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胃息肉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息肉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
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
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二、既然我们知道了病因,那胃息肉怎么预防?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黑便便血或黑便可称为黑便、便后滴血或鲜血便,血可与粪便混或不混,主要视出血部位高低、出血量多少而定。
黑便提示出血部位较高(离肛门远)。
不论哪一种出血,都说明病变处血管有破裂,轻者为痔核、肛裂或黏膜损伤,重者可能是息肉、炎症、溃疡或肿瘤。
腹痛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
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息肉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胃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
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
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诊断: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
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
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
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
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便和呕血。
胃息肉很少有阳性体征,合并炎症时上腹部可有压痛,出血多者有继发性贫血表现。
X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
X线胃钡餐透视显示胃腔内呈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界整齐清晰,表面平整的充盈缺损,多数在1cm左右大小,有蒂者可见其移动。
胃镜检查对诊断实属必要,镜下可见胃壁黏膜上有圆形或半圆形隆起,一般小于2c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呈正常黏膜象或呈鲜红色,质地柔软,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
部分息肉呈菜花状表现,其表面或有糜烂或有溃疡。
菜花状息肉和体积大于2cm者有恶变之可能,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胃息肉吃什么好?
胃息肉手术后为利于伤口的愈合及体力恢复,需摄取含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之食物,如:
蛋、肉类、鱼类、豆类、牛奶和水果、绿叶蔬菜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能全素。
也就是说,食物的种类并不需特别的限制,不过,为了适应消化能力的减少,应在食物的量和质方面作适度的调整。
胃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护理大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仅供参考,患者要据医嘱执行饮食
胃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一
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当天可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2小时一次。
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适量清流质饮食,50ml~80ml/次。
胃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二
第3日给全量流质,每次100~150ml。
每日6~7餐。
饮食原则为:
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宜选不宜胀气,不过甜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藕粉等。
餐后宜平卧20~30分钟。
若术后恢复正常,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馄饨等,每日5~6餐,饮食原则:
呈半流质状,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量极少,少量多餐。
胃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三
患者出院后可进食软饭。
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禁忌烟酒,饮食有规律,术后3~6个月后可逐渐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患者饮食以自我感觉无不适,饮食内容以低渣、温和、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并避免过甜、过咸、过浓饮食,如进食后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应暂停进食。
由最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将采渐进的方式,即由稀而浓,由液体到软质至固体,让胃逐渐习惯消化食物。
通常手术后第十天起可给予流质饮食,诸如:
浓汤、半熟蛋、肉松、鱼松、蒸蛋或炖鱼肉与稀饭。
出院后可试吃软质食物,约术后一个月可达到像平常人的饮食。
四、胃息肉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
此外,要加强自我保健,把住吃喝这一关,尽量不给胃加重负担。
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将胃癌拒之门外。
五、胃息肉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内镜治疗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
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1)高频电凝切除法: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一般电流频率在300kHz以上,输出功率为30~80W。
术前应尽量抽吸胃内液体,小于0.5cm的无蒂息肉应首选前端球形的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
使用电热活检钳时,应先将其头部咬持轻轻提拉后灼除,对于有蒂及大于0.5cm的无蒂息肉应尽量选择圈套器切除,但也可用球形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分次灼除。
对有蒂息肉应将圈套器套于蒂上并尽量保留残蒂1cm左右后通电,以避免组织灼伤过深而致穿孔。
对于无蒂息肉灼除时应先以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注入息肉基底部1~2点,每点1.0ml,以免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然后用双活检管道内镜先以抓持钳提拉息肉头部,使其基底形成假蒂后再行圈套切除。
对过大息肉可分期处理,即先将息肉头部以圈套器进行部分斜行切除,间隔2周后斜行切除对侧部分,如未能完全切除可再重复,直到全部摘除;
亦可采用吸引与电凝结合进行治疗,即在内镜前安置吸引套,将电凝用圈套器经活检孔置于吸引套内槽中,将内镜送至胃腔内,以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后,负压吸引息肉至全部吸入吸引套内,收紧圈套器,退出息肉进行电凝。
对于较大有蒂或亚蒂息肉也可采用金属夹结扎后圈套电凝治疗,方法为经内镜活检孔置入可旋式夹闭装置器,于息肉蒂茎部进行多枚交叉金属钳夹,阻断病灶血供,待息肉头端呈紫色时,进行圈套电凝切除。
采用圈套电凝术时需注意通电前要缓慢收紧圈套襻,并轻轻提拉以避免机械切割所致出血及组织过深灼伤,圈套襻收紧后要先电凝后电切,反复交替,每次通电时间数秒钟,也可用混合电流间歇通电治疗。
(2)微波灼除法:
利用微波可使极性分子振动产生热效应的原理,而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且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
其输出功率为30~40W,治疗前可调整并固定每次烧灼的时间,一般为5~10s,也可用脚踏开关控制。
操作时经活检口插入微波同轴电缆(天线),使球形探头密切接触病变部位,或针状探头刺入病变部位后进行灼除,应注意控制组织灼伤深度,以免造成穿孔。
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易于开展。
(3)激光法:
将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经内镜活检孔导入的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能转变的热能,使其组织蛋白凝固、变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
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目前多采用Nd:
YAG激光,功率可根据息肉大小选用,一般为50~70W不等,操作时光导纤维头端距离病灶1cm左右,每次照射0.5~1s,时间过长可致穿孔,应予注意。
较大息肉可分期多次治疗。
另外亦可用激光治疗,其特点为对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穿透深度浅。
激光对准病灶后应迅速进行照射,以免胃蠕动损伤周围组织。
(4)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
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病理证实,治疗后结扎部位肌层完整,仅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产生局部缺血坏死。
结扎后1~4天内局部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而愈合,故有可避免穿孔发生的优点。
方法:
于内镜前端置一透明吸引套。
将结扎器自活检孔送入并自前端探出,将尼龙丝结扎套或橡皮圈置吸引套内槽内,将内镜送至胃腔内,以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负压吸引息肉使息肉全部吸入至吸引套内,拉动结扎器手柄,使用尼龙丝或皮圈结扎于息肉根部。
结扎后第1周内息肉脱落并形成浅溃疡,第3~4周形成白色瘢痕而愈合。
(5)氩离子凝固术:
氩气可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使组织发生凝固效应,近年来应用于内镜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
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cm者。
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0.3~0.5cm,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
(6)冷冻法:
将致冷气体经特制导管通过内镜活检孔直接喷洒在息肉表面,或用特制的冷冻杆对病灶进行接触冷冻,使组织坏死脱落。
因此法对单个较大息肉难以1次性治愈,故目前少用。
(7)射频法:
射频为一种200~750kHz的电磁波,进入病变组织后,局部产热使其水分蒸发、干燥而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操作时控制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为23~25W,工作时间为5~10s,将电极经内镜活检孔导入后,对病变进行治疗。
(8)酒精注射法:
内镜下用无水酒精围绕息肉基底部一圈作点式注射,每点0.5ml,见白色丘状隆起为度。
一般只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2.抗Hp治疗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H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感染后,其中约40%病例息肉完全消退。
因此,对于增生性息肉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行Hp检测,若阳性则应行根除Hp治疗,然后根据息肉的消退情况再作相应的处理。
3.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
(1)大于2cm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2)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3)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
(二)预后
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
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六、胃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多表现为粪潜血实验阳性或黑便。
1.内镜检查内镜下可见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少数呈分叶状,有蒂或无蒂,多数直径在0.5~1.0cm之间,少数直径大于2cm。
腺瘤性息肉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而增生性息肉则与周围黏膜相似。
内镜直视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可明确其性质及类型,同时可进行治疗。
2.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表现为充盈缺损,对诊断胃息肉有一定价值,但其发现率低于胃镜,适用于内镜检查有禁忌证者。
胃息肉应该如何护理?
不少人做胃镜检查发现长有息肉,他们常产生这样的疑惑:
胃息肉这种病危害大不大?
会不会发生癌变?
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被人们称“癌前病变”;
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
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
此外,还有与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变,如幼年性息肉变,无恶变倾向;
弥漫性息肉变,癌变率可达20%;
还有遗传性息肉变等。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一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仅少数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长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
腺瘤性息肉虽说容易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电切术将息肉切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