4人次,小组合作交流3次,全体测试一次。
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张静老师本节课的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三点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后一点着重能力及情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贯穿于在3和4这两条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通过第二环节的自主探究中的三个学生活动实现。
从学生的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活动都有利于目标达成。
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活动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总体评价:
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把&
看不见的&
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黑板板演展讲呈现出来,让学生原始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符合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理论,彰显活动有效之美。
本节课突出的优点:
一、数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
温故导航&
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现实出发,让学生类比平行四边性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也应该先从边的角度进行研究,张老师的数学活动设计起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之上进行的,将新知识的学习类比转化为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轻松的构建了新知识。
二、数学活动的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
自主探究&
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细木条的封闭情景问题,改编为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
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小明回家用细木棒钉制了一个。
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动手做的平行四边形向同学们展示。
小辉却问:
你凭什么确定这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呢?
大家都困惑了......&
,并设计让学生用熟悉的硬纸条动手操作。
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种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活动探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让新知识自然产生,既让新知识产生的魅力吸引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之中,以教学的艺术感染了学生。
三、数学活动的数学化是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如果将数学解释为一种活动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数学化来教数学,学数学。
他认为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数学化,即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自主探究中的&
三个活动&
设计了7人次个体思维可视化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化的原始思维可视化中经历思维过程,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彰显了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在&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该生采用分类的方式全面分析,对边在位置上可分为平行和不平行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讲解,考虑问题很全面。
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这种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课堂,它让全班学生经历了原始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他们在数学活动的数学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维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平,还得出并记住了有关&
平行四边形从边的角度的三种判定&
的数学结论,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了数学模型。
建议:
1、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了知识与技能以及能力目标,老师还要重视发挥多种形式的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的更好,更能激发学生提高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梳理环节不但要有知识的总结,更要注意数学思想、分析方法等的总结。
3、在探究式教学中,本节课的集体回答高达26次太多,有的学生就会滥竽充数,可将其改为学困生抽答,个体抢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获:
1、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素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设计好问题的关键。
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有层次,并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2、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选取素材时应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针对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重要标志。
素材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易适当,教师引导及时到位,教学内容适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4、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也要注意活动数学化,还要把&
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演示、板演展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2017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2】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
mdash;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
具体表现在:
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
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
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
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
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让学生有&
跳一跳摘得到葡萄&
之感;
而且要使问题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
在教学&
实数&
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
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
大多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
pi;
与-&
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
在教师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
时间很宝贵啊!
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
如果以a=1.414141414&
hellip;
b=1.323232323&
,a与b都是无理数,但a+b=2.737373737&
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学生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笔者提早一天叫学生自己做了一个圆锥模型,上课时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怎么求呢?
你能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出圆锥的侧面积吗?
能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经过约2分钟的时间,笔者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圆锥的侧面剪开展平成一个扇形,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
又问:
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积?
利用转化思想把曲面转化为平面。
大多数学生齐答。
一小部分学生欣然一笑,把圆锥的侧面剪开。
又过约1分钟,有一学生高兴地喊:
老师我知道了:
其实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剪开的扇形面积S圆锥侧面积=S扇形面积=&
,&
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老师我的是S圆锥侧面积=rl&
我觉得是S圆锥侧面积=&
rl&
我认为是S圆锥侧面积=&
l&
学生抢着答。
大概过了五分钟后,我叫各种答案的代表站起来解释。
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得到S圆锥侧面积=&
能解释n、R各代表什么吗?
n指扇形圆心角的度数,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样,但得到S圆锥侧面积=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长,r是扇形的半径。
&
我的方法也一样,但得出的S圆锥侧面积=&
rl,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l是圆锥的母线。
我得到得S圆锥侧面积=&
r,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h是圆锥的高。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作为公式该选哪个呢?
为什么?
第四种,求圆锥的侧面积,就该已知圆锥的相关量,而第三种虽然也已知圆锥的相关量,但比第三种复杂,所以我觉得应该采用第三种作为公式。
笔者笑着为他鼓起掌。
接着,教室里掌声一片。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
相关文章:
1.2017小学数学估算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2.2017初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3.2017小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4.2017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5.2017小学英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6.2017初中英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7.2017初中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8.2017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9.2017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10.2017物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11.2017远程研修语文观课报告
12.2017小学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s(“content_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