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734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电厂磨煤机检修规程洪应銮模板Word下载.docx

传动比

6.74

筒体转速(r/min)

17.57

齿数Z2/Z1

155/23

推荐装球量(T)

59、69

法向模数mn

8mm

筒体有效容积(m3)

57.73、67.35

螺旋角β

27°

07′36″

大齿轮齿数

208

齿型

双园弧

小齿轮齿数

25

高速轴转数

990转/分

齿轮模数

26

润滑方式

加油润滑

8.32

润滑油牌号

150号工业齿轮油

传动小齿轴承

*

高速级轴承

大小齿轮材质

大:

ZG45、小:

37SiMn2MoV

低速级轴承

进料口尺寸(mm)

1450×

1450、1550×

1550

数量

2台/机

出料口尺寸(mm)

ф1450、ф1550

制造厂

沈阳重型机器厂

2台/炉

 

1.2.2#1炉B磨煤机、#2炉A、B磨煤机规范

MTZ-3560-Ⅲ

配用电机

YTM630-6

功率

1000kW

电压

6kV

电流

122A

转速

994r/min

沈阳电机厂

1.3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3.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3.1.1停机前;

测量主轴承,减速机及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各轴承温度,作好记录。

1.3.1.2检查油、水、煤、粉、风的泄漏情况,确定其部位。

1.3.1.3根据以前的大、小修记录及平时检查情况,准备此次大修必须更换的备件。

1.3.1.4停机前、抽尽罐内煤粉。

1.3.1.5准备好专用工具,及安全行灯。

1.3.1.6办理好检修工作票。

1.3.2进出料斗的检修

1.3.2.1检修工艺:

1.3.2.1.1检查料斗短管与螺旋管口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1.3.2.1.2料斗垫片妥善保管。

1.3.2.1.3料斗磨损部位修补。

1.3.2.2质量标准:

1.3.2.2.1料斗内的下煤槽应光滑,修复后不应有阶梯现象或凹凸不平。

1.3.2.2.2料斗局部磨损超过原厚度的2/3时应挖补。

1.3.2.2.3料斗短管伸入空心轴套部分磨损不得超过原厚的1/2,或圆心偏差≯2mm.

1.3.2.2.4料斗短管伸入端装复时,与空心轴套螺旋条的径向间隙在两侧要一样,上部间隙比下部间隙稍大,一般是6~8mm,误差不得超过3mm。

1.3.2.2.5料斗的密封填料(45×

45纺纶盘根)每次小修均应更换,以防老化、板结,密封填料应完整,接口严密,无泄漏。

1.3.2.2.6密封压环应完整,不得断裂。

1.3.2.2.7料斗与落煤管法兰密封应完好,严密不漏。

1.3.2.2.8法兰螺栓均应拧紧,不得缺少。

1.3.3衬瓦、拧紧楔、固定楔及螺栓的检修

1.3.3.1检修工艺:

1.3.3.1.1检查并记录衬瓦、固定楔、拧紧楔的磨损情况和紧固情况,从而确定修补或更换。

1.3.3.1.2对于个别磨穿的衬瓦,可用电焊焊补。

1.3.3.1.3用手锤逐个检查衬瓦螺栓,如方头磨损严重应更换。

1.3.3.1.4更换衬瓦前,应根据其数量和部位先拆卸必要的隔音板。

1.3.3.1.5盘罐过程中,应使大罐重心处于最低位置,以免大罐转动发生事故。

1.3.3.1.6如需全部更换衬瓦,先从人孔处开始拆卸衬瓦,再按其相互衔接的顺序进行。

1.3.3.1.7先拆卸下半部衬瓦,卸完后再盘罐拆除另半部村瓦。

1.3.3.1.8全部拆除运出后,清扫大罐,检查大罐外壳是否变形及焊缝裂纹等。

1.3.3.1.9装复两端扇形衬瓦,配合盘转大罐,使其在一下半部进行,螺栓、石棉绳及垫圈可同时装好并紧固。

1.3.3.1.10装波形衬瓦前,将人孔转至下方,并使大罐装楔子的对边两排螺孔处于水平位置,则定为装置固定模。

装好人孔框和人孔衬瓦,上好螺栓。

1.3.3.1.11铺好石棉板,装与人孔衬板相衔接的衬瓦,从楔子向两边装,下半圈装好后备装置一块固定楔,并将所有楔子拧紧,

1.3.3.1.12转动90o后,铺装1/4圈,用专用的撑杆撑住上部衬瓦。

在支撑过程中,应检查撑杆及撑住情况确认可靠,方能使用。

1.3.3.1.13盘罐转动90o,装剩下的1/4圈,再紧固各螺栓,卸下撑杆。

1.3.3.1.14衬瓦螺栓在球磨机装球运行后收紧一次。

1.3.3.2质量标准

1.3.3.2.1衬瓦磨损超过其厚度的70%及严重变形时,衬瓦磨穿及有裂纹或薄于10mm,及有可能掉落时,必须更换。

1.3.3.2.2新衬瓦不得有裂纹或大气孔,外形尺寸应符合要求,新衬瓦的弧背和接口表面无突出点及毛刺。

新衬瓦的波峰与波谷要求基本在同一直线上。

1.3.3.2.3衬瓦与大罐之间垫以10~15mm的石棉板或石棉布。

1.3.3.2.4相邻两圈衬瓦之间的间隙应均匀,应≯10mm。

1.3.3.2.5拧紧楔应与两边衬瓦平齐,不允许高于衬瓦;

固定楔与筒体应贴紧,所有楔子均不得有裂纹。

1.3.3.2.6螺栓应拧紧,并带有迫紧螺母,不得采用焊接。

螺丝孔不得漏粉,螺母垫圈下应用石墨垫片。

1.3.3.2.7螺栓应光整,无裂纹和滑丝现象,其方头应与衬瓦或楔子上的方孔四边贴紧。

1.3.3.2.8如需在衬瓦与楔铁之间加垫片,其垫片必须与楔铁焊接牢固。

1.3.4螺旋管的检修

1.3.4.1检修工艺

1.3.4.1.1检查螺旋管内壁双螺旋线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修整或焊补。

1.3.4.1.2检查螺旋管与空心轴的配合情况,以及与端衬瓦的膨胀间隙均应符合要求。

1.3.4.1.3螺旋管法兰连接螺栓是否完整牢固,如有断脱应补齐。

1.3.4.1.4螺旋管如各部磨损严重,应将其更换;

更换时,其与空心轴的螺孔位置及配合尺寸经检查无误方可装入。

1.3.4.2质量标准

1.3.4.2.1螺旋管与空心轴应配合严密,安装牢固,与空心轴接触处应缠以石棉布隔热。

空心轴套与空心轴的密封石棉布,一定要嵌紧,空心轴套的焊缝尽量在上方。

1.3.4.2.2螺旋管与空心轴端面应接合严密,螺栓应完整、拧紧,并加止退垫片。

1.3.4.2.3螺旋管与端衬瓦之间应留有膨胀间隙,为5mm,如图2.1.2所示。

1.3.4.2.4螺旋管.磨损超过原厚度的2/3时应更换,其螺旋线磨损2/3时也应更换。

1.3.4.2.5新换螺旋管的螺旋方向应正确,进出口螺旋管不能装反。

1.3.5轴瓦的检修

1.3.5.1检修工艺

1.3.5.1.1检查轴瓦与球面座的径向,轴向有无中心标记,如没有,则应打上。

1.3.5.1.2拆卸轴瓦上的油管、水管,并将回油管、进水管接头处用布包好。

1.3.5.1.3拆卸轴瓦上盖,吊下、清洗淋油管。

1.3.5.1.4测量轴瓦与空心轴各部分间隙,作好记录。

1.3.5.1.5安装好顶大罐专用工具,并经检修与起重负责人检查合格,由专人指挥进行顶罐。

1.3.5.1.6顶大罐至能吊出轴瓦为止,每顶起10mm应检查一次轴颈与轴瓦四角的间隙,使其保持一致。

顶起后,用轨道枕木垫起加斜楔固定,禁止只用千斤顶顶起而不加固定。

1.3.5.1.7若需吊出轴瓦,吊出时应注意不得碰伤轴瓦乌金,轴颈及球面,用布或塑料纸将空心轴颈包好。

1.3.5.1.8清洗轴瓦,用木锤检查乌金有无脱胎,裂纹现象,

1.3.5.1.9乌金脱落在不大于接触面积30%又不在主要承力部位,可用局部堆焊方法消除,超过此范围应重新浇铸乌金。

1.3.5.1.10轴瓦的浇铸工艺参见通用工艺

1.3.5.1.11大瓦的研刮

1.3.5.1.11.1画出乌金瓦的中心线,并按质量标准的要求,沿中心线两侧等分画出接触角的位置线,从位置线逐次向外15mm,刮去0.03~0.05mm,直至两侧瓦口,将阶梯形问隙刮成楔形间隙,最后将瓦口部分刮成圆形。

1.3.5.1.11.2抹净乌金瓦面和空心轴颈,在轴颈上均匀涂上一薄层渗油红丹粉。

1.3.5.1.11.3将大瓦平稳吊起,扣在轴颈上研磨,然后再吊起大瓦,在接触角区域内,检查其接触痕迹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不符合,应将高起的接触点用锋利的刮刀将其刮去,这样重复多次,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注意每次研磨时应保持研磨面的清洁。

1.3.5.1.11.4将大瓦放在球面座上,按正常工作位置就位,并在瓦面上涂以一簿层渗油红丹粉。

1.3.5.1.11.5落下大罐并用慢速传动装置转动大罐,使空心轴颈与瓦面相研磨。

1.3.5.1.11.6顶起大罐至一定高度,检查瓦面接触痕迹,如不符合要求,则就在原位用刮刀将高起的接触点刮去(也可将大瓦取下刮削,在超重条件允许下应尽量吊下来刮,但必须防止乌金屑掉入轴承回油孔内),这样反复数次,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即25mm2上不少于4个接触点。

1.3.5.1.11.7瓦口侧面间隙的刮削;

(即腮位)沿接触角界限线开始向瓦口刮削,并使与空心轴颈的间隙均匀逐渐增大,另外中间部分应比两端止口部分深刮0.20mm~0.40mm,防止在运行中润滑油向两端流散。

刮刀要求要锋利,刮削痕迹应交叉。

以便于鉴别而不重复

1.3.5.1.11.8清理和用柴油擦净空心轴颈止推环侧面并在其上面均匀涂上一簿层渗油红丹粉,然后将大瓦推正,使其侧面与止推环靠紧。

转动大罐进行研磨,最后取下大瓦,按接触痕迹用刮刀将高起的接触点刮去,这样反复数次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1.3.5.1.11.9研刮中,吊大瓦要十分注意安全,扣吊要完好,钢丝绳要符合规格,钩子要吊牢,吊时注意不要碰坏设备及伤人。

研刮时,不得使用代用轴颈,且应考虑到热膨胀后的实际工作位置。

1.3.5.1.11.10三角刮刀的刀口不得有毛刺,研刮时,刀口应垂直瓦面移动,用力要均匀,否则会留下刀纹或高低不平。

1.3.5.1.11.11清理瓦面时,可用油漆刷子,尽量用柴油,可用汽油。

用油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着火。

1.3.5.1.11.12研刮轴承前注意做好安装记录。

1.3.5.1.12再清除轴瓦冷却水室的泥砂和杂物;

更换法兰垫子;

检查瓦体和台板有无裂纹以及地脚螺丝的紧固情况。

1.3.5.1.13检查球面定位销是否紧固,有无磨损及变形现象。

1.3.5.1.14如果更换球面座或台板时,必须检查两者结合面的接触情况。

方法是:

吊起轴承座,将台板和球面座清洗揩抹干净,在台板上涂上红丹粉,然后放下球面座,用撬棍来回拨动座体,拨动范围为30mm左右,接触不好时应进行刮研。

1.3.5.1.15检查轴瓦球面的接合情况。

如需修刮,则将轴瓦反扣在地面清洗干净;

再装球面底座的中心,并当位置及标高作好标记,将其拆下,并放置在轴瓦球面上,使两球面重合,然后进行检测。

在用细砂轮,挫刀及铲刀等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应多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球面贴合达到要求为止。

1.3.5.1.16装复球面座。

球面座就位后应使其纵横中心线与台板中心线对正。

两端球两座中心距及对角线符合要求。

拧紧地脚螺丝时,采用对角循环拧紧,使之均匀受力。

1.3.5.1.17检查轴瓦密封毛毡,疏通回油孔,将轴瓦涂上润滑油后,将其起吊复位。

1.3.5.1.18用拉钢丝法确定主轴瓦的中心位置。

使轴瓦底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重合,瓦口横向中心线与基础横向中心线重合。

以推力瓦为基准,然后找正承力瓦。

两轴承瓦中心距离应考虑罐体热膨胀伸长量。

1.3.5.1.19用钢卷尺测量两端轴瓦瓦口处的对角线,用精密水平仪找平轴瓦底中心水平和用玻璃水平管找平两轴瓦之间瓦底水平。

对于直齿轮传动的,-般推力瓦需比承力瓦底高0.05mm。

1.3.5.1.20调整球面四角预留间隙。

即从台板两边地脚螺丝处的垫铁开始,向纵向中心线依次将斜垫铁尖紧。

一段中间应多尖些,使球面四角产生预留间隙,深度25~50mm,高度0.2~0.8mm;

当罐体下落后,四周间隙减少为0.O5~0.1Omm,装钢球后为0.00~0.05mm。

调整时,应反复细致测定、检查,即要保证两轴瓦底水平不变,又要做到各垫铁均匀受力,如图2.1.3所示。

1.3.5.1.21测量并记录轴瓦各部间隙和大罐轴颈的水平度。

1.3.5.1.22更换上盖挡油毛毡,装复轴瓦上盖,接好油管及冷却水管。

1.3.5.2质量标准:

1.3.5.2.1轴瓦乌金面应光洁无砂眼、气孔和裂纹并不得有残缺和脱壳分离现象。

其表面应呈银亮色光泽,无黄色斑点,且厚度不少于6mm。

1.3.5.2.2轴瓦与空心轴接触角应在65°

~90°

左右,接触面积在80%以上,接触点均匀分布,每平方厘米的接触点不少于两点。

瓦的纵向两端部位应多刮-些,使之接触较虚。

1.3.5.2.3轴瓦乌金面与球面之不同心度≯0.2Omm。

1.3.5.2.4轴瓦支承球面不得有机械损伤,球面之间接触应严密均匀,转动灵活;

用色印检查每25mm2内2点以上,接触面应涂以黄油,安装时,四角记号要对准,前后、左右间隙要一致。

边缘间隙为0.20~0.80mm,深度为25~50mm。

1.3.5.2.5球面座球面光洁,不得有伤痕、锈蚀,定位销应牢固,没有弯曲;

球面座与底座台板应均匀接触,色印检查每30×

30mm2内不少于1点,接触面积不少75%,周围局部间隙应<0.1Omm,每段长度不超过1OOmm,累计长度不超过四周长的1/4。

球面座限位销与球面瓦限位孔中心应对正;

两轴承台板应平行对角线误差<2mm,台板的纵向及横向水平误差均不大于其长度和宽度的0.2‰。

1.3.5.2.6轴瓦标高允许误差应<10mm,两轴瓦之间的距离误差<2mm,应根据罐体的实际尺寸确定并热膨胀的伸长量。

两轴瓦瓦底水平误差应<0.50mm。

1.3.5.2.7两轴瓦纵向中心线的重合度≯0.20mm,横向中心线的平行度每米≯0.20mm。

两轴瓦的瓦底与瓦口应保持水平。

1.3.5.2.8轴瓦上冷却水道畅通,冷却水至与回油通道不得联通渗漏。

1.3.5.2.9轴瓦各部间隙如下图,其数值如一下:

1.3.5.2.9.1瓦口间隙为2~4mm,油膛舌尖部位与轴颈的间隙为0.15~0.3Omm。

1.3.5.2.9.2用塞尺测量轴瓦两侧进出油槽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

单位:

mm

深度部位

塞尺厚度

塞尺插入深度

1

0.15

600~650

2

0.50

500~550

3

0.75

400~450

1.3.5.2.9.3用塞尺测量轴瓦两侧进出油槽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

轴向推力间隙2-3mm,推力总间隙误差为±

0.15mm。

承力端轴颈的膨胀间隙应大与30mm,冷缩间隙为2-3mm。

1.3.5.2.9.4

筒体出口端盖轴颈内侧甩油环和轴瓦间的膨胀间隙d≮23mm。

如图2.1.4所示

1.3.5.2.10油封毛毡厚度应适合,不得用两层重叠使用,毛毡裁切应平直,接口处为阶梯形。

1.3.5.2.11轴瓦内壁,包括上盖、油槽、进出油孔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保证油路畅通。

1.3.6空心轴的检修

1.3.6.1检修工艺:

1.3.6.1.1清洗空心轴颈用大型外径千分尺测量空心轴颈的圆锥度和圆度,并作好记录。

1.3.6.1.2检查轴颈表面平整度误差:

用直尺沿轴表面纵向靠紧,用塞尺检查。

误差超过规定值时,作研磨抛光处理。

1.3.6.1.3轴颈表面的局部伤痕或锈蚀,如宽度<5mm,长度<100mm,凹坑深度<0.20mm;

锈点深度<0.02mm,直径<15mm,可用油石,砂布研磨处理。

1.3.6.1.4锈蚀伤痕程度超过第3条标准时,可在工作位置进行车削,再进行研磨。

即将车刀固定在轴瓦水平结合面上,启动罐体,通过调整纵横走刀来车削。

车削速度为1.5m/s左右。

用此方法可固定砂轮机和抛光机进行研磨和抛光。

但砂轮与空心轴线速度比为40:

1~100:

1。

砂轮用中软平砂轮并配冷却液,磨削深度控制在0.005~0.01mm。

1.3.6.1.5检修后的空心轴应涂上一层机油,并由一层油布遮盖。

做好防止碰伤的措施。

1.3.6.1.6空心轴就位时,严禁碰撞损坏瓦面和轴颈。

落下位,检查球面的变动情况,必要时可用丝杆顶正球面。

1.3.6.1.7空心轴就位后,应将大罐盘转,每转900测量一次两端轴颈水平度及端面跳动并作好记录。

1.3.6.2质量标准

1.3.6.2.1空心轴表面应光滑,无损坏伤痕、裂纹,平整度误差≯0.05,椭圆度及圆锥度≯0.05mm。

1.3.6.2.2两端轴颈中心线水平性偏差不超过1.53mm。

不同心度用百分表在轴瓦端面上间接测量,其端面跳动值不得超过1.0mm

1.3.6.2.3大罐法兰与端盖连接螺丝均应完整,并帽齐全。

1.3.7装钢球

1.3.7.1装钢球应待传动机械装复,球磨机试空转以后进行。

1.3.7.2安装好装钢球的设备或步道,并检查大罐内无遗留工具和其他杂物。

1.3.7.3钢球规格符合要求,加装数量必须过秤,不得估算。

1.3.7.4试运期间装钢球步骤和重量,评见本章第五节。

1.3.8对轮及大小齿轮保护罩的检修

1.3.8.1检修工艺

1.3.8.1.1拆卸对轮保护罩

1.3.8.1.2拆下的对轮螺栓或尼龙棒经检查仍可使用时须涂油并妥善保管。

1.3.8.1.3检查对轮有无裂纹、磨损,对轮与轴是否有退出或松动现象。

1.3.8.1.4找正对轮中心

1.3.8.1.5测量并记录好对轮轴向间隙,检查对轮胶垫损坏情况。

1.3.8.1.6拆卸大小齿轮密封罩,并清洗干净。

1.3.8.1.7校正密封毛毡压条。

1.3.8.1.8检查润滑油箱并清理干净,清理干净。

1.3.8.2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1.3.8.2.1对轮保护罩应完整、牢固,并不得和对轮任何部位发生碰撞或磨擦。

1.3.8.2.2对轮螺栓应表面光洁,无裂纹、滑丝、磨损、弯曲。

1.3.8.2.3尼龙棒表面光洁,无裂纹、滑丝、磨损、弯曲、老化。

1.3.8.2.4对轮应无磨损,裂纹。

1.3.8.2.5对轮轴孔和轴颈的椭圆度、圆锥度均≯0.05mm。

1.3.8.2.6对轮与轴颈的配合为过渡配合,其配合紧力为0.01~0.02mm。

1.3.8.2.7键的配合:

两侧不应有间隙,上部应有0.20~O.40mm间隙。

1.3.8.2.8大齿轮罩的连接螺栓应牢固,法兰而应平整,严密不漏油,密封羊毛毡(宽6cm)装配时,与大齿轮接触紧密度应适宜不漏油。

罩壳周围应和大齿轮有间隙,不得与齿轮有相撞的现象。

1.3.8.2.9中心要求:

1.3.8.2.9.1小齿靠背轮两轴端面间间隙为8~10mm;

圆周偏差≯0.10mm;

张口偏差≯0.10mm。

1.3.8.2.9.2马达靠背轴端面间间隙应为6~8mm;

张口偏差≯0.10mm,

1.3.9大齿轮的检修

1.3.9.1检修工艺:

1.3.9.1.1测量大、小齿轮齿顶间隙及齿侧间隙不少与8点(每45°

测一点,现场做好记号),并作好记录。

1.3.9.1.2检查轮齿有无点蚀和剥落、裂纹或折断、塑性变形等情况,并作好记录。

对于齿面、毛刺可用锉刀、錾子、油石进行修整。

1.3.9.1.3测量大齿轮结合面间隙,检查定位销和螺栓。

1.3.9.1.4检查大齿轮轮齿磨损情况,测量齿距及齿厚。

1.3.9.1.5检查大齿轮径向、轴向晃动。

可用两个百分表同时测量,径向测齿顶,轴向测节圆处。

1.3.9.1.6大齿轮如齿面硬度不够,应进行表面淬火。

1.3.9.1.7大齿轮翻边或更换:

1.3.9.1.7.1将大齿轮结合面转至水平位置,用起重工具吊好上半圈,拆卸上半圈与大罐法兰的紧固螺丝及上下圈的连接螺丝、销钉,吊出并放置于指定地点。

1.3.9.1.7.2盘罐1800,拆除另半圈齿轮连接螺丝。

齿轮的安装与上述步骤相反。

1.3.9.1.7.3新换的齿轮须经测量检查。

包括齿形、齿距、定位销孔及螺孔位置,与端盖法兰结合面的法兰直径也应测量。

1.3.9.1.7.4大齿轮装复时的定位紧固,应以两半圈结合面上的销钉为准。

先松动齿圈连接螺丝,轻拧与大罐法兰的结合面螺丝,插上定位销,再拧紧齿圈连接螺丝,最后拧紧与大罐法兰结合螺丝。

切勿强拉对位。

装后仍按前述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