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资料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动物学复习资料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资料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柄海鞘(Styelaclava)成体(与幼体不同)具有被囊和鳃裂
3、海鞘(Cionaintestinalis)具外套膜
4、海鞘的血管不分动脉和静脉
5、柄海鞘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逆行变态。
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头索动物亚门
1、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
2、文昌鱼摄食时,食物颗粒在咽部依次经过咽下沟(内柱)、围咽沟(围咽纤毛带)、咽上沟(背板),最后入肠。
3、文昌鱼的消化腺是?
与咽的位置关系?
消化腺----肝盲囊,位于消化道右侧;
营细胞内消化(消化道:
口、咽、肠、肛门)
肝盲囊进入咽的右侧。
4、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的成熟性细胞由腹孔排出体外,腹孔也是代谢废物及水流排除体外的通道。
脊椎动物亚门
外形
1、圆口类原型尾
2、鱼类的体型与运动的适应关系(举例)
纺锤形:
是鱼类最为常见的体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身体头尾稍尖细,中段肥大,呈梭状。
多生活于中上层水域,能快速而持久的游泳,如鲐鱼、蓝点马鲛、鲈鱼等。
侧扁型:
头尾轴缩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延长,身体短而高,呈侧扁,侧面观为菱形。
多栖息于水流缓慢、中下层水域的鱼类。
游泳速度较慢,不甚灵活,很少进行长距离的迁移。
如团头鲂、银鲳等
平扁形:
头尾轴一班、背腹轴最短、左右特变延伸、身体左右宽阔,背腹扁平。
适应于底栖生活,运动较迟缓。
如孔鳐、赤魟、黄鮟鱇等
圆筒形:
亦称鳗形或棍棒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基本相等且短小。
头尾尖细,身体延长似棍棒。
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适于穴居或穿行于水底礁石岩缝之间。
如鳗鲡
黄鳝等。
3、鱼类的偶鳍与奇鳍、鱼类的3种尾型(举例)
奇鳍:
生在身体的中线上,包括背鳍、臀鳍、尾鳍
偶鳍:
着生于身体两侧,左右成对,包括胸鳍和腹鳍
3种尾型:
原型尾:
一直延伸到尾的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对称,仅见于鱼类的胚胎期
歪型尾:
部分尾椎骨上翘伸入尾鳍的上叶,把尾鳍分为上下不等的两叶,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都不对称,如鲨鱼、鲟鱼等
正型尾:
末端尾椎骨愈合向上翘入尾鳍上叶基部,
4、鳞式、鳍式
“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
在有些鳍式中,有时也不采用上述代号,而直接写明各鳍的名称。
在鳍式中,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例如:
鲤鱼的鳍式:
D..Ⅲ~Ⅳ一17~22;
P.Ⅰ一15~16;
VⅡ一8~9;
A...Ⅲ一5~6;
C.20~22。
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
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
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
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
尾鳍20至22根软条。
鳞式:
5、声囊(雄蛙,扩音)与声带(雌雄都有,发声)
皮肤系统
1、鱼类的鳞片(真皮鳞-无需脱换)类型、来源、举例
●盾鳞由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与牙齿是同源器官,见于软骨鱼,如各种鲨鱼
●硬鳞由真皮衍生,见于鲟形目
●骨鳞由真皮衍生,(圆鳞-如鲤形目;
栉鳞-如鲈形目)
2、爬行类的鳞片(角质鳞-表皮衍生物,需要更换,蜕皮)
3、龟类被盾片,棱皮龟及鳖被革质皮肤
4、鸟类的羽毛为表皮衍生物,羽毛类型与其功能、
羽毛类型与其功能:
正羽:
由羽轴及两侧的羽片构成。
羽轴的下段不具有羽片的部分称为羽柄或羽根,其下部着生于皮肤深处。
鸟的正羽形成了鸟的羽被,是飞行器官的重要部分。
包括飞羽和尾羽。
鸟类的初级飞羽着生在腕掌骨及指骨、次级飞羽长在前臂(桡尺骨)、三级飞羽上臂(肱骨)。
鸟类的尾羽的数目,形状为鸟类分类的依据。
绒羽:
位于正羽下方,呈棉花状,羽轴纤弱,羽小钩不发达。
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
形成隔热层
纤羽(毛状羽):
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具有触觉功能。
5、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
四种。
有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臭腺)等。
皮脂腺:
为泡状腺,开口于毛囊基部,分泌的油脂能滋润毛和皮肤。
汗腺:
哺乳类特有
管状腺,由生发层细胞下陷入真皮深处,有导管通皮肤表面。
通过出汗带走部分代谢废物(尿素);
蒸发散热、调节体温。
(顶泌腺:
结构似汗腺,开口于近毛囊内。
)
乳腺:
哺乳类特有的腺体,是一种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的腺体,也可以认为是特化的汗腺。
用来分泌乳汁,哺育后代
味腺:
汗腺或皮脂腺的变形,对同种的识别和繁殖配对有重要作用。
6、哺乳类皮肤衍生物:
●表皮衍生的有:
毛、皮肤腺、犀角、爪、指甲;
●真皮衍生的有鹿角(骨质的实角)
●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
牛角(洞角)--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的角质鞘构成
7、羽毛与毛是同源器官
骨骼系统
1、圆口类与其它脊椎动物的根本特点在于无颌,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因此称无颌类。
2、根据来源不同,硬骨可分为?
类型
软骨化骨(替代性硬骨):
从结缔组织先形成软骨再骨化成硬骨。
膜骨(皮性硬骨):
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不经过软骨阶段而由造骨细胞直接形成的。
3、鱼类开始出现了颌,但鱼类的颌不能撕碎食物。
4、脊椎动物颌的悬挂方式:
●鱼类-舌接式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直接式(自接式)
●哺乳类-颅接式,下颌只有一块齿骨,直接与颅骨的鳞骨相关节。
5、枕骨髁:
●圆口类、鱼类没有枕骨髁(其头骨与脊柱之间没有可动关节);
●爬行类、鸟类1个;
●两栖类、哺乳类2个;
●有枕骨髁的种类(四足动物)头骨与环椎相关节。
6、根据爬行动物颅骨有无颞孔及其位置的不同,可将爬行动物分为无颞窝类,上颞窝类、合颞窝类、双颞窝类。
颞窝(颞孔)见于所有羊膜动物,现存的龟鳖目属于无颞窝类,哺乳类属于合颞窝类,喙头蜥目、蛇目、蜥蜴目、鳄目、鸟纲属于双颞窝类。
7、圆口类只有雏形的脊椎骨(也是脊椎动物):
但还没有椎体,只在脊索背方脊髓两侧有软骨的神经弧,圆口类还没有脊柱。
8、脊椎动物的椎体类型、特点、举例:
●双凹型:
椎体前后两端都凹入,双凹型椎体中残存着念珠状的脊索,椎体间的活动性有限,主要见于鱼类,喙头蜥。
●前凹型:
椎体前端凹入后端凸,主要见于两栖类,爬行类。
●后凹型:
椎体前端凸,后端凹入,主要见于两栖类,爬行类。
●马鞍型:
椎体两端呈马鞍形,脊椎骨之间活动性极大。
见于鸟类。
●双平型:
椎体前后两端呈平面形,椎体之间垫以椎间盘。
见于哺乳类。
9、脊柱分区:
●鱼只有躯干椎和尾椎之分,没有颈椎,外形上也没有颈部。
●两栖类颈椎(1枚,环椎/寰椎)、躯干椎、荐椎(1枚)、尾椎(愈合-尾杆骨)
●爬行类颈椎多枚(1环椎1枢椎多普通颈椎)、胸椎、腰椎、荐椎(2枚)、尾椎(自截现象、原因与意义)
自截现象:
尾椎骨在形成过程中前、后两半部未曾愈合而特化的结构。
一旦蜥尾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往不同方向做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处断裂,;
连同肌肉和皮肤一起发生自残断尾现象。
由于自残部位的细胞始终保护着增值分化能力,因此,残尾断面可重新长出再生尾。
●鸟类颈椎多枚(8-25枚,1环椎1枢椎多普通颈椎)、胸椎(5-6枚)、腰椎、荐椎(4枚)、尾椎;
愈合荐骨(综荐骨)、尾综骨
●哺乳类颈椎7枚(1环椎1枢椎5普通颈椎)、胸椎(12-15枚)、腰椎、荐椎(3-5枚)、尾椎;
椎式
椎式:
表示脊椎动物脊椎骨的组成和数目的公式,用C、T、L、S、Cy分别表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兔C7T12-13L7S4Cy15-16;
人C7T12L5S5Cy3-5
椎体为双平型;
椎间盘;
髓核
10、胸廓:
●鱼类没有胸骨-无胸廓
●两栖类没有肋骨-无胸廓
●龟鳖类胸骨愈合到腹甲-无胸廓
●蛇类、蛇蜥没有胸骨-无胸廓
●蜥蜴(除蛇蜥外)、鸟类、哺乳类-有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所围成)
11、鱼的带骨都不与脊柱直接相连(鱼类肩带与头骨相连接),而四足动物的腰带则与脊柱直接相连。
12、两栖类肩带的2种类型(固胸型肩带、弧胸型肩带)解释、举例。
固胸型肩带——青蛙肩带中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面正中线上愈合,使得左右肩带不能左右交错活动。
弧胸型肩带——蟾蜍肩带中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面正中线上重叠排列,使得左右肩带可以左右交错活动。
13、两栖纲开始出现五趾型附肢。
肌肉系统
1、圆口类、鱼类肌节形状;
圆口纲——体侧肌节呈“∑”,没有水平骨隔
鱼纲——躯干部的大侧肌分节似圆口纲,但是有水平骨隔将它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
眼肌6对
鳃部、鳍等处的肌肉分化复杂
鱼类发电器官的功能单位——电细胞大多由肌细胞特化形成,0.1伏
2、蛙体上保留分节痕迹的一块肌肉是腹直肌;
腓肠肌是位于蛙小腿后部的肌肉。
3、家鸽的胸小肌收缩使翼上扬,胸大肌收缩使翼下降。
鸟类夜间栖息于树枝上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后肢有栖肌、贯趾屈肌和腓骨中肌等适宜于栖树握枝的肌肉。
4、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膈肌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消化系统
1、鱼类消化系统与食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颌齿
●咽喉齿的形状与排列
●鳃耙的形状
●肠的长短
●胃液中酶的种类及数量
2、青蛙舌的着生方式——舌根是固着在口腔底部的前端,可翻出粘住昆虫。
3、两栖类的胆汁与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管道是胆总管
4、毒蛇的毒腺来源:
毒蛇的毒腺由上唇腺转化而来
5、毒蛇毒牙种类、常见蛇的毒牙类型:
中国水蛇(后沟牙);
眼镜蛇、青环海蛇(前沟牙);
烙铁头、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管牙)
6、颌齿的类型:
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
槽生齿从爬行动物出现
7、鸟类无齿,肌胃沙粒可帮助磨碎食物
8、家鸽在育雏期间,嗉囊能分泌鸽乳喂养雏鸽。
9、哺乳动物中啮齿目和兔形目门牙会不断生长。
齿式及含义,与食性的关系。
犬牙虚位。
表示哺乳动物牙齿数目的式子,即:
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
猪3.1.4.3/3.1.4.3=44
牛0.0.3.3/4.0.3.3=32
鼠1.0.0.3/1.0.0.3=16
兔2.0.2.3/2.0.2.3=28
猴与人2.1.2.3/2.1.2.3=32
10、哺乳动物的三对唾液腺是?
。
11、反刍动物复胃结构,本体是皱胃
复胃(反刍胃)
瘤胃
网胃(蜂窝胃)
瓣胃
皱胃
食草动物利用反刍胃进行反刍的过程是:
纤维质食物进入瘤胃,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发酵分解;
分解后的粗糙食物经网胃又逆行经食道入口再进行咀嚼;
咀嚼后的食物再经瘤胃、网胃、瓣胃,最后达于皱胃。
呼吸系统
1、七鳃鳗的呼吸器官是鳃囊;
鳃丝来源于内胚层;
鱼类的鳃丝则来源于外胚层。
2、七鳃鳗成体呼吸时,水从?
流入鳃囊,由?
流出体外。
成体水流均从外鳃孔进出,幼体则从内鳃孔进,外鳃孔出
3、脊椎动物亚门用鳃呼吸:
圆口类、鱼类、两栖类幼体。
4、鲤形目的鳔可借韦伯氏器与内耳的联系来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
5、无尾两栖类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和?
幼年时为鳃,成年时为肺,还有皮肤辅助呼吸
6、圆口类鳃囊/鱼类鳃呼吸;
四足动物无胸廓种类吞咽式呼吸;
有胸廓种类胸腹式呼吸,哺乳类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鸟类肺与气囊
7、鸟类肺的结构,气体交换部位?
气囊9个,贯流式呼吸(不是呼吸动作,是一种生理现象)
气囊的存在,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即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微支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吸气:
吸气时前后气囊同时扩张,大量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同时有一部分气体经背支气管和平行支气管,在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呼气:
肺内含CO2多的气体经前气囊——腹支气管——中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则由背支气管、平行支气管在肺内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8、鱼类、爬行类没有声带;
两栖类和哺乳类有声带;
鸟类有鸣管。
循环系统
1、脊椎动物亚门各纲的心脏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方式
心脏结构特点
血液循环方式
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
单循环
鱼纲
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球(硬骨鱼)或动脉圆锥(软骨鱼)
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
不完全的双循环
二心房、一心室;
静脉窦不发达,动脉圆锥已退化消失
鸟纲
二心房,二心室,仅有右体动脉弓
完全的双循环
哺乳纲
二心房,二心室,仅有左体动脉弓
2、不同血管流着含氧量不同的血液:
例如鲤鱼腹大动脉里的血是缺氧血,背大动脉是多氧血;
青蛙肺皮动脉里流的是缺氧血;
爬行动物的右体动脉弓中的血是多氧血…………。
4、不同循环方式血液流动方向:
如青蛙的血液在心脏中的走向是静脉窦→右心房→心室→动脉圆锥;
家兔肺静脉的血流入左心房……
5、圆口类、鱼类、两栖类静脉窦发达,爬行类开始趋于退化,鸟类、哺乳类完全消失。
6、肝门静脉、肾门静脉;
肝门静脉在各个纲都存在;
爬行类、鸟类的肾门静脉趋于退化,哺乳类肾门静脉完全退化。
7、特有静脉:
两栖类的腹静脉、鸟类的尾肠系膜静脉,哺乳类的奇静脉/半奇静脉
8、家禽或家畜取食后、经过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哪些主要血管和心脏的哪些部位才能供给后肢代谢所需?
排泄生殖系统
1、无羊膜类胚胎为前肾、成体的排泄器官是背肾/中肾;
羊膜动物胚胎为中肾、成体为后肾
2、依据膀胱的发生,鱼类是导管膀胱,两栖类泄殖腔膀胱,羊膜动物为尿囊膀胱,鸟类(除了鸵鸟)没有膀胱
3、哺乳动物泌尿的基本单位及构成,不同脊椎动物代谢废物的形式不同,如两栖类哺乳类尿素,爬行类鸟类尿酸
4、泄殖腔:
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龟鳖目鳄目泄殖腔孔纵裂,蛇亚目蜥蜴亚目则横裂)、鸟类、原兽亚纲(单孔目)
5、圆口类成体生殖腺单个,而且无生殖导管;
有颌类生殖腺成对,都有生殖导管(输精管/输尿管),其中硬骨鱼的生殖导管为生殖腺外膜延长形成(因此输卵管没有开口于体腔的喇叭口),雄性两栖类输尿管兼输精(输精尿管),精巢产生的精子经输出小管进入肾脏,然后由输精尿管送至泄殖腔而排出体外;
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输卵管前端都以喇叭口开口于体腔,鸟类一般只有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
6、由输卵管分泌的、包在卵外的卵胶膜是蛙卵受精不缺少的媒介物。
7、爬行动物中蛇类和蜥蜴类雄性具一对交接器(半阴茎),龟鳖、鳄有单个交接器;
喙头蜥无交接器
8、哺乳动物的子宫有四种类型?
,举例,如家兔双体子宫、人单子宫
子宫有四种类型:
双体子宫、分隔子宫、双角子宫、单子宫
对分子宫:
多数食肉类、牛、猪等
双角子宫:
多数有蹄类
双子宫:
家兔、象等
单子宫:
翼手类和灵长类
生态习性
1、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柄海鞘、盲鳗雌雄同体。
2、一生只产一次卵:
大麻哈鱼,鳗鲡。
3、常见两栖动物产卵情况:
黑眶蟾蜍产卵于卵带缠绕在水草上;
树蛙产卵于水边的树上
4、柄海鞘逆行变态
5、圆口纲七鳃鳗目、鱼纲鳗鲡目、两栖纲有变态
6、蝌蚪变态成为青蛙所发生的变化:
如出现成对的附肢;
两颌的角质喙及角质唇齿连同表皮一起脱落;
尾部萎缩消失(通过正常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
形成左右肺代替鳃行使呼吸功能等
6、鹃形目繁殖习性“三不”:
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的繁殖习性。
神经系统
1、背神经管、脑、脊髓
背神经管:
位于身体背部脊髓的上方,是中枢神经系统,呈管状结构,来源于外胚层
脑: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生命机能的主要调节器。
脊髓:
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
脊髓的内部有一个H形灰色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脊髓是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
2、五步脑名称,脑室(第一二三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小脑没有脑室)
五步脑名称:
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脑室:
脑内部的腔隙称为脑室。
在大脑两个半球内有侧脑室,间脑内有第3脑室;
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
3、软骨鱼类、肺鱼、两栖类具有原脑皮、爬行类开始具有新脑皮
4、鸟类大脑纹状体发达,是鸟类的高级活动中枢
5、哺乳类特有的胼胝体、小脑皮层、脑桥
6、12对脑神经的名称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第十迷走十一副;
十二舌下要记全
感觉器官
1、眼球的结构、不同脊椎动物的视觉如何调节,鸟类的双重调节
圆口纲:
眼:
一对,无眼脸,已具有脊椎动物眼的基本结构,即有角膜、晶体、视网膜等结构
具动眼肌肉,靠角膜肌调节视觉。
鱼纲:
两栖纲:
视觉调节靠晶体牵引肌:
晶体牵引肌收缩,使之前移、改变弧度;
视觉由远视调至近视;
脉络膜张肌(可能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睫状肌)协助调节视觉。
爬行纲:
靠睫状肌(横纹肌性质)的收缩,改变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以及改变晶体的形状(凸度,使之成为圆形)而适于近视。
鸟纲:
双重调节:
后巩膜角膜肌(睫状肌)能改变晶体的凸度。
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角膜调节肌)能改变角膜的凸度;
巩膜四周有环肌,能改变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
由于鸟类具有这种精巧而迅速的调节机制,使其能在瞬间把扁平的“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
这是飞翔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哺乳纲:
眼球似低等陆生脊椎动物
2、青蛙眼睑闭合、眼球下陷于口腔有助于吞食
3、听平衡觉器官——耳在脊椎动物中的演变经历:
●脊椎动物耳包括内耳、中耳和外耳,在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中依次出现内耳、中耳、外耳
●内耳最早出现,圆口类只有内耳,内耳只有2个半规管(七鳃鳗)或1个半规管(盲鳗);
●鱼类只有内耳,但内耳有3个半规管,还有椭圆囊、球状囊、瓶装囊的结构,其中半规管及椭圆囊是鱼体平衡机制中心,而球状囊和瓶状囊是鱼体听觉产生的部位,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内耳也都有同样的结构,所不同的是其中的瓶装囊逐渐延长,并逐渐螺旋化,到哺乳类形成耳蜗管。
●中耳开始出现于两栖类,中耳包括鼓膜、耳柱骨、中耳腔(鼓室)、耳咽管等结构,两栖类鼓膜位于体表,声波沿着鼓膜-耳柱骨传导到内耳的卵圆窗,产生听觉;
耳柱骨是相当于鱼类阶段的舌颌骨演变而来的,耳咽管连通鼓室与口咽腔,中耳的这种结构基本上保持到哺乳类,(蛇类中耳的鼓膜、中耳腔、耳咽管次生性消失,只剩下耳柱骨),所不同的是到哺乳类中耳腔内的听小骨有三块,分别称为镫骨、砧骨、锤骨,其中镫骨是由耳柱骨进一步演变而来,而砧骨、锤骨分别由上颌的方骨、下颌的关节骨演变而来。
●外耳开始出现于爬行动物蜥蜴类,外耳道的出现使得鼓膜下陷,有些鸟类外耳孔周围有可以帮助收集声波的耳羽,哺乳动物进一步形成了外耳壳,使得声波的收集效率更高。
4、七鳃鳗的鼻孔有1个,其位置在头顶正中央。
5、大多数鱼类没有内鼻孔(内鼻孔亚纲除外)
6、热能感受器唇窝(蟒科:
蟒蛇)颊窝(蝮亚科:
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等)
7、蛇的舌能够粘附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带回口腔送入犁鼻器,从而产生嗅觉。
(吐信子)
分类
1、现存圆口纲可分为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2、带“鱼”字不是鱼、不带“鱼”字却是鱼的种类:
如文昌鱼、娃娃鱼、鳄鱼、鲸鱼都不是鱼,而牙鲆、木叶鲽(比目鱼类)却是鱼,比目鱼幼体与成体外形明显不同
3、现代两栖类三个目名称、代表动物举例。
蚓螈目:
版纳鱼螈、
蝾螈目:
中国大鲵、极北小鲵、山溪鲵、中国小鲵、爪鲵、黑斑肥螈、东方蝾螈、中国瘰螈、
蛙形目:
非洲爪蛙、强婚刺铃蟾、淡肩角蟾、挂墩角蟾、崇安髭蟾、黑眶蟾蜍、中华大蟾蜍、中国雨蛙、三港雨蛙、黑斑蛙、金线蛙、泽蛙、中国林蛙、日本林蛙、沼蛙、虎纹蛙、棘胸蛙、小山娃、竹叶蛙、斑腿树蛙、大树蛙、饰纹姬蛙、花狭口蛙等
4、隐鳃鲵科是现存两栖纲中体型最大的类群。
5、爬行动物中现存最原始的一个目是喙头目,该目现存只一种喙头蜥,仅分布于新西兰的部分岛屿上。
6、“变色龙”指避役、眼镜王蛇具有枕鳞、
绿海龟的盾片排列方式:
肋盾4对,盾片镶嵌排列,
玳瑁的盾片排列方式:
肋盾4对,幼体背甲盾片排列成覆瓦状
7、蛇目与蜥蜴目的区别;
蜥蜴目:
多数四肢发达,指趾5枚,末端有爪
少数四肢退化或缺失
蛇目:
体形细长,没有四肢,也绝无前肢带。
没有耳孔,也无鼓膜、鼓室和耳咽管。
舌细长,分叉,可以伸缩。
椎体为前凹形,雄性只交接囊一对。
蛇蜥与蛇:
蛇蜥有可以活动的眼睑,有耳洞,尾部可以自行截断,尾长大于头体长。
8、我国特产的、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爬行动物:
扬子鳄。
9、世界上最小的鸟是闪绿蜂鸟,最大的鸟非洲鸵鸟
10、常见种、重要鸟类的分类地位(生态类群):
如白鹭(涉禽)、苍鹭(涉禽)、朱鹮(涉禽)、丹顶鹤(涉禽)、鸳鸯(游禽)、绿头鸭(游禽)、啄木鸟(攀禽)、猫头鹰(猛禽)
生态类群:
1.依据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走禽、涉禽、游禽、鹑鸡类、攀禽、猛禽类、鸣禽类
2.依据生态环境:
林灌鸟类、开阔地鸟类、水域湿地鸟类、沼泽湿地鸟类
11、鸭嘴兽的分类地位及分类依据
分类地位: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ClassMammalia-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单孔目Monotremata-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鸭嘴兽属Ornithorhynchus
分类依据:
具毛,分泌乳汁
12、有袋类的特征:
胎生,但是没有真正的胎盘
12、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
13、哺乳动物中啮齿目种类最多;
“寒号鸟”不是鸟
1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如大熊猫、华南虎、朱鹮,鳄蜥、蟒蛇等、二级保护动物:
如小熊猫、穿山甲、海龟等
15、奇蹄目:
四肢中1个或3个指发达,其余各指退化或消失,指端具蹄,蹄行性,门齿适合切草,犬齿退化,臼齿咀嚼面上有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