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
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
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
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
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
(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
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
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
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大小
形状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
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
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
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
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
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
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
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
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
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
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
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
而教材是以蚕为例认识动物的一生。
缺少了养蚕的这一实践过程,学生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
同时,学生自己观察蚕的时候,只是观察蚕的爬行情况吃食情况。
而对蚕的身体结构及细微部分则往往会忽略。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放大镜,直尺,天平;
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从开始养蚕一个月后很多蚕吐丝结茧了,结茧3、4天后,茧子里的蛹成型了,孩子们对里面的变化充满好奇又小心翼翼,不断有很多孩子和老师汇报他的蚕吐丝情况,有几个茧子了,茧子有黄,白两种颜色,茧子有大有小……孩子充满了好奇和兴奋,这时再来上这节课。
《蚕变了新模样》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内容。
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有适当调整,由原来的“观察蚕茧”的实物观察,改为通过观看短片观察,来了解蚕茧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既是观察课又是科学探究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观察蚕蛹”和“观察蚕茧和蚕丝”两部分,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蛹与幼虫时期的蚕一样是有生命的。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的第三课,前面学生已经学了《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和《蚕的生长变化》两课,学生手里养的蚕也开始陆续吐丝结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茧和蚕蛹,并对蚕蛹的特点进行描述,相信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观察到蚕吐丝结茧一定很激动,会有很多想要说的,观察蚕茧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说说。
基于上一节课《蚕的生长变化》学生在观察蛹的时候,能把蚕的身体结构在蛹的身上找一找,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
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呢?
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
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
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
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
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
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
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
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设计
本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我们的发现;
第二部分,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第三部分,蚕蛾是什么。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蚕蛾出茧的过程及蚕蛾出茧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蚕蛾的形态,行为和蚕蛾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前面几课的学习,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蚕在生长过程中它各方面的变化,以及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但对于它的变化还要做进一步了解。
1、蚕蛹经过2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蚕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
”(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
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
)(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
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
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
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
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
)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
”。
(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
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
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
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
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画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蛹的比较蚕蛾蛹
第5课《蚕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
学生们通过养蚕已经经历了对蚕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做了许多记录,对蚕的一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养蚕过程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的养蚕活动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
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蚕的一生,使学生再次明确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二部分是通过填表格的形式来感知蚕的生命周期;
第三部分是在自身养蚕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了解影响蚕的生命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梳理,使学生认识到蚕在每一个生命阶段所经历的变化,为后面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奠定基础。
在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养蚕以及蚕在各个阶段的生命活动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不善于将自己的所学所得进行梳理,没有对蚕的一生进行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
因此,在结合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本课着重引导孩子学会整理知识,从而对蚕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小结蚕的一生
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
(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
)(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
)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
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
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
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
(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5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蛹
成虫
第6课《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本课是三下二单元动物第6课,继1-5课的观察蚕、饲养蚕、认识蚕的生命周期的活动后;
再来观察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异同,从而认识动物的两种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感悟动物的生命周期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四个过程。
本单元的内容是孩子们喜爱的,学生们很喜欢小动物并对蚕有一定的认识和饲养经验,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昆虫和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流程更详实的了解,学习认识动物的基础知识,感悟小动物们的生命过程,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
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常见动、植物的基本构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征进行了观察,有了一些了解,已经掌握了观察、交流、讨论这些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一部分学生也初步具备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这些学习技能将有助于学生开展本课的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
教师通过蚕的生命历程精彩让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并用流程图的方式记录。
通过分组讨论和视频课件教学,让学生对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有更多的认识,并用流程图记录。
通过对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比较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
认识动物的分类标准,学会给动物分类。
利用细致的课件或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物分类方式进行概括和练习;
感悟动物的生命的精彩可贵,珍爱小生命,保护环境。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生命周期。
分组观察器材:
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
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
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
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
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
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
(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
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
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
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
(4)小组汇报交流。
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