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6914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科研报告则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写进去。

2.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

在创新性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

而研究报告则注重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必须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形成。

3.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差别

就论证过程来说,学术论文是以“论”成文的,论文作者要运用严谨规范的科学语言、形式和专业的术语概念,来论说所持的观点见解,论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式,做到就事论理、以理服人,论述深刻、充分,论证严密、透彻,论断精当、公允,论据可靠、确凿,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推理成分,具有较强的论理性;

而研究报告则注重用事实与数据来说明和揭示某一问题或现象,主要凭事实和数据说话。

当然,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就他们的性质和作用而言,都是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的记录、分析、总结和判断,而且有时候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论性科研报告,本身就是用事实和数据作为论证材料的学术论文。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一项教育科研成果是否有意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成果表述的质量。

研究者只有遵守一定的表述要求,才能确保研究成果表述的质量。

(一)内容真实客观

研究成果的表述必须观点正确、材料可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阐述因果关系、结论的利弊和价值,还是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都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以研究报告为例,它应建立在实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忠于事实和原始材料,客观地反映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并且所列举的例子和数据都是真实的,不能有半点虚假。

同时,研究报告中的讨论、推理和判断都要以事实为依据,对他人的或自己的研究的评价应实事求是。

此外,研究结果的表述要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要如实地反映研究过程和结论,不能有丝毫的夸大和缩小。

如果做不到实事求是,那么,所有的研究都将是没有价值的。

更为严重的,若其他研究者将此研究成果当作经过验证的科学结论去加以引用,使错误的结论加以流传,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二)文字精确通俗

为了便于交流和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

首先,语言要精确。

研究成果的表述要正确运用相关概念,所用概念的含义要符合科学的要求;

所列举的数据和显示的图表应正确无误;

要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的操作运算,在确凿可靠的事实基础上,合乎逻辑地阐述研究成果。

语言的阐述必须精确,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不允许夸大、缩小、拔高、贬低,更不允许含糊其词,不得运用“大概”、“估计”、“可能”之类的不确定的词语。

成果表达中的一切引述、引用与推论都必须恰如其分,用词力求准确,以免产生歧义。

其次,文字表达要通俗易懂,避免运用太复杂和太深奥的字词。

科研成果的语言表述要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的语言。

要尽量写的简单通顺,避免拖泥带水。

也不要“笔下生花”,避免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之,在撰写研究成果时必须考虑怎样使报告或论文写的准确、扼要、易懂,使读者不花大力气就了解研究者的意图和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三)结构严谨规范

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学术论文,都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要求。

研究报告要能反映出研究从准备到结束的全过程和研究过程的逻辑性。

学术论文按照一定的程序,有头有尾,层次分明,上下联系紧密。

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是在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但报告撰写的准备工作和研究工作是同步的,一般研究到哪里,研究报告的准备工作就做到哪里。

随着研究的进展,从设想、提纲、计划、详细方案、实施方案等过程的不断深入,报告材料就变得越来越具体、充实。

所以,研究报告的逻辑性反映着整个研究过程的逻辑性,反映了整个研究工作的思路。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虽无定法,但有常规可循。

因此,在撰写研究成果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

写作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提纲,要根据研究的结构特点、逻辑顺序及研究课题的任务和内容,来规划表达的形式和表述的方式。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表述的两种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述结构和格式,研究者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选择适合该研究的表述形式,然后按照所选择的表述形式的正确格式来撰写研究成果。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

这里所说的研究报告,是以事实材料为主构成的。

在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的报告都属于此类。

这些报告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的。

研究者在着手研究时总有一定的设想或假设,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

它的特点是假设加上验证,结构比较规范、严谨。

研究报告的格式随着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是何种研究报告都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题目、引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1.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常常可以起到极好的“点睛”作用。

一些有经验的编辑和专家,往往只要看一眼题目,就可以大概地判断出文章的好坏。

所以给研究报告取个好题目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报告的题目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如“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引进职教因素的实验研究”。

但是,有时候由于在研究课题的名称中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的限定词,使课题名称显得比较冗长,这时,我们可以言简意赅地将研究概括为一句话,再加副标题的形式列出课题名称,如“拓宽成才渠道,构筑学生发展的‘立交桥’——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引进职教因素的实验研究”。

研究报告的题目,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与注意。

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2.前言或引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

(1)课题提出的缘由;

(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3)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

(4)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时也可直接以“目的和意义”作为该一小节的标题。

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研究在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

从而为读者接受该项研究成果准备良好的心理上与认识上的基础。

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

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细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概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3.研究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

在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应包括对在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绍。

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量表、调查问卷、测验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

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中那样周详细致了。

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中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4.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给读者。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料列出图表等;

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

所以这一部分的标题也常作“结果和结论”。

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是数据,往往也停留在例举与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资料作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

撰写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以仅用几个事例来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

(2)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例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3)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

(4)结果与结论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

在这一部分只可以例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

(5)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

5.讨论、建议

讨论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与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

为了叙述和讨论的便利,在有的报告中,这一部分常与结果部分合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

或夹叙夹议,交错进行。

然而,无论其形式如何,我们应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

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

这就要求报告撰写者既亲身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有充分的感想和体会,又谙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于从理论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分析和讨论。

在分析讨论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论与说法,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可以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该项研究而发现与产生的新的问题、新的设想,以留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在这一部分还常常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设计进行必要的反省,讨论改进、变换研究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一些影响和变化等。

6.参考文献、附录

参考文献:

一般在报告的末尾列出来。

要写清楚篇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注明页数,以便他人查阅。

附录:

一般直接引用原始资料,放在研究报告后面。

附录的作用在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有时它对研究报告的内容也起到补充说明或提供参考资料的作用。

经过以上工作,一份研究报告就算基本完成。

这时,可回头系统地看一遍或几遍,以检查整篇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确凿,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最后再核对一下数据,并对文字作系统的润色和推敲,使研究报告逐步趋于完善。

(二)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

1.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

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其主要内容是描述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过程及其行动要点,解释行动的背景、原因、依据,说明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等。

对于行动研究的初学者,如感到报告写作无从下手,可模仿、借鉴以下格式。

(1)题目

(2)摘要

(3)关键词

(4)正文

①问题的提出和归因:

主要包括问题产生的背景、性质、原因等。

②措施与行动:

说明研究者是如何采取行动步骤进行研究的,所拟订的行动方案的实际实施情况和影响范围,在行动的过程中是如何收集反馈信息的,等等。

这一部分是对真实的行动研究过程的描述,但不是记流水帐,要呈现研究的要点。

另外,对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单位名应改用化名,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

③评估与反思:

主要是对行动过程和结果、有关现象与原因进行分析解释,说明所进行的活动以及结果的意义,指出计划与结果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等等。

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辩护,如研究目的和动机的合理性、研究策略和步骤的适切性、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和深刻性等。

(5)致谢

对在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支持和帮助的人和单位表示谢意。

(6)参考书目

列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参考过的书目和文章的索引。

(7)附录

可附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借鉴该项研究的一些原始资料,如研究计划、调查问卷和数据等。

2.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就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或行动研究告一段落后,对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描写、阐释和反思。

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也是描述、综合、分析和阐释经验的过程,是表达我们知道什么,如何知道这些,为什么知道其重要性(如果确实是重要的)的重要过程”。

行动研究成果的写作,既是教师参加行动研究过程中和过程后的自我总结,也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研究的方式;

既是一次行动研究的过程的小结,也是新的一次行动研究的开端。

根据写作方式、写作规范等方面的不同,写作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

而各种形式的写作,都是表述研究成果的有力工具,在这我们主要介绍行动研究成果的两种表达方式:

研究日志和教育案例。

(1)研究日志

研究日志,也被成为“教学日志”或“工作日志”,是表述行动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

研究日志的主体部分应该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其初稿主要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

研究日志的撰写虽不见得有很多的规范,但是,如果注意到以下这些方面,对于将研究日志撰写成有价值的成果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第一,撰写研究日志要重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

研究日志的写作始于观察,通过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和表达出来,也就大致形成了研究日志。

在研究日志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力把看似零碎的片段和事件整合在一起。

第二,撰写研究日志要紧紧围绕某个主题。

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作。

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每一节课之内,可以就这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变化、自己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研究日志。

第三,撰写研究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

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有时需要发挥直觉的作用,而不仅仅依靠理性。

因为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很有可能会被繁琐的细节所累,而丧失了偶尔闪现的灵感。

(2)教育案例

在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达中,案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至少要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所描述的情境必须发生在行动研究过程中。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叙述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例——有典型性意义的问题或疑难情境。

如果案例中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的,与行动研究无关,那么就不能算做是行动研究的成果。

也就是说,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必须与行动研究有关。

第二,案例所记录的故事需要包含教师在行动过程中的思考,解决疑难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疑难问题被解决的程度。

换句话说,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必须是以改进行动为指向的。

第三,案例一般是以第一人称撰写的。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案例,叙述的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的典型性故事,教师自身就是故事中的角色,这为用第一人称撰写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用第一人称撰写案例,作者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读者读起来也更加真切。

案例的写作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题

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

一是用事件定标题,即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哄堂大笑以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闷葫芦会讲话了”等;

二是用主题定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学生启发的“学生给了我启示”,反映教师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等。

两种定标题的方式都是允许的,也各有千秋,前者展示的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

后者反映的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②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

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

在案例中之所以有“引言”,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

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③背景

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

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也离不开背景。

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

所谓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所谓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甚为密切的背景。

一些教师善于描述事件,但常忽略背景的描述,因为他们注意的焦点主要在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上。

实际背景的描述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并且案例写就以后,读者在分析案例时,也需要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论。

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

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比如,一位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为题,就是用下列引言和背景描述事件发生的。

偶然的原因,我成了117班的语文老师,开始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引言)

117班是从其他班级分出来的,原先的班级学生人数实在太多,老师站在讲台上看最后一个学生,踮起脚尖也看不清。

班级之吵闹,令上课老师纷纷寻找理由退却。

出于管理的需要,学校将这个班级一分为二,这新多出来的班级,再逐一配备各学科老师,我并不了解这个班级的状况,领导出面做工作,我就允诺了。

当然这有些轻率的允诺背后,自然也有着几分骄傲自大的因素,以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教任何班级都问题不。

曾经教过全校闻名的“霸王班”,工作也小有业绩,并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个117班难道比那个班还难教?

所以,上任的速度很快。

后来我才知道,学校是在找了好几个语文教师均遭拒绝的情形下,才找到我的,我的允诺让领导大感轻松,而我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之中。

(背景)

在这个案例的引言和背景部分,作者用的笔墨并不多,但给读者提供了故事框架。

阅读这一部分之后,读者可以知道故事涉及的人物是“我”与“117班的学生”,而“117班”是因为管理的需要,从其他班级中分出来的。

出于对自己的信心,“我”在并不十分了解这个班级的情况下,接手了该班的语文教学任务。

后来“我”了解到好几个语文教师曾拒绝教这个班,“我”轻率的允诺给自己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

所有这些背景信息,都对我们形成认识产生着重要影响。

④问题

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在论述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

在案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让读者直接获得有关问题发生的各种信息。

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读者通过分析才能确定问题的所在。

尤其是用于教师培训中的案例,要能够给被培训教师一种问题的现场感,就更需要错综复杂情景的真实再现。

上述案例对问题作了如下描述:

第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日本两个著名武士的故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想告诉学生学会反思比简单刻苦更重要。

其二是,外国教育家的故事,想告诉学生,自由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还抛给学生一个问题:

“你希望老师怎么对待你,是亲切的笑脸,还是一脸的严肃?

”可当我讲完后,学生并没有想像中的安静或热烈的讨论,似乎我什么也没说,他们该怎样,还怎样。

我从学生的反应中知道,这个班级不太好教。

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

以后的教学不会太顺利。

苦恼中的我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班级的这种现状呢?

同时也在繁重教学之余跟学生聊天(是聊天而不训斥),终于了解到班级的一些特殊情况。

这个案例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描述,揭示出案例当中的问题是“学生并不欢迎我这个老师”,对教师充满戒备和排斥心理。

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弄清问题的症结,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⑤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