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声声慢》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雨霖铃》《声声慢》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声声慢》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长江黄河,那么婉约词就是小桥流水。
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高山大海,那么婉约词就是山涧小溪。
如果把豪放词比作《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词就是《夜半小夜曲》。
可以说,与豪放词相比,婉约词在题材的选择上、在情感的表达上都与豪放词大相径庭:
1、题材狭窄:
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花雪月,感喟春愁秋恨
2、情感表达上:
宛转含蓄,缠绵悱恻,用典雅委婉的笔触,浓丽富赡的词藻,状相思,抒离情,伤春悲秋。
体现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上,喜欢描写纤细柔美的景物,如:
杨柳、晓风、细雨、落花等
这些意象其实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果我们在鉴赏婉约词之前,对这些意象的古代蕴意和内涵十分熟悉,那么我们解读婉约词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婉约词,走进婉约词中的这些优美意象。
二、听录音朗诵《雨霖铃》、《声声慢》,体会婉约词中的韵律美,整体感知两首词哀婉缠绵的情感基调。
提示:
1、注意朗读时的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2、注意通过准确的停顿、拖音传达出词人哀婉悲戚之情。
三、归纳婉约词中典型意象在古代的蕴意和内涵,并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在两词中的作用。
(一)《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 :
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
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提示1:
寒蝉
寒蝉: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柳永自己就一再用过这个意象,如
《引驾行》“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少年游》“&
#8226;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又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明确:
蝉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在炎热的盛夏鸣叫,历来文人笔下的蝉声也是热闹嘈杂的,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寒,关键在一个“寒”字含义丰富,首先,一个寒字直接点明了当时的天气和季节,说明已是寒气袭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
第二,这一寒字,说明蝉本身觉得寒,故曰“寒蝉”,第三,作者非蝉,怎么知道蝉“寒”呢?
其实寒的不是蝉,而是人的心境。
这一“寒”字,指的就是诗人心境的凄寒。
所以,这一“寒蝉”用得极妙,一开篇就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
)
提示2、长亭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因此,它不是一个专有的地名,在送别的场合都用得着,如,王褒《送别裴仪同》的“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昌龄《少年行》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两首诗里的“长亭”'
和这首诗里的“'
长亭”,当然不能看作是实指一个地名。
但作为送别的所在是一样的。
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也有其妙)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明确:
兰舟
2、提示:
“舟”就是小船的意思,相传鲁班曾经刻木兰树做小船,后来“兰舟”变成了船的美称。
本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题方面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骤雨初歇”是应该上船出发的时候了,这时候,船夫告知要开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让两人肝肠寸断,而船夫却不解诗人此时的心情。
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把离别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泪眼
2、提示:
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诗”一类的重要意象,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
临别挥泪,在他们,恰如临别饮酒、临别折柳一样经常、一样普遍。
如:
第一单元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泪,虽不是独为别离而流,感时忧国等亦可以使古代诗人词人涕泪纵横,但在别离的场合,泪却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
正如,词中深爱的情人即将分离,两两相对,泪眼相看,满腹的哀伤,一腔的柔情,尽在这一双“泪眼”朦胧中,表情很是真挚感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暮霭、楚天
“烟雾”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的蕴意和内涵主要在于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是一种愁人的景象。
楚天:
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本诗句中“烟波”这个意象的特征是“千里”,暮霭(傍晚的云气)这个意象的特征是“沉沉”,“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沉沉”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
加上时值黄昏,眼前的景色越来越模糊了,离别的情绪也随之黯淡。
楚天“阔”,一个“阔”字极言楚天的广阔,这个景象本来境界阔大,颇有点豪放的意味。
可是加上“千里烟波”和“沉沉的暮霭”却又给壮阔的景色蒙上了一层阴影,衬托出行人黯然神伤的不尽愁绪,反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与柳永“伤别离”主要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意象
清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
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
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
秦观《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残更与恨长。
”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明确:
“冷落的清秋”与上文“寒蝉”呼应,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本句堪称柳永词的千古绝唱,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原因在于这两句中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是哪三个意象?
请从诗句中找出。
杨柳、晓风、残月
柳是寄别之物,自汉代始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
一是柳树易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在表赠别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例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送别”,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吴文英《唐多令》“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3、提示:
风,在古人的眼中,风也是最能触动离愁别恨的事物,尤其是秋风,更是离愁、忧怨、感伤的“愁种子”。
晓风,指清晨的凉风,因为前面已交代了“冷落清秋节”,故此处,指深秋的凌晨清冷微带寒意的风,“自古逢秋悲寂寥”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提示:
残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月缺难圆,人别难聚,再加上凉风习习,作者不禁黯然神伤,自然更觉寒意袭骨,凄凉悲伤。
(二)《声声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风
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
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
李憬《应天长》“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边病”,周邦彦《关河令》“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都明显的说明这种情况。
常言道:
借酒浇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却不说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敌急风,实则非指酒淡,更指愁浓,浓到任何烈酒都化不开,可见其词之含蓄婉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
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意象,其定时回归,文学家便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
因此,诗人词者,看到雁之后,往往会引发思乡的愁情。
如,柳永《曲玉管》“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
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
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
黄花,菊花。
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这里人与菊有一种应合。
“满地堆积”“无人摘”写的是花的凋谢,而“憔悴”的不只是花还有人,作者在这里把外界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打成一片了。
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提到“落花”这个意象,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而在婉约词中,落花意象由于它的柔美纤细而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
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
此外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还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
满纸呜咽,撼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