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
《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在这59%心理压力较大的老师中,语数外老师占89%,音体美等学科老师占4%,其他的老师占7%。
同时调查表明,年龄在30岁以下的老师占11%,年龄在30至40岁的老师占82%,40岁以上占了11%。
分析:
教师压力源于何处
记者采访了不少在中小学任教的老师,让他们现身说法来阐述他们眼中教师的压力。
老师们都表示压力主要源于以下四点:
第一,学校过多强调升学率,使得教师的压力倍增;
第二,不少家长一味地以学生分数与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但同时却又不配合教师的工作。
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上出现的问题也使教师的压力增大;
第三,如今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教师的批评和学业的困难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容易发生抵触排斥的情绪,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业问题、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等都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职业压力;
第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就注定了如今教师是一份终身学习的职业,他们时刻需要为自己充电。
不仅是自己本专业的,还包括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等。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症结剖析
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生活收入水平、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和谐程度、学校制度、社会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声望和评价体系等等。
具体而言,影响原因是多层面的:
1、教师职业符号的神圣化、高大全的额外附加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受到格外尊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
在当代,教师更是被贴上了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蜡炬”“春蚕”“灵魂工程师”。
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符号还是文化标志,教师都被社会附加了太多额外的荣耀与绚烂。
于是,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义下,教师被要求是不能有个性的、不能犯错误并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
这种“高大全”的救世主情结把教师祭上了“神坛”,承载起社会太高的期待、太多的要求。
不仅如此,教师往往扮演的都是悲情诉苦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蜡炬”“春蚕”,都要像类似于宗教祭品那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来谋他人之幸福,却鲜有教师自身美丽人生的幸福体验,其人性界面上的本真生活遭受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
社会大众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付出,却漠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这种强烈的、单向度的索取必然导致教师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以及教师自我认知的偏差,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地位、物质报酬间的矛盾在所难免。
从而导致了教师对道德目标的漠视,也在无形中放大了这种教师职业的崇高形象“设定”带来的消极心理感受。
2、教师职业特点的程式化、草根化的现实定位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重复而又繁杂。
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测试、过度的社会期待,再加上职评、考核等现实问题,造成了当下教师身心疲惫。
这种忽略了生命意义的、单调机械的生存方式,也必然带来信仰的荒芜和价值的偏转,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热切拥抱,失去了对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失去了专业成长的能力创造。
这种失去幸福源泉滋润的机械化、低端化的现实角色定位,不仅会带来内心自我质疑拷问的痛苦感,更可能产生毫无依附的漂浮感。
3、教师职业幸福的多元化、表象化的个体认同
如何理解“幸福”,这也影响幸福感的获得。
有的教师认为,升学率高、奖金待遇高是一种幸福;
有的教师认为社会认可、领导赏识是一种幸福;
也有教师认为学生成长、师生感情融洽就是一种幸福。
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现实生活中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方面也是不同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发达地区,有丰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没有或少有幸福感;
而另外一些贫困落后的乡村教师,却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验到幸福的原因。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外部条件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这就不仅要有敏锐的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且要具有用心来传递幸福的能力。
有的教师是为了生存而从事教育,教育只是他们生存的工具,而不具有本体意义。
这样的教师看到的只是教师工作的繁琐与重复,看到的只是教师生活清苦与劳累。
因而,他们无法从繁杂的工作中感受到成长进取的乐趣,无法从师生交往中联想到青春的蓬勃,无法从淡静校园香樟树里嗅到春的气息。
一个能够发现与把握教育幸福的教师,他的心不应在教育现象上滑行,他需捧着自己的心,进入人的心灵世界,进入
教育的人文层面,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对话中,发现教育这种生命事业所蕴含的人性美好。
4、教师职业群体的技术化、工具化的制度约束
反思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在工具理论指导下,被“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异化,人文精神、价值理性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教育走上了一条科学与人文相分离的道路,科学精神放弃了人文关怀,忽视了对人的本真存在的价值理性诉求,忽视了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
当前,在中小学校制度管理问题上,依旧在延续以制度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措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管理制度的刚性化。
学校为规范和约束教师行为,建立起一整套刚性管理细则,其最大弊端是忽视了人的因素,没有考虑到教师的精神诉求,造成了教师在制度环境下的压抑感;
第二,教师评价制度的工具化。
诸如,中高考成绩评比、优质课评比、科研成果评比等,通常把评比活动与教师经济利益、个人荣誉挂钩。
从现实层面看,不可否认评比积极的一面,但过分地强化功利性的竞争会使教师在工作中缺少一种心灵上的自由、情感上的舒坦、行动上的机智,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职业焦虑、情感压抑和工作低效。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
1、领悟职业真谛,启动职业幸福的按钮
教育是什么?
教育为了什么?
教师该做什么?
教育是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旨归,教育是培养人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的本真意义就是使人幸福。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更幸福,是唤醒探索真理和追求幸福的生命力量。
反思我们的教育,被功利迷惑了视线,忘却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的实现,迷失了自我,遮蔽了灵魂,失去了真谛。
使得本该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和课堂,却处处散发出忽视生命、扭曲生命、窒息生命的气息。
因此,教育要回归自我,就必须从过去异化的状态中走出来,关注生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并提升生命作为其基本追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显示生命的真谛并澄明生命的意义。
教师职业使命的真谛乃是精神成长,即引导未成年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给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然而,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者,学生的幸福人生只能在幸福的教育场景中展开。
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求广大教师启动职业幸福的按钮,建构属于自己的幸福。
2、优化专业生活,发掘职业幸福的源泉
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
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源自教育教学工作的无意义。
教师幸福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对职业和生命的热爱,离不开校内外生活的充实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教师的专业生活是教师感受和创造职业幸福的基础和源泉。
优化教师专业生活,就是指有意识地寻求和选择适宜的教师生存环境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充实教师专业生活内容,建构提升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行为范式和生活策略。
作为管理者在改善教师生存质量的基础上要改造教师的行为习惯,引导教师制定奋斗目标,引领教师选择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将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同时,教育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育情境的营造、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等,无不包含着教师内在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无法回避教师这一职业简单重复的特点,作为教师不要只像“春蚕”“蜡炬”一样来毁灭自己,获取畸形的心理满足;
也不能只靠升学率等教育的GDP来显耀自己的职业成就,而应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功自我。
3、完善心性素养,打造自我幸福的尺度
追求幸福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
人的心性境域不断拓展的过程。
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能够用心去感受幸福与快乐、心性素养比较高的人。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
于是,“扮演”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惯常方式。
在“扮演”中,教师的角色不断自我膨胀,而个性则日渐萎缩,教师生活的内在价值基础日渐动摇和脆弱。
在“扮演”中,一定社会的角色规范影响着教师幸福标准的定位,教师依据一种被教化和灌输的幸福标准来体验自己的幸福。
实质上。
这是没有自我内核和内心根基的幸福。
“教育不是教师的一种角色表演,而是他的一种个性存在。
”因此,教师幸福的实现更要摆脱有心无力的“神往”心态,力戒对外部力量驱使的听任。
深入到个体心灵层面,形成属“我”的幸福尺度和自主的创造、感受、享用幸福的心理图式。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师职业是充满职业魅力的,是能充分体现和提升从业者生命价值的职业。
教师应当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教师从事其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对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虽然现实中部分教师生活拮据、清苦,甚至仍有捉襟见肘的寒酸,但这并不排斥某些教师超越纯粹物质欲望的追求,从职业中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实现自我,充实人生,感受到幸福和美的存在,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4、重塑教育信仰,追寻职业幸福与尊严
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行为的终极依据,它从终极关怀上指导人类精神世界,它在终极价值目标上给人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
因此。
具有信仰的人一定是个内心自由、心灵幸福、生命丰富的人。
然而,当前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信仰危机”,由此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痛苦、意义的失落、价值的迷茫。
它使人生活在一种无根感、疏离感、漂泊感之中。
教育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
教育信仰把教育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并贯彻始终,它能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仰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引导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并能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的幸福。
或许,“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奉献、一种专注,诉说着一种品位、一种个性,践行着一种辽远、一种深邃。
但是,倘若教师都感受不到职业的尊严和快乐,倘若教师都体会不到角色的澄明与敞亮。
还遑论什么教师职业的幸福,还奢谈什么教育事业的崇高?
“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曾经如此忧心忡忡、振聋发聩;
“救救教师!
”这实在应该成为我们倍加警惕和反省的当务之急。
毕竟,这样的声音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不以为然和诚惶诚恐拂袖而去,相反,它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因此,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不是教师的自我鼓励和慰藉,而是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
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
没有学生的幸福,也没有社会的幸福!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三、教师职业幸福的唤醒
据2005年10月12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大,38.5%的教师心理状况不太好。
很多教师都希望改换工作,教育职业的幸福感受到了压抑和排挤。
叶澜教授说: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幸福不可能唾手而得,幸福需要教师亲身行动,努力追求。
1.保持乐观心态,善待生活
正如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幸福随处可见。
罗素说:
“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
”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教师才能享受职业的幸福。
西班牙作家左林说:
“不论我们所做的是什么,主要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去做。
”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更应如此,对工作充满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会荣辱不惊,学会享受生活。
教师不是苦行僧,要学会休闲与放松。
读书、听音乐、钓鱼、旅游、打牌、打球、运动锻炼等都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疲劳,让教师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2.保持宽容心态,善待学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爱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不能为师。
由此可见,失去爱的教师就会盯着学生的缺点,看不到学生在不断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师若对学生没有宽容之心,对幸福的追求只能南辕北辙。
教师应看到,或许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但对人很真诚;
或许学生行为习惯不好,但有艺术体育天赋;
或许学生文化水平不高,但动手能力很强。
教师要学会用好的心态去欣赏学生,要彻底改掉一味指责、向学生抱怨的毛病。
卡耐基也曾说:
“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
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
”
3.保持知足心态,善待需求
人的很多困惑来源于欲望太多,作为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知足才能常乐。
况且国家日益重视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物质需求,不攀比,调整心态,多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要为拥有的而高兴;
少去想自己没有的,不要为失去什么而悲伤。
4.保持进取心态,善待教研
一个业务水平不强的教师很难在教育过程中品味到乐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教育活动是最灵活、最有弹性、最需要机智、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活动,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刻苦钻研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论述教师的学习与发展: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不学习只能做“教书匠”,当然疲倦,没有乐趣;
坚持学习则会成为教育专家,岂能不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5.保持豁达心态,善待挫折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教师遭遇挫折的情况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一般来说,教师遭遇挫折的范围主要有:
尊重需要受挫、成就需要受挫、交往需要受挫、公平需要受挫、生存需要受挫。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教师只有拥有豁达的心态,才能预防挫折感的产生,方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森田疗法与挫折和平共处。
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既然挫折是难免的,教师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它,不要刻意地去抵制、反抗和回避。
遇到挫折后,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可把注意力集中在挫折上。
不然,就会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强化自己的挫折感受。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ET)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人对所经历事情产生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事情本身。
根据RET理论,挫折本身并不能使教师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对挫折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学会同不正确的观念作斗争,消除自损思维。
许多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幸福。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老师纪连海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他说,最幸福的事是用自己的人格学识影响了学生的人生。
他把抽象枯燥的中学历史课改上评书影响了无数的学生,他从不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却连年高考成绩全北京市第一名。
一位教师在其博客上写道: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每个孩子都吸引着我,我对工作的结果愿意有一份承诺,于是我全然忘掉了时间,我感到幸福;
当我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享受成功,我感到了幸福;
当我所教的孩子成绩有所提高,思想有所进步的时候,我感到了幸福;
当我渐渐地发现,知识得到不断地充实,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时,我感到了幸福。
教师节特别调查:
怎样的老师最受孩子欢迎
“喜欢戈老师,幽默风趣,上课气氛好,和学生做朋友,不体罚。
“幽默风趣”成为“一号标准”
“你觉得一个好老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在记者设计的12个选项中,在“幽默风趣”后面打勾的学生人数最多,40个孩子中有34个孩子勾选,占调查总人数的85%。
”秣陵路小学五年级的韩劲松说。
“和蔼可亲,幽默风趣,方法新颖,和同学是朋友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
”五二班的李禄滢说。
“喜欢杨老师,上课很有趣,会和同学互动,还会跟我们开玩笑。
”五年级的万青园说。
“跟学生做朋友”人气最旺
有32个孩子认为,“脸上经常挂着微笑,乐意跟学生做朋友”是好老师应该具有的品质,这占调查总人数的80%。
“善于鼓励”很有“学生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善于鼓励”也是同学们衡量好老师的重要标准之一,40个孩子中有30个表示“喜欢鼓励自己”的老师,占调查总人数的75%。
南京市13中科利华分校初三(3)班学生陈天成说:
“在我心目中,理想的好老师第一条就是对学生不要长篇大论地简单说教,而是多鼓励,给学生自信,师生关系亦师亦友;
第二条,教学要有水平,有好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互动,讲课生动活泼,还要有一些激情,能带动课堂气氛。
“不偏心”最受民工孩子欢迎
在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调查,记者发现,“不偏心、不摆架子、平等待人、公正严明”,成为民工孩子心目中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该校做的20份问卷中,在上述选项上打勾的学生所占比例达到70%。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
源于孩子的种种表现
(1)源于孩子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
孩子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
许多老师都觉得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
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2)源于孩子真诚的爱与关心
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教师。
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
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
也是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3)源于孩子的点滴进步
弗洛姆曾说:
“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
”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教师体验到了“给予”所带来的幸福。
“给予”不是奉献,“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
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生命的存在。
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
(4)源于孩子的成才
教师职业有特殊性,教师付出的是爱,得到的是爱的回报,有时会是即时的,但有时会有一点滞后。
老教育家吕型伟讲过一件事:
有一年,他到北京,想见一下几个学生。
结果来了很多学生,有部长、有教授、有将军等。
吕型伟先生感慨:
“谁能一个电话,招来一百多人?
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
因此,教师要脱离功利性去看幸福感。
我再列举一个自己听到过的真实的事例:
某知名幼儿园的园长桌上放着一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其他人看见说:
“恭喜您!
您儿子考上清华了?
”园长说:
“不是的,是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小孩,他现在考上清华了,所以寄一张通知书给我,让我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
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我感触颇多,这个故事也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个故事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教师的幸福。
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到现在一名高考状元,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一个懵懂的小孩居然还能记起幼儿园的老师,要与自己幼儿园的老师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悦。
不用说这位园长,就连旁听者的我都体会到了深深的幸福感!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如何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1、健康体魄是根本: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心情舒畅
-只有心情舒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只有认真工作,才有成就感
-有了成就感,才能开心快乐
2、良好心态是保证
-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是教师”这一事实,并能安下心来好好干自己的本职工作。
本人以为:
我们之所以做现在的工作,乃是逢缘而成,在偶然之中有必然。
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是福分;
居什么岗位都不必后悔,是我们要保持的平和心。
3、家庭和睦是源泉
-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是事业兴旺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
-舒心温暖的家庭是每个人解除疲劳、休憩
身心的最佳处所。
-家庭和睦了,工作起来才没有后顾之忧。
-家庭幸福,才能心情舒畅,身体健康,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4、工作热情是动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不是能力,而是对工作的热情。
工作热情是工作的动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对工作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