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816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Word文件下载.docx

从小学到中学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小学的老师管的很细,中学的老师管的比较松,他就抓大放小,基本上不是像保姆那样的管理,很放手,而且课程一下子就增加了,所以很多小学学生好的孩子一上初中成绩下来了,成绩很不稳定,这就是不适应的问题。

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就更加突出,大学生自主管理性更强,所以依赖性孩子就不适应。

所以适应就成为一种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关注孩子的适应问题,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认识新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应策略,调整那些不适应的问题,这个我想是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

03]

主要我想听听怎么适应老师,因为我之前采访过很多的小孩,他们说自己感觉小学的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和的,整天管着你。

而初中的老师并没有像小学这种教育,可能就有些不适应,您怎么看?

04]

作为老师的沟通来讲,小学的时候更多的是老师主动的跟孩子沟通多一点,越到后面,比如初中、高中,老师主动的在生活中的融入或者平常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大学老师基本上上完课就走了,而且一般情况下,一学期课结束以后班级里学生名字都叫不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你会发现初中还好一点,初中老师基本上下来以后还认得出来。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就会影响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你会发现老师的变化,本来小学的时候跟老师关系很到位,到初中会发现关系有点疏离,甚至有些关系不好的就会影响学习。

05]

那么怎么样跟老师处好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在老师逐步离你越来越远的情况下,跟你的生活融入度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跟老师处理好关系,有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我们要看到老师的优势,发现老师身上好的地方去观察,每个老师写一点,语文老师有一些好的优点,数学老师好的优点,但是有些孩子就会关注这个老师哪个地方差,这个老师虽然教学很好但是表达的好像有点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对课程的学习。

06]

第二是主动跟老师做朋友,怎么样主动?

简单的方式就是课下经常跟老师探讨一些问题,一方面可以探讨学业的问题。

第二可以探讨生活中的问题,他很乐意去回答,随着沟通的增多,跟这个老师关系就会变得更加深入,这样对学业也会更加的促进。

08]

因为从咨询的角度来讲,两个人的咨询关系,因为咨询关系跟教育关系很相似,比如我跟一个人做咨询的工作什么样的效果会很好,首先跟来咨询的学生关系很融洽,教学也一样,老师跟学生关系很到位时吸收的是最好的,其实我们跟老师关系的培养不但是人际交往的问题,还是学业的问题。

所以这个方面有些是被我们忽视的,我们是来学习的,但是忽视了跟老师情感的交流,恰恰是如果这方面不到位的话就会受到影响。

09]

庄老师这点说的特别好,很多学生特别畏惧老师,形成了一道屏障,所以就影响到了自己的积极性和热情,以及影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接触新老师的现象。

刚刚说到跟老师沟通,接下来就要面临到跟自己沟通,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方法是这样的,那我现在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就要变化,我跟自己需要不需要做调整和改变,怎么去适应我自己的学习状态?

10]

关于学习方面,大学变化是最大的,因为每学期学到的东西特别特别多,初中、高中还好一点,毕竟量还不是特别大,一方面我觉得要主动的改变,不要用固有的模式,要学会做调整。

11]

第二学会向家长或者学长请教,因为他们也是从这个方式过来的,看看他们是怎么适应的,比如家长说我这种学习方法怎么样会更好一点,尤其是那些老师,因为老师教了很多新来的学生,他们怎么适应老师有一套方法。

12]

所以要主动的探讨一些经验,然后去试验,这个方法学习了之后去试试看,比如我原来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就喜欢自学,就是老师听听,自己看看书,边看边听,这样互动起来我就会觉得效率更高,但是有些人是听觉型的。

所以这也是跟人的特点有关系,因为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3]

我觉得庄老师特别注重的是互动。

孙老师您觉得学生怎么适应自己,怎么安排他现在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可以这样概括,无论上到中学还是上到大学,可能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要表现出三个发展的新的特点:

一是越来越开放;

二是越来越主动;

三是越来越尊重。

14]

第一为什么是开放?

从小学进入初中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开阔的多,各种学科,各种流派,各种老师的风格,你的同学组成都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发现什么呢?

你不要固守原来的方法,如果只会这样肯定会被动。

你发现这个世界让你惊奇的,你所不知道的,你所不习惯的,你要开放要包容,这样才能有发展。

第二是越来越主动,就是刚才庄教授说的我非常同意,你依赖性要减少,主动性要增加,比如我主动的查资料、主动的找老师、主动找同学、主动去实践,一定是主动性要提高。

15]

第三越来越尊重,因为你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但是有共同的规则,面对不同的学术观点也好、学科风格也好,你要持一种尊重的态度,不能说喜欢的对你好,不喜欢的就跟你对着干,这是很不明智的,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

这是我们的青少年在成长中要保持这么三个越来越好的特点。

17]

尊重提的特别好,因为你怀着敬畏的心学习就会变得主动,就会愿意跟别人交流,愿意为了这份尊重坚持。

18]

其实刚刚谈了学习中比较大的宏观的问题,下面我想有一些小细节的问题请教两位老师,一个是很多学生都会遇到的偏科,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就像挑食一样,我们知道偏科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

我想问一下庄教授,偏科的同学怎么克服对不喜欢的课的不喜欢程度?

我原来高中考大学时就是很偏科的人,我语文、英语接近及格线,数理化接近满分。

偏科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些好的科目学习过程中给你正性反馈越来越多,你不喜欢的课程里因为受到负性评价越来越多,导致你对它越来越不喜欢。

19]

很重要的一点,怎么打破这种循环性?

就是用你优势的那门科怎么喜欢的那种方法转移到劣势的科里面去,有时候可以借鉴过来。

20]

第二尤其劣势的那门科我们跟别人比就会很痛苦,比如英语150分考90分,跟那些考130、140的人比就很痛苦,那么跟谁比?

要跟自己的过去比,我们看到微小的进步然后逐步逐步的往前磊。

学的不好的科目不要横向比较,要跟自己纵向的比。

第二要找这门科里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学习英语来讲,英语本身语法的学习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学英语的时候对内容感兴趣,就可以找一些内容有意思的拿过来,对内容感兴趣来学语言,这样就会转变过来。

21]

另外,有些时候对这个学科不喜欢,但是跟老师关系很好,同时偏科也就纠正过来了。

所以我们要找到转变的力量点,一种方法没有效果时就转到另外一种方法来看,方法总比问题要多一点。

22]

讲到偏科问题,主持人这个问题非常的好。

偏科有很强的危险性,但是它也有它的合理性,为什么有合理性呢?

很多人都偏科,因为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人至少有八个智能,但是每个人的智能结构组合不一样,就是说你一定会有些方面是你潜能优势,你就会对这个偏爱成功感高,投入多,对于弱项你很可能惧怕、厌恶、故意忽视,时间长了就成为你的劣势了。

23]

提到木桶理论,可能你在考试的时候或者你在发展的时候,你那个偏科的弱项的时候就成了你的很致命的弱点。

因此,我认为对待偏科这个问题,我在教育我孩子的时候也发现了这样的教训,所以我觉得最好的策略是扬长补短。

所谓扬长就是你偏的科可能是你领头学科,是你获得成功体验让你飞翔的那个科,将来可能在那个领域你要有作为的,你肯定投入多,这是好的,每个人都很需要。

但是对你弱的方面也不要太忽视,不要扬长弃短而要扬长补短,因为你发现有些人数学很差,但是你重视的话会达到一般水平,要完全忽视的话将来就成为你的致命伤。

其实我觉得偏科问题上有个心态的问题,有些学科觉得我有一门学习好的,在这门给我极大的满足感,我在那门无所谓,我有这项专长,我是有天赋有专长的学生,这种心态容易产生满足感,而忽略他在这门课产生的挫折。

25]

偏科一方面有个天赋的差异;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自信心的问题,这个很关键,因为有些时候一个偶然因素导致这个课没有学好,后来一直没有信心,所以这个信心怎么提升很关键,作为家长如果遇到偏科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对这门学科的喜爱和信心,因为这个才是他愿意投入更多时间的最重要的前提。

同样比如说我们对没有信心不偏爱的课程学习的效率和一个喜欢的有优势的这就不太一样。

举个例子,我原来在高中学英语和化学的时候不一样,学化学的时候一堂课下来课后基本不用做作业就可以掌握,但是学英语的时候不一样,听的时候很难进去,听完以后再补也补不太上,同样字母的组合变成化学分子式看一遍就能记住,变成英语单词就记不住,我觉得这就在于自信心的问题,因为自信心不强的时候信息进来之后有个屏障、有一个过滤,有一种抵触。

26]

所以我觉得改变应该由心开始,让他对这门学科的喜爱、信心逐步建立起来。

就像北大的有些学生一样,他原来在高中的时候学物理什么的都是尖子生,但是到了北大全国尖子生汇集到一起的时候,他就变成中间了,他如果做横向比较的时候他自信心会受打击,对这门课的学习适应能力就不强,兴趣、自信心就会变弱,就会影响很大,他人没有变,但是心态变化了学习就不一样了。

27]

28]

刚才说到自信心的问题非常重要,比天赋还要重要,这里就有个环节,父母和老师你的解释风格就非常的关键,按照积极性的理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释,比如说孩子对某一科,比如说对数学很没有信心了,考砸了,又不喜欢,觉得不可能学好了,这个时候父母的解释很关键,你说你跟孩子说,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我看是没希望了。

29]

这是消极解释。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很多父母这么解释,孩子你别难过,为什么你学不好数学?

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数学细胞,你也没有,所以你学不好就很正常。

这种是消极的解释,他就是把挫折或者失败的原因解释为不可改变,永久的普遍的。

什么叫积极的心理学呢?

就是你要把这个挫折的原因解释为暂时的偶然的可以改变的,孩子你能学好数学,你为什么没有考好?

是因为没有好好准备,你这个概念没有掌握,你要努力一定能学好,其实这种说法更靠谱。

这就是说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自信心、自我判断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包括老师、父母,要有一种从绝望的到有希望的到怀疑的到有自信的。

30]

刚才提到怎么样在细微方面帮孩子重塑信心,这方面我讲一下技术和方面的问题?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用刻度化的询问模式,家长可以问你目前对这个学科喜欢如果是10分打到几分,孩子可能会说5分,但是家长要看到这个5分怎么得来的?

尽管有5分的差距,但是同时有5分的喜好,那么你问这5分怎么得来的。

如果提高到6分的他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事情。

包括自信心也一样,学习英语您现在的自信程度多少分,说现在差不多3分吧,那这3分是怎么得来的,想想自己也是有一种方法要学,那么再提一提下个礼拜可以达到几分,孩子会有一些方法,所以要一步一步的引导,4分、5分、6分,而且这种方法不要家长告诉他,因为每个人是自己的专家,并不是别人可以教化的。

31]

那么问他你3分到4分你要做什么,可能他也没有方法,但是某个人学的很好,可以向他请教,他自然会找到方法,相信孩子的创造力。

慢慢的把他兴趣提升,自信心提升。

另外这种刻度化还有一个好处,它可能一周为一个单元促进,比如下周要提高要做什么,然后下周还可以检查他做到了没有,这个技术我觉得可以用一下。

32]

其实刚刚我们说到了偏科的问题,还算是比较没那么头疼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不是偏科是哪门都不喜欢,厌学,我觉得这种厌学的情绪可能在一个新环境中会更糟糕,这种情绪还是用建立自信心的方法就能达成吗,或者我们应该再从哪些方面做一些努力?

北京有一位中学的领导总结了一句话我认为说的非常精辟,“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学的不好不可怕,厌学很可怕。

但是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我们不要被厌学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为什么?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真正厌学的、彻底厌学的人很少,比如说数理化不好可能语文还可以,语文不好可能体育可以,体育不好可能美术还可以,绝对都差都厌的人几乎没有。

33]

说到这儿,学生有时候不明白自己是不是厌学,他就定性自己厌学,就自暴自弃,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特别厌学?

34]

如何帮助学生成长的问题。

有些时候我觉得对于问题的关注来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比对问题的诊断更为关键,比如提到厌学的问题,有时候把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去以后就会很多人看他的眼光就会异样。

另外我们还是有两种思路的切入,对于这些孩子暂且叫做厌学的孩子,怎么样帮助他来变化,从厌学变成爱学,怎么做到?

无外乎两种思路切入,第一种思路是例外的思路切入,就像孙老师说的他也不是时时厌学,他也有喜欢的时候,他成长的历史里肯定有喜欢的时候,把它找出来。

另外学校里也有一些例外可以找,七天时间里五天上学里面有几天还不错,那他怎么做到的,尤其大学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小学、初中没来上学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学没来上学不会发现的。

35]

那么我们要去关注他来的时候,我记得我有一个老师学教练的,有一个学生过来上学迟到了,但是他平时一般很少来,他这次来也迟到了,这个老师把这个学生叫住了,说你过来我跟你交流个事儿,大庭广众,学生都在下面,他就问他今天是什么力量让你能够来上学的,是因为你对课程有喜欢或者有什么改变吗?

这个学生就很意外,他就分享了,讲了一些内容,然后得到老师极大的肯定,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的出勤时间越来越多了,这个老师没有对这个学生批评,而是看到他好的表现加以肯定,然后这个学生发现我可以控制,我也可以逐步改变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这些人身上要看到例外。

36]

第二是所谓的奇迹思维模式,问这些学生如果奇迹发生了你每天都在学习,是因为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是因为妈妈做了什么,爸爸做了什么,或者老师做了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天马行空的讲出来,这时候旁边的人就知道让这个孩子学习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另外问他如果你喜欢学习的话还会做什么事情,再加入一些如果你做到了爸妈会怎么评价你。

37]

如果真的做到这样的话会得到我在乎的家人对我的肯定,老师的肯定,学生另外一种评价体系。

因为在这样完美的世界里他从来没有生活过,你用语言引导他的时候他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的,这时候改变的动力就会产生,所以我们觉得对于学生的引导,一个是从例外的角度切入,一个是从奇迹的角度切入,激发他内在的东西。

38]

我可以谈一个庄教授谈的问题,因为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哪呢?

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倾向,会让很多人成为失败者,因为只要是排名次,多数人就不成功。

对很多不成功的孩子甚至失败的孩子就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有没有办法?

我觉得取决于教育的引导方式,比如上海有个中学,我在那住了一个星期,叫闸北八中,这个学校被当地人称为流氓学校、垃圾学校,留级学生占38%,当地流传什么?

八中八中大门朝东,流氓成群打架成风,凡是考不上好初中的学生没地方去了上这儿来。

这个学校搞了20多年的成功教育,使这个学校变成全国的名校,因为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来考察学习,他什么办法?

一句话,成功教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他认为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

怎么来做呢?

怎么把厌学的孩子没有希望的孩子变成有希望呢,教育部表彰为全国素质教育的三大模式之一—成功教育模式。

39]

我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升入初中时第一次考物理可了7分,这个老师急的,我们实验的目标是人人合格,你总不及格我们怎么成功,再一了解更傻眼了,这个女孩子小学留级3年,外号傻大姐,大家都来帮她,又考物理了这个女孩还紧张,老师过来做工作,这个女孩姓张,她说小张又要考物理了,这次你能不能考的好一点啊?

她说我绝对考不好,我一听到物理脑子就大了,肯定考不好。

你看这个老师水平多高?

她说小张,你上次考物理考了7分,这次能不能考8分呢?

一想8分是可能的,但是肯定不及格,老师说前进一步就是胜利,多考一分就是成功,结果第二次考物了37分,这个老师过来给她拥抱颁奖,说你是全校进步最大的学生,后来在全区物理通考中考了67分。

40]

那些失败的孩子、厌学的孩子、内心绝望的孩子,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成功的体验,这个就是你刚才说的刻度,你前30名都没有他,十八大也提出来皆可成才,怎么才能成功?

成功第一个标准就是发展,成功不是和别人比较,成功是在原来基础上获得发展就是成功,有这样的理念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少,否定的话成功就成为少数人的专利了。

我就觉得这些学生自己要给自己打强心剂。

我感触到一点,我们应该反观,并不是说看到这些厌学的学生就是厌学,我应该反观他们是不是还没喜欢上学习,他们喜欢上可能会前途无量,或者我们看到那些屡次失败的人,可能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成功,换这样一种心态对于我们学习上的孩子来说会有更大的动力有更强的自信心,然后再去学习会更好。

41]

那个老师的解释很有意思,那个学校的学生很差,差到学校都不愿意要的学生。

但是这个孩子是上海市武术比赛冠军,这个校长就跟他说,你肯定的学习好,他说校长肯定学不好,这个校长怎么说?

你武术冠军你能当上就肯定说明你很聪明,你很努力,你很有潜力。

他就打开了,原来学习并不一定就是读书本,我练武术不是学习吗,我武术成功,有的孩子绘画成功,各种技能都是成功,都是一种学习,只要打开了这种思路重新认识,那他就会有信心。

42]

而且他还有一个观点,我们过去都讲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家八中的老师总结出来了,他们认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孩子不是因为失败才有信心,是因为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信心,所以成功更可以导致成功,所以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43]

孙老师提到的很重要,人的自信心的成功是在累计小的成功上累计起来的,这种自我成功体验是自我效能提升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我们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很重要,这个成功的感觉当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家长和周围老师定义出来的。

所以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重新认识自己,所以才能在学习中重新找到自己。

他们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重新认识周边的人,因为面临新环境要结实新的小伙伴,所以这个人际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越往高大家越会注重同学之中的感情,情感交流非常重要,两位对于要升学面临新环境的同学们,他们在交朋友、交伙伴时有什么好的建议?

44]

从人际关系上来讲,尤其在适应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尤其关键,你会发现尤其在大学生的群体里面,因为我接触的比较多一点,这些新生里最后适应不良的学生里一般是关系融入度比较低的,我觉得大学适应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学会随大流,就是有些人会特立独行,比如说班级组织什么活动,然后去春游干嘛的,他觉得时间很宝贵,我就不去。

当你错过这些团体活动时间的时候,就跟这个群体就变成偏离者,越来越远离这个群体,将来再融入这个群体的时候会觉得别扭,就很麻烦。

所以大家做什么跟着做什么,就会形成一个凝聚力。

45]

我觉得对于现在的90后,他们不愿意随大流,他们可能更愿意特立独行,比如春游就觉得非常无聊,还是跟关系好的人在一起,可能就不愿意接受随大流。

46]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他要认识自己,也要认识别人。

接纳自己也要接纳别人,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主持人提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为什么?

有的名牌大学,全国中学生绘画大赛第一名的那个人考进北京最著名的大学,后来犯了故意杀人罪,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不会交往没有朋友。

复旦大学医学系的研究生院两个男生学习都很优秀,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矛盾,一个把另外一个毒死了。

这种事情非常痛心。

这里就有一个最基本的适应环境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这里我觉得应该有个什么原则?

主动的伸出你的手,在一个新环境里边,你一定要有主动的精神,比如说我善待他人,我主动的表示出我的诚意,这种人他往往发展的会比较好,一个是主动的伸出友谊之手而且宽容别人、接纳别人,打开自己狭小的世界,这个对我们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47]

有这么一句名言: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你按照这么一个准则的话你才能处理好跟别人的关系,否则的话,凡事我讲个性,我不高兴就甩脸子,不高兴就不愿意。

那这样的人越来越被动,包括有才华的人也会越来越被动。

所以我有个什么建议,给父母的建议说,我认为独生子女,靠一家一户教育不好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要联合起来,以群制独,从小培养孩子跟别人友善交往的习惯。

48]

我们可能进入一个新环境,我是跟大家都处理好关系还是有几个很好的朋友?

就是大家可能都会想这样的问题,我有几个很好的朋友了,我觉得我不需要再跟其他班里的人再交往,都搞好关系,那样我会很累,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