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2243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道理发人深省。

这些无不吸引着孩子阅读兴趣。

孩子们会为那个丢了羊的人感到惋惜,会为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不禁发笑,笑他的脑袋瓜和他的啤酒肚一样中看不中用。

孩子们也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更羸,还会实事求是,静下心来想想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根据本单元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另外,《课标》对中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 

根据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学生思维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反复阅读有关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拨,从而解决问题。

2、对疑难问题巧设悬念,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各述己见从中找出答案。

根据本单元主题和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的特点,应该多运用多媒体、图片、音像教学课件等工具灵活的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

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的道理。

本组教学用12——14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亡羊补牢》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

收集寓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新课

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1)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是怎样丢的?

(2)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3)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自读,思考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2、 

第二、三、四自然段。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

你打算怎样劝他?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

结果如何?

3、 

第五自然段。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

他现在是怎样做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说出理由?

五、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积极与同学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有感情地朗读,积极举手回答。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师总结

 4、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

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

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

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练习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邻居养羊人

                满不在乎

       (规劝)→修

后悔极了

教后反思:

南辕北辙

1、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理解此则寓言的寓意。

一、谈话导入

二、感知大意

《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三、熟读自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师: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

是的!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是太聪明了吗?

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生思考,讨论,自读做上符号。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

提醒、把式、盘缠。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思考:

朋友提醒了他几次?

他是怎样回答的?

(1)指名读第一次提醒他的话和那个人的回答。

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

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

马跑得快就能快点到楚国吗?

为什么?

(2)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

出示投影: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这是什么句?

你能换一种叙述方式吗?

对比读这两句话: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你认为哪句好?

(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烈。

听了朋友的话,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谁来读一读?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依然要读出那个人满不在乎的语气。

什么是“好把式”?

(驾车的技术非常好的车夫。

同学们,车夫是好把式,就能到楚国吗?

(不能,因为他的车跑的方向不是要去的方向。

朋友又是怎样提醒他的?

那个人又说了什么?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什么是“盘缠”?

(出门带的钱。

盘缠带得多能到楚国了吗?

(马车的方向不对,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5)朋友几次提醒那个人,他都没有听,结果怎么样呢?

齐读最后一段。

“硬要”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个词?

说明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硬要”就是一定要。

朋友几次提醒他,他都不认真思考朋友的话,他太固执,太执迷不悟了。

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自然段中连用了五个“越”?

(点明了中心。

也是为了强调那个人最后的结局,发人深省。

三、深入理解,提示寓意。

(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四、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1、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2、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不应该不听朋友的劝告;

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的马车方向不对,能到楚国吗?

4、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目标:

在南方

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办法:

向北走

10惊弓之鸟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学课件

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

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教师出示自学思考题

生自学、讨论交流

小组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

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

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

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

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

伤口长好。

    拼命:

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

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

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

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师出示幻灯片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生齐读课文

师出示幻灯片:

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师总结。

学生质疑。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

“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

“猎”可换偏旁;

“愈”不能忘记横;

“雁”内是双人旁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10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10惊弓之鸟

(2)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指导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学习1到5自然段。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的语气。

方法:

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师谈话: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自读课文思考。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3)指导朗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集体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检查自学情况。

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1)过渡: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实物投影仪出示:

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是他的分析?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

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

观察:

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

(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

分析:

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

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

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

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

(“离开”)“群”字呢?

(“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

(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5、理解人物:

更羸是个什么人?

三、复述课文。

   

四、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

(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

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

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10、惊弓之鸟

        观察:

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

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

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画杨桃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揭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

画杨桃。

1、提出预习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

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读音;

指名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第一段

(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嘱审肃晌悦诲

一、谈话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我”认为画得怎样?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

态度是怎样的?

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师谈话

(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练习朗读

抓住重点句: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

三、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

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

都说的什么意思?

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

③师总结:

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

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

读后想到了什么?

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组词。

“叮”和“钉”、“订”;

“幅”和“福”、“诲”和“悔”;

“晌”和“响”

2、记忆生字,

3、书写点拨:

嘱:

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

笔顺:

悉:

上部不是“采”。

(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

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教师点拨

五、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教室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