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784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幻灯片7

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

●1.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

●4.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幻灯片8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谬误

1.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片面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是错误的。

2.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

3.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的人格在四五岁时已基本形成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4.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

幻灯片9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艾里克森(Erik.Homburger.Erikson1902-1994)艾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幻灯片10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观点

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内部的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面临着相应的发展危机,只有将危机化解,才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

(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岁)

(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18—25岁)

(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岁)

(8)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

幻灯片11

期别

年龄

发展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1

0-1岁

信任VS不信任

对人信赖,有安全感

与人交往焦虑不安

2

1-3岁

自主行动VS羞愧怀疑

能自我控制,有行动信心

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

3

3-6岁

自动自发VS退缩内疚

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

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

4

6-12岁

勤奋进取VS自贬自卑

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5

12-18岁

同一性VS角色混乱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

6

18-25岁

友爱亲密VS孤独疏离

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

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

7

25-60岁

精力充沛VS颓废迟滞

热爱家庭,栽培后进

自我放纵,不顾未来

8

60-死亡

完美无憾VS悲观绝望

随心所欲,安享天年

悔恨旧事,徒呼负负

幻灯片12

●心理社会性发展前5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1、0-1岁时期:

婴儿须发展与看护者之间的依恋与信任关系。

●2、1-3岁时期:

婴儿必须习得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控制并知道对自己的选择感到羞愧或怀疑。

●3、3-6岁时期:

儿童学习尝试完成新事情、激发新想法,不为失败所击倒。

●4、6岁-青春期:

儿童必须学习文化技能,克服自卑情绪。

●5、青年期:

青少年须确定自我意识、学习社会角色规范。

幻灯片13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幻灯片14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

●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将环境刺激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

●顺应是个体原有的图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刺激时,必须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幻灯片15

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伸手去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

这系列的动作包括视、听、抓握及晃动等,这样一个行为模式显然是有其神经系统生理基础的,完成这一行为的神经系统生理基础即是一种图式。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幻灯片16

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

名称

概念理解

特征表现

举例

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

动作图式是较早出现的一种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儿童通过它,对外部客体或内部经验进行表征或做出反应。

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仅局限于可以通过外显行为进行表征的方面

皮球就是滚来滚去或能蹦蹦跳跳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有正规名称的圆形玩具。

符号图式

是经验在头脑里以心理符号(表象或语言符号)的方式被表征

儿童可以在没有直接操作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或思考。

延迟模仿行为

运算图式

(7岁以后)

指儿童为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所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

表现为对思维对象的内部操作。

7岁的儿童不会认为展开的橡皮泥比球形的要多

幻灯片17

皮亚杰理论中的关键概念

概念

定义

例子

将环境刺激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

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

同化

 

当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的名字(或询问:

“这是什么?

”)从而在已有的“会飞的东西”图式中,将飞机这个新的类型加入到自己的原有的图式中,进而改变了已有的图示

顺应

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

幻灯片18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认知结构(图式):

指的是思维或行为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与自己相关的经验。

●三种认知结构(图式):

动作图式或感知运动图式、符号图式以及运算图式。

幻灯片19

幻灯片20

幻灯片21

儿童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认知图式?

●皮亚杰认为,所有对图式形成的各种理解,都是由“组织”和“适应”这两种与生俱来得心理过程来完成的。

●组织:

是一种加工过程,儿童通过它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慧结构。

●适应:

则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

●同化:

是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

是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以达到个体图式与经验之间的平衡。

幻灯片22

幻灯片23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平衡

社会性经验

成熟

练习与经验

幻灯片24

预习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思维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25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

婴儿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青少年

幻灯片26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

阶段

阶段特点

反射活动阶段

0~1个月

练习先天的反射活动,并对新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

e.g.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等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

1~4个月

出现简单的重复行为,自己能做出和控制某些反应。

e.g.当婴儿的手偶然碰到自己的嘴时,就可能吸吮自己的手,一旦有了这种经验,婴儿就可能重复这个动作

二级循环反应阶段

4~8个月

婴儿的行为开始转向外部客体,并能通过操作外部客体而给自己带来乐趣;

开始有了简单的意向行为能力。

e.g.婴儿用手挥舞摇棒,使其发出声响。

二级循环之间的协调

8~12个月

动作和客体开始分离,为达到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动作,是一种真正有计划的反应。

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

第三级循环反应阶段

12~18个月

开始积极地作用于客体,并有目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e.g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童摸不着的地方,他偶然拉动了床单发现床单运动和玩具的关系,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

图式内化阶段

18~24个月

能用简单的符号行为进行心理操作,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洞察力”e.g儿童只要通过观察就可发现用竹竿可拿到高处的物体,而无需从尝试中发觉这个道理。

幻灯片27

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与客体,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存在。

直到一周岁左右,儿童才会表现出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这就是皮亚杰所谓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

幻灯片28

婴儿最初的动作都没有目的,在婴儿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感觉与动作两者之间的分化,这意味着因果认识的产生。

幻灯片29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儿童只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智慧。

幻灯片30

思考题

●一位教师与一个儿童的对话:

●老师:

汤姆,你有兄弟吗?

●汤姆:

你兄弟叫什么?

吉姆

吉姆有兄弟吗?

没有

●……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汤姆处于哪一认知发展阶段?

为什么?

处于该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还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幻灯片31

看到别人有一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定说“这帽子是我的”。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32

守恒实验

幻灯片33

的主要特征

●1.单维思维

●2.思维不可逆性

●3.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幻灯片34

前运算阶段(2-7岁)的两个亚阶段

阶段主要特征

前概念阶段

2~4岁

符号思维形式出现,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

象征性游戏大量涌现

直觉思维阶段

4~7岁

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仍然以期最显著的直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儿童会进行分类、排序、确定数量等,但不知道这样做根据什么原则

幻灯片35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思维守恒性

(2)思维的可逆性

(3)思维的整体性,即去自我中心,能站在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

(4)具体逻辑推理运算能力,但其思维无法摆脱具体事务的支持。

幻灯片36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1)假设演绎推理,即一种基于假设而进行思维的运算形式;

(2)抽象思维,即命题思维,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运算;

(3)系统思维,即能在问题解决中,分离出所有相关的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

幻灯片37

表现

主要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①延迟模仿②客体恒存性;

③因果关系的简单推理。

前运算阶段(2-7岁)

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①表象性思维②思维具有具体性③不可逆性、④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①多维思维②可逆性和转化;

③去自我中心化;

④具体逻辑推理

思维不再局限于真实的或可观察的事物,开始能够对观念和命题进行心理操作,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

①假设—演绎推理能力;

②抽象思维③系统思维

幻灯片38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最近发展区: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能独立达到的认知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

2.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强化巩固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

幻灯片39

●1、弗洛伊德所指的潜伏期是在()。

●A、1—3岁  B、3—6岁  C、6—11、12岁  D、11、12岁

●2、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遵循的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完美原则D、主体原则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发展危机是()。

●A、对人信任与对人不信任B、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C、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D、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

●4、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A、自我中心性B、直观形象性C、知觉的集中性D、不可逆性

幻灯片40

●5、最近发展区是指()。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