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9—2.13
生活中的数
4
2
2.16—2.20
观察与测量
5
3
2.23—2.27
加与减
(一)
4
3.1—3.5
5
3.8—3.12
加与减
(一)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2
6
3.15—3.19
有趣的图形
7
3.22—3.26
8
3.29—4.2
加与减
(二)
9
4.5—4.9
10
4.12—4.16
11
4.19—4.23
12
4.26—4.30
小小运动会购物
13
5.3—5.7
购物
14
5.10—5.14
加与减(三)
15
5.17—5.21
16
5.24—5.28
今天我当家统计
17
5.31—6.4
统计整理与复习
18
6.7—6.11
总复习
19
6.14—6.18
20
6.21—6.25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
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
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
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数豆子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
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
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第三课时动物餐厅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
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
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
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
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
(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
(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
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
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
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
每班有多少人?
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
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
多得多,多一些。
谁比谁怎么少啊?
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
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
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
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
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
画钩
35
42
85
8
85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
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
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
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
是20吗?
不是,比20多得多。
是70吧。
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P、10)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
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
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写数、读数、比较
课前准备:
计数器等
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
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
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
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
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
指导第5题:
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
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
最少的数是多少?
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二、观察与测量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观察物体(P、12)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实物或图片等
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
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
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
桌子有多长(P、14)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尺子、铅笔等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
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
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
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
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
再请学生进行测量;
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
先估后量再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
举例:
看随堂……
我又长高了(P、16)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一、情境创设。
1、师:
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
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
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
(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
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
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
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整堂课,当我上到1米,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时?
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但是,有趣教具的有限,学生不能全部进行感受1米的高度,我想如果一人准备一个卷尺,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估一估,量一量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
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
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第一课时:
小兔请客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
创设加减法情境。
2、出示挂图。
请学生说说图意。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
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3、再出示挂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
2、学生计算。
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
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
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
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很多,但是还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在表达自己的方法时,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
没有达到自己掌握方法的层面。
采果子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