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2451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政治参与,一般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所谓“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笔者认为,是指普通农村妇女有意识地参与农村社会经济事务,其目的指向体现农村女性在政治领域中的群体意志,反映农村妇女在政治系统中的权力和利益诉求。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妇女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她们也开始关注乡村政治生活,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所居乡村的政治生态。

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当前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1、政治参与意识淡薄

与农村的男性公民相比,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还显得十分薄弱,她们对参与农村管理与政治活动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对自己在农村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因而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不珍惜手中拥有的权力。

比如,很多农村妇女“参加选举”是因为“村里要求我参加”、“大家都去了”;

对“选谁当村干部”,“随便”、“无所谓”;

对自己“参不参加选举”,“不感兴趣”;

在投票中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从众性和随夫性,缺乏了解选举程序、监督选举过程的内在动动力,缺乏主动参与民主选举的竞争意识。

2、政治参与方式简单

就目前情况看,妇女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村委会换届改选中,她们一般只在投票、选举的事件过程中活动,而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等漠不关心。

在日常生活中,妇女对政治的参与主要以非正式制度的方式表现出来,农活不忙时,妇女就三五成群或串门闲聊时私下议论家长里短、村庄事务,从而形成一定范围的村庄舆论,给乡村事务管理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3、政治参与目的功利化

从课题组调查分析来看,当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她们的参与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问题,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对村庄的集体利益并不十分关心。

正如妇女组长张某所言:

“在家反正也没什么事做,我做个小干部有了面子还有钱。

”农村妇女干部大多因为经济利益或虚荣心而参与政治,真正以为百姓服务、为妇女争取权益为目的不多。

4、政治参与自主性程度低

虽然农村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深刻变化,但很多传统思想仍占据着乡亲们的头脑,致使许多农村妇女对政治参与不感兴趣、自主性参与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在思想观念上自然排斥,认为政治参与是村里男人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妇女的任务就是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好老人孩子。

5、政治参与能力不足

相比较而言,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有限,加上对政治规则知之甚少,感觉参与政治生活离自己很遥远。

同时,她们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能够胜任“干部”,“即使干也干不好”。

由于能力明显不足,即使有些妇女想参与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导致政治参与上的群体自我矮化。

6、政治参与影响力有限

在目前农村,女性即使参与管理,仍然很难进入农村政治的核心领域。

从任职情况看,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比例小、人数少;

从工作分工上看,她们大多只负责计划生育和妇女专项工作,接触全面工作少。

换句话说,广大妇女在农村管理结构中常常被边缘化,大都居于“配角”,因而在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极为有限。

二、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制掣因素

导致当前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诸多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

归纳起来,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妇女自身因素四大方面原因。

(一)经济因素的制约

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还是经济因素。

妇女的经济地位,往往直接影响其政治参与的程度。

很难想象,一个经济缺乏独立性甚至一天到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犯愁的农村妇女还会有多少心思去参政。

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仍然处在农村经济生活的从属地位,缺乏能力和财力,有着很强的经济依附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她们政治参与薄弱。

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在发展经济中缺乏竞争力,很难成为乡亲致富带头人,因此,在参与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很难得到村民的关注与支持,处于劣势地位。

(二)制度机制的漏阙

1、法律刚性的缺失

我国的现行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都有在相关机构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多选配一些女性”以及“要有1名以上女干部”等非常弹性、模糊的原则性规定。

缺乏刚性的倡导性法律规定加上普遍存在的对女性参政的传统偏见,往往导致执行中被消极解读甚至扭曲变形,使得这些规定在落实过程中变得更为弹性。

如一些地方将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妇女”简单理解为村委会中“只要有一名妇女”就算“达标”,致使农村妇女入选的概率小,即便被选入村委会,也往往处于权力的边缘。

2、配套措施的滞后

即便规定了明确的比例,如果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有关比例的目标往往也难以实现。

比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明确指出: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但没有规定村委会中妇女成员应占的比例,没有明确选举委会中必须要有女性成员,没有规定女性候选人的比例,没有规定村民代表中女性成员应占的比例,往往导致部分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村委会成员中妇女有适当名额”的目标也仅是“目标”而已,难以“落地生根”。

3、监督机构的阙失

为了保障妇女的政治参与能顺利进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置了监察机构,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

目前已实施的保障农村女性参政的积极政策,却普遍缺少有效的法律执行监督,缺少检测评估机构的权威评估,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也缺少相应的惩处措施,这种状况往往导致性别保障政策只能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付诸实施。

4、户籍制度的羁绊

按照现行规定,农村妇女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参与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农村妇女走出农村出去打工或者经商,这就造成这部分的妇女既不方便在原来户籍所在地进行政治参与,也不能在现居地进行政治参与,因而她们的政治参与权力得不到有效地行使,处于“离土离乡,但没有脱籍”的尴尬地位。

5、妇联功能的弱化

妇联作为中国农村最大的妇女组织,理应在指导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自主性成长的动力。

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妇联组织力量薄弱,整合妇女利益有限,难以为妇女政治参与提供有力支持。

由于妇联的政治资源(人事任免权)和经济资源(活动经费)均掌握在党支部手中,所以常被当作党的工作部门,作为群团组织的功能被忽视,作为妇联成员的农妇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很少得到满足,“妇联是妇女娘家人”的雅号名不副实。

加上缺乏活动资金、机制不健全等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妇联越来越被成员淡漠,作为群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渐失,其组织功能逐步弱化。

(三)传统文化的制掣

1、性别文化的阻隔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热情不高,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并在男性审视之下的文化,是为维护男性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地位而构筑的文化。

”所以,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性别文化和传统政治文化,是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无形障碍。

在农村,“女性不如男性”的观念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其最典型的表达就是“三从四德”,认为女性的本分是相夫教子,维护丈夫权威,从而将妇女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

2、价值认同的偏离

我国传统将社会活动、上层建筑等具有权力和权威性的领域赋予了男性,而将家庭、炉灶和养育孩子等私人范畴赋予了女性。

这种观念,在沧海桑田的历史演变中,已渗入和溶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并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积淀,被传承下来。

由于意识形态工作滞后,加上多元文化的激荡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广大农村妇女对“男女平等”价值认同的偏离。

3、社会舆论的偏见

当前现实社会对农村妇女参政存有不少负面舆论压力,不利于农村妇女正确健康的参政意识形成。

一是来源于家庭干预的压力。

传统农业和家庭内部分工模式——“男耕女织”、“男外女内”向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延伸,使得农村妇女参与政治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

因此,即便是部分农村妇女有参政欲望和能力,也被社会大众认为是不守本分,受到丈夫及家人的强烈反对。

二是来源于同性舆论的压力。

在农村,大多数农村妇女不仅自己不参与政治,还认为参与政治的妇女是在不守规矩,爱出风头、逞能、出众、卖弄,有损妇女形象,对其妄加评论而不支持同性参政。

此外,由于心胸不够宽广,妇女们往往对比自己优秀的同性存有嫉妒心理,她们说三道四给妇女参政制造舆论压力。

三是来源于社会偏见的压力。

受“妇人之见”、“妇人之仁”、“头发长见识短”等思想影响,社会大众自然地认为,妇女是弱势,能力有限,干不好村上的大事。

当有妇女参与到管理中时,也成为群众的焦点,经常被指指点点,受到困扰。

可见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的发展受到社会舆论的禁锢。

4、婚姻习俗的羁绊

按照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妇女婚后在区位上只是一个随从者,从夫居。

在婚姻关系缔结之前,男女双方作为独立个体,各有自己居住的空间环境,各有自己所属的社会关系网络。

在婚姻关系缔结之后,妇女一般在丈夫居住的地理区位生活,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需要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而婚前妇女所拥有的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源,都在逐渐丢失,新的社会资源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开展投票选举、村官“海选”等基层民主活动时,她们往往是被遗忘或被排挤的人群,因为她们大多缺乏与村民的沟通、交往,缺乏相互了解、信任。

由此可见,“从夫居”的婚姻家庭习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妇女在居住区人际认同的劣势地位,影响了她们参与基层民主的热情,制约了她们政治参与和发展的水平。

5、媒介宣传的偏颇

大众传媒,包括小说、娱乐新闻,甚至电视剧,经常不注重女性自主意识的表达。

女性,变成了胆小、柔弱和感性的“代名词”,经常被塑造为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思想影响下女性形象的定位。

而且,现代传媒还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各种类型的美女形象,“任性”追求“颜值”,从而把女性向具象化、商业化的方向塑造。

有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发行量较大的、受众反映较好的杂志,差不多每期都用外表青春靓丽的女性做封面的有20余种。

而且,这些形象与妇女的工作、生活、学习毫无关系,所注重的仅仅是美丽的外表。

同时,各种“环球小姐比赛”等选美活动无不受到了大众传媒的热捧。

在引导女性追求美貌的同时将女性置于了客体位置,妇女疏于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从而缺乏对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信心。

(四)自身素养的桎梏

1、政治素养较低

农村妇女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村庄中,视野比较狭窄,对政治参与的目的、责任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现行政治典则、政治规约和政治程序缺乏足够的了解,政治态度模糊,政治效能感低,很难跳出政治参与的具体性、手段性、非制度性。

2、文化水平偏低

受历史、社会以及农村条件影响,广大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程度不高,这些无疑影响了妇女们自身的文化素质。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

这其中70%为女性,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

3、综合能力不强

农村妇女大多呆在家里,整天围着老人、孩子、丈夫转,她们缺少与外界交流沟通,信息闭塞、见识不广,她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宏观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别分析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明显不足,政治竞争能力弱于男性。

4、身体素质偏弱

众所周知,男女生理特点不同,女性体力天生比男性弱、生理负担比男性重。

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对女性身体的损耗较大,这些特点不但使她们工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不如男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参政热情,压抑了她们的参政欲望。

5、心理素质较差

农村妇女大多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常常存有胆怯、恐慌、忧虑,自卑、自贬、依附、软弱等心理,且“抗压”力不强。

对于政治参与,部分女性存在畏惧心理,甚至会回避和反感。

农村妇女们自身心理素质严重制约了她们参政行为和参政意识的形成。

三、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广大农村妇女历来自强自立、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有着无穷的智慧,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为保障广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权益,须从制度、文化等方面出发,改善当前妇女政治参与的环境,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疏通妇女政治参与的渠道。

(一)完善制度,提供根本保障

1、加大立法

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道路上,法律仍然是第一保障。

在当前法律体系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妇女专门保障法,其它部门的法规、政府和地方性法规中,较少有对妇女权利的具体立法。

一是要加大“最低比例制”的立法力度。

从法制的层面调整和修改现有组织和选举规则中的名额限制,变倡导性为制度性(即从柔性倡导到刚性要求),同时制定详尽的配套实施规则,完善与村民自治有关的各种选举的程序和办法,以实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从动员参与到习惯性参与、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转变。

二是保障农村妇女主体性权益。

其主要包括与政治权益相关联的平等权、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受教育权、劳动权、节育权等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各项重要权益。

保障农村妇女主体性权益的实现是农村妇女有效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三是要把妇女参政议政纳入协商民主。

妇女参政议政是关系到妇女们切身利益的决策,把妇女参政议政纳入协商民主有利于维护妇女权益,实现妇女政治参与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实现民主协商的重要途径。

2、强化监督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实现的重要条件、途径之一是强有力的监督。

一是制定监督计划。

将其纳入国家总规划和政府的正式文件中,并对执法监督主体、职责、原则、程度和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

二是建立监督机制。

在确保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及有效性的前提下依法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比如反性别歧视委员会)并明确该机构的行政监督权力。

例如:

可规定立法机构、上级行政、司法部门、妇女组织和新闻媒体等拥有法定的监督权或监督义务,并要求他们用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举报、回复、舆论曝光、限期纠正等方式来实施监督。

3、落实责任

将妇女参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纳入责任主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实行问责制。

首先,把首长问责制和具体负责制结合并用,把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情况纳入当地领导工作的考核指标中,将责任落实在源头。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引导党委政府将农村妇女参政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升职评估标准之一。

其次,建立严格适用的责任追究机制。

细化相关人员的专项工作职责,强化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建设,形成“责任链”,建立起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形成“闭环效应”。

(二)发展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广大农村妇女最关心的仍然是自己的经济收入问题。

经济落后会造成妇女收入的低下,终日忙于赚钱以求吃饱穿暖,根本无暇顾及更深层次的需求,而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为妇女政治参与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新农业物质技术设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企业化、农民专业化,才能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生活水平,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合法利益。

2、大力实施“经济强村工程”

随着男子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妇女已从原来的“次要”劳动力变为主要劳动力。

只有进一步发展村级经济,才能增强妇女的自主性,提升妇女政治参与的意识。

因此,村“两委”一班人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规律,注重引导和帮助广大妇女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花木盆景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尤其要抢抓机遇,及早开发田园观光、果园采摘、农庄体验、民俗旅游等项目。

广大农村妇女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才能有兴趣有热情参与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来。

3、呵护妇女的创业激情

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大对党和政府女性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村妇女再就业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以营造全社会尊重妇女、关心妇女、支持妇女就业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于有胆识勇创业的“冒尖分子”,在资金上支撑,技术上帮助,项目上优先,政策上倾斜,信息上服务,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让其他农村妇女学有榜样、追有标杆,以达到一人带一群,一户带一组,一帮带一村的共赢效果,从而增强广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信心和底气。

4、力推“巾帼网上致富工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走进农村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对于了解市场行情、掌握经济渠道、实践现代化管理为创造财富、有力参政增添了新的筹码。

为此,我们可以顺势而为,积极推行“巾帼网上致富工程”,开展一系列活动:

举办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班、“互联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建立科技致富信息网、开展网上致富竞赛等,激发农村妇女学习网络技术的热情,帮助农村妇女紧跟时代,利用互联网实现致富的愿望。

(三)强化宣传,优化环境氛围

1、倡导社会性别主流化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妇女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社会性别主流化,进一步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宣传党和国家法律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规定,宣传妇女在五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优秀女性的先进事迹,宣传妇女在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消除影响女性成长成才的思想障碍,为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社会、舆论环境。

2、提高男性领导的性别正义意识

容乐观的是,目前我国农村基层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几乎都被男性垄断,决策主体中女性比例极低,使得决策过程“忽视、歪曲、甚至剥夺女性群体需求”。

因此,必须对农村决策层尤其是男性领导干部进行性别正义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认识到女性参政的重要性,也能够看到女性细心认真的性格优点,积极推进性别平等纳入决策主流,确保农村妇女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的发言权。

3、巩固核心价值认同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薄弱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缘由,因此,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农村妇女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传统美德、公序良俗成为广大妇女的行为规范。

4、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家庭和学校教育家庭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性别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最具影响力。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完全摒弃“三从四德”、”男主女从”的陈腐观念,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放手女孩从小大胆参与家庭所有活动,将有助于女性成为功效感较强的“积极公民”。

另外,将性别意识纳入学校教育是把性别平等观念融入到社会文化传递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是强有力的、系统化的社会化途径。

通过教育使所有女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各级政府的使命,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5、放大传媒的正向效应广大传媒工作者应增强其推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现代的、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男女平等的宣传倡导,使男女平等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如在公益广告、新闻媒体中加大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

在电视谈话节目、报刊的读者论坛等栏目开展男女平等的专题讨论;

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设宣传两性平等发展的专栏,广泛宣传女性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

(四)廓开思路,拓宽参政渠道1、专题会议,丰富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内涵村级组织要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妇女座谈会”、“女干部和农村妇女交流会”、“村务讨论会”、“农村女性权利研讨会”等活动。

在会上,向她们传输参政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妇女政治参与的功绩,并鼓励她们根据自身情况发表看法,自由探讨对村委会各项决策的意见,从而使妇女从中获得到更多的交流信息,在妇女群体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能够更加有序地参与政治。

2、文娱活动,激发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热情在农闲时,妇联可以牵头组织农村妇女排演关于妇女政治参与的喜剧小品、举办关于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歌咏比赛等活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使广大妇女能够切身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她们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参与村务和选举投票的积极性。

3、现代通讯,搭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新平台随着条件的改善,村组织可以通过移动电话、微信微博、电子邮件、qq等通讯方式拓展妇女政治参与的渠道。

此外,村委会应当在公共场所设置意见箱,农村妇女可以选择匿名或者实名的方式对村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村委会适时回复,慎重择优公开。

在遇到各种纠纷时,农村妇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政府和妇女组织的帮助。

4、团队辐射,拓展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渠道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增加,农村基层治理的社会空间与公共空间扩大了,治理内容更丰富了,需要包括妇女团队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

主要渠道有:

一是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如广场、图书室、活动中心的管理。

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提供资金补贴,妇女都可以组团参与管理。

二是日常村务的治理,如治安、环保、扶贫、操持红白喜事等。

在农村调研中了解到,在男性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庄,农村妇女团队化参与日常村务的活动越来越多。

如红白喜事操持协作会中妇女占大多数,且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运作高效。

5、部门联动,激活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因子”基层部门可以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引导鼓励农村妇女更多地参与政治,强化其政治参与的意识。

如文化站可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歌舞、小品相声、图片展览等渲染鼓励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氛围;

学校、社区、医院可以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