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6666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文化大革命”前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文化大革命”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作者非常悲痛,她在《哭小弟》一文中写道: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此时,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四、读准字音

五、辨清字形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花色、花形、花香。

同时,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文章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七、【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7):

着重描绘盛开的紫藤萝瀑布的形和色,抒发“我”的赏花之情。

第二部分(8、9段):

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反映出国家和人民(个人)重获生机。

第三部分(10、11段):

写“我”由眼前盛而密的紫藤萝瀑布,思考领悟到人生哲理。

八、【感悟精彩句子】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从修辞手法分析该句的表达作用。

句中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形状,突出了花朵儿的活力、娇美之态,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把握文章主旨】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的思想变化过程。

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情感。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既写一树花,又写一穗花、一朵花,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因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通过回忆过去家门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花,隐喻家里曾遭受的不幸和灾难,小弟的病症更是“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正是这样含蓄而有节制地表达情感,才能更理性地领悟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2.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一句将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而贴切地表现出花的繁盛、灿烂;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一个顽皮、吵闹的孩子,突出了花的情趣。

另外,作者还运用通感、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

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巧妙地写出了花香给作者的那种缥缈的感受。

九、作业布置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并灵活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作文,抒发某种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

18一棵小桃树

1.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理解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愿望和信心。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案主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

资料助学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高老庄》《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饺子馆》等。

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

本文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

天地狭小,孤陋寡闻。

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

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

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

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伫立:

长久地站立。

生灵:

生命。

踏青:

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孱头:

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

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

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

娇弱柔美。

服侍:

伺候,照料。

忏悔: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恍然:

忽然醒悟的样子。

猥琐:

(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含贬义。

幼稚:

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赤裸:

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祸不单行:

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祸,灾难。

新课导入

贾平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从小孤苦伶仃,生活贫苦,然而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

本文中的小桃树象征了什么?

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呢?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本课文。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①摹形着色的:

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表现了它的弱小。

②描写动作、神情的:

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这几句表明“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尽地描述了小桃树被无情的风雨肆意折磨过后的“可怜”相。

【探究写作技巧】

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

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这篇散文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

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1.倒叙写法,结构巧妙。

开头先写小桃树第一次开花便经风雨,接着具体写了小桃树怎样从播种到第一次开花过程中如何经历磨难,展示它顽强不屈的性格,是文章的主体,最后写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倒叙的结构安排,叙事一波三折,悬念层叠涌现,吊足了读者的阅读胃口。

2.对比衬托,层层渲染。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小桃树和院子里爷爷的盆景的待遇做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待小桃树的冷漠;

而肆虐的暴风雨和“我”的不忍看、颤抖、内心凄惨的呼喊则衬托了小桃树的纤弱、单薄、苍白;

千百次地俯下身、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显示出小桃树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描述一个人事物前后的变化差别,200字左右。

19外国诗二首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4.背诵两首诗。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案主导法,点拨法,检测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

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

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

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

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

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

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

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

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

最终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

正如诗中所说: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忧郁:

忧伤,愁闷。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

延续不断。

幽寂:

幽静,寂寞。

导入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

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

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走一条。

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新课展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品味亮点词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

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

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

恰当。

“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

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

“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

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心里总是存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把握文章主旨】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

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那条未被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或许会为未选择的路而心生惆怅之情。

【分析诗歌意象】

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1.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

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与不可逆转性。

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

诗人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

所以,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比较阅读,问题探究】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比较乐观积极,《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惆怅。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教人笑对人生;

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语言精练,内涵深刻。

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但诗歌语言精练,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行文以劝告的口吻,以说理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是诗人在和你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未选择的路》

1.运用象征。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比喻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2.含蓄清新。

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深化了这首诗的含义,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诗人将哲理隐含在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抒情中,并传递给读者。

请你运用象征的手法,从山、月、树、蜡烛……这些事物中任选一例,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事物的象征寓意,200字左右。

20古代诗歌五首

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资料助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文本探究】

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望岳

通读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岳》的意思。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

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层云升腾,涤荡心胸;

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2.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

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登飞来峰

读通诗意。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游山西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

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着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一定拄着拐杖不时来敲你的家门。

一个“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己亥杂诗(其五)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

既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