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Word下载.docx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必要时能作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要能恰如其分地给予满足。
(二)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张声远提出心理健康的三条标准:
(这三条既简约又易掌握)
1、正确认识自己(自知)。
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各方面有一个符合自己本来面目的系统了解;
能对自己的能力等方面作出恰当的评价。
2、阅纳自己(自爱)。
就是自己对自己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喜欢自己,高兴我是我自己,心甘情愿地成为我自己,而不是成为别的什么人;
3、控制自己(自制和自律)。
就是要清晰地感到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而且要控制得更好。
(三)贫困山区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标准:
1、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幸福感;
2、学习上刻苦、自觉,能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关心集体、愿与同学交流交往;
4、热爱劳动,能帮助父母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
5、遵守社会公德,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6、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自觉帮助他人;
7、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三、贫困山区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造成了一定的不健康心理,主要有以下表现:
自私任性:
当前有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严重,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贪玩厌学:
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是影响我县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许多学校的后进生比例在30-50之间----)
自卑孤僻:
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骄傲自负:
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是长期担任班干部,或是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是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
进入中学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
贪图享受:
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过分依赖:
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讲解,考不好就闹情绪;
生活上自理能力差,总觉得寄宿生生活很苦,很想回家,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造成流生。
虚荣妒忌: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
盲目从众:
有些学生看到有“没有读完初中就去打工”,总认为这样可以“既可为父母减轻经济压力,也可逃脱学习上的困难”,于是中途纷纷辍学去随打工潮;
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上网”、“追星”等。
漠视“生命可贵”:
另外,由于农村中学还不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例如一味抓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孩子与父母、老师缺少沟通等,农村学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不容乐观。
四、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之一,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
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
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做到解决什么样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正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该认真考虑并且解决的问题。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案例研究。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
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①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②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
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如:
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动员全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
这一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3、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
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
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4、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你当时是怎么想?
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5、将心理学常识讲座引进课堂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适宜的角色,将心理学常识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
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应该用具体实例展开心理学讲座。
总之,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很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方法,从与学生积极“沟通”开始,最好是结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上好班会课)来进行。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去锻炼;
给学生设计问题,让他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去解决;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去抓住;
给学生设计冲突,让他们去讨论;
给学生竞争对手,让他们去竞争;
给学生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出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
自由、民主、开放的原则
注重情感体验的原则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情绪调节与心理保健辅导、自我意识辅导。
(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法
班级辅导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最为重要且广为实施的方法。
它类似于学校主题班(队)会,主要是针对学生共通性问题开展的辅导活动,它以班级为实施单位,根据需要可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同一主题的活动;
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采取讨论、表演、训练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达到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使自我和环境相适应的目标。
吴增强先生提出心理辅导活动需要的四项基本内容:
①确定活动主题;
②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
③进行理论分析;
④提出具体操作步骤等。
这使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顺利实施并走向规范。
下面分别介绍讲授法、集体讨论、角色扮演、心理训练、自我反省法、心理测练法及作业法等辅导活动的具体方法。
1、讲授法:
就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可能遇到的生理、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开展系统的讲座活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能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做出正常的应急行为,并自我调整心理。
2、集体讨论:
以学生成长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为话题,组织讨论,让全班同学充分地发表意见,畅所欲言,通过讨论逐步形成集体的共识。
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这种班级形成的共识可以有力地影响集体中的个人观念和行为。
(例:
解决厌学问题,文明举止的问题―――――)
活动过程一般应有这样几个步骤:
①辅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或故事;
②分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能充分发言,谈想法;
③全班交流,可采取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谈感受,也可采取辩论方式交流;
④教师归纳总结。
3、角色扮演:
(例:
一个学生由优逐渐变坏的过程―――,早恋对中学生学习、成长及整个人生发展的影响―――)
也称为心理剧。
即根据一定的辅导目的进行的情景设计。
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活动情景的感知与体验,解决心理的疑惑和障碍,并且促使其行为的改进。
活动设计的特点在于它的隐蔽性,即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有所收益。
在团体辅导中,心理剧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辅导方法。
辅导教师担负着分派角色和总体协调的职责。
首先,辅导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理论分析。
然后要帮助学生明确他要解决的问题,辅导教师或辅导教师与学生共同从学生学习、生活中挖掘素材,创设情景,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剧本,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分派角色,进行演练。
当出现问题时立即中止演出,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启发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心理剧的不同结尾,然后继续演出。
同一个节目可以交换角色进行多项重复。
心理剧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并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把活动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4、心理训练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些技能而设计的一些训练活动。
例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情绪调节等训练。
人的不少技能是后天训练获得的,完全可以通过辅导者精心设计的程序来训练。
心理训练一方面要矫正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提高他们某方面的学习技能。
另一方面,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心理训练有助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言行一致的行为方式。
学校心理训练的方式有三种:
①心理体验:
学校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关键在于精心地设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学生从中充分地感受、体验、领悟。
如“深呼吸放松法训练”、“肌肉放松法训练”;
一般来说“深呼吸放松法训练”适用于考试紧张等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用,“肌肉放松法训练”适用于对付那种长期的、弥漫性的紧张。
(见课本72页,教师也可以体验一下)
②自我反省教育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主动制定计划,自觉控制自己行为的教育,它是最好的教育。
自我反省教育是学生通过反思促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调整的过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使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训练。
③实践磨炼:
深入生活、生产实践活动,接受实践的考验,学生的多种心理素质将能得到锻炼,并能相互影响,全面综合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5、心理测试法:
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等。
学校心理测验一般采用完成心理测验试题来进行。
6、活动产品分析法(作业法):
如学生的心理日记、学生作文、图画、手工作品等,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应技巧,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建议,缓解来访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和增进来访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保密性原则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委婉启发原则具体分析原则整体性原则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
1、聆听法
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
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
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
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
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
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
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
”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
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
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
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
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
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2、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
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
“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
”咨询者则可以说:
“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
3、认知调整法
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
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
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
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理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案例1:
A:
看女生,B:
想法:
此行为见不得人,C:
心理障碍的后果:
恐惧与他人交往,D:
新想法:
我喜欢女生是一种正常的行为,E:
新结果:
不害怕与他人交往了
4、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
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
如来访者因中考考重点高中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普通高中、职高或就业,这样也可以达到上好大学的目标,何必非考上重点高中呢?
5、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
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
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看医生时,医生说“――――”,学生有难题做不起时,教师说“―――――”)
6、松驰法
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
①我非常安静;
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
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
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
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
⑥我的腹腔感到很暖和;
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
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
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
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
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
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
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7、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
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
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
②离学校还有100米;
③离校还有50米;
④离校还有10米;
⑤跨进校门;
⑥进入走廊;
⑦走进教室;
⑧入座;
⑨考试铃响;
⑩拿到试卷。
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
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
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
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
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
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8、厌恶法
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
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
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
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9、宣泄法
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
疏泄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让其痛哭一场。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
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
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
第三,可向咨询教师或自己的班主任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10、领悟法
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
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剧烈的惊吓等,由此产生的焦虑为初级焦虑。
成年人处在困境中或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产生的焦虑,为次级焦虑。
次级焦虑经过心理机制的加工被变成种种神经性的症状,但当事人本身并未意识到。
所谓领悟,就是通过当事人对病因的回忆和咨询者的解释,使当事人醒悟到发病的根源,从而治好他的心病。
11、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激发一个追求某些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的技术,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因素。
咨询者要密切注意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这个闪光点,鼓励它燃烧起来,以挖掘来访者的心理潜能。
激励要讲究方法,它要求咨询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明确的目标、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
激发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唤起被激励者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并创造条件让其成功。
12、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类为创造成功的人生,调整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措施和技术,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例如,一个高考落榜,情趣低落,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想心甘情愿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
咨询教师同他一起讨论,帮他寻找他自身的某些有点和特点,从而克服失败的阴影,寻找出自己人生的一条新路。
咨询师也可以例举出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并没有考上大学,但靠刻苦自学、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例子。
这样学生突破自卑心理,重新获得自信,去争取新成功。
这就是突破法。
保持心理健康的11个方法:
著名心理健康专家乔治·
斯蒂芬森博士总结出11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苦恼时,找你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遇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抚平。
(3)当情感发生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唱歌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情要善始善终。
面临很多困难时,宜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