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05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新增古诗词Word文档格式.docx

⑵“吴姬”句:

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⑶浦(pǔ)口:

江湖会合处。

浦,水滨。

⑷罗裙:

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

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⑸芙蓉:

指荷花。

⑹看不见:

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

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嫦娥

(唐代李商隐诗作)

《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

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嫦娥

作品别名

常娥

李商隐

晚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⑵,长河渐落晓星沉⑶。

嫦娥应悔偷灵药⑷,碧海青天夜夜心⑸。

⑴嫦娥:

原作“姮娥”,因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名,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⑵云母屏风:

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

暗淡。

⑶长河:

银河。

晓星:

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⑷灵药:

指长生不死药。

《淮南子·

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⑸碧海青天:

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在云母屏风中悄然独坐,残烛的光影幽深。

长长的银河已逐渐斜落,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

嫦娥也许会悔恨当年偷吃了不死的灵药,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

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对诗人的创作契机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

李商隐在《送宫人入道》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

因此,这首诗可能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

清代朱鹤龄《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也认为:

“此亦刺女道士。

”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此诗或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雪梅二首

雪梅(宋代卢梅坡七言绝句)一般指雪梅二首

《雪梅二首》是南宋诗人卢梅坡(有争议)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

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雪梅二首

卢梅坡(有争议)

南宋

《元遗山志·

卷四》 

作品体裁

雪梅二首1

梅雪争春未肯降2,骚人搁笔费评章3。

梅须逊雪三分白4,雪却输梅一段香5。

有梅无雪不精神6,有雪无诗俗了人7。

日暮诗成天又雪8,与梅并作十分春9。

1.雪梅二首:

卷四》于诗题下有小注:

“定襄神山梅房作。

” 

2.降(xiá

ng):

服输。

3.骚人:

诗人,因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而借称。

搁笔:

放下笔。

搁,放下,《后村千家诗》作“阁” 

评章:

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4.逊:

差,不如。

5.一段香:

一片香。

6.有梅无雪不精神:

7.梅:

《秋崖先生小稿》作“诗” 

8.日暮:

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秋崖先生小稿》作“薄暮” 

9.十分春:

全部的春天。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这首两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

苏轼

北宋

《苏东坡全集》

赠刘景文⑴

荷尽已无擎雨盖⑵,

菊残犹有傲霜枝⑶。

一年好景君须记⑷,

最是橙黄橘绿时⑸。

⑴刘景文:

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

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

举,向上托。

雨盖:

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

菊花凋谢。

犹:

仍然。

傲霜:

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

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

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

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秋夕

(唐代杜牧七言绝句)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秋夕》

《宫词》

杜牧(一作王建)

秋夕⑴

银烛秋光冷画屏⑵,

轻罗小扇扑流萤⑶。

天阶夜色凉如水⑷,

坐看牵牛织女星⑸。

⑴秋夕:

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

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银,一作“红”。

画屏:

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

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

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

露天的石阶。

天,一作“瑶”。

⑸坐看:

坐着朝天看。

坐:

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

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

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乞巧

(唐代林杰诗作)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乞巧

唐朝

林杰

乞巧①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②,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③。

①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

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

比喻多。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

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长相思

(李白诗作)

《长相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

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

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

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长相思

长相思二首、长相思三首

盛唐

乐府诗

李白

长相思⑴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⑵,

微霜凄凄簟色寒⑶。

孤灯不明思欲绝⑷,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⑸,

下有渌水之波澜⑹。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⑺。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如素愁不眠⑻。

赵瑟初停凤凰柱⑼,

蜀琴欲奏鸳鸯弦⑽。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⑾。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⑿,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⒀,

至今三载闻余香⒁。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⒂,

白露湿青苔⒃。

⑴长相思:

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

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

精美的井栏。

⑶簟:

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不明:

一作“不寐”,又作“不眠”。

⑸青冥:

青色天空。

高天:

一作“长天”。

⑹渌:

清澈。

⑺关山难:

关山难渡。

⑻如素:

一作“欲素”。

素:

洁白的绢。

⑼赵瑟:

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⑽蜀琴:

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⑾燕然:

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此处泛指塞北。

⑿横波:

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⒀卷不寝:

一作“更不卷”。

⒁闻余:

一作“犹闻”。

⒂落:

一作“尽”。

⒃湿:

一作“点”。

[2-3]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寒冷,竹席上充满寒气。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

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

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

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这三首《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忆江南白居易

唐朝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

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这三首诗也因此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

本 

白居易

别 

香山居士

字 

乐天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太原

出生时间

772

去世时间

846

主要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主要成就

诗王

【作者】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

熟悉。

③蓝:

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

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

古籍载:

“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

‘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

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

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

“早晚复相逢?

”。

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一般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

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

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

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

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

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

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

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

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

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1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2,无处告诉只颠狂3。

走觅南邻爱酒伴4,经旬出饮独空床5。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6,行步欹危实怕春7。

诗酒尚堪驱使在8,未须料理白头人9。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10。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11。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12,百花高楼更可怜13。

谁能载酒开金盏14,唤取佳人舞绣筵15。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16,春光懒困倚微风17。

桃花一簇开无主18,可爱深红爱浅红19?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20,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21,自在娇莺恰恰啼22。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23,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24,嫩蕊商量细细开25。

1.江:

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

独步:

独自散步。

2.彻:

已,尽。

3.颠狂:

放荡不羁。

颠,即“癫”。

4.南邻:

指斛斯融。

诗原注:

“斛斯融,吾酒徒。

5.旬:

十日为一旬。

6.稠:

密。

畏(wēi):

通“隈”,山水弯曲处。

一作“里”。

7.行步:

脚步。

欹(qī):

歪斜。

实:

一作“独”。

8.在:

语助词,相当于“得”。

一说“在”相当于“时”。

9.料理:

安排、帮助。

白头人:

老人。

诗中是作者自指。

10.多事:

这里有撩人之意。

11.送:

打发。

生涯:

生活。

12.少城:

小城。

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

《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13.可怜:

可爱。

14.盏:

一作“锁”。

15.佳人:

指官妓。

秀筵:

丰盛的筵席。

16.黄师塔:

和尚所葬之塔。

陆游《老学庵笔记》:

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

答曰:

“师塔也。

”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17.懒困:

疲倦困怠。

18.无主:

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19.爱:

一作“映”,一作“与”。

20.黄四娘:

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

小路。

21.留连:

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22.娇:

可爱的样子。

恰恰:

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23.爱:

一作“看”。

肯:

犹“拼”。

一作“欲”,一作“索”。

24.纷纷:

多而杂乱。

25.嫩蕊:

指含苞待放的花。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