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930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51Word下载.docx

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排除D。

3.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

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

这一变动(  )

A.巩固了中央集权B.确立了贵族特权

C.冲击了封建统治D.强化了统治秩序

商朝和西周时期还没有中央集权制度,故A排除;

贵族特权并不是开始于西周,故B排除;

商朝和西周时期还没有进入封建统治时期,故C排除;

材料反映原来只属于地方方国的臣民也成为周天子的臣民,由此可知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正确。

4.(2020·

武汉模拟)《国语·

周语上》云:

“夫先王之制:

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

A.周天子B.诸侯王C.卿大夫D.士

西周时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距离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根据“邦内甸服”可知“甸服”是王畿,王畿归周天子管辖,故A正确;

诸侯王管辖周天子分封的土地,故B错误;

卿大夫管辖诸侯分封的土地,故C错误;

士管辖卿大夫分封的土地,故D错误。

  “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描绘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封邦建国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解析】选B。

王位世袭制是针对国王的王位继承,与贵族世袭无关,故A错误;

分封制是周王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贵族世袭,符合材料内容,故B正确;

郡县制长官是任免,不是世袭,故C错误;

材料与礼乐制无关,故D错误。

5.西周,从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

由此可知分封(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

【解析】选C。

西周时期,天子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A错误;

西周时期,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B错误;

材料中提及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中原地区)移往远方,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并开发边远地区,故C正确;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最先进行分封,其后周公进一步进行分封,故D错误。

6.辽宁喀左、北京房山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也发现了西周初期宜国铜器。

此材料有利于说明(  )

A.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C.西周燕国宜国冶铜业比较发达

D.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西周的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分封的是土地和人民,被分封者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故A错误;

题目中提到在辽宁、北京、江苏都发现了铜器,铜器是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故B正确;

冶铜业发达需要借助分封制才得以推广,C说法不足以表达题意,故C错误;

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错误。

7.(2020·

宁德模拟)

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表(部分)

出嫁者

所在国

娶入者

申姜

申国

周厉王

姜氏

齐国

番改

番国

齐姜

周宣王

陈妫

陈国

丰妊单

丰国

苏改

苏国

周幽王

孟姜

褒姒

褒国

据上表可知,西周晚期(  )

A.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

B.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

C.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

从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表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对象出身于不同的诸侯国,这说明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故选B;

“开始”的说法错误,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始于黄帝尧舜,排除A;

材料强调周王的政治联姻而不是周文化的传播,排除C;

西周晚期周王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说明其天下共主地位削弱,排除D。

8.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

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

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A错误;

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错误;

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错误;

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正确。

9.(2020·

安庆模拟)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簠,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内容。

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C.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体现的是血缘关系,而青铜器是国之重器,B正确。

皇权是在秦以后出现的,A错;

C、D和材料没有关系。

10.《资治通鉴》记载: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

‘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

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

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这说明春秋时期(  )

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嫡长子继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材料中赵简子认为幼子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可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故选B;

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法制受到挑战,但不等于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排除A;

材料中不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还在实施,故嫡长子继承制仍发挥作用,排除D。

11.(2020·

南昌模拟)钱穆认为:

“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

……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

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

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C.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

题干中“不断地动进……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体现出中央控制地方,故选B;

分封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排除A;

题干体现的是分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没有涉及对外关系,排除C;

奠定中国版图的是秦朝,排除D。

12.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

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从材料可以看出,夏、商都城的建筑布局以王宫为中心,而且在水平线上,王宫全部建于地面之上,民居有的处于地面之下,这反映了王的地位明显上升,体现早期国家形态中的等级观念和意识影响城市建设,故A正确。

当时没有皇权,只有王权,故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早期的都城建筑模式,并不能代表后来的中国都城建筑模式,故C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都城的工程建筑所体现的等级特点,反映不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故D错误。

 【拓展延伸】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

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

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

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6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5分)

【解析】本题比较新颖,以“家谱”这种形式来考查宗法制度,要求比较高,注意语言表述也要得当。

(1)题分析原因时,注意从政治、道德观念、经济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回答作用时注意多角度分析,抓住道德、人际关系、政治几方面展开理解。

(2)题注意紧扣材料,全面分析,综合归纳;

第(3)题注意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展开。

答案:

(1)主要原因:

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

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

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

凝聚亲族;

弘扬正统观念;

规范人际社会关系;

巩固统治。

(8分)

(2)作用: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

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可以拓展史料来源;

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归纳材料中观点并进行评述。

(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可以归纳出答案。

观点:

宗法制给封建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评述:

围绕材料中的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等进行回答。

最后总结:

这些无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不利的,具有落后性。

(12分)

高中物理第一章 单元高考过关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7年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走出户外祭扫、踏青、赏花、观光……全国大江南北掀起了节日旅游热,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此完成1、2题。

1.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的特点的(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下列内容中,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完成的是(  )

A.发展教育B.发展农业

C.回笼货币D.提高科技力量

答案 1.C 2.C

解析 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回笼货币。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据此完成3、4题。

3.完成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  )

A.交通B.食宿

C.游览D.娱乐

4.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  )

A.补偿性B.娱乐性

C.发展性D.游览性

答案 3.A 4.B

解析 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性、消遣性。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规划,全力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其辐射范围包括周边的湖北、重庆、湖南、贵州等省市。

这也是中国首次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组省市中,均与三峡大坝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相邻的是(  )

A.黔、渝、陇B.川、鄂、秦

C.湘、桂、赣D.渝、皖、豫

6.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

③抑制经济的发展

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5.D 6.D

解析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境内,与湖北省相邻的省区是渝、皖、豫、赣、湘、陕;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016年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

全国各地围绕“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调动社会和企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共邀广大公民共享各地旅游建设成果,深入体会全域旅游新内涵,提升旅游休闲意识,携手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

据此完成7、8题。

7.文化韵味浓厚、文化元素丰富的旅游项目,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下列关于旅游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B.淡化了民族认同感

C.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D.推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

8.关于旅游业对社会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对外开放,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

B.旅游业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C.旅游业会使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D.旅游业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7.B 8.C

解析 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进,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故合理的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6年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进一步倡导“绿色旅游”。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对旅游促进环境改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西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是旅游业的发展

B.环境污染罚款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

C.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10.下列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是(  )

①携带自己的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自驾车旅游,不乘坐旅游大巴

③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④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9.A 10.C

解析 漓江属著名旅游胜地,旅游业发达,可促进环境治理;

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

旅游设施建设不属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内容,且若与环境关系处理不好,会使环境恶化;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规划开发应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

自驾车旅游更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的浪费,不属于绿色旅游。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下面报载旅游广告,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旅行社出现于________旅游时期。

(2)这家旅行社从经营业务上看应属于________(填“国际”或“国内”)旅行社;

按产业类型划分应属于第________产业。

(3)红色旅游体现现代旅游业特点的是(  )

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B.旅游主题的大众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内容的多样化

(4)20世纪50年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

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近代 

(2)国内 三 (3)C

(4)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现代旅游业的特点。

1841年,英国首先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从此,旅游活动的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

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这一切都促使现代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现代旅游业的特点包括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等,近几年出现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体现了现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12.分析下表,表中A表示国际旅游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B表示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C表示国际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百分比。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A(%)

B(%)

C(%)

西班牙

4.2

29.8

10.0

意大利

2.0

12.6

9.8

希腊

4.9

40.0

5.6

瑞士

2.9

22.0

7.2

奥地利

6.7

29.4

8.9

英国

1.4

7.4

2.4

法国

1.9

10.9

泰国

3.6

16.3

8.0

(1)表中国际旅游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最高的是________。

(2)表中国际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百分比最高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表中各项数据说明了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4)在上表的各个国家中,英国的各项数据最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其中与英国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答案 

(1)奥地利

(2)西班牙 意大利

(3)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等。

(4)其主要原因:

英国是产业革命最早的国家,工业发达,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旅游业不是该国的支柱产业。

自然原因:

地处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条件单一,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都不丰富。

解析 该题前几问考查读表及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一问是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主要是气候对诸地理要素的影响。

英国地处纬度较高地区,属单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深刻地影响了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比起其他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资源不够丰富。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市区东北角,原为北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工厂逐渐衰落。

从2002年开始,由于租金低廉,来自北京周边的艺术家开始聚集于此,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现已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和新三大景点(长城、故宫、798)之一。

下图为798艺术区一角。

材料二 京广高铁及沿线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1)简述京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