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510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文档格式.docx

21.鲁迅先生讲:

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史。

22.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美学家莱辛:

“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这个论点建立了,必然的结论就是:

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追求的东西,如果和美不相融,就该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融,也至少必须服从美。

23.俄国19世纪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

现实的美只有内容,而艺术则把它熔化在优美的形式里,因此绘画优于现实。

24.齐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25.德国启蒙学者温克尔曼:

“希腊艺术的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26.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27.席勒,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

“当狮子不为饥饿所迫,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了享受。

28.斯宾塞,19世纪英国哲学家。

他认为:

“人作为高等动物比起低等动物来有更多的过剩精力。

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他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他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机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29.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

“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为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或作练习。

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

30•爱德华•泰勒,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其在《原始文化》中

术”的理论主张。

31.弗雷泽: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金枝》书中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32.托马斯•门罗,美国著名美学家,著有《艺术的发展及其文化史理论》。

33.希尔恩,艺术史学家,著有《艺术的起源》。

34.科林伍德:

美国著名史学家。

《艺术原理》:

“可是巫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似是既强烈而又切近的,巫术活动总包括着象舞蹈、歌唱、绘画或造型艺术等活动。

35.《毛诗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与“表现说”近似)

36.克罗齐,意大利美学家。

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37.科林伍德:

“巫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38.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即“表现说”)。

39.苏珊•朗格,美国当代美学家。

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活动的实质就在于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生命的符号形式。

40.恩格斯指出: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41.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

42.《尚书》中所谓“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43.孔子: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关于美育

44.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看成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45.列夫•托尔斯泰:

听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

“我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

46.贺拉斯:

古罗马美学家。

明确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47.《乐记》提出“乐者乐也”、“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48.王国维,清代学者,在中国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

49.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

也。

50.斯托洛维奇,苏联著名美学家,著有《审美价值的本质》。

51.在日本,近年来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并称为三大科学。

52.马克思: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因此,“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53.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54.列宁曾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55.克鲁伯和克拉克洪,美国文化学家,著有《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

56.泰勒《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定义”,他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57.卡岗,前苏联美学家。

“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因为“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只有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

58.超现实主义,就是以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柏格森把所谓“生命冲动”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是由这种神秘力量派生出来的,他从唯心论和神秘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超现实”。

59.今道友信,日本著名美学家。

他认为,东西方艺术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西方古典艺术理论是模仿与再现,近代发展为表现;

而东方的古典艺术理论是写意,即表现,关于再现的思想却产生于近代。

60.曹操《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1.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2.克莱夫•贝尔,英国著名美学家,著有《艺术》一书,被看作是现代派艺术理论的柱石。

关于艺术,他的著名命题是“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艺术和宗教都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科学则属于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

63.马克思指出: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正象它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人民的鸦片”。

64.丹纳:

法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著有《艺术哲学》,他认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时代、种族、环境密切相关。

65.大诗人大毛拉加拉善丁・鲁M的名著《玛斯纳维》在伊斯兰教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和《圣训》。

66.波尔卡:

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

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

其音乐特点为节奏快速、活泼,二拍子,在第二拍的后半拍停顿一下。

十九世纪中叶风行于欧洲。

斯美塔那最先用之于歌剧和器乐创作中,如《被出卖的新嫁娘》和《我的祖国》中的波尔卡。

67.《毛诗序》提出了“教以化之”理论,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要“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种观点重视的是艺术的教育功能。

68.小仲马:

“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探讨社会道德问题便成为他创作《茶花女》的主旨。

69.鲁迅在批评宋人小说时说:

“宋时理学极盛一时,因之把小说也多理性化了,以为小说非含有教训,便不足道。

但文艺之所以为文艺,并不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

70.汤川秀树: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古希腊,不但直觉和抽象是完全和

谐的和处于相互平衡中的,而且也不存在科学远离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那种事情。

所有这些文化活动都是和人心很靠近的。

”他认为,“现代科学文明的问题就在于此——人们似

乎普遍感到科学远离了哲学和文学之类的其它文化活动。

71.李政道:

关心音乐与物理、音乐与心理的关系。

发起组织“93北京科学与艺术研究会”,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特征及相互影响,促进科学界与艺术界的交流。

72.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

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

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400年;

从第一次实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50年;

下一步是什么?

某些新形式媒介正在地平线上出现。

关于艺术创作

73.马克思在论述生产过程时说:

“这里要强调的主要之点是:

‘无论我们把生产和消费看

作一个主体的活动或者许多个人活动,它们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最实际的起点,因为它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

消费,作为必需,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存要素。

'

74.福楼拜:

法国小说家。

在写到包法利夫人自杀的时候,作家自己仿佛也尝到了砒霜的滋味。

75.马克思说:

“生产即创造的行为”。

76.戏曲评论家在评论梅兰芳表演艺术时认为他这双手是“会说话的手”。

7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把画竹(即艺术创作)的过程比喻为“三竹”,即“眼中之

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78.金山:

我国著名电影演员。

他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

思想、生活、技巧。

他认为:

“生活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没有广阔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想要进行艺术创作,就好比缘木求鱼,必然事与原违。

79.北京人艺:

“把自己对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体验生活的方法和收获,视为第一位的经验”。

80.托尔斯泰: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同样可以这么说,一般讲来,我的男女主人公翁都作着我所不希望的事情,他们所作的是现实生活中他的所必须作的和现实生活中所常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我想要的事情”。

81.绘画史上流传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讲曹仲达的人物画,挺劲有力,画中人物衣衫紧窄贴肉身,即所谓“曹衣出水”;

而吴道子的人物画,神采飞扬,画中人物衣服宽松、裙带飘举,富有运动感,即所谓“吴带当风”。

82.邓肯:

追求身、心、灵三者的有机结合,强调以舞蹈来展示人们的生命力,被誉为“现代舞蹈之母”。

83.冈察洛夫:

“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

84.托尔斯泰认为全部创作的本质,无非就是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85.苏里科夫,著名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女贵族莫洛卓娃》。

86.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87.王蒙:

“我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求助于自己的头脑,而且要求助于自己的心灵,而且要求助于自己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每一根末梢神经”。

88.阿•托尔斯泰:

“艺术家汲取现象……一旦创作时刻来临,感受过的现象的痕迹,便会象盘子里的盐那样凝聚起来”。

89.金山谈体验:

“没有体验,无从体现;

没有体现,何必体验;

体验要真,体现要精;

体现在外,体验在内;

内外结合,互相依存”。

90.郑板桥画竹: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因而磨墨展纸,落墨倏作变相,”使“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

91.冼星海谈作品《风》,借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92.黑格尔: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

“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93.高尔基:

“想象在本质上也是对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

94.舒曼:

“音乐家的想象力愈丰富……他的作品就愈能感动人,吸引人”。

95.李斯特:

音乐之所以被人称为最高的艺术,“那主要是因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96.扎哈罗夫,苏联著名舞剧编导。

认为舞蹈无非就是通过一定的人体动作来表现思想和感情。

97.《西厢记》中的名句: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98.黑格尔重视艺术技巧在创作中的作用:

“……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种熟炼技巧,才可以驾驭外在的材料,不至因为它们不听命而受到妨碍”。

99.曾巩《墨池记》中记载,王羲之与“临池”。

另一种说法,东汉的草圣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

100.古人绘画十分强调:

“以意运笔”,“意在笔先”,“以心运手”等。

10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著名戏剧家,体验派艺术的代表人物。

口号是“我就是角

色”。

102.哥格兰,法国演员,表现派艺术代表人物,口号是“我是在表演”。

103.盖叫天谈京剧中的“一戳一站”,把三个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

“周瑜骄,吕布贱,只有赵云是不骄不馁,敢作敢当的好男儿”。

104.巴尔扎克:

同自己创造的人物形象吵起来:

“你这个混蛋,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

105.黑格尔说:

“哲学方式对于艺术家是不必要的”。

106.别林斯基:

“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107.罗丹创作《巴尔扎克像》:

“一件真正完善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

为什么?

108.安格尔:

“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

关于灵感:

109.钱学森:

“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

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创造思维中的‘灵感'

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方式。

”110.德诺克利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下所作成的诗句,当然是美的”。

111.柴可夫斯基:

“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

”112.黑格尔: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长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113.朱光潜: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涌现于意识”,“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114.阿•托尔斯泰:

“艺术家那架心理的、智慧的、感情的机器,现在还没有研究明白,将来有一天会把它研究明白的”。

关于风格

115.布封:

法国文艺理论家。

“风格即人”。

116.曹丕:

《典论•论文》。

“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的独特气质,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更是以大量艺术家的例子来论证。

117.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指出:

“不是画的肉体,而是画的神秘的、虔诚的、温柔的心灵”,在作品中流露出“深刻的宗教情绪”。

118.哥德:

“艺术要通过一个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119.传统画论讲“墨分五彩”,就是讲用墨具有焦、浓、重、淡、清五种不同色度。

这是文人画的色彩理论。

120.中国画技法:

钩、勒、皴、点等笔法;

烘、染、破、积等墨法,工笔、写意、白描等传统画法。

关于艺术作品

121.克罗齐:

意大利美学家。

认为艺术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形态,美学就是艺术的语言分析,艺术与语言是统一的。

“表现说”的代表人物。

122.罗兰•巴尔特,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

他认为文艺理论家在着重研究叙事作品中结构和模式问题的同时,也对语言符号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23.卡西尔和苏珊•朗格是哲学符号学的创始人。

苏珊•朗格进一步发展为符号学美学,

写下了《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

她认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

造”,就是说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124.黑格尔: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艺术作品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125.杜夫海纳,法国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

认为艺术作品分为感性、主题和表现三层。

126.王僧虔,南齐书法家,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127.张怀瓘,唐代书法家、书论家,他把艺术分为神、妙、能三品,认为“风骨神气者居上”。

128.司空图,唐代诗论家。

提出诗歌应当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12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130.黑格尔: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131.列夫•托尔斯泰:

“在真正的艺术作品——诗、戏剧、图画、歌曲、交响乐里,我们

不可能从一个位置上抽出一句诗、一场戏、一个图形、一小节音乐,把它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而不致损害整个作品的意义,正像我们不可能从生物的某一部位取出一个器官来放在另一个部位而不致毁灭该生物的生命一样。

132.黑格尔:

“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

”“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因此,使这最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现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情感。

133.毕加索,西班牙著名画家,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这幅画把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熔于一炉,在这幅画中,他调动各种技法,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和任意组合的手法;

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手法,全画只用黑、白、灰三色,强调悲剧的气氛和复杂的象征。

134.别林斯基:

“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

135.《乐论》: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136.白居易:

认为艺术必须依靠情感来打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37.巴尔扎克:

“艺术却是思想的结晶。

138.列宁听完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说:

“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

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

关于典型与意境:

139.黑格尔:

“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生气的总和。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

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点。

140.别林斯基:

“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这典型性。

——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这就是作者的文章印记。

”]

141.恩格斯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应当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高度有机

的统一体,“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

个'

”。

为了真正地塑造好典型,就需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2.唐代司空图提出“韵味说”。

143.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强调了艺术创作中情随景迁的现象。

14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145.南朝画家宗炳著有《画山水序》,认为画山水时应当“应目会心”,达到“万趣融其神思”。

146.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艺境》。

147.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和“四君子”是指梅,寓意高洁;

兰,寓意静逸;

竹,寓意坚贞;

菊寓意孤傲。

148.王夫之: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之情也”。

149.郑板桥常以诗、书、画三者统一于画面,《风竹图》画面上的题诗清楚表明了他的精神追求: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

关于艺术鉴赏

150.伊塞尔(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151.科林伍德:

英国著名学者。

“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它艺术‘也是如此'

”152.丰子恺在《艺术修养基础》一书中,专门论述了各个艺术门类的不同鉴赏方法。

153•鲁迅:

“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

154.郭沫若说:

谈《离骚》,少时,“不曾感得甚么”,成人后,“称道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天才的作者。

155•郁达夫:

“文艺鉴赏的偏爱价值,完全是一种文艺鉴赏者的主观的价值……但在爱好文艺的鉴赏者中,却是很普通的一种心理。

156.皮亚杰:

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代表人物。

157•布洛: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距离说”的代表人物,认为审美感发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心理距离”,就是排除实用的或功利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审美心境欣赏对象。

158•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最先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的高级心理活动,他研究了联想形成的过程及其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创立了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

159.列夫•托尔斯泰:

“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160.夏夫兹博里,17世纪英国美学家:

“眼睛一一看到形状,耳朵一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161.普列汉诺夫:

“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觉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快感。

162.克罗齐,意大利近代美学家,宣扬“直觉说”,认为直觉就是表现,就是艺术,就是一切,根本否定理念、想象等美感中的作用。

163.鲁迅认为美感的特殊性的确表现为直接性,但这种直觉能力中也潜伏着理智性和功能性。

“……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164.费尔巴哈认为“画家也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可见的对象物给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绘出给他的耳朵所造成的印象,我们不仅观赏其景色,而且,也听到牧人的吹奏,听到泉水在流,听到树叶在颤动”。

165.鲁迅:

“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若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

166.马斯洛,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的构建者。

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

167.康德认为想象力“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

168.宗白华在论述艺术的境界时指出: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