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419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一 人口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 C

解析 与甲省相比,乙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社会负担加重,C项正确。

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完成4~5题。

4.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

B.B国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

C.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

D.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最相似的是C国

答案 D

解析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经计算约为3%。

B国和C国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应为发达国家;

B国死亡率高于C国,可能是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所致。

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

5.对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国属老年型年龄结构

B.B国属年轻型年龄结构

C.B国15~64岁人口比重小于A国

D.B国老龄化问题严重

解析 由乙图可知,A国0~14岁人口所占比例高,应为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

B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高,应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问题严重;

B国15~64岁人口比重大于A国。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图中分别反映了两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读图,完成6~7题。

6.甲国最有可能是当今的(  )

A.印度B.德国

C.日本D.俄罗斯

解析 读图可知,甲国少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说明甲国人口增长快,为发展中国家,故A项正确。

7.甲、乙两国相比(  )

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

D.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 甲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而乙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少年儿童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判断该国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D项正确。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下图为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读图,回答8~10题。

8.1950~197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呈现较大的波动。

导致该时段总和生育率波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形势B.自然灾害

C.战争形势D.生育观念

解析 从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总和生育率上升并保持较高水平;

1959年至1961年,为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形势严峻,总和生育率明显下降;

1962年至1970年,经济形势好转,总和生育率回升并又保持较高水平。

9.1970年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1970年之后总和生育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10.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

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

解析 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读某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1~12题。

11.三大城市群中(  )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解析 读图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12.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

解析 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净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

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下图为我国2010年各省份的人口迁入率空间格局图(人口迁入率=迁入人口数量/区域总人口数量)。

读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各省份的人口迁入规律主要表现为(  )

A.中部省份迁入率总体上高于西部省份

B.南方省份迁入率总体上低于北方省份

C.发达省份迁入率高于落后省份

D.东北地区迁入率低于珠三角地区

解析 读图可知,中部经济地带的湖南和河南,人口的迁入率低;

珠三角和浙江等南方省份的迁入率高;

新疆和西藏等落后地区的迁入率大于经济较发达的河北;

东北地区的迁入率低于珠三角地区。

14.影响西藏与浙江人口迁移率的因素主要是(  )

A.旅游、教育B.政策、经济

C.宗教、资源D.交通、气候

解析 西藏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因此青壮年劳动力迁移过去;

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高,较高的工资待遇,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B项正确。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几年来,在海南省三亚市生活的“候鸟老人”数量出现随季节而大幅度变化的现象。

据此完成15~17题。

15.材料中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文化因素

C.气候因素D.婚姻家庭因素

解析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故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C项正确。

16.三亚市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季节,可能出现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 三亚市位于热带,冬季气温高,对北方地区老年人口吸引力强。

故D项正确。

17.“候鸟老人”现象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玩具销售业的繁荣

B.妨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加快房屋价格上涨

D.造成劳动适龄人口不足

解析 “候鸟老人”现象加快房屋价格上涨;

老人迁移,不能促进玩具销售业的繁荣;

老龄人口增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老龄人口迁移,与劳动适龄人口不足无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总量已猛增至897.7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591.96万人,增长193.6%(见下图)。

据此完成18~19题。

18.浦东新区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宜人、环境洁净

B.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C.就学方便

D.户籍管理制度优于其他区域

解析 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是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的主要因素之一。

19.调查显示,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经商和务工

②外来青壮年人口的户籍以西部省区为主 ③大量外来青壮年人口进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 ④外来青壮年人口以技术型人才为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上海周边省区及中部省区为主;

外来青壮年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以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说法错误。

读下表,回答20~21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

(108人)

合理人口密度

(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2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解析 表中所列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其测算主要是根据气候区内的生物量,即自然因素进行的。

21.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读表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大,但目前热带雨林气候区,因气候湿热,是人口稀少地区。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下面两图分别为“环境负担”公式、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增加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由人口与耕地引起的环境负担在加重。

23.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增加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 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主要是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

下图为某城市2016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城市2016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B.106.6万

C.97.3万D.85.4万

解析 据“木桶效应”原理可知,该城市2016年人口容量是由劳动就业因素决定的,其数值为97.3万。

25.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市政

C.教育D.劳动就业

解析 自然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下表示意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人口类型

少儿人口

比重(0~14岁)

老年人口比重

(65岁以上)

年轻型

40%以上

4%及以下

成年型

30%~40%

4%~7%

老年型

30%及以下

7%及以上

材料二 下图示意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阶段。

注:

发展中国家数据剔除了中国。

材料三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排名

国家

移民人口

数(人)

移民人口占世界总

移民人口比重(%)

移民人口占

本国人口比重(%)

1

美国

45785090

19.8

14.3

2

俄罗斯

11048064

4.8

7.7

5

阿联酋

7826981

3.4

83.7

6

英国

7824131

12.4

(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

(2分)

(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4分)

(3)说明阿联酋国际移民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1)老龄化速度快;

老年人口比重大,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发扬传统美德,提倡尊老爱老,家庭养老。

(3)特点:

国际移民总量不大;

移民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原因:

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

本国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宽松的移民政策。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比重大,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题,调整生育政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都是有效缓解老龄化的措施。

第(3)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阿联酋国际移民总量不大,但是移民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阿联酋本国人口数量少,劳动力缺乏,石油开采、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

27.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

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

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

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答案 

(1)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少;

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

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

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

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

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

解析 第

(1)题,根据金字塔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判断青壮年人口流动数量大,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人口多就近流动。

(2)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并且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国家政策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人口的流动。

第(3)题,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农村人口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缺乏等方面分析组织答案。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2017年11月10日上午,国家卫计委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八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了171万人。

这是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主要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转化为新市民。

材料二 性别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

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

(1)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有利影响。

(7分)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概述2006年到2011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4)说明性别比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

答案 

(1)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

城市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有利影响:

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

缓解人地矛盾;

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2)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

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3)2006年至2008年上升;

2008年至2011年下降;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失衡)。

(4)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析 第

(1)题,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

说明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

题目要求分析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有利影响,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及缓解人地矛盾等方面作答。

(2)题,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

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

第(4)题,性别比高会带来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口将在________年达到饱和。

(2)我国人口容量是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我国将在________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哪些?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答案 

(1)2047

(2)2021~2022

(3)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4)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3,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淡水严重不足,人均淡水仅为世界人均的1/4,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解析 第

(1)题,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大约是10亿人需要(1987~1975年)12年左右,从1987年按照此速度从50亿达到100亿大约需要60年,也就是世界人口将在2047年达到饱和。

(2)题,按照我国人口容量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大致需要27~28年时间。

所以我国人口将在2021~2022年达到饱和。

第(3)题,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人口对资源的消耗会超过其更新再生速度,排放的污染物也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将导致资源出现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第(4)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在不断增加,如耕地减少、淡水不足、地下水水位下降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