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53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ppt

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和社会保障,一、城市管理法治化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类: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包括:

劳动收入、资本收入、技术收入和管理收入制度等。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救济(法律援助、困难救济)、社会福利(义务教育)、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制度等。

3,社会保障制度法治化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法治化是城市建设管理法治化的集中体现,体现社会正义;社会保障法治化促进社会多次分配制度的体现、消除市民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体现社会人权、公平、安定。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7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向城市。

失业和贫困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工人以自发互助的形式组织了“友谊社”和“共济会”之类的团体,实行集体互助互济。

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

济贫法规定社会救助既是公民应得的合法权利,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认定了救助不是消极的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措施。

2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848年2月,无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德国传播开来。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德国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他们奋起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益,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

1883年到1889年,德国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残疾、遗属保险法,1911年又将这些法规综合为单一的德意志帝国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先例。

它对改善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但1929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且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厂破产严重,工人大批失业,农产品大量过剩,价格下跌。

美国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权稳定,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935年制定并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这是一部以美国联邦政府为主体,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

4社会保障繁荣时期(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二次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在恢复经济的同时,纷纷重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战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战前的明显不同。

战前各国建立社会保障是为了解决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缓和当时的劳资矛盾,而战后的社会保障不仅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经济,安置伤残人员,而且已成为各国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种长远战略性的政策,具有了普遍性和国家性的特点。

三、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问题,1,没有规范收入分配的基本法律文件:

哪些要素参加分配?

人力资源价值?

劳动力分配地位?

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法定化?

隐性收入?

在职消费?

暗渡陈仓式侵占国有、集体资产等;,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国家应当为社会成员提供哪些基本保障?

确定保障水平的程序?

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程序和群众监督制度?

3,社会化程度低:

不及全国总人口十分之一,尚未形成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4,体制不顺:

管理分散、政出多门、各自为政;5,负担不公平,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大。

6,我国贫富差距的严峻现实位于芬兰的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富有人口正在迅速增长,贫富差距正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加悬殊,中国反映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0.4的国际黄色警戒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了2010年就会达到或超过0.6,的国际“红灯区”。

我国弱势群体的严峻现实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社会的统计,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数大约有1.41.8亿,传统的三无人员仅占总人数的5,而现代意义上的群体却占了95。

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五低一高”:

收入水平低:

城镇下岗职工月平均收入低于300元的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4,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达21693万人;社会地位低:

河北社会科学院关于弱势群体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78的人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条件差,政治上没有发言权,已经被社会遗忘;生活质量低:

弱势群体的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全部收入用于食品,即恩格尔系数高达80100,高档消费品与他们无缘,住房、医疗、受教育等方面困难重重;文化素养低: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

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的贫困发生率达21.3;政治影响力低:

弱势群体远离权力中心,政治参与机会少,很难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心理脆弱性高:

不满、焦虑、苦闷、彷徨、悲观等心理。

四、法治化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1,更新理念:

凡涉公共事务和大多数市民切身利益的立法,必须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限制政府建章立制和自由裁量权。

将社会公平、正义放在首位。

2,注重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宏观层面收入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收入分配结构要纺锤型,不要哑铃型;突出劳动创造价值,加大再分配力度(一次、二次、三次);微观层面收入分配:

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取缔非法收入,确定最低工资等。

3,注重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宏观层面社会保障: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能市场主导,应由国家主导;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微观层面社会保障:

国家强制实行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国家财政支撑的社会保障:

特殊群体、大病重病;遵循自愿原则的商业保险:

人身保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