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9783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地理知识点《印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内容点析

  1.关于印度的人口问题

  本段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广泛涉及印度人口的增长、分布、迁移及民族等问题,而是简明地抓住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这一主要特点,纵向深入,以诱发学生去思考人口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确定这一主线后,教材采取了叙述与活动有机融合的呈现方式。

课文并没有围绕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地理事实进行长篇大论,而把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留给活动设计──研讨人口增长速度与其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充分地展示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本节的活动设计与过去地理教材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1)它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印度人口过度增长及其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的结论。

而是以递进设问的巧妙方式,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印度的人口增长数值、判断递增或递减的特点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必须指出的是,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印度的人口增长数值,并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这些数字,其目的是通过信息的获取,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与过程,并为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原因与前景打下基础。

(2)教材以极其隐蔽的手法给出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的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

印度城乡居民在观念上的差异及计划的实施效果。

虽然这段内容没有直接设问,但对学生分析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及进行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3)提供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统计表,并给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的讨论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结论──印度资源丰富,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和粮食产量都有一定的差距。

  本段教材力图达到以下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初步形成的教学目标。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地理数据(印度人口已超过10亿)的识记能力。

(2)印度人口增长图表──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思维能力。

(3)印度政府的人口政策与城乡居民的人口观念的材料──依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人口过度增长的原因及据此进行人口增长趋势预测的思维能力。

(4)印度的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统计表──运用已有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去解释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人口与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本段教材还涉及到了有关印度的一些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其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价值不容忽视。

(1)读印度的地图,进行印度邻国的空间定位;

了解印度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为学习后面的粮食生产打下基础。

此过程为读图形成地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及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2)阅读材料又从时间维度入手,介绍印度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明,与空间维度的内容相融合,在恒河、印度河与农业文明、城市兴起等内容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及能力,逐步向能力的综合过渡。

  2.关于水旱灾害频繁的问题

  本段内容自始至终围绕着气候与灾害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文明确地指出了:

(1)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极不稳定以及受其影响水旱灾害频繁的事实,意在导出气候与气象灾害的因果关系;

(2)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对水旱灾害的巨大影响,印度人民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重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认同抗灾减灾任务的艰巨性。

本段内容是建立在亚洲复杂的气候及孟加拉国(被淹没的土地)的基础之上的。

  活动侧重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1)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分析孟买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统计图表,目的是判断和印证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结论,强化地理事物全球分布规律与局部地区具体分布事实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东南亚与印度在降水集中程度上的差异(印度降水更加集中在6至9月)。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提取、分析信息及概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地理学科内前后知识与能力关联的综合能力。

(2)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先从旱季和雨季的盛行风向入手,然后再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西南季风来退的迟早和风力的强弱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目的。

  3.关于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问题

  本段教材主要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印度因人口众多,成为粮食消费的大国。

该要点揭示了这样两点推论──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印度国内粮食消费市场广阔;

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

这对培养与形成学生历史地、发展地及宏观地认识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十分有益的,对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国际政治的意识与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2)在人口增加过快、水旱灾害频繁及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的影响下,印度20世纪60年代以前需大量进口粮食。

本要点虽然文字量极少,但呈现出了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影响因素、分析印度大量进口粮食原因的思维过程。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现在粮食已自给有余。

本要点表明了绿色革命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发展中国家摆脱粮食生产困境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树立了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是能够自己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信念。

(4)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结合文字内容,教材在此处配合出现了印度水稻与小麦的分布图,其目的一方面是展示印度粮食作物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后面的活动中综合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原因埋下伏笔。

  此外,在课文中还插入了两段阅读材料,“绿色革命”一段解释了其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作用;

“饮食习惯”一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联想我国南北方在自然条件及饮食习惯差异的动机,并比较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异同。

  在活动中,结合印度地形分布图与年降水量分布图,综合分析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的成因,以培养学生的推理、综合及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

系列设问中的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性与发散性极强的思维能力训练题,涉及到了中印两国水田的面积对比、两国水稻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及灾害发生频度、袁隆平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推广程度、以及两国在水利化和化肥化及机械化水平的差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极具能力培养价值。

  4.关于发展中的工业

  本段课文简明地介绍了印度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

(1)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和采矿业;

(2)独立以后,印度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努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的策略,使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3)原有基础工业部门继续发展,同时在高科技领域成就突出。

以上三点教材内容体现了下列教育功能──使学生认同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经济潮流就必须在宏观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微观上以计算机、航天及原子能等高新科技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的观念;

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与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好发展基础工业与高新科技产业的辩证关系;

通过印度经济发展途径的学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概括与归纳地理事物特点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教材重点突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可以奋飞的信念。

(1)以黄麻产区与加尔各答的麻纺织工业、以棉产区与孟买的纺织工业及铁锰矿区与加尔各答以西的钢铁工业为范例,“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展示了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的推理训练过程,初步建立了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基本意识。

(2)力图通过活动中第2道思考题及阅读背景素材,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还比较贫穷,但是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

像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有力地说明了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抓住尖端领域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并将技术应用在高新产业之中,向国际市场大力推广其产品,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

当今我国确立的改革开放、科技为先的创新之路是十分正确的,被国外经济发展的范例证明是可行的,我们一定要借鉴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改革创新的道路走下去。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引入】

  1.可以让学生回忆我国邻近的国家及其基本国情,思考下列问题。

(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

(2)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呢?

(3)关于印度你都了解哪些情况?

说说看。

(4)你是否能够归纳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导入:

(1)肯定、补充或纠正学生的结论;

(2)归纳与说明在关于印度的大量地理信息中,最能反映其自身特点的是众多的人口、频繁的水旱灾害、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及发展中的工业。

  2.教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典型的印度电影插曲,然后提出问题。

  

(1)请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A.韩国流行歌曲B.俄罗斯民歌C.印度尼西亚歌曲D.印度民间歌曲

  当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应耐心地引导,让学生在“欢快、悠扬、激情”等方面做深入的判别。

  

(2)下列哪些描述是当今印度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社会贫富差异很大C.水旱灾害频繁D.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这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选择错误,但正好为教师引入正题提供契机。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要求学生阅读图7.34“印度的地形”,说明印度位于我国的什么方位,以及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的位置。

教师评价。

  2.读图并思考印度人口增长状况的问题。

教师可将教材中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制成投影片或重新绘制教学挂图,在课堂上使用。

(1)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2)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3)从1950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3.结合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和数据统计资料,将学生分组并讨论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

教师在总结与提升学生的结论时,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印度广大农村中农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的趋势,又要使学生了解印度政府为推行计划生育所做的艰苦努力,使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有所下降。

用印度人口控制的艰巨性与希望并存的辩证观念去影响学生。

(2)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教师在总结与提升学生的结论时,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印度自然资源(特别是耕地与水资源)的优势与工农业发展(粮食与钢铁生产)的成就,又要使学生了解因人口的激增,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从而得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水旱灾害频繁】

  1.引导学生阅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

(1)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2)其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与东南亚地区相比,其降水更加集中在几月份?

教师在上述问题的小结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与概括信息的准确性及口头表述的清晰程度,做到及时肯定与及时纠正。

  2.引导学生阅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分析下列问题。

(1)思考教材第37页活动2的第

(2)项,并填表。

(2)判断印度降水量年际间的稳定性。

从而得出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的结论。

  3.结合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教师应讲解印度人民为抗灾自救所做的积极努力,同时指出这些工程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十分艰巨,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4.让学生思考:

借助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国情,联想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3)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教师在总结归纳时应注意上述问题的综合性分析。

  2.指导学生阅读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以及图7.42“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并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

  3.要求学生认真阅读39页的“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对比我国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

(2)对比我国与印度在南北方饮食习惯方面的异同。

在第二个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比较差异,如两国北方地区在面食制作方面的不同。

  【发展中的工业】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思考下面表格中的比较项目,填写表格内容。

关于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工业部门单一性的分析,教师应加以启发,主要是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的严格控制;

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的落后状况。

  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

  比较工业部门

  英国统治时期

  独立之后

  基础工业部门

  高新技术部门

  形成原因分析

  2.指导学生阅读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及黄麻与工业的分布”,思考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供应关系以及合理性。

这里不应过分强调对原料产地和工业中心地名的记忆。

  3.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研制与生产过程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片,并讨论下列问题。

(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业及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呢?

(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

阅读教材第40页最后三段的有关材料,并谈谈你的感想。

(3)有一种观念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经济潮流就必须在宏观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微观上必须以计算机、航天及原子能高新科技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