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检察官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十佳检察官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佳检察官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曾经心里压力特别大,害怕适应不了检察工作,但是既然组织信任,让她干这行,就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
为了弥补自己业务知识的匮乏,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检察业务。
她先后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的学习班,每天起早贪黑,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地反复揣摩一个个法律术语,仔细理解每一条法律规范。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向同事们请教。
平时工作忙,她就利用中午和晚上大家都休息的时候看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刻苦拼搏,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变成了精通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同时,她也深深地爱上胸前这枚鲜红而神圣的检徽。
“唯艰忍者始能遂其知”,所学丰富的知识在办案中有了用武之地,×
*的业务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近年来,她及所在科室干警撰写检察信息、宣传报到、调研文章共42篇,被上级报刊和有关部门采用24篇,其中她自己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试论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司法适用》在×
*市检察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对缓刑适用问题的几点思考》在全市检察理论研讨会上获得三等奖。
2018年在对捕后判缓刑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后,撰写的《对“有逮捕必要”的调查与思考》被《×
*检察》和《中国刑事法检察论坛》采用。
同时她结合办案情况撰写的《开棺验尸现真凶》、《法律监督显威力》、《加强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管,确保奥运安保工作顺利进行》等宣传报道分别被《×
*日报》《农业科技报》、《西部法制报》等采用。
公正执法,维护正义
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理念,力求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常说:
“法律是老百姓维护合法权益最后的希望,如果司法都不公正了,那么老百姓就会对社会、对政府失去指望”。
同时,她时刻提醒自己:
“办案是智者之间的较量。
也是勇者之间的对话,要办就办成铁案。
”为了办好一件案子,她不知跑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
在她的时间表里,八小时工作制的界限早已模糊,能完完整整地休个节假日已成为奢侈的想法。
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是办公室里的一盏孤灯、一撂撂卷宗陪她度过。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案子拿不下来,梦里还在想对策。
检察工作难干,尤其是对女同志来说更是如此,但无论多苦多累,她都没有半点怨言,总是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以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和人民检察官的真谛。
近年来,共受理公安机关和本院自侦部门提请、移送批捕、起诉案件219案363人,均在法定时限内办结,正确率100﹪,其中办理各类刑事案件75件112人,起诉到法院后均被做出有罪判决。
所办案件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无一差错,准确率100%。
先后开展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专项活动、逮捕案件质量复查工作和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专项检查活动,从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共办理立案监督案件22件26人,其中立案监督的阎学明交通肇事一案被省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十大精品案件。
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进行分案起诉,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对那些轻微刑事案件,在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能够和解的依法促成其双方和解,最大限度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成功办理6起刑事和解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公诉抗辩赛、跟庭观摩考评等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使自己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工作中,×
*开拓思路,善于钻研,不断深化审查逮捕方式和公诉方式改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廉洁从检,清白做人
公诉科是检察机关的窗口,公诉科干警的形象就代表了检察机关的形象。
为此,工作中×
*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执法和办案工作中,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
身为公诉科科长,要求科里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自觉遵守院里各项规章制度和检察机关办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廉洁从检。
多年来,她自己和所在科室的干警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和不廉洁的问题。
花开顶枝分外红,在14年的检察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在工作上“用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
虽然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正是这平常的工作磨练出了正直、谦虚、勤恳的品格。
她以清晰的思路、娴熟的技巧、犀利的口才和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女检察官的为民情怀和正义力量。
崔凡,男,今年12岁,是李鹊镇黄丘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体弱多病,家境的改变并没有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他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
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名人,校园里的风景线。
他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看书、善动脑、敢发言,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是崔若凡上课时的突出表现。
正如任课教师所说的“上课缺了崔若凡,课堂气氛上不来!
”他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课堂上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或一种解题方法和老师、同学展开辩论,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一次数学课,为证实自己的想法正确,下课竟然跑到办公室向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做法。
看书、听故事是崔若凡的爱好之一。
无论是大人的故事、小孩的故事,还是历史故事、现代故事以及童话、科幻、侦探故事等,他都喜欢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听故事几乎成了他必备的夜餐,同时他也酷爱看书,只要有时间他总是拿着书看呀看!
从小到大看的书已无法计算,主要有《我们爱科学》、《小学生读写》、《红蕾》、《上下五千年》、《小学生分类作文大观》、《十万个为什么》以及一些儿童文学名著等。
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小哥白尼》系列丛书入了迷,每天向同学借来看,一中午看一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他写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上学期年在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中获奖,在朗读比赛中得到了老师一致好评。
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是崔若凡的优秀品质。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担任班干部,把班集体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大胆管理,主动工作。
他工作负责,凡是学校、老师交给的任务,总能一丝不苟地完成。
作为班干部,能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协助老师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独立召集班委会,并组织同学开展活动。
作为大队部选出的一名值周同学,总能准时到岗认真巡视,主动劝阻一些不良行为,做到公正严格,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反馈情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总是主动地帮助解决,对于后进的同学,他更是热心帮助,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难题、总结学习心得。
作为班干部,他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大家都以他为学习榜样,你追我赶,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崔若凡同学不但学习刻苦,对工作负责,他还是学校体育队的成员,他一年四季坚持体育锻炼,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间断训练。
作为学校体育骨干,连续几年参加县小学生运动会,与大家共同拼搏,为我校体育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立下汗马功劳。
他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他一马当先,卷起裤卷拿起拖把,在卫生死角的地方,有的同学手捂嘴,他却用手去掏那些脏东西,他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
每次大扫除在他的带领下,就把教室及周围的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让人走进教室,心旷神怡。
从小家庭的变故,并没有击垮他,反而生活的磨砺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要强”。
因妈妈有心脏病,看到亲人常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长大当一名医生。
在妈妈住院期间,为了不让妈妈挂念,他更加的努力学习,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向妈妈证明自己长大了。
在与他妈妈谈起他时,老人家总是很自豪、很激动地说:
“我儿子真的很我省心,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他身上一点看不到现在孩子身上的娇气。
在家里还想着法儿的逗我开心,劝我要注意身体。
像洗碗、擦地这样的活总是抢着干。
”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崔若凡健康成长着。
学校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为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并为他减免了一切费用,社会上各界也给予他很大的帮助。
在崔若凡的成长过程中,爱包围着他,在爱中,他也学会了爱。
当他得知我国南方遭受雪灾,学校倡议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的14元钱都捐了出来。
当老师问他为什么捐这么多时,他平静得说:
“这么长时间来,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现在南方人民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要献爱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它代表着我的心意。
”他的确是真这么做的,不管他身边的谁遇到了困难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难怪熟悉他的人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好朋友。
由于他各方面出色的表现,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阳光少年”、“文明小卫士”、“礼仪标兵”等。
面对荣誉,他并没有骄傲,而是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向县十佳少先队员学习。
姚桂娣,女,1948年7月出生,现为歙县郑村镇郑村村党总支书记,1967年结婚,爱人余金根,郑村村民,育有1男3女。
她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事业
姚桂娣这个名字不仅仅所有郑村镇的人知道,就是全县乃至全市知道她名字的人也不少,这是因为她在农村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了40多年,郑村村的各项工作在她的领导下开展的有声有色,经常在县里乃至市里做经验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1966年中学毕业后,姚桂娣没能继续深造。
但她却很有抱负,决心要为家乡办点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当时,村里面缺一个妇女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找到姚桂娣,要她出来支持村里的工作。
在农村,一个小姑娘,做计生工作总是显得很别扭,然而,看到村里的计生队伍青黄不接,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影响计划生育国策在本村的执行,姚桂娣勇敢的站出来,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计划生育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农村里面千百年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根深蒂固观念阻碍着国策的推行。
一时间,家人不理解,亲朋骂绝情,个别对象户甚至扬言要打击报复。
对此,她没有退缩,而是忍辱负重,主动深入对象户家庭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以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姚桂娣通过几年艰苦努力,群众的生育观念得到明显增强,生育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本村的计生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多年未出现过计划外生育。
一位昔日辱骂过她的人,在做了村干部之后深有感触的说:
“姚桂娣心胸真宽广,被我骂得狗血喷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做工作,我当时不能理解,如今自己也要抓计划生育工作,也被骂的有苦说不出,终于体会到她的心情了。
”
1993年,姚桂娣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从专门分管一项具体工作变为协调全村的全面工作,她热心公益和协调能力强的优点被充分发挥,在她的团结和带领下,村两委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全村水泥路浇注、水利兴修、路灯、电改、税费改革、饮水工程等等各项惠及全村的“民生工程”逐年逐项实施,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交口称赞。
同时,她求真务实和刚柔相济的工作作风,知难而上和敢于创新的工作魄力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充分肯定。
为了加强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姚桂娣牵头组建了“郑村村妇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成员全部是由土生土长的郑村村村民组成。
文宣队结合党不同时期的政策,自编自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诸如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反xx、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其中讴歌改革开放以来郑村巨大变化的”八女唱郑村”获得了省、市、县的多项表彰,并接受了全国16家新闻单位的采访报道,中电视台和韩国二台做了专门报导。
文宣队中,姚桂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从写词、编曲、录卡带等前期工作,到组织人员排练、负责后勤保障,再到场地布置、演出,她总是跑前忙后,乐此不疲。
姚桂娣在协调全队的同时,自己还要努力排练节目,以防宣传队队员请假时候,能随时补缺。
只要你看过文艺宣传队的表演,一定会颔首微笑说“棒”;
只要你见到姚桂娣忙前忙后,客串角色的劲头,就会竖起大拇指说“老当益壮”。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郑村村体现的尤为突出。
姚桂娣兼了郑村敬老院院长一职达10年之久。
1991年,歙县爆发大洪水,丰乐河畔的郑村村大部分地方浸了水,姚桂娣顾不上抢救自家被水浸泡的家具、被褥,首先想到的是郑村敬老院里面几个年老体弱的老人,一马当先、奋不顾身的一头冲进敬老院将几位老人安全的转移出来。
由于抗洪抢险成绩突出,姚桂娣获得了“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获得了市委、市政府表彰。
如今,姚桂娣是郑村老年协会会长,该协会至今已走过了10个春秋,也是歙县农村里面为数不多的老年协会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年都举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
诸如庆祝老年节、组织体检、短程踏青等等。
其它的如办老年证、调解家庭纠纷、劝导年轻人赡养老人,维护老年人权益,姚会长更是义不容辞、仗义执言。
由于成绩突出,郑村村被县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尊老敬老”模范村。
二、她把道德和责任教给了子女
姚桂娣不但是工作上的女强人,更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和村里的好邻居。
她家祖孙三代同堂,夫妻相敬如宾,长幼和睦相处。
1967年姚桂娣与余金根结婚后,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尊重,他们用宽容和理解组建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子女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岗位,都积极要求上进,先后入团,2人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子女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父母的精心培养是关键。
姚桂娣常说的一句话“子女是家庭的希望,子女的成长更是父母的责任”。
姚桂娣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无数心血。
孩子上学时,一家人连电视都很少看,担心影响孩子学习,同时,姚桂娣对孩子也是严格要求,从不迁就溺爱,要求孩子要自觉、刻苦,生活要乐观、俭朴,做人要宽容、诚实。
对孩子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姚桂娣从不袒护,并能用合适的方式和思路加以引导和纠正。
子女成家以后,姚桂娣总是要教导他们要孝敬公婆,与妯娌和睦相处,她常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是“人不要怕吃亏,吃亏是福”。
在她的谆谆教导下,几个子女家庭和谐,事业小成。
姚桂娣有三个妯娌,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老房子里,按说难免磕磕碰碰,然而,在她的精心协调下,大家从来没红过脸。
在人际关系上,她对己严格,对人宽容,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有大小事,她总是乐此不彼给予帮助。
镇里、村里开展公益活动,她总能积极参与,用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引导和影响着他人。
回顾姚桂娣走过的人生历程,可能没有丰功伟绩,但她有在自己岗位上不懈努力的成功和喜悦,有广大村民群众对她的赞誉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