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业立言Word格式.docx
《立德立业立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立业立言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本节名字要命名为教育启蒙呢,我觉得生而知之的人近乎没有,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以成长的。
而学习的方式,除了在生活中不断碰壁、自省、实践之外,另一种比较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以明理,读书以解惑,将读书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获得精神享受之余,不断地增进我们的见识和智慧,帮助我们更好的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所以,作为学习来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智慧的提升,知识的积累是量变,智慧的提升则是质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的查阅、检索和信息的共享变得非常方便,需要我们掌握的不再是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更多是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吐故纳新,使我们内在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要求进行同步,这是一种主动地自我变革与修炼,如果我们的思维、见识达不到环境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将会碰壁,将会困惑,直至现实与自我调整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为了主动适应这一状况,开始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理念,高校毕业只是一个人完成了启蒙阶段教育的标志,真正的学习,需要的是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伪存真。
学习将成为一种爱好,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和生活是检验我们是否获得真知的标准,唯有如此,我们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价值实现持续增值,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态势。
三、初涉职场
我们是第一届并轨院校学生,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回原籍进行分配,二是自主择业。
我比较向往凭自己的能力闯荡社会,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进行吃苦的准备,不顾家人的反对,开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涯。
那时候,工作还是比较容易找的,我起初在兰州科技街的一家软件公司就职,
主要是进行财务软件的实施、维护工作,专业对口,工作上手比较快,原本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一个月之后,老板就要求签合同。
承诺给与外派培训的机会,并且要求签订三年的合同,至今还记得跟老板的那场对话,我始终不同意签三年的合同,老板说,如果签合同,咱们就是同事,如果不签,就只能是朋友。
我说,那咱们做朋友吧。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一个月时间。
朋友们对我的做法也有些不认同,但这就是我的选择,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很多的抉择,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结果和命运,选择是没有对错的,只是结果不同而已。
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我们无需后悔,也不必怨天尤人。
我们需要的,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前行。
就这样,我放弃专业,而后选择直销,原因只有一个,直销能吃苦、能锻炼人。
我第一眼就看上了这份工作,决定干一年时间,那是1998年8月14日,一年后的同一天,我离开了那家公司。
只所以要干一年,是因为我感觉那时的我有点好高骛远,缺乏毅力和坚持精神,所以先给了自己一个承诺。
这样我的决定就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改变。
那一年,是我迄今为止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工作很苦,也很开心。
我一直认为,年青人是需要多吃点苦的,多碰壁有好处,我也是那种喜欢自讨苦吃的人。
现实的不如意,思想的困惑,会促使我们不断的改变自己。
而昔日的苦难,则成为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只有我们真正经历过,我们才能从中吸取给养,才能磨砺我们的精神,坚强我们的性格,才能洞明世事,沉着应对外界变化。
面对困难,可以独自默默承受,静待时机,也可以寻求帮助,积极应对。
面对困难,我们的应对策略可以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希望。
人是不会被打垮的,除非自己倒下,有些困难,我们陷入局内,感觉束手无策,但始终有一点需要明白,天道酬勤、天道酬善,事情总有转机,如果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就选择耐心的等待,最坏的情况无非也就这样,后面会慢慢好起来的。
时间可以让困难成为过去,时间也可以让我们迎来新的机会,有未来就有希望。
有这样一则故事,和大家分享: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
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入了断崖边上。
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的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但转念一想∶「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甚么吃掉,都是一样的。
」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一黑一白的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
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好。
」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
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桠休息,他想着∶「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
」他在树上沉沉的睡去了。
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
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的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
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
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双双负伤逃走了。
由我们诞生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着我们。
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唯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然后安心地睡觉,只有存着这样单纯的心┅┅少欲望、多一点赤子之心。
幸福是一颗梦想的种子;
需要用生命的热情去灌溉;
幸福不是靠别人给的;
而是要认真抓住~用心选择。
后来,我又重新捡起了我的专业,并且做起了管理工作。
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只是自己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我希望每天过得充实、快乐,在能力方面,从开始侧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到注重自己管理能力的培养,再到练就自己的直觉与本能,人在不同的阶段,对能力的需求和侧重也是不一样的。
相对来讲,专业技术作为一项技能,一个人只有具备比较专业的技术,才能在一个行业中立足,这是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
我所处的行业是信息技术,在目前是一个比较朝阳、比较吃香同时竞争也比较激烈的行业。
现在社会上好多大学毕业生,工作两三年,还依然无法在这个行业中立足,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踏踏实实把专业技术搞清楚。
我们每个人要经营好自己,首先得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练就我们吃饭的本事,是最起码的。
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毕业生两三年后依然不能自立,这种情况确实值得让人心忧。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每一个个体,不能将原因全部归结为外部原因,更多需要从我们自身找问题,永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给失败找理由,否则就会心安理得的颓废,而这又会造成将来更大的困境,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无法决定现在的处境,但我们现在的行为,决定了我们两三年后的状况。
苦难不可怕,遭遇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原地打转、不求上进。
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把握好现在,初涉职场,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做事,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我们需要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储备职务提升所必须的一些能力。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与众不同和超越,这不是指要有个性或者是哗众取宠之类的,而是指不仅自己要做得足够好,跟同事相比,还要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而这正是长期经营自己的结果。
重视对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培养,时刻有一种危机意识,才会养成一种不断提升自我的习惯。
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大体可以分为技能和智慧两种,技能型更多是一种专长和动手能力,需要的是专业积累,要提高,必须要多总结、多实践,熟能生巧,更多是对事的把握。
技能的提升,需要的是一种专注和投入,没有捷径可言。
智慧则属于一种比较通用的能力,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是构架于一般能力之上的。
它能够把握住事物间彼此的联系,不会破坏事物的完整性,不会片面的看待问题。
它可以透过表象,把握问题的实质。
智慧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模式,是一种不带偏见看待事物的态度,了解自己了解的,更了解自己不了解的,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恰当。
了解了技能和智慧的特点,对我们个人的发展侧重就会比较容易把握。
技能是枝叶,智慧是主干,连接树根。
技能要求的是专一,智慧要求的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工作中,我们认真工作,通过工作实践提高我们的技能,同时需要我们时时反思我们的工作方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工作实践更有成效。
对工作方法的反思与改进,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我们讲创新,其实创新源自智慧,是基于现有成果的改良,创新有根,它的根就是智慧,创新的对立面是守旧,是固有思维和惯性的力量。
每一种观念都有其局限性,智慧是基于各种观念及其局限性了解之上的,所以智慧会使人比较通达。
智慧又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能力,起始于无,终止于有,智慧对于有是不过分看重的,它看重的是起始,因为它知道,只有起始,才是事物转化的关键,它是因,是我们可以把握的,而果则是需要我们去承受的,所以智慧又体现为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智慧的提升,是有途径的。
或者说,智慧是源自我们自身,是无需外寻的,但它一定是要通过体察外物,思考所得。
通过学习历史,研究一些别人的成功案例,对生活中的所见、所得进行深入思考,都可以提升我们的智慧和觉悟。
在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会给与我们很大的启迪。
牛顿因为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件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最好的例证。
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不能一一去掌握它。
现在的学科分门别类,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能越来越多,各类知识和资讯信息漫无边际。
知识的掌握,够用就好,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以便在必要时知道自己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在哪里能找到它。
同时,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信息,我们需要保持对某些信息的敏锐度,从而能够抓住、识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至于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机会和诱惑,不是我们无从选择,而是我们选择太多。
在舍与得之间,在坚持与妥协之间,在放弃与坚守之间,需要我们及时的抉择。
人生如棋,对于围棋的走法,是无穷尽的,但留在棋盘上的,只有一种结果。
生活也是一样,关键几步出现问题,就会留下深深地遗憾。
所以我们在总结我们生活得失的同时,别忘了提高我们的棋艺。
磨刀不误砍柴工,毕竟人生这盘棋需要我们下一辈子。
四、追梦历程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大学时候,在社会中打拼,成功开创自己的事业成为我的向往。
步入社会,开始思索自己究竟需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在窘迫时,需要考虑下一餐究竟在哪里着落,稍有成就,又会谋划如何更上一层楼。
在生活中,我们不怕自己的起点低,我们怕的是生活没有方向和目标。
我们从不缺乏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缺乏的是梦想成真、心想事成的能力。
我们没有马良的神笔,画个蓝图就能变成现实,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所想,通过努力,使它变为现实。
不能变为现实的理想,只能算做是梦想。
刚毕业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有的只是对未来的期望。
我觉得毕业前两三年的学生,可能尚缺乏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更多是先通过积极努力,在社会中谋得栖身之地,适应社会,脚踏实地,这是很重要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栖身之地就是年轻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据地,居无定所,频繁跳槽,好高骛远而又不能自立,只能算作是社会中的一名流浪者而已。
职场新人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的适应企业,处理好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我觉得人与外界环境无非就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对环境认同,个人在其中如鱼得水,这样最好。
如果个人对环境有不认同之处,那就设法积极去改变它。
如果改变不了,设法去适应它,毕竟太阳尚且有黑子,我们不能对环境要求过高。
改变不了,也适应不了,那你就离开它。
改变不了,适应不了,又不选择离开,会造成个人与环境的对立、冲突,自己呆着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个人被抛弃、孤立,要么突破自我,坏事变好事,个人得以成长。
所以作为职场新人,积极适应企业环境,站稳脚跟,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企业管理中的蘑菇法则,就是帮助和考验新员工的适应能力和逆商指数的,适当的应用,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好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起分享。
有两个很不如意的年轻人相约一起去拜见师傅:
“师傅啊,我们在公司被欺负,被冷落,太辛苦了,求您给指条生路吧,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
”两人焦急地问道。
师傅闭着眼睛,隔了好半天,才吐出五个字:
“不过一碗饭!
”然后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交了辞呈,回家种田;
另一个什么也没动。
时光飞逝,转瞬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那个人以现代方式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下的,也不差。
他忍气吞声,努力工作,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人不期而遇。
“奇怪了,师傅给我们同样的一句——不过一碗饭,我一听就懂了。
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
何必硬赖在公司呢?
所以辞职了。
”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傅的话呢?
”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
“师傅说的不过一碗饭,不管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一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
师傅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见师傅,师傅已经老了许多,仍然紧闭双眼,隔了半天,又答了五个字:
"
不过一念间。
“然后挥挥手。
。
凡事不过一念之间,只要放宽自己的心态,人生到处是坦途。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生活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要太执着,放宽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烦恼和痛苦会远离我们而去,快乐也会悄然而至。
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学会去了解自己,跟自己的心去对话,对自己认识的越清楚,我们的选择也就越切合自己的实际,很多答案其实就在自己心里,需要我们用心去找。
我们再来谈谈志向和目标的话题吧,个人的志向和目标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在不时的校正,使其更具有可实现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标又分为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外在目标可度量,是可见的,比如我们计划收入达到多少,从事什么样的岗位等等,或者我们工作业绩达到多少。
内在目标是指个人的成长目标,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了目标的达成,我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发展瓶颈在哪里,需要怎么样去突破。
而且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需要匹配,内在目标是基础,只有自身具备,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外在的目标才能实现。
内在目标的逐步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可以增强我们对自身命运的主动把握能力,可以增强个人对环境的影响力和操控力。
所以我们在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要注重内外兼修。
在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和各种资源、机会的同时,还需要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内在修为,毕竟人生变幻无常,我们不能对外在环境依赖过强,自身实力的加强还是根本。
每个人的志向和目标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外在的目标看得更重一些,有些人更注重对内在目标的衡量与达成,这些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奋斗了,付出就会有收获,最后是殊途同归,体现为自己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收获。
我们需要外在的成功,来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实现我们生命的蜕变。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下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算是孔子的人生目标吧,我们试着来诠释一二,或许对我们个人的立志与成长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孔子是中国的古圣先贤,被尊称为孔圣人,文革期间,曾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批判。
经过文革的洗礼,中国的文化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日之中国,已经告别了“崇圣尚贤”和对个人的盲目崇拜,进入一个人性解放、理性回归的新时代,变化才刚刚开始。
作为孔子,15岁开始立志于学业,30岁可以自立,四十岁达到不惑的境界,五十岁知道天命,明白自己的使命,六十岁的时候耳顺,七十岁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给我们一个时间和自己要达到目标的坐标图。
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成就中,比较容易度量的是30岁、40岁、50岁、70岁这几个阶段的成就,算作是几个里程碑,我们重点阐述一下。
孔子15岁开始专注于学业,学业的目标和成就没有明确体现,但比较明确的是15岁开始他的重点是学习和提升自己。
相对而言,我们现代教育,学习的时间、内容和目标就比较确定,以被动式教育为主,主要是知识的灌输,不是一种求学的态度,现在学校也慢慢由应试教育,开始重视和提倡素质教育。
我们需要从注重学生的知识灌输与记忆,慢慢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过度,毕竟我们不能把学生教育成一台存储设备。
另外孔子的为学态度,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讲耳熟能详的话语,真正身体力行的,却是很少的。
这主要是源自于我们缺乏学习和求知的意愿,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很难学有所成。
孔子15岁立志于学业,经过15年的学习实践,30岁时可以自立。
我觉得这个立字是再形象不过了。
此立,是顶天立地的立,做人要有承载,有担当,要能独立撑起一片天。
30岁,家要有所成,业要有所立,我们需要对家庭负责,需要对工作负责,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得是一种真真实实奋斗的结果。
记得前些年,每到春节我想回家又怕回家,每次回家都有一种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感觉。
身为人子,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已经是比较愧疚的事情了,再加上在外面闯荡,没有多少积蓄,让父母很是牵挂。
那时候,还没有一份稳定的事业,不能将父母接到身边。
所以我们有时候光有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力。
所以立的背后,需要有能力进行支撑。
所以我们先要立起来,这是第一步,还要立的好,不能倒下,生命不熄,就要顶天立地,这是我们毕生的目标和追求。
象我们政府的有些高官,人生得意而不能自持,倒在糖衣炮弹之下,只能算作是一种咎由自取的失败人生。
此立,也是独立的立。
它的标志就是我们人格的独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能够理性的看待问题。
这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自我与外在环境的分离,用我们通常容易理解的话来讲,就是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环境的变迁,外在的变化,不会影响自我的存在和自我的状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我们的情感,是必须基于理性的驾驭之下的,情感的泛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就是情感失控的结果。
自我与环境的分离,可以使我们更平和、理性的看待客观环境,分析问题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
这也是我们修身、增长见识、提升智慧的第一步,或许也是古人所说的格物吧。
记得前几年有过一则报道,感触颇深。
兰州有一位女子叫杨丽娟,自1994年开始迷恋刘德华后,苦追偶像13年,不愿工作,当起全职追星族。
双亲宠溺女儿,为达成女儿与偶像见面的心愿,不惜倾家荡产,其父为了给女儿筹措赴港旅费,甚至要“卖肾”为她圆梦,后来只因不合用而作罢。
2007年3月19日,68岁的杨勤冀携妻子杜菊英及独女杨丽娟抵港,并在尖沙咀文化中心相关人员的安排下与刘德华歌迷会所在的“华仔天地”取得联系。
在25日刘德华的生日会上杨丽娟与偶像合影,杨父希望刘德华能与女儿私下聊聊,未果,杨父一怒之下在楼下企图阻拦刘德华的专车,结果同样没有如愿。
此后,一家三口在凌晨栖身于香港尖沙咀一个通宵营业的快餐店内,杨勤冀趁其妻女熟睡之时,留下遗书,趁夜跳入梳士巴利道海。
这种疯狂的、丧失理智的举动,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天地和思想,需要经营我们精彩的人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而这种盲目的崇拜,无视自我的存在,是人在生命旅途中迷失方向的结果。
所以说,三十而立,衡量的指标有两个。
一个是取得外在的成功,一个是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心智的成熟。
我觉得每个人的发展要把握好方向和节奏,注重积累,脚踏实地,规划和实践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跟我们的亲朋好友、同事比较,我们也可以跟一些成功人士进行比对,以加强我们获取成功的动力和改进我们实践的方法,但需要记住一点,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可因一时的失意和挫折而产生动摇。
四十而不惑,智者不惑,人到四十,基本应该算做是一个智者吧。
成为智者,必须要增进我们的智慧。
首先是要做到自知,要做到自知,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多少错误,其实都是人自以为是造成的。
四十岁,正是人生的巅峰时期,踌躇满志之余还需做到谦虚谨慎,不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人最难了解的,其实就是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其次做到知人,认识到人的共通性,对人有同理心、同情心。
认识到人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的观念和独立人格,尊重对方的存在,通达于人情事故,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强加于别人,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氛围。
第三,需要做到体察外物,也就是要具备对环境的认知和把握能力,以及对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不仅要做人,还要谋事,在我们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