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二单元测评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二单元测评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第二单元测评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A项,是对第1段“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的正确整合转述。
B项,是对第2段“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的正确整合与转述。
C项,是对“‘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的正确提炼与概括。
D项曲解文意,“‘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
相关信息在原文第3段结尾处: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于文无据。
答案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A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错误,本文论证的是如何发展诸子之学,使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
B项,是对文章第2段、第4段内容的概括,相关语句为“新子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等。
C项,是对第3段内容的概括分析,相关语句为“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等。
D项,是对文章第4段内容及层次的分析,由“从逻辑上说”“从现实的过程看”可判定其正确。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误,不符合文意,相关语句为第2段的“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并无历史上互相隔膜的内容。
B项,是对第3段“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的整合概括,与文本内容相符。
C项,“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误,相关语句为第4段的“仅仅停留在‘照着讲’……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D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中的“逐渐过渡”错误,由第4段“‘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可知。
答案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菜 大 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
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
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
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
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
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他的菜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
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
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
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
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
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
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
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
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
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
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
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
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
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
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
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慨和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解析B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
5.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分析小说中人物设置的主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
小说中老李头这一形象的设置,首先与菜大爷形成对比:
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
推进故事情节:
因为老李头生病,菜大爷送他上医院,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同时有了下文菜大爷帮老李头卖菜,使故事情节继续发展。
升华主题:
结尾处老李头的困惑,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参考答案①对比:
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
②推动情节:
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
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
③深化主题:
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6.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
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照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
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情感变化上,通过结尾老李头的疑惑,作者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
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
参考答案①情节结构上:
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
②人物形象上:
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情感表达上:
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
④艺术效果上:
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
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
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
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
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
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
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
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析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
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
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解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
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
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题目,虽然是谈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从各材料中提取观点进行概括,不要脱离原文进行答题。
注意针对材料的重点,从政府、人员、渠道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
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
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
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
众以为:
“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
”荀彧曰: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
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
韩暹、杨奉,安足恤哉!
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
”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
“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
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
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
“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
“今孤来此,当施何计?
”昭曰:
“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
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操曰:
“此孤本志也。
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
“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
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
’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善!
”即遣使诣奉。
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
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解析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虚词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
在古文中即指丧服,也比喻俭朴。
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
B.“万乘”,一万辆兵车。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四海”,指全国各地。
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解析A项,“缟素”在文中的意思是“穿丧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
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县,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解析A项张冠李戴。
原文相关语句之前有“荀彧曰”三字,可知这句话并非曹操的观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参考答案
(1)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
(2)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哪里能成为隐患!
参考译文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
部下众人都认为:
“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马上制伏。
”荀彧说:
“以前晋文公重耳迎接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
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
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哀伤。
如果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
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坚守君臣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
尽管四方还有叛逆者,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
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就算再费尽心思,也来不及了。
”曹操于是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之地阻拦曹洪,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
“我对将军早已闻名,倾慕您的大义,所以推心置腹,赤诚相见。
如今将军从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到旧都,护卫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善!
现在群凶扰乱华夏,天下不宁,天子朝廷至尊至重,责任在于维护和辅佐;
必须依靠众位贤士来重建王朝秩序,确实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腹与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