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文档格式.docx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难教难学、课时减少内容增多,是当前迫在眉睫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突破这些难题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笔者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有了点滴的经验,下面谈谈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
学生多,器材少,看的学生多,做的学生少,课堂秩序混乱,实验效率低。
一堂实验课,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
久而久之,容易在学生中形成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思想,何谈科学素养。
那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在物理实验课上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
近年来的教育实践充分说明,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实验,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素质。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整合,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以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常见的演示实验为例,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与分组实验相比,演示实验具有易开展,省耗材,省时间,便于组织教学等优点。
但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材料小,时间短,现象不明显等原因,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往往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整个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打击了后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后续教学。
如果能够在实验室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实物展示台,就能把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让全体学生去探讨,去思考,带着疑问去获取知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观察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后续教学的展开,可谓省时省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变抽象为直观
传统实验教学的开展,多是教师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顺序照本宣科,逐一讲解。
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枯燥乏味,往往事倍功半。
如果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能够把学生预习的实验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开始的几分钟做好实验的导入工作,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使全体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得到培养,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电压表》一课时,实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电压表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然后激发学生:
“如果今天我们是实验室小助手,该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呢?
”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关键步骤以及实验操作中易出现得错误操作集中起来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自我指导。
三、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课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一切行动都听从教师的指挥。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的选择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就像一部机器,机械的去完成每一道程序,直至实验结束。
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更不可能去尝试。
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正确引导,物理实验课堂同样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
例如,在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教师可以将此实验设计成一个开放实验,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对象,即在实验中拉动可以是长方体木块,也可以是长木板,拉力可以是水平匀速的也可以水平变速的。
学生可将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拍成图片,利用电脑或实物台,通过屏幕,展示给全班同学。
在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就设计的某些问题进行质疑,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新的设计方案,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再现把物理实验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间接测量法通过开放性实验设计一一展现于眼前,同时实验器材的正确选择和科学使用通过图片对比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误差减小。
整个探究过程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在探究方法和探究技能等方面受益颇丰。
四、增强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的农村初中的大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不可能每人一套实验器材,一般都要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通常每组会设立一名组长,本组的实验操作就由组长负责督促和指导,但由于同学间的信任度和责任感差别较大,往往实际效果的差距也大,参差不齐,分化严重。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实验的开展更趋于多元化。
一些耗时长,难以组织的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只向学生明确实验主题,规定实验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让各小组课下完成。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组可以根据实验主题,自行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准备材料。
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一课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把这个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主要考虑是实验器材均可从身边获取、重点想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环境的选择、平面镜的选择、蜡烛的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分析等方面就需要各组科学处理,细化分工。
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维护团队荣誉,每位组员必须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与其他组员及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下节课上教师对各组所得到的特点进行集体交流与评估,并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对实验结论逐一展示并讲解。
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幅增强。
五、激发学生情感,培养正确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从促进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出发,构建了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注重知识本位,教学方法单一,以完成实验操作、得到实验结果为目的,情感目标很难达到。
要落实情感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创造氛围,利用真实的影像和图片,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逐渐形成积极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的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实验。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生活体验不深入,实验过程中学生不能同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还可能随意操作并损坏仪器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
如果在进行实验探究前,教师能收集一些凸透镜在日常生活方面的一些具体应用场面和学生生活中接触过的产品的画面,使之形成具体的感知,并当堂展示,让学生心灵引起共鸣,然后再向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当然就顺利得多。
实验规律的得出到产品的诞生是需要科学的精神才可以为我们服务的,是学生明白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和严谨性,随意实验和损坏仪器的现象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了。
六、前进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表现手法多样性,呈现方式多样性,它实现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
可以克服宏观、微观、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事物与现象的演变过程再现于课堂;
信息资源丰富,为物理教学提供巨大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硬件措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实践中,笔者感到还存在许多问题:
1.制作好的实验课件难
物理教师不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制作一个有创意、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点得不偿失之感;
网上现成的课件又不太合适。
这就需要一方面对物理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合作,发挥各自特长。
2.不能用电脑懒惰人脑
传统教学发展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抛开传统,一味强调整合,甚至为了整合而使用信息技术不但无效,反而有画蛇添足之举了。
信息技术优化了物理实验教学,但永远不能替代实验,真实的仪器、真实的实验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前提。
在实验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成功的实验过程取代学生的实验感知。
3.不能用鼠标取代粉笔
信息技术快速的呈现方式常常使我们忽略了板书的作用,一节课下来教师手中只握住了鼠标,粉笔却被遗忘在讲台上。
导致实验下来,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论学生不深刻不明确。
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手、眼、嘴、耳、脑并用,电脑屏幕虽然能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但不能把所有内容都留驻在学生的视野里,这时就必须发挥板书优势,将实验操作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多种媒体功能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具有传统实验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应予以提倡和发展。
目前,二者的整合仍处在探索阶段,实验教师之间只有不断学习,相互借鉴,才能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更便捷,更宽泛,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编写
2.《中国电化教育》2007.3
3.《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认识》作者:
陈根生
4.《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作者;
尹爱华
5.《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初探》
6.《中国信息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