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152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真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辨别。

命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有些考生常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来源的国别又记得很清楚,基于此设计了A选项,特别是把法国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史的第二个阶段)放在首位,加大了对试题的干扰度,答错本题的考生中有78%的考生选择了A选项。

二是通过B选项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来进行干扰,B选项的干扰度是17%。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613。

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995年理科第1题)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生成点和基本保证,也是其革命性的生成点和基本要求。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

A选项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B选项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C选项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的关键,正是马克思所确立的科学的实践观。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首先,考生要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其次,要懂得马克思是如何创立了新世界观?

在此基础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4。

2.(1998年文理科第1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严格的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就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是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历史上曾经有过众多的思想家宣称自己发现了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都不是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导致了他们的理论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因而从总体上来说是不科学的。

另外,如何规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回事,某一学说是否科学是另外一回事,两者之间不是普遍的对应关系。

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和彻底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重要表现。

但最能从根本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998年的命题工作是在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召开后进行的。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这是本题的命题依据。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66。

3.(2003年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成就不仅在于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而且更集中地体现在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选项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因此,从时间维度上就可以断定A、B、C选项为错误选项。

更重要的是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这一点来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占了统治地位,即使在那些试图用某种物质因素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家那里,也没有系统提出过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692。

4.(2008年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理论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在这里,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缺点就在于:

它们都不懂得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

正是这一共同的主要缺点,在近代哲学中造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在旧唯物主义哲学中又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对立。

【选项分析】A选项“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但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也并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关于人的理论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共同关注的问题。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方面与现代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

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还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互相分离的。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但是却不能与有的唯心主义哲学(如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相区别。

黑格尔坚持唯心主义的立场,把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看作是“绝对精神”主导下的运动变化发展。

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因此C选项也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试题的命制特点是其提问的角度和方式:

一是从总体上提出问题,即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捆绑在一起,要求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内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在哪里;

二是从根本上提出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根本区别的关键所在。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598。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专题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1997年理科第1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试题分析】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黑格尔认为: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也说过:

“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选项分析】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B、D三个选项都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的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

试题命制时把哲学基本问题与某一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热点结合起来命题。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要注意掌握:

①哲学基本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②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依据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途径或方式是什么?

其意义是什么?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92。

2.(2009年第1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试题分析】试题的材料节选自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宁在谈到“什么是物质”时指出:

“对哲学上的一个派别说来,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对另一个派别说来,则恰恰相反。

”“对于认识论的这两个根本概念,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个是第一性的,不可能,实质上不可能再下别的定义。

”之后,列宁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哲学路线的基础上指出: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显然,列宁认为,对于物质和意识这一最为广泛的概念,要给它们下定义,不能沿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定义法,只能从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着手,即指出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哪一个是第二性的。

【选项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是第一性的,它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而意识则是第二性的,它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

这就是说,在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这一哲学本体论的范围内,必须把物质和意识相对立起来,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正如恩格斯指出: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旦超出了哲学本体论范围之外,就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

否则,就会导致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这是因为:

虽然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但是意识却必须依赖于物质,它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着同一性。

二元论把物质和意识看成两个独立的本原,不可知论者认为人的意识不能反映物质存在,它们都否认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只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本体论范围内有绝对的意义,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它们之间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关系显然有其特殊的含义,“对立”仅仅在本体论意义上“对立”,并无价值论上的意义,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第一性并非第一等重要、第二性并非第二等重要,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此外,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关系也不涉及哪一个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这是因为:

物质和意识本来就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生活中的两大类现象的最高概括,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本身正是含物质和意识于一体的。

因此,D选项也是错误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试题通过引用列宁的原话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理解,要求考生准确把握物质和意识对立的范围和界限,从而加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的认识。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

0.656。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1993年理科第18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试题分析】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选项分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对物质的认识虽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范畴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之间的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由于它不懂得辩证法,因此,它“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同时它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能解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D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

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E选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要求考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范畴的知识来分析旧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缺陷。

哲学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做出科学地解释。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81。

2.(1994年理科第1题)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试题分析】“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哲学上讲的物质与日常生活中讲的物质不同,它具有最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是所有物质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选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和出发点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物质概念的,从而把物质定义与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来,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考查的是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

一般下定义总是把一个概念放到另一个更大的概念里加以说明。

物质和意识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中所遇到的世界上最广泛、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

列宁正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来把握物质,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70。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2001年文科第2题)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科学地揭示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论证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性,不仅表现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

还表现在要把这些意识的内容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固定下来、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

马克思指出:

“‘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语言是意识的工具,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选项分析】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对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因为语言产生后,人脑才形成了人所特有的反映机制,人才能够用观念和符号形式反映外部世界,使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

人类创造的语言开始是自然语言,以后又出现了人工语言。

不管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都具有语言的本质——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人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要求考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类创造的语言的共同特征来揭示意识的起源。

意识起源问题的科学解决,揭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派生性,从意识的起源方面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原理的正确性。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643。

2.(1996年理科第1题)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试题分析】意识、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

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代替人类的某些脑力劳动,在某些特定方面甚至超过人脑的功能,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项分析】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第一,它进一步丰富和证明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唯物主义原理;

第二,它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意识相对独立性和意识能动性原理:

它改变了意识的结构,形成了人—机互补的新的意识结构,它强化了思维形式、思维功能过程在意识活动中的作用;

第三,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的某些功能的模拟、物化,把思维、意识转化为机械的物理的运动形式,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不但承认物质的东西产生精神的东西,而且承认能用物质的东西再现精神的东西,这种再现有助于揭示思维过程本身,认识精神活动的机制,扩大人的认识能力。

人不是机器,但人工智能把意识、思维转化为机械的物理的运动形式,这表明人与机器又具有共性。

0.72。

3.(1999年理科第1题)“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试题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指出: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里马克思科学地指出了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选项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客观内容来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作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

意识是离不开物质的,但又是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现象。

C选项否认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D选项是一种庸俗的唯物主义观点。

19世纪欧洲的一些庸俗唯物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或汁液,其错误就在于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和映象。

意识的本质。

对意识本质原理的唯物辩证理解,既批判了否认意识客观内容的唯心主义,又批判了抹杀意识形式主观性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需要掌握:

①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观念的东西是如何反映物质的东西?

③所谓“改造过”是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能动的加工。

4.(2007年第17题)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试题分析】试题的材料选自《尔雅·

翼》。

世界上没有龙这种动物,但关于龙的观念、形象在我们中国人的头脑里却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升华,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的广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