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142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

10、问:

受小麦赤霉病危害后的小麦在人和其它动物食用后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受赤霉病侵染的麦粒不但千粒重及出粉率低,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病粒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和头晕等症状。

11、问:

小麦含有赤霉病病粒的安全食用标准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能降低含有赤霉病病粒小麦的含量,使之达到食用标准?

根据国家GB1351—1999标准,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安全标准界限为4%。

对所有超标病麦可通过晾晒、风扬、稀释等措施,降低病粒率,使之达到国家安全食用标准以下。

12、问:

降雨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小麦扬花期遇上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就会造成赤霉病的大发生。

广大农朋友要利用用雨后天气放晴的时间,及时喷药防治。

13、问: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方法?

小麦赤霉病用药可选用:

亩用禾果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可防治赤霉病的发生。

14、问:

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有什么影响?

麦蚜危害主要是大量聚集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吸取汁液。

当虫口密集时,造成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

麦穗部被害后,造成籽粒不饱满,减产显著。

15、问:

小麦蚜虫在什么时间防治最好?

近几年,我市小麦蚜虫发生偏早,一般5月7-8日蚜量就开始猛增,到12-13日就达到百株800-1000头的防治指标,所以,一般年份麦蚜的防治适期在5月12-15日。

不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当低产麦田百株蚜量达到500-800头,高产田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必须进行防治。

16、问:

用什么药剂防治小麦蚜虫比较好?

在小麦蚜虫防治用药上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咪等农药防治。

注意防治时要使小麦全株着药,喷匀打透,特别是下部叶片也要着药,一亩地只少打两桶药水。

17、问:

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危害症状是什么?

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病斑在正面比叶子背面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多。

病情发展时病斑可连成片,受害叶片提早枯死。

受害株容易倒伏,使产量下降,空瘪粒增加,影响产量。

18、问:

防治小麦白粉病用什么药剂好?

当白粉病病株率达到15%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亩用15%粉锈宁100-1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克或12.5%烯唑醇乳油100克,以上药剂均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防治。

19、问:

如何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开展综合防治?

在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上,近几年,我市一直在大力推广“一喷多防”技术,即:

“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雾。

在小麦灌浆期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与禾果利、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等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达到一次用药就能起到防病、治虫、防治干热风、增产等多重作用。

20、问:

如何防麦田禾本科杂草?

麦田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雀麦与小麦亲缘相近,生长习性基本相同,一旦发生,防除非常困难。

采取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冬前杂草长到二心一叶时防治效果最好,在此时亩用3.6%的阔世玛水分散剂或3%世玛油悬剂20-30毫升防治效果较好。

21、问: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

幼苗期,轻病株在返青前症状不明显,仅分蘖少,底叶发黄,拔出时可见种子根、地下茎呈灰黑色;

重病株可死亡,常出现成片死亡。

返青后,病株发育迟缓,生长矮小稀疏,根部受害由下而上逐渐扩展。

灌浆成熟期症状最为严重。

根部受害扩展至茎基部和叶鞘,同时根系开始腐烂,此时田间湿度大时,茎基部表面、叶鞘内侧生一层厚厚的黑色菌丝层,就象粘贴了一层黑膏药。

22、问:

小麦全蚀病的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

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兑水100-150ml,拌20-25斤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

小麦播种后20—30天,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

23、问:

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具体有哪些?

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

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

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

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

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

24、问:

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是播种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二是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

25、问:

小麦红蜘蛛如何药剂防治?

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0%以上;

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仅为60%左右。

26、问:

小麦红蜘蛛的危害症状具体表现有哪些?

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小麦,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首先为害小麦下部叶片,而后逐渐向中、上部蔓延。

受害叶上最初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随红蜘蛛增多,叶片出现红色斑块,受害叶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缩,变黄色或红褐色,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小粒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干枯。

27、问:

麦田里的麦叶蜂如何防治?

主要为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应掌握在三龄幼虫前,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每亩用药液60—75千克,均匀喷雾。

28、问:

在邢台市地区常见杂草有哪些?

本地常见为害严重的有20余种,禾本科杂草主要有:

日本看麦娘、节节麦、雀麦等;

阔叶杂草主要有:

播娘蒿、藜、田旋花、米瓦罐、麦家公、荠菜、刺儿菜、繁缕、小唐花芥、离子草等。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9、问:

玉米瘤黑粉病的危害特点有哪些?

苗期发病,常在幼苗茎基部生瘤,病苗茎叶扭曲畸形,明显矮化,可造成植株死亡。

成株期发病,叶和叶鞘上的病瘤常为黄、红、紫、灰杂色疮痂病斑,成串密生或呈粗糙的皱折状,在叶基近中脉两侧最多,一般形成冬孢子前就干枯。

雌穗受害多在上半部或个别籽粒生瘤,病瘤一般较大,常突破苞叶外露。

30、问:

玉米瘤黑粉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原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

春季气温上升以后,一旦湿度合适,在土表、浅土层、秸秆或堆肥中越冬的病原厚垣孢子便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冬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蔓延发病。

31、问:

玉米瘤黑粉病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在玉米抽雄前,可选用下列药剂: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

25%丙环唑乳油500—1000倍液;

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32、问:

玉米丝黑穗病有什么好是防治措施吗?

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典型症状一般到穗期出现。

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有效成分)拌种;

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有效成分)拌种;

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种子100千克,效果均佳。

33、问:

北方地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危害症状有什么?

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

玉米l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

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34、问: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常用的防治药剂有哪些?

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预防效果。

发病后马上喷洒5%茵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较好。

35、问:

玉米圆斑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危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

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

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

苞叶染病现不整形纹枯斑,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病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为害籽粒和穗轴。

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

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

有时形成长条状线形斑,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层。

叶鞘染病时初生褐色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也具同心轮纹,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36、玉米圆斑病常见传播途径有哪些?

玉米圆斑病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

翌年带菌种子的传病作用很大,有些染病的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在土壤中,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

此外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经l—2天潜育萌发侵入。

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叶斑或穗腐,进行多次再侵染。

37、玉米圆斑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在玉米吐丝盛期,即50%—80%果穗已吐丝时,向果穗上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38、问: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危害症状有哪些?

幼苗染病心叶基部细胞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断续排列成条点花叶状,并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后期病叶叶尖的叶缘变红紫而干枯。

发病重的叶片发黄,变脆,易折。

病叶鞘、病果穗的苞叶也能现花叶状。

发病早的,病株矮化明显。

39、玉米矮花叶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该病毒主要在雀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

传毒主要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

传毒蚜虫有玉米蚜、桃蚜、棉蚜、禾谷缆管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等23种蚜虫,均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其中玉米蚜是主要传毒蚜虫,吸毒后即传毒,但丧失活力也较快;

病汁液摩擦也可传毒;

染病的玉米种子也有一定传毒率。

40、问: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生产过程中具体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抗病杂交种或品种。

二是在田间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

三是适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可减少传毒寄主,减轻发病。

四是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洒5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41、问:

玉米粗缩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l/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分蒙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轻者虽抽雄,但半包被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

42、问:

玉米粗缩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靠灰飞虱传毒。

春季带毒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

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l0叶期抗性增强。

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

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

43、问:

玉米大斑病有哪些危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

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

后期病斑常纵裂。

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

下部叶片先发病。

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

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44、问:

玉米大斑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

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45、问:

玉米大斑病防病措施有哪些?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农抗1:

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6、问:

玉米小斑病哪些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为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

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

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

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47、问:

玉米小斑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株上(病叶为主)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存活率低。

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获后遗落在田间或玉米秸秆堆中的病残株,其次是带病种子,从外地引种时,有可能引入致病力强的小种而造成损失。

48、问:

玉米小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防治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

二是加强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

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

降低田间湿度;

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三是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49、答:

玉米褐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50、问:

玉米褐斑病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一是提早预防。

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二是及时防治。

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

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51、问:

二点委夜蛾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该幼虫主要从玉米幼苗茎基部钻蛀到茎心后向上取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钻蛀较深切断生长点时,使心叶失水萎蔫,形成枯心苗;

严重时直接蛀断,整株死亡;

或取食玉米气生根系,造成玉米苗倾斜或侧倒。

52、问:

二点委夜蛾防治方法具体有哪些?

一是地表喷药。

玉米播后苗前全田地表(包括麦秸)喷施杀虫剂。

采用有机磷、菊酯类、白僵菌等农药,喷匀喷透,杀灭虫卵及低龄幼虫并可趋避成虫产卵。

二是撒施毒饵:

亩用4~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克拌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三是撒施毒土:

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53、问:

玉米螟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在卵量大的年份,一个穗顶上常有数条、甚至数十条幼虫。

生活在雌穗顶端的幼虫取食花丝及未成熟的嫩粒,使籽粒残缺不全,并引起霉烂,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质。

至4—5龄时,此时玉米已进入灌浆中、后期,雌穗的大小已经定型,这一代幼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籽粒的品质。

54、问: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每年发生2—4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

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上产卵。

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春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

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夏玉米(心叶期)和春玉米(穗期)。

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夏玉米穗及茎部。

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

55、问:

玉米螟的可以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一是在2—3龄幼虫期,可用下列药剂:

80%敌百虫可溶液剂80—100毫升/亩;

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50毫升/亩;

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亩;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0毫升/亩。

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用下列药剂:

1.5%辛硫磷颗粒剂0.5—0.75千克/亩;

40%治螟磷乳油150—250毫升/亩;

3%克百威颗粒剂2—3千克/亩。

56、问:

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症状有哪些?

该虫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

幼苗期蚜虫群集于心叶为害,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严重受害时,甚至死苗。

玉米抽穗后,移向新生的心叶中繁殖,在展开的叶面可见到—层密布的灰白色脱皮壳。

穗期除刺吸汁液外,蚜虫则密布于叶背、叶鞘和穗部的穗苞或花丝上取食,还因蚜虫排泄的“蜜露”,黏附叶片,引起煤污病,常在叶面形成—层黑色的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千粒重下降,引起减产。

57、问:

玉米蚜虫有哪些防治措施?

在玉米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

可喷施下列药剂:

48%毒死蜱乳油15—25毫升/亩;

45%马拉硫磷乳油55—110毫升/亩;

80%敌敌畏乳油50—60毫升/亩;

40%氧乐果乳油50—75毫升/亩,为害严重时,可间隔7—10天再喷1次。

58、问:

玉米蓟马发生种类有哪些?

常见有三种,一是禾花蓟马,二是黄呆蓟马,三是稻单管蓟马,三种常混合发生。

59、问:

玉米蓟马防治措施有哪些?

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阿维菌素)在蓟马发生初期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施防治。

 

棉花生长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60、问:

棉花立枯病发病特征是什么?

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

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

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

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

61、问:

棉花立枯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少数以菌丝体潜伏于棉籽种皮内或子叶夹缝中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

然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

棉铃染病病菌侵入棉籽。

发病的叶、茎、叶落入土中,造成土壤带菌,引起苗期发病、又可经雨水冲溅侵染棉铃,引起发病。

62、问:

棉花立枯病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预防?

主要采取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或包衣。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5%~0.8%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6%种子包衣。

或用精甲霜灵纯药20克拌100千克棉种。

2、苗期如遇连阴雨天气,田间出现病株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准根茎部喷雾保护,每周喷1次,连喷2~3次。

63、问:

棉花枯萎病症状类型有哪几种?

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

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

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

黄色网纹型:

其典型症状是叶脉导管受枯萎病菌毒素侵害后呈现黄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多发生于子叶和前期真叶。

64、问:

棉花枯萎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一是种子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用98%棉隆颗粒每平方米70克拌入30~40厘米土中,再浇水封盖健土。

二是药剂灌根:

发病初期用2.5%多·

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株浇灌50毫升,可减轻为害。

3、药剂喷雾:

发病初期,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

65、问:

棉花黄萎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棉花黄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分为落叶型和枯斑型。

感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褪绿变黄,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厚发脆。

随后,病斑边缘至中心颜色逐渐加深,但靠近主脉处不褪色,呈黄色掌状斑纹,主脉及附近保持绿色,叶肉变厚,叶片向下卷曲,后期叶片焦枯,由下而上脱落。

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枯焦破碎,脱落成光秆。

66、问:

棉花黄萎病病菌传播途径有哪些?

该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微菌核在种子、棉籽饼、棉籽壳、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粪便等处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菌通过调运带菌棉籽和棉籽饼进行远距离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