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3330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课时训练2新人教版必修1文档格式.docx

9.如图是一组检验氯气性质的装置。

(1)现关闭活塞K,若有色布条是干燥的,溶液B为浓硫酸,则有色布条________;

若溶液B为水,则有色布条________;

若溶液B为饱和的NaHCO3溶液,则有色布条________。

(2)现打开K,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的Cl2是湿润的,布条是干燥的,则有色布条________。

10.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

请回答:

(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其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

下列有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正确的是

A.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B.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

D.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

12.已知溴(Br2)的性质与Cl2相似,将溴水加入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最小的是

A.Fe2+B.

C.Fe3+D.OH−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l2中混有少量HCl:

通过盛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

B.Cl2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收集气体

C.Cl2中混有少量HCl:

通过碱石灰后收集气体

D.HCl中混有少量Cl2:

通入氢气并光照

1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

A.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试液,红色褪去,说明有H+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C.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15.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加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1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大

17.实验表明:

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

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

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

18.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下列科学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3)取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滴入品红溶液后褪色,可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漂白性,请你评价该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则无需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

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

[实验步骤]

①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试管。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________,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

②若________,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A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氯气和液氯都是化合物,且属于同一种物质,但氯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将氯气通入到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可沉在洞里,另一方面氯气有毒。

5.【答案】BD

【解析】新制氯水中有Cl2、HClO、H2O分子,有H+、Cl−、ClO−(OH−极少),故A项错;

新制氯水中含有H+和HClO,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变红后的试纸被强氧化剂HClO氧化而褪色,故B项正确;

2HClO

2HCl+O2↑,逸出的气体是O2,不是Cl2,故C项错;

HClO分解后变成HCl,HCl是强酸,溶液的酸性增强,pH变小,故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自来水中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易导致金鱼死亡,经暴晒可使自来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7.【答案】D

【解析】氯气可以和绝大多数金属或非金属化合,在与可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被氧化成高价态(如Fe→Fe3+,Cu→Cu2+),而FeCl2中的铁是+2价的低价态。

8.【答案】Cl2 HClO Cl−

9.【答案】

(1)不褪色 褪色 不褪色 

(2)褪色

【解析】

(1)关闭K通入Cl2,若B为浓硫酸,则进入(Ⅱ)的是干燥的Cl2,有色布条不褪色;

若B为水,则进入(Ⅱ)的是湿润的Cl2,有色布条褪色;

若B是NaHCO3溶液,则Cl2在(Ⅰ)中被消耗,有色布条不褪色。

(2)打开K,尽管B是NaOH溶液,湿润的Cl2还是直接进入(Ⅱ),有色布条褪色。

10.【答案】

(1)Fe Cl2 H2

(2)2Fe+3Cl2

2FeCl3

(3)Fe+2HCl===FeCl2+H2↑

(4)2FeCl2+Cl2===2FeCl3

【解析】解答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

由B为黄绿色的气体单质,可知B为Cl2,C为无色气体且与Cl2能发生反应,则C为H2,E为HCl;

由反应③、④可以推出,A为排在H前面的金属,且A为变价金属,因此A为Fe。

11.【答案】C

【解析】液氯成分为Cl2,氯水(新制)成分为Cl2、HCl、HClO、H2O,液氯无漂白性、无酸性,氯水(新制)有漂白性和酸性,液氯溶于水得氯水,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Br2的性质与Cl2相似,溴水可将Fe2+氧化为Fe3+,同时生成Br−;

溴水可使

生成CO2放出;

溴水与OH−反应生成Br−和BrO−;

溴水与Fe3+不反应,离子浓度变化最小。

13.【答案】B

【解析】Cl2+H2O

HCl+HClO,所以Cl2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能与碱石灰反应,所以A、C均错误;

用气体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易混入新的气体杂质,D错误。

14.【答案】A

15.【答案】B

【解析】氯气全部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所以甲中注入的是NaOH溶液;

由Cl2+H2O

HCl+HClO可知,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使平衡右移,最终氯气全部溶于水,所以乙中注入的是AgNO3溶液;

氯气部分溶于水呈现浅黄绿色,丙中注入的是水。

16.【答案】A

【解析】A.新制氯水中含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所以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项正确;

B.新制氯水中含三种分子(Cl2、HClO、H2O)、四种离子(H+、Cl−、ClO−、OH−),B项错误;

C.光照氯水,HClO分解产生O2,C项错误;

D.氯水久置,HClO分解,所以久置氯水相当于盐酸,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pH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A。

17.【答案】D

【解析】内外两环颜色不同,说明两种物质起作用,表现出酸性和漂白性,A正确;

内环HClO表现强氧化性,起漂白作用,外环H+表现酸性而呈红色或浅红色,B正确;

由现象可知外环是由于H+表现酸性的结果,说明中和反应快,内环是HClO的强氧化性的表现,氧化还原反应慢些,C正确;

HClO是Cl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产物为氧化产物,D错误。

18.【答案】

(1)Cl2、HCl(或Cl−)、HClO

(2)氯水显浅黄绿色

(3)不合理 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

(4)①HCl和HClO中和了NaOH②HClO氧化了酚酞

[实验步骤]②再向试管内滴加2滴NaOH溶液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恢复红色 ②仍为无色

(4)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NaOH相互作用的结果。

若没有酚酞,NaOH溶液呈无色;

若没有NaOH,酚酞溶液也呈无色。

由“

(1)”中的分析可知,新制的氯水中既含有以显强酸性为主的HCl,又含有以显强氧化性为主的HClO。

可滴加NaOH溶液来验证红色褪去的原因。

滴入少量NaOH后溶液显红色,说明还存在酚酞,红色褪去的原因是HCl和HClO与NaOH发生了反应;

若加入NaOH不再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酚酞,即酚酞已被HClO氧化。

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

1.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能变质

C.漂白粉是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得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

2.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主要操作有: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好铁圈,放好石棉网;

③用药匙向蒸馏烧瓶中加入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并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

④检查气密性;

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管。

最好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②⑤①④③B.②①⑤④③C.②①⑤③④D.⑤②①④③

3.下图是一种验证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若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

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硫酸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D.浓NaBr溶液

4.下列物质均可用于漂白,漂白原理不同于其它的是

A.次氯酸钙B.次氯酸钠C.氯水D.活性炭

5.小王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

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1)知识储备:

将氯气通入水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氯水中具有强氧化性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

①猜想:

a.是氯水中的盐酸中和了NaOH,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

b.是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

往已褪色的溶液中连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若现象为________,则证明“猜想a”正确;

若现象为________,则“猜想b”正确。

6.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中常用MnO2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12mol·

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mol。

其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你对实验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2OH−+Cl2===Cl−+ClO−+H2O

C.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Ag+===AgCl↓+H+

D.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2H++Cl−+ClO−

9.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①HCl ②Cl2 ③Ca(ClO)2 ④HClO ⑤CO2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④→⑤

10.已知KMnO4在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的简易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试管①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用试管②收集Cl2

B.用试管①收集Cl2,试管②可防止NaOH溶液倒吸到试管①中

C.③用于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

D.用该装置收集到的Cl2中会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

11.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

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

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

所得的氯气

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

12.已知标况下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共22.4L,经过点燃充分反应之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共消耗氢氧化钠1.5mol,则原混合气体中氯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A.2∶1B.1∶1C.1∶2D.3∶1

13.为预防“H1N1”甲型流感,可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消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O溶液的消毒原理是HClO具有强氧化性

B.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2mol电子

C.NaClO溶液的漂白原理与Na2O2、活性炭相同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盐酸)共同使用,可达到既清洁又消毒的双重效果

14.

(1)实验室制取Cl2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Ⅰ可用于制取少量Cl2

②用装置Ⅱ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③用装置Ⅲ制取Cl2

④用装置Ⅳ干燥Cl2

(2)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除了二氧化锰、浓盐酸外还需要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及验证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4)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收集Cl2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__。

15.某研究小组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设计了如图装置。

并查阅到下列资料,“在加热情况下卤素与碱液发生如下反应:

3X2+6OH−

5X−+

+3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的大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能否省去盛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

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能否省去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能否省去盛冰水的烧杯?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制取氯气的正确操作步骤为:

先连接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先向烧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装入浓盐酸,下一步进行加热制取、吸收氯气,由于氯气有毒,最后需要进行尾气吸收,故正确的排序为:

②①⑤④③。

【解析】干燥氯气通过D装置后,会变成湿润氯气,才具有漂白性。

A是干燥剂、C、D与氯气反应,只有B符合。

4.【答案】D

5.【答案】

(1)Cl2+H2O===HCl+HClO Cl2 HClO

(2)①b.氯水中的HClO的强氧化性(或漂白性)将酚酞氧化而褪色

②红色重新出现 红色不再出现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H2O===HCl+HClO,氯水中溶解有氯气分子和次氯酸,两者均具有强氧化性。

(2)①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在碱性环境下才显红色;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也可能使红色的酚酞变成无色;

②要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②可以通过以下实验:

在已经褪色的溶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是碱性被中和导致褪色,反之,则是被漂白而褪色。

6.【答案】

(1)KCl和K2CO3 KNO3

(2)Ag++Cl−===AgCl↓,2Ag++===Ag2CO3↓,Ag2CO3+2H+===2Ag++H2O+CO2↑

【解析】由②产生白色沉淀知,可能含有K2CO3和KCl中的一种或两种;

由③沉淀量减少且有气泡生成知,一定含有K2CO3;

根据沉淀不完全消失可知,一定含有KCl。

7.【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2)①加热使HCl大量挥发

②盐酸变稀后不再发生反应

(3)将浓盐酸慢慢滴下;

加热用小火

(4)NaOH溶液Cl2+2OH−===Cl−+ClO−+H2O;

H++OH−===H2O

【解析】题中所给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是0.24mol,但由于盐酸受热易挥发,且随反应的不断进行,盐酸浓度越来越小,变为稀盐酸后不再与MnO2反应,所以产生的Cl2的物质的量小于0.06mol。

8.【答案】B

【解析】A项中CO2过量,应生成Ca(HCO3)2;

C项中HCl应写成离子形式;

D项中HClO应写化学式,且反应是可逆反应,而要用可逆符号。

9.【答案】D

【解析】A项①→②可通过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直接实现,B项②→③可通过反应: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直接实现;

C项可通过反应:

Ca(ClO)2+CO2+H2O===CaCO3↓+2HClO直接实现;

D项由于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若④→⑤能直接实现,就违背了由较强酸制较弱酸的理论,故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导管的进出长短可知试管①用于收集Cl2,试管②用于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①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①中收集到的Cl2不纯,混有HCl和水蒸气。

11.【答案】B

12.【答案】D

【解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设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mol,与氢气反应的氯气是xmol,生成氯化氢是2xmol。

过量的氯气是1mol−xmol−xmol,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氯气是1mol−2xmol,则根据反应式H2+Cl2===2HCl、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2x+2−4x=1.5,解得x=0.25mol,则氯气是0.75mol,所以混合气体中氯气和氢气的体积比3∶1。

13.【答案】A

【解析】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B错;

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吸附色素后得无色物质,而NaClO、Na2O2的漂白原理是强氧化性,C错;

D中会发生反应Cl−+ClO−+2H+===Cl2↑+H2O,生成了有毒气体,D错。

14.【答案】

(1)①②③④

(2)饱和食盐水 浓H2SO4 NaOH溶液

(3)BD

(4)C

(1)①实验室制取Cl2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而不用稀盐酸;

②除去Cl2中的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NaHCO3溶液与Cl2反应并放出CO2气体,气体应“长进短出”;

③MnO2与浓盐酸需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④干燥Cl2使用浓H2SO4洗气瓶,应“长进短出”。

(2)制取纯净Cl2还需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浓H2SO4干燥Cl2、NaOH溶液除去多余的Cl2。

(3)B处NaOH溶液与Cl2能反应;

D处试管缺少出气导管且将导管末端通入NaOH溶液中。

(4)集气瓶中使用单孔橡胶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则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将橡胶塞压出,A项错误;

因为Cl2比空气的密度大,Cl2应短管进,B项错误;

该装置既能收集Cl2,又能进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C项正确;

由于Cl2和NaOH反应,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