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288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口市中考语文猜题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老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D.《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6.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招安,是用笼络的手段使投降归顺。

在下面两部名著中,都有关于招安的情节,请你从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他们被招安的过程与结果。

①官封弼马心何足(《西游记》)②宋公明全伙受招安(《水浒传》)

(2)痛苦和磨难造就伟大的人。

请从下面三个选

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人物曾经历的一件磨难。

①阿廖沙《童年》②祥子《骆驼祥子》

7.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7分)

材料一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

时。

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

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

“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上行下效,各郡县人民报春、游春、赶春牛、互相赠贺礼、贴门窗、佩装饰等,迎春活动丰富,场面热闹。

材料二天文专家表示,按照紫金山天文台权威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17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2月3日23时34分。

天文专家解释称,2月3日立春非常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1年。

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

⑴材料一介绍了和“立春”相关的哪些内容?

⑵关于立春的时间,你从材料二中发现了什么?

(2分)

⑶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

请你任选一题,补写下联。

①上联:

春雨丝丝润万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

东风送暖杨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默写。

(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何处望神州?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大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阅读(36分)

(一)阅读《饮酒》,完成8-9题。

(5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_____________的心情。

9.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联诗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画面。

答: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浄,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遇一老姥④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

用榧木做的几案。

②真草:

楷书、草书。

③蕺(jí

)山:

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

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

王羲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未尝识书具

  B.因书之/余因得遍观群书

C.以求百钱邪/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但言是王右军书/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11.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又尝在蕺山遇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1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

请简要概括。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共12分)

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①头脑迟钝,不聪明,欠伶俐,谓之愚钝。

很多时候,愚钝必多失。

但有些时候,愚钝未必不好。

面对利益得失时,尤其如此。

 ②哲人有言,“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

”漫漫人生路,诸如进、退、留、转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谁都难免碰到。

其得其失,称不出准确斤两、量不出具体尺寸,要想把账算精细,实属不易。

而且算法不一样,结果也往往不同。

其实,得或失可以相互转化,这头失那头得,今日失明日得,因得而失、因失而得,都是常有之事。

“小九九”打多了,不仅劳心累人,而且无助无益。

  ③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

有的人笃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

遇事就想着四处活动、八方打点,拐弯抹角、钻天打洞,不见“贵人”不罢休,不“找一找”就总觉得不踏实、不甘心。

有的人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闹”。

遇到一点不称心,便按捺不住、“激动”不已,立马找领导要说法、讨结果,甚至三句话没说完,便拍桌子摔杯子。

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于是乎“告”。

揭发坏人坏事、检举违法违纪,是权利也是责任,但有的人却捕风捉影、恶意造谣,四处告状。

凡此种种,皆以精致利己为初衷,却往往以害己而告终。

  ④愚钝一些,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这样既省心省力又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正道才是最顺的道,小路、近道常常是弯道险道,很容易滑倒踩空。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缺德之“得”,旁人心里不服,自己心也难安,这样的“得”,不是享受而是难受。

遇有不公不正,讨要公道无可非议,但即便如此,也要“有理不在声高”。

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何况许多情况下,只因自己期望太多。

跳出自我,才能够真正看清自我。

  ⑤小聪明、大糊涂,盖因私心过重。

私心重则心眼小,心眼小则糊涂生。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心不在焉地混,不顾岗位责任,只当和尚不撞钟;

有些人挖空心思去捞,到处占、要,拿党纪国法当儿戏;

有些人心怀鬼胎地“作”,使阴招、下损棋,搞两面三刀,全然不顾基本的道德良知。

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之至,实际上愚不可及。

真正的聪明之人,理应顾大局、想长远,甘愿舍小我,吃得眼前亏。

面对利益纠葛,需要用好“聪明”与“糊涂”的辩证法,学会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切忌单纯从个体与局部角度看得失、论成败。

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历史上,苏轼以此明志,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鲁一些。

今天,很多时候存有一份愚钝,或许也非坏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6.如果用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请简述理由。

莎士比亚:

“与其做愚钝的智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0题。

(10分)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A】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

比如《诗经·

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

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

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

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

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B】

③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多有沿袭旧贯,将春联称为“桃符”。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

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年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

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

朱元璋采

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C】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

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

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

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

【D】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一、三、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

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⑦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17.本文围绕“楹联”,第②~⑦段依次介绍的内容有:

⑴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⑵对联的分类及标准;

⑶;

⑷。

(2分)

18.下列文字若要放回原文,放在【A】、【B】、【C】、【D】哪处最合适?

请写出你的理由。

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

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

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

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19.请指出下列对联各适合什么场合:

①②(2分)

①身如西方菩萨;

寿比南岳老人。

②白雪银枝辞旧岁;

和风细雨兆丰年。

20.学校校庆,有位同学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本文第⑥段指出二处不足并修改。

洒下辛勤千滴汗;

赢来桃李一苑春花。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

(1)遒劲

(2)吞噬(3)遍稽群籍(评分标准:

一字一词一分。

2.D3.D4.C5.A

6.

(1)①孙悟空在太白金星的说服下,被天庭招安,官封“弼马温”。

半个多月后孙悟空得知自己只是不入流的芝麻小官,于是一怒之下便打出南天门,重回花果山。

②朝廷派宿太尉上山招安,宋江等众头迎接宿太尉上山,饮酒作乐相庆,梁山泊买市十日。

宋江率领众多人马,经济州到东京,旗上写“顺天”“护国”等字样。

宋江等接受天子检阅,皇上于文德殿接见众士,敕令宋江等来日受职,宋江等谢恩,出朝回寨。

(2)①四岁丧父,到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为了生存,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

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在学校受到刁难,与继父不和,又回到外祖父已破产的家,母亲死后不久,便到“人间”谋生。

②祥子买车后不到半年,就被逃兵掳走。

还失去了自己的“心肝”——洋车,只牵回3匹骆驼。

可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

7.

(1)立春的节气介绍、历史发展、民俗活动(3分)

(2)立春时间为每年2月3日或4日或5日,4日立春最常见,3日或5日立春比较罕见.(2分)

(3)示例:

①桃花点点绣千山②春雨润物百花香(2分)

1.

(1)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2)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9.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10.C(A尝:

曾经;

B因:

于是,就;

C索取,获取/探求;

D但:

只)

11.又尝在蕺山遇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12.王羲之写在几案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后,门生懊悔了几天;

在卖扇老姥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人们竞相购买。

13.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或:

面对利益得失时,愚钝未必不好)(2分)

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列举了几类有“小聪明”的人,再将“小聪明”与“真正的聪明”作对比,突出强调了面对利益纠葛,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使论

证更有说服力。

(2分)(共4分)

15.开篇由“愚钝”的含义和“愚钝”的两种结果引起引出中心论点:

“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接着阐述得与失的关系,并列举三种人的事例进行论证;

然后分析在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一些的原因,并将“小聪明”与“真正的聪明”作对比,突出强调了面对利益纠葛,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最后引用苏轼的话得出:

“今天,很多时候存有一份愚钝,或许也非坏事”的结论(共4分)

16.第⑥段,因为它论证了“愚钝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大智若愚”的观点,与第⑥段“很多时候存有一份愚钝,或许也非坏事”的观点相符(2分)

17.(2分)

(3)对联的特点(4)对联的价值(楹联的文化价值)

18.(3分)放在B处最合适(1分)。

因为第②段开始提到“桃符”,本段是介绍“桃符”,第③段谈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根据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放在B处最恰当。

(意思对即可)

19.(2分)①祝寿②春节(意思对即可)

20.(3分)①下联多一字,去掉“花”(或“春”)字(1分);

②上联“辛勤”与下联“桃李”不对,改为“老师”(或:

“园丁”“师生”)(2分)。

(其它合理修改也可)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50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

,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5.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补充说明:

1

按照“先归类,再给分;

杜绝趋中,扬优抑劣,拉开分差”的原则,明确各类卷的特征;

坚持按标准评分,杜绝只凭个人的好恶、习惯给分的现象;

根据文体特征,采取相应

的评价标准。

2. 

字数300字以上500字以下的,每少50字扣1分;

字数为200-300的,一般不超过20分,不再另扣字数分;

字数在200字以内的,一般不超过15分,不再另扣字数分;

只写几行字的,给1—5分,不要给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只有完全空白的才评0分。

3. 

离题但作文基本功较好的作品,可给25—29分。

标题有语病、或没有补题的扣1分。

4. 

完全照抄试卷上文字材料且不是作为习作素材使用的,只给1—2分;

确认为抄袭的应判为五类卷;

5. 

诗歌及异类文体由评卷组集体研究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