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Word下载.docx
《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Word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货物贸易
根据(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国际贸易商品分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二)服务贸易
商品服务、通讯、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经销、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与有关单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等。
(三)知识产权
版权、商标、地理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的信息等。
四、依据货物运送方式
(一)陆路贸易
(二)海路贸易
(三)空运贸易
(四)邮购贸易
五、依据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与
(一)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购买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购买的行为)
(三)转口贸易(先卖给第三国-但非消费国,再转卖给消费国)
六、依据清偿工具
(一)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
主要支付工具货币有美元、日元、欧元等。
(二)易货贸易
国家外汇不足,无法自由结汇。
把进出口直接联系起来,双方有进有出,进出进本平衡,互换货物品种相当。
第四节贸易效益衡量指标
一、贸易条件含义
二、贸易条件分类
(一)净贸易条件(N)
N=
eg: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
1950年基期=100,
1980年px=95(出口价格指数)
1980年Pm=110(进口价格指数)
1980年的净贸易条件:
N=(95/110)100=86.36
贸易条件恶化。
(二)收入贸易条件
I=
eg.
1980年Qx=120(出口数量指数)
I=(95/110)120=103.63(收入增加)
(三)单方面因素贸易条件(S)
S=(Px/Pm)Zx
Zx:
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即:
Px下降
Pm上升
劳动生产率提高,贸易条件变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将促进该国Px下降。
如果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超过Px的下降,对该国出口竞争有利,可以增加该国商品出口。
eg.
1950年基期=100,
1980年Zx=130(劳动生产率指数)
S=(95/110)130=112.27
(四)双重因素贸易条件(D)
既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变化,又考虑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变化。
D=(Px/Pm)(Zx/Zm)100
假设Zm1980年为1950年的105,Zm=105
D=(95/110)(130/105)100=106.92
这说明:
Zx>
Zm(商品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如果Zx=130,Zm=150,那么该国贸体条件恶化。
第五节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
一致性与差异性
三、国际贸易风险大
(一)信用风险
(二)商业风险
(三)汇兑风险
(四)运输风险
(五)价格风险
(六)政治风险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形式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
指世界上各国之间劳动的分工。
通过国际分工,各参与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绝对和比较利益,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
(一)垂直型
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或出口制成
品、进口原料国家参与世界分工。
(二)水平型
工业科技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三)混合型
同一部分国家是垂直型,而同另一部分国家是水平型的分工形式。
第二节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与国际分工的依据
二、国际分工的依据
(一)AdamSmith绝对成本说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
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AdamSmith认为:
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
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
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它们都可
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出于
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
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
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
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二)DavidRicardo比较成本说
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DavidRicardo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以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1.每个区域或国家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年生产,就出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各国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差别主要是成本差别,所以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在两个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
国际贸易就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寡不同和价格的高低不同的基础上的。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
在国际分工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最有效利用将会比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社会总产品。
第三节世界市场的概念与构成
一、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
二、世界市场的构成
(一)世界市场的订约人
1.公司
公司是指以谋利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
按照经济活动种类、性质、法律地位、所有制、对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公司分为以下几种。
(1)按经济活动的种类和经营业务性质分类
工业公司、贸易公司、运输公司、保险公司、运输代理公司
(2)按照法律地位分类
无限公司、两合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独资公司
(3)按所有制的性质分类
私营公司、国营公司、合作公司
(4)按资本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类
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合资公司
2.企业主联合会
某些资本家、企业家集团的联合组织。
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促进企业扩大出口。
3.国家机关和国家机构
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态势
第一节参与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与基础发生变化
一、世界市场上国家类型的多样化
二战后,出现三种类型的国家
1.发达市场经济国际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3.东欧国际
二、世界市场以现代科技和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为基础、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第二节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兴起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内容与发展原因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服务业迅速发展
2.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国际化扩展的趋势
3.服务业已成为世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基础
4.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服务贸易的扩大
5.通讯和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各国政府的支持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催化剂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内涵与作用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内涵
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形式之一。
国际技术转让形式:
1.非商业性的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政府机构之间以技术援助方式进行的无偿技术转让。
2.商业性的国际技术转让-政府机构或企业之间按照商业条件签订技术协议或合同进行有偿的技术转让。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作用
1.技术出口国获得技术转让费。
2.技术进口国可加速本国国民经济部门的技术改造和发展速度。
3.节省研制费用、缩短研制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第三节地区经贸集团大量涌现
一、地区经贸集团的概念
它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参与国和地区通过协议与协定,相互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和要素运动障碍,扩大成员国内部的市场,使资源、要素配额合理与优化,促进共同经济发展。
二、地区经贸集团的主要形式
(一)优惠贸易安排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其特别的关税优惠。
(二)自由贸易区
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商品可完全自由移动。
但对非成员国保持贸易壁垒。
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关税同盟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管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费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四)共同市场
除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可自由移动。
(五)经济同盟
成员国间商品与生产要素可完全自由移动,共同对外关税。
(六)完全经济一体化
区域内各国经济、金融、财政等完全一体化,消除各成员国间商品、资金、劳动力等自由流通的认为障碍,如“欧共体”。
第四节与贸易有关的国际资本移动加强
一、国际资本移动的形式与规模
(一)对外直接投资
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国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经营管理。
形式:
1.举办独资企业
2.收买并拥有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
3.与投资所在国举办合资企业
4.投资者利润的再投资
(二)对外间接投资
指证券投资-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的
中长期债券,或外国企业
股票。
借贷资本输出-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
形式把资本借给外国
企业或政府。
二、国际资本移动的原因
1.国际经济依存度提高,生产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迅速发展。
2.科技进步的发展及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3.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非关税壁垒增多。
4.国家垄断资本输出促进了私人资本的输出。
5.跨国银行和区域性金融投资机构的兴起。
6.货币的升、贬值。
7.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
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的概念、目的与构成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概念与目的
(一)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1.对外贸易总政策
2.进出口商品政策
3.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二、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
1.本国经济结构体与比较优势
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5.本国与他过的政治关系
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第二节对外贸易整的的类别
一、重商主义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追求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金属留在国内。
二、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上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它们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三、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和设置各种障碍保护本国市场免收外国货物、服务、技术与柚子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上述内容给予优待和补贴。
第五章对外贸易政策措施
第一节关税措施
一、关税的概念与特点
(一)CustomsDuties;
Tariff)
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二)关税的主要特点
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是对进出口商品征税,其税赋可以由进出口商垫付税款,然后把它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加在货价上,在货物抽售给买方时收回这笔垫款。
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
3.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4.关税可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作用
(1)国内可大量生产的产品-高进口关税
(2)非必需品和奢侈品-高进口关税
(3)本国不能生产的商品-低税率或免税
(4)通过关税调节贸易差额
二、关税的主要种类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1.进口税
2.出口税
3.过境税-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二)按照征税的目的
1.财政关税
2.保护关税(税率较高100%以上。
(ProhibitDuty)
(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
1.进口附加税-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根据某种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1)反补贴税(Counter-VaillingDuty)-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将近或贴补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反倾销税(Anti-DumpingDuty)-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差价税(VariableLevy)-当本国某种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国内生产和过内市场,按照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
3.特惠税(Preferentialduty)-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1)洛美协定-国家之间的特惠税,是欧共体市场向参加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特惠税。
规定:
欧共体市场国家将在免税、不限量的条件下,接受这些发展中国家全部工业品和96%农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而不要求这些发展中国家给予“反向优惠”。
(2)普惠优惠制(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
原则:
普遍、非歧视的、非互惠的(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活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活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四)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
1.从量税-按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量税=商品总数量X每单位从量税
2.从价税-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
从价税=商品总值X从价税率
3.混合税-从量税从价税同时征收
混合税额=从量税+从价税
4.选择税-同时订有从量税和从价税,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
(五)按照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分类
1.名义关税-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2.有效关税-对某个产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
Eg.棉布的名义关税税率(T)为30%,而纺织业的最终产品“增值”部分(V)为40%,则该产品有效关税保护率E=T/V=30%/40%=75%。
如果一进口国本国原料不足,须进口原材料加工制成最终产品,那么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的高低及最终产品中所占比重会影响有效保护率。
E=(T-Pt)/(1-P)
Pt-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
P-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三、海关税则与通关手续
(一)海关税则的内容与依据
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海关税则包括:
(1)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
(2)关税税率表(税号、货物分类目录、税率)
3.海关税则中单复式税则
(1)单式税则-一税目一税率
(2)复式税则-一税目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率
单复式税则下,依据制定税则的权限又可分
(1)自主税则-国定税则
(2)协定税则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措施
一、非关税壁垒概念与特点
(一)非关税壁垒概念-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二)非关税壁垒特点
1.灵活性、针对性
2.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隐蔽性、歧视性
二、主要的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配额制-对某些商品进口数量或金额所加的直接限制。
1.绝对配额-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
(1)全球配额
(2)国别配额
2.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规定配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
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在征收高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二)“自愿”出口配额制—出口国“自愿”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
(三)进口许可证制
(四)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
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
(五)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某些或全部商品进出口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
(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政府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七)国内税-一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
(八)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九)进口押金制-进口商进口商品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无息存入银行一笔现金。
(十)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十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为限制进口)。
第三节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一、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一)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支持和鼓励本国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大型工程项目等出口,加强国际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较低利率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促进进口方式。
1.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2.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商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的贷款。
其附带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这是约束性贷款(TiedLoan)。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国家为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贷款,有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由其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
(三)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的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直接补贴-直接付给出口商的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如对出口商品实行减免税收、减低运费、延期付税等。
(四)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
(五)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
1.设立专门组织,研究与制定出口战略,扩大出口。
2.建立商业情报网,加强商业情报的服务工作。
3.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展览会。
4.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
5.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
(六)其他措施
1.外汇分红-政府允许出口商从其所得的出口外汇收入中提取一定百分比的外汇用于进口。
2.出口奖励证制-政府对出口商出口某种商品以后发给一种奖励证,持该证可以进口一定数量外国商品,或将该证在市场上自由出售或转让,从中获利。
第三篇国际金融
第一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外汇与国际收支
一、外汇的概念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
动态的外汇-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态的外汇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与记账方法
1.贷方项目(CreditItem)-所有涉及外国
居民向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
(+)
2.借方项目(DebitItem)-所有涉及本国
居民向外国居民支付的交易。
(-)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类与标准组成部分
1.经常项目
(1)货物与服务
(2)收益
投资收入项下有关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但使用有形资产而得到的收入不包括在收入项下。
(3)经常转移
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这种所有权的变更没有涉及经济价值的回报。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经常转移和其他部门的经常的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
它反映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或金融资产的转移。
(1)资本账户: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2)金融账户:
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3.净误差和遗漏
4.总差额
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和净误差和遗漏三大项目的总和。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国际储备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5.储备与相关项目
是为平衡总差额而设立的项目。
总差额为顺差,则该国外汇储备增加或官方短期对外债权增加或官方短期对外债务减少;
如果总差额为逆差,则该国外汇储备减少或官方短期对外债权减少或官方短期对外债务增加。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降;
如果逆差严重,则会导致本币汇率急剧下跌,该国货币当局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买进本币。
这样,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
另一方面会形成国内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增长,从而导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
以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则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
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所致,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