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709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文档格式.docx

答案 “怨”“消”。

“怨”意为哀怨,笛声、歌声哀怨关山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关山难越;

“消”为消失、消散的意思,妆容被尘埃渐渐抹去,突出路途的遥远与艰辛。

2.(2016·

大同高三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

(2)题。

夏日三首平(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这首诗是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

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

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诗人对清净、安宁的生活的喜爱)、清闲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间相争)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案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

“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3.(2016·

赣州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

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作答。

答案 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意境凄凉,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衬托作用。

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

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字字写景,又字字传情。

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2016·

鹤岗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1)~

(2)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

平江百花洲:

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②王程:

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结合一、三两联)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结合二、四两联)

(2)赏析诗句“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答案 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

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

5.(2016·

桂林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

(1)~

(2)题。

途 中

赵汝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本诗写了哪些“途中”所见景致?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答案 “途中”所见景致:

雨后云开天晴,燕戏花下,鸠鸣树梢,江面帆影隐隐可见,山舍机杼微微可闻,水边柳丛传出几声莺啼。

诗人情趣:

醉心自然,热爱春天。

(2)请对本诗颔联“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作简要赏析。

答案 本联运用了融情于景和拟人写法,生动地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

春花之下,双燕正在教育儿女,一家子其乐融融;

树梢之上,雄鸠正在呼唤雌鸠,夫妻俩情意绵绵。

画面既富于自然生机,也似染上人间温情,充分体现了自然风物的可爱,寄寓了诗人热爱自然、赞美春天之情。

6.(2016·

西安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

(1)~

(2)题。

独秀峰①

袁 枚

来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④焉。

【注】①独秀峰:

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来龙去脉:

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③南斗:

星宿名,在南天。

④伤:

妨碍。

(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感和勃勃生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

(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

答案 作者的处境:

像独秀峰一样孤独(孤立)。

作者的心境:

有恪守正直秉性,甘愿特立独行,不因孤独而伤感,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坚毅(积极乐观、向上进取);

有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

7.(2015·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

(1)~

(2)题。

好事近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炼字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前两句勾勒出作者“高卧”船头而“仰看”映入江中的山色时的画卷,不难看出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

后一问为炼字题,“插”为动词,有尖锐之感,诗中是山峰映在水中的意思,这更突显了山峰的尖峭、挺拔。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

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前句“仔细乱篙撑处”可以看出诗人在观看竹篙插入江水时的景象,“悬崖”“崩坼”的意义均与山峰有关,“崩”为“倒塌”,指“悬崖”倒映在水中陡峭的山影;

“坼”为断裂,指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江水的涟漪而变得散乱的景象。

答案 “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8.(2014·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

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本题属于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表现“早”的,紧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比如“一点灯残”“鸡唱”“白草”“微有路”等来解读这个“早”字,也就是关键方法,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即可。

再者,要联系题目进行解读。

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

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语言,重点考查炼字。

首先要对“背”在本句中的含义进行解释,然后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大雁是思乡的情感符号,大雁在返回自己的故乡,而诗人却“背雁行”,二者形成对比;

再联系诗歌最后一句,诗人在“客塞城”,即客居边塞之城,再联系诗人的情感“愁”,应为思乡之愁,联系上文“一点灯残”即启程,路途上“飞雪”,一人独行,去的目的地为“塞城”,可见旅程艰辛。

联系这些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

(1)~

(2)题。

偶 见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答案 这首诗的“诗眼”是“恨”(春恨)。

作者于深山曲路上忽然见到灿烂的桃花,但很快天色渐晚,如此灿烂的桃花纵然快马加鞭和时间赛跑,也是挽留不住的;

由桃花短暂联想到春光短暂,美景难留,而作者却还在到处漂泊,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2)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

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

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

(2)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 ①网,有网子、网罗之意。

②丝丝的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

③诗人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1)~

(2)题。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 “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的狂放之态。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 原句好。

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

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

“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

“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

(2)题。

黄氏延绿轩

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

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解析 叠音词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三:

一是能突出景物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二是具有抒情性;

三是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

在了解了叠音词的共同作用后,再结合诗歌本身来理解其具体的表达效果。

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

“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

“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

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

答案 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

同时,叠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

(2)请赏析“一时放春入”一句。

解析 赏析语句一般应从运用的技巧、描绘的景象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欣喜(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

(1)~

(2)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

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意对即可)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

(1)~

(2)题。

骤 雨

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案 “骤晴”写雨来得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