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
维新变法;
地点:
北京;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
纲领:
《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D.1911年(农历辛亥年)
8.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为第一任党的中央局书记.”这里的“他”是指:
( )
A.鲁迅B.李大钊C.毛泽东D.陈独秀
10.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有人说: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
13.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C.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4.如果请你撰文批驳日本右翼否认侵略中国历史的谬论,应该引用下列哪些事例作论据( )
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
②南昌起义
③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④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5.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16.地图是见证历史的载体.与下列两幅地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7.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下面的示意图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8.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如图漫画,可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
A.小农经济B.封建制度C.西方先进技术D.国人爱国热情
19.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阳历兴,阴历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在( )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2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如图中的旋律选自于他的哪首代表作( )
A.《毕业歌》B.《卖报歌》
C.《铁蹄下的歌女》D.《义勇军进行曲》
二、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并改正,每小题3分,共12分)
2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错误:
;
改正:
.
22.“民族”、“民主”、“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改正:
23.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陕北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24.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在1915年被废除.
三、辨析题(本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25.1912年某天,我到北京,住在表哥家,第二天在表哥陪同下,我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26题12分,27题12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
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
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
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
(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7.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
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27年34岁
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
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1935年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1945年52岁
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1949年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
四、综合题(28题8分,29题12分,共20分)
28.崛起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吸引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俄对话】图一2013年10月22﹣2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梅德韦杰夫还做客新华网回答中国网民的问题。
(1)历史上沙俄以哪次战争为契机前后掠夺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中英合作】图二2013年12月2﹣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
习近平和卡梅伦亲切握手,双方就核能等一系列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2)近代史上,英国第一个入侵中国,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法交往】图三李克强总理与法国外交部长友好握手。
(3)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您知道法国还参与了哪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吗?
(4)近代史上,俄英法都对中国进行过侵略,如今这些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前后对比,你有何认识?
29.回顾中国近代史,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铭记历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却两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
(1)台湾第一次离开祖国母亲是由于哪个条约的签订?
何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同室操戈】
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迫使中共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2)中共长征的原因?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再度合作】
“距第一次握手十年之遥,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
(3)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共创未来】
如图所示: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掀开两岸关系新篇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国共两党加强合作的重大意义。
2015-2016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
【解答】“史实”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观点”是从史实推论出来的判断或结论.选项中《南京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898年百日维新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英勇反抗的史实而得出的历史观点.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划分.
【解答】据所学知,清王朝晚期是指从1840﹣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是指1912年1月1日﹣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并定都南京时期.北洋军阀时期是1912年3月﹣1928年,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任大总统并定都北京到张作霖退出北京,被炸死于皇姑屯.国民政府时期是1927﹣1949.故按顺序排列为①②③④.
故选A.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解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015﹣1912+1=104.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鸦片”“岛屿”“英国”等,由此可判断是鸦片战争.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的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故选B.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张.
【解答】据材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可知力主保卫新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左宗棠认为东南海防与西北塞防同样重要,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故题选A.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此题从人物角度出发,近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官员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以自强为目的开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史称洋务运动.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之一,江南制造总局就是他开办的.选项中B与题意相符.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知识点,重点记忆戊戌变法在位皇帝、开始标志及结果.
【解答】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等等.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
故选C.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A项,作者在日记中说“一切新党竟袭洋人之皮毛,不但…外洋各国之鲸吞蚕食,日甚一日”,表达了对“洋物”的不满和鄙夷,并非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
B项,从材料可知当时已是1913年,但作者日记中仍沿用“大清宣统五年”的旧清历法,并称“变乱以来…外洋各国之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此处“变乱”应指发生不久的辛亥革命,将辛亥革命称为“变乱”,可见其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故B正确.
C项,由服饰变化可以看出,乡村社会习俗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日记作者沿用清历,不认同辛亥革命,无法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故D项错误.
【考点】新文化运动;
中共一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青年》的创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考点】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化的探索.
【解答】该示意图是我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个重大事件及其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后期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四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曲折发展的过程.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
【解答】材料中“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中要求收复山东青岛主权,惩办卖国贼和学生罢课等行为,D符合题意,ABC三项与上述主张无关.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知识的内容,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解答】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干中提到1926年的北伐战争,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写一首军歌.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考点】南京大屠杀;
淞沪会战.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侵华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侵华战争中,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①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是指“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就开始了抗日战争行为,只不过此时的抗战还只是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所以此种观点的着眼点是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ABC三项与该观点无关.
【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两幅图片分别是《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和《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故反映的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解答】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的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
【解答】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后,转为重点进攻,目标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歼敌150多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础.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