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950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资料大全文档格式.docx

第六、巩固性原则。

第七、因材施教原则。

6.教学方法。

第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第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第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第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第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7.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第一、学习材料的性质。

第二、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第三、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第四、识记的方法。

第五、时间因素。

第六、情绪和动机。

8.有效复习的方法。

第一、及时复习。

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第三、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

第五、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第六、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要。

第二、安全需要。

第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四、尊重需要。

第五、求知需要。

第六、审美需要。

第七、自我实现的需要。

10.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第一、言语智力。

第二、逻辑——数学智力。

第三、视觉——空间智力。

第四、音乐智力。

第五、运动智力。

第六、人际智力。

第七、自知智力。

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科学的智力观;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1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第一、遗传与营养。

第二、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

第三、学校教育。

第四、社会实践。

第五、主观努力。

12.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第二、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第三、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第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第五、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13.学习策略。

第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

过度复习;

排除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划线、2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

归类策略;

纲要策略。

第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第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

3努力管理策略。

4学业求助策略。

1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第一、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第二、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第三、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第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五、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六、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1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第一、问题情境。

第二、定势和功能固着。

第三、原型启发。

第四、已有知识经验。

第五、情绪与动机。

16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第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7.新手教师成长的途径。

第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第二、开展微格教学。

第三、进行专门训练。

第四、反思教学经验。

18.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第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9.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第一、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第一、爱国守法。

(基本要求)第二、爱岗敬业。

(本质要求)

第三、关爱学生。

(师德灵魂)第四、教书育人。

(天职)

第五、为人师表。

(内在要求)第六、终生学习。

(发展的不竭动力)

2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第一、尊师爱生。

第二、民主平等。

第三、教学相长。

第四、心理相容。

2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第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4.心理现象。

第一、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第二、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性格、气质。

2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培养学生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第三、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第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艾宾浩斯:

遗忘先快后慢,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卡特尔:

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维果斯基:

儿童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叫做最近发展区。

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012《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

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

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

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

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________;

________。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____(20世纪20年代以前),____(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____(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____(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了《____》,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____》。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

3、桑代克从人是____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____,第二部分讲____,第三部分讲____。

(一个生物的存在,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4、40年代,____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____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弗洛伊德,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5、____年代,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60)

6、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由____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____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布鲁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7、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8、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____》教科书。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________。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7岁);

童年期(____);

少年期(____);

青年期(____);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6-12岁,11-15岁,14-25岁)

4、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____阶段,具有____、____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____、自觉性和____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____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____,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____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____和____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初中,半成熟、半幼稚,依赖性,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反省思维,具体形象,独立性、批判性)

5、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____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____”向“____”转化,开始出现____。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____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高中,经验型、理论型,辩证思维,人生观)

6、学习准备是指________。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和____两个维度。

____的学习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____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瑞士心理学家____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____(0-2岁)、____(2-7岁)、____(7-11岁)、____(11-15岁)等四个阶段。

(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2、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____。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____,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表象或形象模式)

4、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____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____。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抽象,逻辑推理,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5、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____形式进行的。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____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____的水平。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____的可逆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命题,假设-演绎推理,成人,补偿性)

6、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____,二是_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

(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

7、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____。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1、人格____________。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____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____(0-1.5岁),主要培养____;

____(2-3岁),主要培养____;

____(4-5岁),主要培养____;

____(6-11岁),主要培养____;

____(12-18岁),主要培养____;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____(成年时期)、____(成年中期)、____(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勤奋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

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___、____、____。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4、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____、____和____三种教养模式。

其中____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____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放纵型、民主型)

5、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来实现的。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

6、自我意识________。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

____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在__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至____基本成熟。

心理自我是在____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3,少年期,青春期)

8、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____的中介而发挥作用。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认知过程____________。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2、认知方式____________。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3、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等方面。

(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4、具有____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具有____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场独立,场依存)

5、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____。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6、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________。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7、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____________。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___。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____和____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____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9、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____。

其公式为:

____。

(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100)

10、1936年,美国的____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韦克斯勒)

11、个体智力的发展差异包括____和____。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____和____。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____、____、____等等。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个体间、个体内,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12、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____(又称____)。

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____。

一般认为,IQ超过___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____。

(常态分布,钟形分布,中等,140,1%)

13、布卢姆通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提出著名的____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是指________。

(掌握学习;

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4、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____,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程序教学)

15、性格是指________。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

17、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____和____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

18、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1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与____两类;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和____。

(外倾型、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________。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____,一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____。

(正规学习,随机学习)

3、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____;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关于学习的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____在《学习的条件》中先后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加涅)

5、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6、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7、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8、知识是________。

(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9、技能是________。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0、行为规范是________。

(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____和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____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____,而习惯是____的结果。

(刺激S,反应R,强化,习惯,反复练习与强化)

2、联结学习理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____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

4、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____-____-____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5、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____,____,____。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____,____。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7、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____的反应。

(相似性,差异)

8、斯金纳是著名的____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____和____。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____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___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