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498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行政管Word下载.docx

3

绪论

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内容与功能

讲授

2

第一章企业行政管理

第一节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第三节中国与外国企业的差距

第四节我国国企改革的进程分析

4

第二章企业行政组织

第一节组织的概念

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几项原则

5

第三节企业行政组织的运行规律

第四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

讲授,讨论

6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7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职责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CRG和SMS体系

8

第四章高瞻远瞩谋划企业战略

第一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确定公司战略管理具体内容

9

第四节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10

第五章企业文化

第一节问题的提起

第二节企业人的基本观念

11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四节企业文化的建设

第五节做有文化的经理人

12

第六章企业变革管理

第一节关于变革的探讨

第二节变革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3

第三节成功的变革项目过程管理

第四节企业变革的风险

14

第五节变革失败的文化原因

第六节个体抵制变革的原因

15

第七章企业执行力

第一节提纲

第二节战略、执行与执行力

16

第三节中国执行力的原因

第四节执行型人才的特点

17

第五节执行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狼性领导原则

18

总结复习

导论

学习目的

本章要求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和基本特征,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制改革实践以及所推动的理论创新,并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主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

对社会主义理论:

从空想到科学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分别介绍。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主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

说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度的正确性。

第三节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从回顾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为主线介绍经济学界的争论:

对“苏联范式”批判;

对现代经济学的态度;

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等。

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创新需要解决那些主问题?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为什么我国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而这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在混合所有制的关系方面说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

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按劳分配基本要求是:

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惟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作为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按生产要素分配基本要求是:

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分配社会财富。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的方式:

劳动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资本收入、风险收入和机会、技术、信息、房地产收入。

一、重点

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为什么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在这一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二、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三、教学手段

1、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如何实现这一制度?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明确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课程内容

第一节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涵义

1、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用途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合理配置资源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层次进行,但这两个层次的资源配置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

二、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1、经济机制及其主要内容:

决策机制,信息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2、资源配置的三种基本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两种形式。

三、市场与计划两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2、计划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上述两种资源配置形式都是资源调节的手段,都各有其优劣之处,所以要配合使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但市场配置资源应是最基础性的调节方式。

四、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耦合:

混合经济

1、什么是混合经济?

2、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源的民间所有与国家所有相结合;

市场和计划相结合;

白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3、混合经济或有调控的市场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是多样的、可选择的。

五、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关系

1、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的方式和手段,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2、在一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下,经济体制是可以选择的。

体制改革即是重新选择经济体制的重要路径。

3、经济体制从其最根本的决策权的归属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集权型与分权型。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的选择

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原因,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内在矛盾。

2、中国依然存在商品经济条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原因是计划与市场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

二、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完善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轨迹

2、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观念更新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初步建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也已经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

三、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是公有制与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框架,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间接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和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五大基本要素:

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统一、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

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特征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的国际比较

1、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及其划分

2、几种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1.关于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

1、试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试论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个性特征。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教学目的

要求掌握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成、特征及形成条件,了解企业经济行为、个人经济行为及农户的的基本经济特征,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问题。

第一节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概述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

一、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1、广义与狭义的微观经济基2、微观经济基础的构成要素。

指狭义微观经济基础即市场主体及其构成,包括:

企业个人农户

二、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四个基本特征平等性自主性逐利性自发性2、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

明确的产权界定1、产权的含义及特征2、产权界定与产权保护:

产权主体与产权范围的界定3、为什说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演变与类型1、社会主义企业,计划经济时期的演变(1956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演变(1978年至今)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类型依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种类的企业。

传统思路偏重于按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来划分

二、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与行为选择1、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企业为什么存在?

科斯交易费

用理论对企业性质的解释2、市场企业制度的变迁:

产权制度及其结构的变化是核心。

3、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的选择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的生产行为企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1、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基本特怔2、我国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3、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具有多元产权结构和有效治理结构的规范的现代企度成

任务:

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的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股份制企

一、市场经济中个人经济行为的一般分析

1、为什么会有个人经济行为的选择?

个人对其经济行为的自由选择对市场经济有何意义?

2、个人经济行为的内容3、个人经济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选择1、个人消费行为选择:

必备的条件与影响的因素;

2、个人储蓄行为的选择。

个人收入一定情况下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消长关系。

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分析。

3、个人就业行为的选择。

实质上是个人在取得收入与享有闲暇之间的博弈。

一、农户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1、农业为何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

2、新中国建立以后,农户的变迁—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随着家庭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户越来越成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户的经济行为1、从经济行为上看,农户兼有企业与个人行为选择的特征2、农户的主体特征与经济行为选择农户的两大特征:

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合一;

劳动者与经营者的合一。

3、农业规模经营是解决农户低效率生产的必由之路。

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农户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的原因分析

1、对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条件——产权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理解

3、对个人储蓄(投资)行为的理解

1、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

2、你认为要使中国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需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3、试分析个人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4、试分析中国农户经营的利弊,你认为应当如何改进?

第二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掌握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分类,每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由此明确市场经济的流程。

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理解交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掌握市场体系的特征、分类,深入认识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重点——建立诚信机制,反行政垄断的地方保护。

了解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的效率特征,了解市场规则的含义和分类。

第一节市场运行机制掌握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分类,每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由此明确市场经济的流程。

第二节市场体系第三节市场结构

第一节市场运行机制

一、市场要素的构成及其运行流程1.物品和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的才能。

2.市场主体及其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单位,政府是市场经济中的权力单位。

3.市场经济运行的流程家庭、厂家、政府之间。

二、价格机制1.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预期。

2.供给的变化:

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技术状况以及预期和相关产品的价格。

3.市场均衡:

需求和供给二者共同决定价格

三、交易费用理论1.交易和交易费用对价格机制要发挥作用。

2.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

3.市场和企业两种组织形式的选择

第二节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的特征1.统一性运行要素以及功能优化的目标等方面是统一的2.开放性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市场体系。

3.竞争性竞争作用与市场价值的形成和市场价格的运行。

4.规范性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市场体系的分类1.按客体结构划分市场上所有用来交换的东西都属于市场客体。

2.按主体结构划分市场主体可分为生产着、消费者、交换中介和市场调节者。

3.按空间结构划分是市场主体和客体的活动区域或范围。

4.按时间结构划分是市场主体交换客体过程的持续顺序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健全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观念。

2.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的自由流动避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引导企业组建民间的行业管理协会。

第三节市场结构

一、完全竞争市场1.市场上有无数的购买者即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市场价格,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市场的产品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家都不能通过生产的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

3.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根据各行业的盈亏状况,无障碍的进入和退出某一行业。

4.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买卖双方都掌握有关商品和价格的信息

二、非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2.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三、市场规则1.市场进出规则是使市场主体和商品进出的行为规范。

2.市场竞争规则为所有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创造或提供一个平等的制度环境。

3.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

4.市场仲裁规则对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进行仲裁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

一、重点:

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指两个或更多的交易者之间为达成和实施市场交易、安排或围绕交易合约所产生的成本。

具体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

确定谈判立场;

选择谈判对象;

协商正式或非正式合约;

监督合约。

市场和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组织。

人们选择市场这种组织形式,因为有时市场的交易费用低于企业的交易费用;

而人们选择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有时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人们选择市场这种组织形式。

交易成本的基本原因是契约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是理解垄断和竞争的差别。

1、简述市场经济运行流程。

2、简述市场体系的特征和分类。

3、简述垄断和竞争的效率比较

第三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本章要求掌握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差距的度量、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演变之间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及其关系、社会保障的涵义、功能和主要内容等。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二节收入差距,第三节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第四节社会保障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1、关于国民收入的两种定义: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MPS核算体系的理解

(2)现代经济学和SNA核算体系的理——广义的国民收入:

总产出

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区别:

A、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B、收入概念与生产概念,——联系: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PI)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2、国民账户体系(SNA)

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1、MPS体系与SNA体系的不同理解2、SNA体系中的初次分配

3、再分配的理由

(1)控制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者职能的需(3)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4)协调地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的需要4、再分配的手段

(1)征税

(2)财政转移支

四、功能收入分配与规模收入分配1、功能收入分配的内涵2、规模收入分配的内涵3、功能收入分配与规模收入分配的区别

第二节收入差距

一、收入差距的产生

1、要素占有的差异与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素占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市场化的分配制2、分配规则——垄断——分配制度和分配程序的不公平

二、收入差距的度量1、洛伦兹曲线2、基尼系数

三、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1、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收入差距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

2、库兹涅茨对“倒U假说”的解释

四、改革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1、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演2、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演变3、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演变4、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演变5、总体收入差距演变趋势。

第三节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1、技术效率2、资源配置效率3、制度效率

二、公平1、公平与平等2、平等悖论3、经济学中的公平(平等)涵义

(1)机会平

(2)结果平等4、复杂的公平观——一个分蛋糕的思想实验

三、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1、有效率的分配制度应满足的条件2、效率与公平(平等)的交替性

(1)追求效率往往要付出公平(平等)的代价

(2)追求公平(平等)往往要带来效率损失3、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选择

(1)效率优先

(2)公平(平等)优先(3)效率与公平兼顾

四、转型期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