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纪律性,既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事,又要实事求是地解决我校的实际问题。
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并及时向县教育局领导报告。
考核小组负责教职工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和学生、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考核。
三、学校基本情况
2002年8月,西山民族中学沐浴着党的雨露阳光,从山区搬迁至弥勒城西郊风景秀丽的咸和山下办学。
由于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现占地面积达138亩,建盖起了可容纳50个班的教学楼,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实验室、语音室、校史陈列室、报告厅为一体的综合大楼,二幢配有卫生间的学生公寓,一幢学生餐厅,三幢教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达35000多平方米。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教育竞争形式,学校重新定位:
“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努力把西山民族中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提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成效,四年五年出品牌”的实现目标步骤。
并加大学校内部改革力度,建立起了“教师接力制,学生循环制”的管理体制,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学生的竞争意识;
要求广大教职工“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每一个学生,以极大的努力服务每一位学生”,全力打造团队精神,力图通过大家人为的极大努力,来缩短学校发展的周期。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有43个教学班,2680多名学生,145位教职工的规模(其中教师124人:
高级教师38人,已聘14人,一级教师53人,已聘47人,二级以下教师33人;
后勤工人21人,含事业编制2人),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办校、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光荣传统,“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严谨、奉献、乐教、敬业”的教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风。
学校搬至县城5年多来,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努力拼搏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硬件、软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微机室(装机160台)、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和体育运动场等教学配套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
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升,2007年中考上600分有158人,居全州第一。
2006年被省民委、省教育厅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四、西山民族中学管理机构组成
1、中共西山民族中学党总支委员会
总支书记:
杨学诗总支副书记:
张贤
组织委员:
毕天才纪检委员:
吕绍昌宣传委员:
杨凤
下设三个支部,支部书记:
毕天才、毕金良、石光云
2、校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杨学诗、张贤、李华友、杨凤、王家声、吕绍昌、周树林、陈绍林、
高永清、姜学华、李雷鸣、蒋兴荣、杨建学、毕天才、童锐明、毕金良、
王家喜、石光云、汤灵丽、何云海、邹云水、张宏林、姚苏北、张超
3、西山民族中学校级行政领导班子成员:
校长张贤校长助理陈凤彪副校长李华友、杨凤、王家声
中层领导成员:
办公室主任吕绍昌、副主任邹云水;
教务主任周树林,副主任蒋兴荣、童锐明、王家喜;
政教主任陈绍林,副主任石光云、杨建学、张碧成;
教科室主任高永清,副主任汤灵丽、何云海
4、西山民族中学工会委员会成员:
工会主席:
姜学华委员:
赵兴荣、毕金良、杨雁屏、万丽芬
5、共青团西山民族中学委员会
书记:
李雷鸣,副书记:
张宏林、张超、姚苏北
委员:
高扬祥、谢红
6、初三级部:
主管校长王家声,教务主任蒋兴荣、政教主任杨建学、党支部书记毕天才;
初二级部:
主管校长李华友,教务主任童锐明、政教主任毕金良(兼)、党支部书记毕金良;
初一级部:
主管校长杨凤,教务主任王家喜、政教主任张碧成、党支部书记石光云。
五、聘用原则,应聘条件及程序
1、聘用原则:
在现有的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和新进教师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原则;
2、应聘条件:
应聘教师符合《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教师任职条件》,具有三爱(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能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荣辱与共。
3、聘用程序
(1)学习动员
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省、州、县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贯彻《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高广大教职工对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明确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会发展。
全体教职工要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拥护学校的用人机制,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2)公布岗位职数
通过宣传动员,学校公布岗位职数、应聘条件、方法、程序等。
(3)报名应聘
教职工根据学校所设岗位,结合本人实际,确认适合的岗位,自愿写出书面申请及聘任理由,报名参加应聘。
(4)资格审查
领导小组对申请应聘的教职工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方可参加竞聘。
(5)竞聘
资格审查合格,符合应聘条件,参加所申请岗位的竞聘。
学校可根据岗位设置,实行“二级”聘任制,教职工在竞聘岗位落聘,可再次申请其它岗位的竞聘,直致岗位满员为止。
(6)聘用
领导小组根据竞聘情况,结合岗位实际,采取“二级”聘任制,聘期一至三年。
①一级聘任由校领导聘任。
校考核小组根据本人实际工作表现、岗位竞聘演讲和民主评议情况进行考核,校级党政领导则依据考核结果,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校长按岗位职责分别聘任副校长、处室主任和级部主任。
②校长控制一定数量的优秀师源,以保证级部、学科的均衡发展。
③二级聘任即由受聘的副校长、处室主任和级部主任聘任本处室工作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全面推行级部主管校长负责制,主管校长和级部主任对所聘任的教师全面进行管理、考核和评奖。
④鼓励教师跨年级、跨级部、跨处室兼课,被聘教师在上好学校所规定课时的前提下,有能力、有精力、上课受学生欢迎的,可再接受其他级部聘请的工作。
(但所承担的周课时量最多不得超过25节)。
⑤无论哪一级聘任,应聘者和聘者都要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学年结束检查考核,未实现工作目标者(连续两个学期教学成绩落在最后一名或者学生满意率不到50%),本学期不得评奖,下学年不得优先聘用,等待聘用。
⑥无人聘请任课(工作)的教师或教职工,当落聘处理。
⑦受聘教师上课量达不到标准定额的,学校不再安排其它工作(经学校领导同意,可自找其它工作补充),所差课时每节按18元计算,并从工资部份中扣除。
⑧落聘教职工按弥教发[2003]40号文件和弥办发[2005]44号文件的有关条款办理。
无条件无能力办理的发给50%的工资。
⑨解聘或辞聘教职工,按弥教发[2003]32号文件的有关条款办理。
⑩确定是否聘用,对聘用教职工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公布3天,若无异议,即与聘用教师签订聘约,并报上级部门签证。
六、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学校内部岗位绩效工资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根据弥办发[2005]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从2005年9月起,将教职工基本工资的50%及学校预算外收入的50%的资金结合起来,作为岗位绩效工资的主要部分,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绩效工资以岗位职责、工作职责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学科倾斜的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
1、岗位绩效工资来源:
教职工基本工资的50%加学校自筹资金的50%(学校自筹资金有则发,没有就不发)。
2、分配办法:
(1)绩效工资的20%作为月考分配,根据教学成绩、学生评价、《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学服务人员500分量化考核》进行分配。
(2)绩效工资的80%,则根据“三类课程”、“三级等级”教师制度和《教学服务人员500分量化考核》等,作为年终考核分配。
(3)也可实行依据期末考核结果进行一次性分配。
七、班主任和级部主任以上干部实行职务责任津贴制
1、校级领导(校长、书记、副校长),实行民主考核评议津贴制(每学年由工
会组织教职工无记名投票评议),优秀率占80%以上者,领取教师第五名的绩效工资;
优秀率占60%以上者,领取第十名的绩效工资;
优秀率占40%以上者,领取第十五名的绩效工资;
也可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的考核结果领取津贴。
2、中层领导(处室主任),根据德、能、勤、绩和管理效果等的考核结果,每
月发给120—160元职责津贴。
3、级部主任和处室副主任,根据德、能、勤、绩和管理效果等的考核结果,每月发给100—140元的职责津贴。
4、班主任教师则根据班级管理效果、学生的成绩和学生评价等的考核结果,每月发给80—120元职责津贴。
5、党支部委员,工会、团队主要干部和后勤部门的有关组长,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效果,酌情发给职责津贴。
八、推行“三类课程”和“三级等级教师”管理制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三类课程”和“三级等级教师”管理制度的推行,从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教师学历和职称的作用,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和当年业绩,大力倡导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敬业精神。
同时,通过经济杠杆,体现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原则,激活内部活力,调动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积极性。
(1)根据学科内容份量、课时标准量等,把初中课程分为A、B、C三种类型。
对上某一种类型课的教师,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学生评价和级部领导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学生成绩、承担临时性工作任务等)的检查等三个方面,评定出一、二、三等教师,按考核等级领取课时奖励津贴和超工作量津贴。
(2)三种类型课的划分
A类:
语文、数学、英语
B类:
政治、物理、化学
C类:
历史、地理、生物、劳技、音乐、体育、美术、健康、计算机
(3)任课教师等级评定条件(单班考核)
等级
条件
一
1、所教学生平均成绩获级部(平台)第一名或优秀学生个数居级部(平台)第一名
2、所教学生评价,优秀率达80%以上
3、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学生成绩、教研教改、实际工作表现等评定为“优秀”
二
1、所教学生平均成绩获级部(平台)第二名或优秀学生个数居级部(平台)第二名
2、所教学生评价,优秀率达70%以上
3、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学生成绩、教研教改、实际工作表现等评定为“良好”
三
1、所教学生平均成绩获级部(平台)第三名或优秀学生个数居级部(平台)第三名
2、所教学生评价,优秀率达60%以上
3、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学生成绩等评定为“中上”
说明
无可比性的学科,考核组可视其任课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等给予一定的课时津贴评定。
(4)课时质量奖励标准(单班考核)
课时质量奖励津贴
A类
B类
C类
5元
4元
3元
2元
1元
(5)超课时奖励标准(单班考核)
超课时质量奖励津贴
(6)“三类课型”和“三级等级教师”管理制度的优点肯定。
①强化个体激励,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现实表现和过程管理。
②推进师生双项评价,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③不认学历认能力,不认资历认结果。
④每获取一分报酬都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挂钩。
⑤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⑥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教师结构和生源结构状况,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推行“年级主管校长负责制”,配备年级管理干部,建立健全级部领导机构。
推行“教师接力制,学生分层循环制”的管理体制。
初中三年,是学生可塑性最活跃的时期,学校不能只凭一两次的考试成绩,就把学生“定型”,而是要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适合发展的空间,尊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1)通过教师的综合能力考核,实施优师优生教学结构。
(2)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每一学期的综合考评成绩,组建平台教育结构。
(3)学生可依据每一学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自愿选择适合自己平台的班级。
(4)平台之间学生流动的多少,是考评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4、推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度
人们常说:
“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计,干好干坏全在于教师本人。
”这就说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师群体和个体都要进行激励,要促进每一位教师从应付工作转变为积极工作,由积极工作提升到研究干好工作。
于是推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度:
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考核成绩,排在同级部(平台)同学科最后一名的教师或学生评价优秀率在40%以下的教师视为末位教师(但为了避开始终要有末位的客观因素,学校规定:
教育教学综合考核成绩与其上一名相比,相差6分以上者才视为末位教师)。
5、推选优秀晋聘考核方案
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为了不断提升这种积极因素,必须制定客观、公正、科学、民主的评价制度,打破论资排辈,让教育教学能力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优先得到评选先进和聘任职称。
推优聘任考核,从各个层面评价出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九、推优晋级考核方案
西山民族中学教职工推优晋级(聘任)考核表
考核时间: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参加工
作时间
参加教育
工作时间
调入本
校时间
学历
任教学科
现在
职称
认定
时间
要求聘任等级
考核得分
名次
备注
打分标准
考核项目
自评分
级部领导评分
校考核小组民主评分
三项得分累计
综合素质考核占20%合计得()分
(1)看待问题的政治道德水平高,不搞第二职业,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师德,具有献身教育的精神。
(2)专业知识丰富,熟悉业务,工作能力强,教育教学方法得当,勇于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评价优秀率在60%以上)。
(3)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在学年考试中取得过全县十名以前的教学成绩。
硬件量化考核占80%
合计
得()分
(4)教龄每年0.2分,年,得分。
(5)履职每年0.5分,年,得分。
(6)全勤每学期20分,旷工一天扣2分,天,扣分;
事假一天扣0.5分,天,扣分;
病假一天扣0.2分,天,扣分。
合计扣
分,扣分后得分。
(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集体活动)
(7)获校级表彰一次得1分,次,得分。
获县级以上表彰一次得2分,次,得分。
(8)论文在校内交流一篇得0.1分,篇,得分。
获县级以上评奖(有证书)一篇得0.2分,篇,得分。
在校级刊物发表一篇得0.5分,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得3分,篇,得分。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视其个人参与的情况和所做的工作得1—5分,得分。
(9)任班主任、级部主任及其以上职务(含校务委员、工会委员、团委委员),一学期得2分。
(10)每学期满工作量20分,全学期超1节课时(周课时)加0.2分,超节,得分。
全学期差课时1节扣0.2分,差节,扣分。
(后调入的教师,按满工作量计算)
(11)每学年县统考,获第一名得40分,第二名得38分,第三名得36分,以下名次递减2分;
每学年统考,获同年级同平台同学科第一名得40分,第二名得38分,第三名得36分,以下名次递减2分(任教班级单班核算)。
未参加统考的科目按25分计算,后调入的教师按25分计算,以上两项分值就高不就低,只选择一项计分。
(12)参加学校、县、州、省组织的学科比赛获奖,分别得2、3、4、5分。
(13)辅导学生参加县、州、省、国家级组织的学科竞赛获奖,辅导教师分别得3、4、5分。
(只认获奖级别,不计获奖人数)
(14)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核学生成绩等,被级部领导评价为优秀、良好、中等、差,分别得5、4、3、0分。
(15)每学期学生综合评价优秀率在80%、60%和50%以上,分别得8、6、4分。
(16)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者,视其贡献大小加1—10分。
因工作不负责任,在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受处分或点名批评的,视其情节轻重扣1—10分。
师德师风较差,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影响的扣5—20分。
1、推优考核时间为当年,此表的(4)、(5)项不得分。
2、年终聘任考核时间为一年,此表的(4)、(5)项不得分。
3、职称聘用考核时间为三年,本次考核,界定时间为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
十、教师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有奉献精神,不搞第二职业。
2、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育人管理能力。
3、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板书功底。
4、有总结交流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
5、遵纪守法,师德高尚,作风正派,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6、服从学校安排,识大体,顾大局,能积极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
7、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8、争做育人的楷模,赢得学生尊敬。
9、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十一、教师工作量标准
1、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12—15;
2、政治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14—16;
3、历史、地理、生物、劳技、音乐、体育、美术、健康、计算机16—18节。
十二、教学常规考评制度
1、级部主管校长、教务主任和年级主任要不定时检查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情况、教案或教学笔记,每学期2—3次。
2、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每学期向学生进行一次“师德师风”、“课堂教学情况”评价调查。
3、教务处每两个月抽查一次学生作业,了解各科教师作业量及批改情况。
科目
次数/学期
语文
40(作业20次,作文20次)
化学
30
数学
40
政治
25
英语
史地生劳
10
物理
其它学科
待定
4、建立健全教师批改作业情况登记册,并定时抽查。
5、教务处每学期召开两次各班班长及学习委员座谈会,了解各科课堂教学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6、每学期期末考试后,组织试卷分析,了解教师教学情况,适当调查教学人员。
十三、教职工考勤制度
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树立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思想,特制定本《考勤制度》。
1、为提高教职员工全员的服务质量,学校实行对学生进行全天候教育管理制。
2、学校实行“三班”主任工作制。
班主任每周带早操不得少于三次;
课间操天天必到;
晚睡每周不得少于三次检查学生宿舍的纪律及安全情况。
3、值周领导在当周期间,早操、课间操、晚睡、学生放学离校或回校必须天天到位检查,加强星期六、星期天的巡查,若因不到位而出现问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分,并扣减职责津贴。
4、教职工迟到5分钟视为制度,并扣津贴10元;
早退5分钟视为制度,并扣津贴30元。
5、教职工有事有病须向级部主管校长和级部主任请假(1天以内级部主任批准,2天以内主管校长批准,3天以上报校长批准),请假应事先写出假条(特殊情况例外),政治学习、集体活动与上课同等(每次活动算一节课)。
6、副校长、处室主任节假日需外出的,必须向校长请假。
7、校务委员会成员有事、有病必须向办公室主任请假,并报校长批准。
8、旷一节课扣津贴40元,请事假一节扣20元,请病假一节扣10元(在职在岗教职工生病住院期间,由学校工会每天补助10元)。
9、事假超过10天、病假超过30天,扣发当月津贴,不得参加本年度的评优晋级;
累计事假超过30天、病假超过60天,扣发本学期津贴。
10、婚、丧、产假按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11、考勤由级部政教主任、处室主任、值周领导检查记录,周末交校考核处主任存档。
(特别说明:
所有上讲台的教师,一律实行“零考勤制度”;
不上讲台的领导、教师和后勤人员执行《教职工考勤制度》的一切规定。
)
十四、教学服务人员500分量化考核方案
(凡不上讲台的教职工均为教学服务人员)
1、政治思想表现(150分)
考核组评分
校领导评分
小计
好
中
差
(1)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35
(2)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和文体等活动,党团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