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6656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7讲 稳态的生理意义随堂演练 苏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首先根据①与②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5层磷脂双分子层。

5.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考查内环境的概念以及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成分之一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肌肉细胞间可通过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6.(2019·

东莞模拟)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  )

A.组织液→血浆

B.组织液→淋巴→血浆

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食物中葡萄糖被吸收首先由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后从血浆中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

要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被吸收只进入血浆而不能进入淋巴。

A

7.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本题考查血红蛋白及血浆蛋白的区别。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作用主要是运输氧气,不能在血浆中发挥作用;

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维持血浆渗透压。

在药物的作用下使得实验组比对照组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只能是因为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导致,若是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或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都不会使血浆中血红蛋白增多,只能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增多或红细胞数量增多。

8.(2019·

济南模拟)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本题考查稳态的意义。

B、D中的疾病是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患这两种疾病。

稳态被破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紊乱,一般不会表现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反而极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低。

9.下列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是(  )

 

胃液分泌到消化道中为外界环境。

当喝大量水时,pH会明显升高,而不会像内环境一样维持稳定,但不会高于中性。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

当血液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仍然会发生改变。

例如,体温会随环境温度改变而出现波动。

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

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

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液中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血浆pH的稳定通过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来完成;

人是恒温动物,因此其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中。

1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

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

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

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

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_的液体增多所致。

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细胞出来(一层膜)→红细胞出来(一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二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6层。

(3)血浆与组织液的最大区别是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因为血浆蛋白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

(4)花粉过敏能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增大了组织液的浓度,组织液量增加。

(1)②③ 

(2)自由扩散 6 (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

(4)③ 花粉过敏(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14.(探究创新题)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

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

略。

(2)方法步骤: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试管

盐水

红细胞形态

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②__________

3

0.9%

③__________

4

1.1%

④体积缩小

5

1.3%

⑤体积缩小,皱缩

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为等渗溶液。

低于该浓度,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反之则会失水皱缩。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①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

②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

③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剂。

(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 相应的结论:

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偏高 ②分组更精细 ③会影响;

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备用题库

1.(原创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恰当的有(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物质交换又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浸润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③胰岛素、胰液都是胰腺的分泌物,都不可能成为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④现代生理学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两项正确B.三项正确C.四项正确D.都正确

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胰腺结构较为复杂,通常所说胰腺是指能分泌胰液功能的外分泌腺,胰液及其他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通过导管输送到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表面,都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胰腺中有胰岛,胰岛是内分泌腺,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直接进入血液运送到靶细胞。

因此胰岛素等激素可以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①②④⑤四项描述均正确。

解题启示:

本题的题型实质上是一种判断题,解题时要逐项判断,再综合确定选项。

要学会这种题的解法。

2.(原创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或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提醒:

本题为易错知识点,应重点掌握。

3.(2019·

郑州质量预测)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变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组织细胞③中的物质进入淋巴液④中也要通过组织液②,A错误;

如果③为脑细胞,因为脑细胞要消耗氧气,释放CO2,所以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正确;

如果③为肝脏细胞,因为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高,此时肝细胞会把血液中的糖转变成肝糖元,所以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错误;

如果③为胰岛B细胞,因为饭后半小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进入血液,然后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而经组织液作用于各组织细胞,所以①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D错误。

4.(2019·

辽宁五校期末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是同时进行的

B.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口渴,同时排尿量减少

C.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D.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和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在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对无机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以不是同时进行的,因此A错误。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不是降低,因此B错误。

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是调节无机盐代谢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分泌的,因此D错误。

5.肾脏排尿的意义是(  )

①人体排出水分的最主要途径 ②可以排出部分热量,以利于调节体温 ③可以排出多余的Na+

④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和葡萄糖 ⑤可以排出代谢废物 ⑥可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安徽皖中理综)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两者之间变化的关系与图走势相符的是(  )

选项

X

Y

耗氧量

体温

抗原数量

抗体数量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甲状腺激素浓度

对于正常人体来说,体温始终维持恒定,不会随耗氧量增加而体温下降;

随着抗原数量增加,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更多;

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7.下列不是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的是(  )

A.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D.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导致组织水肿

考查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水分滞留过多。

A选项当血浆蛋白渗出,造成血浆渗透压减小,组织液中水分进入血浆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B选项中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D选项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但水分不一定进入组织液,不一定造成水肿。

8.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

起组织水肿

B.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C.四种体液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是细胞维持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D.上图表示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正确

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

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症状。

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

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

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内环境的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

甲与乙之间、乙与丙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相互的。

9.2008年5月奋战在汶川大地震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常常顾不上吃饭、喝水,顾不上休息。

下列关于此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和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均增多

D.胰岛素和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均减少

由于处于饥饿状态,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由于缺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导致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量增加。

10.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图中虚线部分总称为内环境,其中A代

表血浆

B.图中D、E分别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C.Na+和Cl-以及葡萄糖等物质进入内环境

要经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D.图示说明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内环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要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共同协助下才能实现。

11.右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________。

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物质交换概况__________。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________,b与d之间隔以________,b与c之间隔以________,b的来源有___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

(5)a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参与的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3)d、a a、d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

(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