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
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
”
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考查的是大纲规定的初高中要求背诵的64篇古诗文,但不是大家公认的名句,而是所谓非关键性的句子。
这就提醒我们,古诗文复习要顾及全篇,全面背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答C、E不给分。
A项“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不够准确,应是“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表现”,“情节曲折、紧张”也欠妥。
C项写马裤先生一把毛巾擦了至少一刻钟,是表现其自私自利的性格,而非“讲究卫生”。
E项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对比,而是夸张、讽刺手法的运用;
“我”只是见证者,旨在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侧面表现马裤先生,而非“反衬”作用。
(2)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要从内容、结构和艺术三个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就是这一思路。
(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
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
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要有理有据,要力求全面。
应结合马裤先生的言行和“我”的感受来分析概括。
(4)观点一:
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
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
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
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
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
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探究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有理有据,有条不紊,百字左右。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答C、D不给分。
A项不够准确,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国是因为当时中国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
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属于无中生有,另外她是希望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
D项“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错,原文是“供作者参考”。
(2)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
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答题区间在原文第二段,逐句分析概括即可概括出三个方面。
(3)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
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根据题干“在科学研究中的求真态度”可知答案应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仔细分析概括,就能归纳出三个要点来。
(4)方面一:
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
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
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
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先亮观点,再到原文找论据,注意条分缕析,字数多多益善。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
A.望文生义。
芝兰玉树:
芝和兰是两种香草,玉树是槐树的别名,一说用玉制成的树,“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或对别人子弟的美称。
B.闻过则喜: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
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C.望文生义。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D.不合语境。
从一而终:
本指妇女从属于一个丈夫而终其一身,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14.C
A项“造成”和“遭到”句式杂糅,且语序不当,可改为“很可能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造成伤害”。
B项搭配不当,可删去“和取得的成绩”。
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应该说“挑战带给了经济复苏的欧洲各国”。
15.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这类题,要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和衔接,以及语句间的逻辑性和标点符号等。
先进行最接近组合,如③⑤/⑥①等;
③句和前文衔接最自然,且③⑤④是对葫芦的介绍说明,应该在一起;
而⑥①衔接自然,应该排在一起;
②是对上文的小结,理应放在最后。
16.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开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这是一道新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要充分理解材料意思,然后要简明、准确概括信息,最后整合搞定。
17.参考示例:
小溪在蜿蜒曲折的河道里歌唱,意在告诉我们:
永葆快乐。
胡杨在风沙漫天的大漠里扎根,意在勉励我们:
学会坚忍。
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里吟哦,意在教导我们:
诗意生活。
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先进行最接近组合:
如③⑤/⑥①等,意在提醒我们:
活出自我。
仿写要求:
句式一致,象征寓意,格调高雅,文采飞扬。
18.作文解析:
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
其审题立意有两个角度:
船主和漆工。
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
写作素材俯拾皆是。
不必说小悦悦事件中的拾荒老太陈贤妹,“最美妈妈”吴菊萍;
不必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就足以令我们感动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真善美的积极主题,因为材料对漆工和船主都持肯定态度;
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
3、打造精彩文章,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
《勿以善小而不为》《鲜花送英雄》《莫让好人流泪》《举手之劳创造和谐》《春天里的故事》《暖》。
【译文】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萧燧生来就异常聪明,很小就能写文章。
绍兴十八年,以优秀成绩进士及第。
(朝廷)授以平江府观察推官的职务。
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秦桧的亲信)说:
“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请你关照)。
”萧燧愤怒地说:
“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
”秦桧(因此)怀很他。
后来(萧燧)被一纸公文调到秀州,到那里时秀州官员的名额已经满,于是从中调换一名官员到漕台主持考试,(这样)秦熺果然考中了,位居前列。
孝宗初年,授以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官员)轮流入朝论对,(萧燧)发表议论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
”皇上听了很高兴,作《用人论》赏赐大臣。
淳熙二年,(萧燧)经屡次升迁担任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又晋升为起居郎。
在此之前,察官有了空缺,朝廷官员大多认为由萧燧补此缺位,(但)因为他没有在郡县任职的经历,就任他做了左司谏。
当时宦官甘升的门客胡兴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因为有所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上奏罢免了他们。
当时(朝廷)又商议北伐收复失地之事,皇上拿这事问萧燧,萧燧回答说:
“如今贤德的人和不贤的人混杂,风气轻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安定。
如果凭藉小康,萌生骄纵之心,(其后果)不是臣能知道的。
”皇上说:
“这是忠言。
”于是(萧燧)勉励皇上整治法律制度;
接纳正直言论;
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
身边的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以给他们太大的职权。
皇上都欣然接受。
(后来萧燧)调离京城担任严州知州。
严州地方狭小资财匮乏,(萧燧)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满三千,萧燧节省(各项开销)使之够用。
两年内,用那些节余的钱补上多年拖欠的各项费用,各县都宽裕了。
(这时)皇上正吝惜职位名号,没有功劳的不授给,(却)下诏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授为敷文阁待制,调任婺州知州。
(严州)父老拦路,几乎无法成行,(把萧燧)送出州境的人数以千计。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达到治理。
(有一年)遭遇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调拨粮食到严州,萧燧说:
“东路和西路不是同一路,不应当(由西路)给予粮食赈济,但我怎麽忍心对以前治理过的地方坐视不管?
”为此到朝廷请求,打开太仓调拨粮食赈济严州。
八年,(萧燧)被召回朝,他向朝廷进言:
“江、逝连续两年遭水灾旱灾,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逼迫。
十年,上奏说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端。
他上奏的事情大多施行了。
庆典时的施恩(于百姓),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
(萧燧)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知恩图报学做人
元朝王实甫在《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中写道:
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生前多次提到“知恩报恩”,而朴老的一生也如是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知恩报恩”?
倒是忘恩负义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信大家对陈世美这个人物并不陌生,忘恩负义、抛妻弃子,最终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去年7月,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就被队友陈一冰指责,“他对中国体操队很不负责任,对曾经对他好的教练忘恩负义。
当然,也有知恩图报的正面事例。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
漆工说:
“工钱已经给过了”。
船主说:
“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
”漆工说:
“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
“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
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古人云: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信奉“一饭之恩必偿”,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成为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漆工做了好事,没有留声,“学习雷锋好榜样”。
正因为漆工悄悄做了一件好事挽救了船工孩子的生命,故船工赠钱财以报恩,诚心表达谢意。
而我们的社会正充斥着“道德滑坡”的论调,从去年“小悦悦事件”,再到路人扶老被讹事件、名牌牛奶中出现致癌物、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制老酸奶,无不显示出部分无良奸商完全散失了道德底线。
当今社会一方面缺乏像漆工这样的活雷锋,另一方面也缺少“知恩报恩”的船工。
这正提醒我们要知恩图报学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做一名像杭州司机吴斌式的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