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1457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2Word文档格式.docx

A.SiO2B.Al2O3C.SO3D.Na2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8.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SO2、H2、具有还原性,故浓硫酸不能干燥SO2、H2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

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9.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物质一定有CaCO3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稀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Cl-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不一定有Ba2+

10.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先加入硝酸酸化待测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一定有I-

B.加入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D.焰色反应黄色火焰,一定有Na+,没有K+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2.气体M可能由H2S、SO2、C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M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若将M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出现白色沉淀,现要求对气体M

的成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SO2、CO2B.一定含有SO2,可能含有CO2、N2

C.一定不含H2S、CO2D.可能含有CO2、H2S、N2

13.FeS2与酸反应时生成H2S2,H2S2与H2O2相似,易分解。

实验室用过量稀硫酸与FeS2颗粒混合,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H2SB.SC.FeSD.FeSO4

14.将碘水滴入

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将溴水滴入

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元素对应原子的得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D.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5.某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

ClO->

SO

>

I2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还原性

C.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16.如图所示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通入干燥的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

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是()

A.浓硫酸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D.浓

溶液

17.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

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反应中共消耗Zn97.5g

C.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

1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二、实验题

18.已知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C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__(填“蓝色”或“红色”)

(3)B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填“漂白性”或“还原性”)

(4)为防止SO2污染环境,D中可选用___________(填“NaOH”或“H2SO4”)溶液

(5)D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A装置中Cu与浓硫酸加热可产生SO2)探究SO2的性质(实验前已事先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查阅资料得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

(3)加热时,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打开K1,关闭K2,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

装置C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为了证实该过程中SO2已被氧化,具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5)关闭K1,打开K2,用酒精灯加热装置A,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

b.BaCl2溶液与硫酸蒸气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

(6)将装置A中产生的SO2气体通入足量双氧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66g沉淀。

据此推知S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mL(标准状况)。

20.下图是实验室浓硫酸和亚硫酸钠混合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

(1)⑥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烧杯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②中的实验现象证明SO2有___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褪色,证明SO2有___________性。

(6)⑤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浑浊,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A正确;

B.S可以与热的碱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可以达到目的,B正确;

C.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化合时,只能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S与Fe、Cu反应,生成FeS、Cu2S;

氯气的氧化性较强,把变价金属氧化为最高价,C正确,

D.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化合时,只能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S与Fe、Cu反应,生成FeS、Cu2S;

氯气的氧化性较强,Cl2与Fe、Cu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化合物FeCl3、CuCl2,D错误;

故选D。

2.D

①硫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晶体,故错误;

②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故正确;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故正确;

④硫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故错误;

故①④错误;

故D符合;

3.B

A.稀硫酸中的H为+1价,有氧化性,但不具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错误;

B.浓硫酸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浓度变小,正确;

C.稀硫酸没有脱水性,不能使蔗糖脱水,浓硫酸能使蔗糖脱水,错误;

D.SO2溶于水,得到亚硫酸,SO3溶于水才能得到硫酸,错误;

故选B。

4.D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可以是HCl,A错误;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也可以是SO2,A错误;

C.反应没有条件(加热450℃,催化剂)不能生成SO3,A错误;

D.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其是一种酸性氧化物,D正确;

5.C

A.根据关系:

SO3~2e-,得转移电子=2n(SO3)=

,即0.4NA,A错误;

B.若2molSO2与1molO2完全反应,则生成2molSO3,但由于SO2与O2反应为可逆反应,2molSO2不可能完全转化,故生成物SO3小于2mol,B错误;

C.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由于SO2与BaCl2不反应,故生成的沉淀只有BaSO4,C正确;

D.由于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与溶质有关的物质的量,D错误;

故答案选C。

6.D

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铝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即SO3+H2O=H2SO4,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属于强碱,即Na2O+H2O=2NaOH,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7.B

A.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用干抹布擦去,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不做任何处理,故A错误;

B.氯气有毒,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肥皂水显弱碱性,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故B正确;

C.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由于酒精密度小于水,则不能够用大量水扑灭,故C错误;

D.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等,则不能用水灭火,加入沙土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选B。

8.A

A.浓硫酸和铜片发生反应:

,反应中硫酸部分转变成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部分转变成硫酸铜表现酸性,故A正确;

B.浓硫酸和二氧化硫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的化合物,没有中间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浓硫酸能干燥SO2,故B错误;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表现浓硫酸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

A。

9.D

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有很多物质,如Na2CO3、Na2SO3、KHCO3等,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也可能含Ag+,错误;

C.加入盐酸就引入了Cl-,错误;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不一定有Ba2+,也可能含Ca2+,正确;

10.A

A.加入硝酸酸先排除其他阴离子影响,黄色沉淀为AgI,可知溶液中含I-,故A正确;

B.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不能确定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等,故B错误;

C.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可有SO

或是氯离子中的一种,故C错误;

D.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观察火焰颜色,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所以通过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为黄色,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钾元素,只是颜色被钠的黄色覆盖了,观察不到,因此不能判断是否含钾元素,故D错误;

11.D

A.硫燃烧生成SO2,A不符合;

B.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沉淀和氢气,B不符合;

C.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C不符合;

D.在加热的条件下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然后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生成碳酸钙和亚硫酸钙,D符合;

答案选D。

12.B

气体M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含有SO2,SO2和H2S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H2S,气体M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CaSO3或CaCO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N2也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综上所述,一定含有SO2,可能含有CO2、N2,一定不含H2S。

故正确答案为B。

13.C

由题意知,FeS2颗粒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过硫化氢,即FeS2+H2SO4=H2S2+FeSO4,H2S2类似于H2O2,易分解,H2S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2S气体和单质S,即H2S2=H2S↑+S↓,则不可能生成的是FeS,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将碘水滴入

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I2+S2-===S↓+2I-;

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发生反应Br2+2I-===2Br-+I2,两个反应里S2-离子和I-离子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元素对应原子得电子能力与离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相反,则元素对应原子的得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答案选D。

15.A

【分析】

滴入少量NaClO溶液,溶液立即变蓝,ClO-将I-氧化成I2,本身被还原为Cl-,说明ClO-的氧化性强于I2,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I2将Na2SO3氧化成Na2SO4,本身被还原成I-,推出I2的氧化性强于Na2SO4,据此分析;

A.根据上述分析,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的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即氧化性顺序是ClO->I2>SO

,故A说法错误;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I2将Na2SO3氧化成Na2SO4,I2本身被还原成I-,体现Na2SO3的还原性,故B说法正确;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加入NaClO溶液,NaClO将I-氧化成I2,使淀粉变蓝,故C说法正确;

D.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Na2SO3氧化,Cl2中Cl原子被还原成Cl-,氯水褪色,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16.B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湿润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据此分析;

A.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氯气通过B进入C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当关闭B时,氯气通过装置D,从装置D中逸出的气体还是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氯气通过B进入C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当关闭B时,氯气通过装置D,从装置D中逸出的气体为湿润的氯气,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B符合题意;

C.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氯气通过B进入C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当关闭B时,氯气通过装置D,氯气被吸收,红色布条不能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

D.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氯气通过B进入C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本身被还原为Cl-,当关闭B时,氯气通过装置D,没有气体逸出,红色布条不能褪色,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B。

17.C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mol,浓硫酸中n(H2SO4)=18.5mol/L×

0.1L=1.85mol,浓硫酸中n(H+)=2n(H2SO4)=1.85mol×

2=3.7mol,反应后溶液中c(H+)=0.1mol/L,则参加反应n(H+)=3.7mol-0.1mol/L×

1L=3.6mol,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ZnSO4+H2↑,设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x,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H原子守恒、气体的物质的量列方程,x+y=1.5,4x+2y=3.6;

解得x=0.3,y=1.2;

所以二氧化硫、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1.2mol,再结合题目解答。

A.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故A正确;

B.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消耗m(Zn)=1.5×

65g/mol=97.5g,故B正确;

C.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二氧化硫和氢气的体积之比=0.3mol:

1.2mol=1:

4,故C错误;

D.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0.3mol×

(6-4)+1.2mol×

(1-0)=3mol,故D正确;

18.酒精灯红色漂白性NaOH防倒吸

A为SO2的发生装置,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验证其漂白性;

通入到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最后用碱性溶液吸收尾气并防倒吸。

(1)仪器a为酒精灯,故答案为:

酒精灯;

(2)SO2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故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

红色;

(3)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

漂白性;

(4)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故答案为:

NaOH;

(5)SO2易溶于水,装置 

中倒置漏斗作用是防倒吸,故答案为:

防倒吸。

19.分液漏斗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及防倒吸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品红溶液褪色SO2+I2+2H2O=4H++2I-+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SO2已被氧化BaSO4b448

A中发生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打开K1,关闭K2,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中发生反应SO2+I2+2H2O=4H++2I-+

,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关闭K1,打开K2,BaCl2溶液与硫酸蒸气反应生成BaSO4沉淀,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由此分析。

(1)根据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SO2有毒,污染空气,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置干燥管也可以防止倒吸,装置D和F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及防倒吸;

(3)加热时,装置A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反应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4)打开K1,关闭K2,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所以B中的现象是品红褪色;

装置C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说明碘分子与二氧化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I2+SO2+2H2O=H2SO4+2HI,所以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是H+、I-和

为了进一步实验证实了该过程中SO2已被氧化为

,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5)关闭K1,打开K2,用酒精灯加热装置A,观察到E中发生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BaSO4难溶于盐酸,BaSO3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所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BaSO4;

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所以BaCl2溶液可能与硫酸蒸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

也可能是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被装置内的O2氧化生成H2SO4,H2SO4再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b;

(6)根据硫元素守恒有关系式SO2~BaSO4;

设SO2的体积是VL,根据SO2~BaSO4,n=

=

,解得V=0.448L=448mL。

20.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氢氧化钠溶液变红漂白产生淡黄色沉淀2H2S+SO2=3S↓+2H2O还原SO2+Ca2++2OH-=CaSO3↓+H2O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在⑥中反应生成SO2,SO2是酸性氧化物通入①石蕊中会使石蕊变红,SO2具有漂白性能使②中品红褪色,SO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硫化氢,在③中生成淡黄色的浑浊,SO2具有强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④中溶液褪色,SO2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多余的SO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1)⑥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反应为: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末端烧杯中盛氢氧化钠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氢氧化钠溶液;

(2)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中石蕊溶液变红,故答案为:

变红;

(3)②中的实验现象证明SO2有漂白性,故答案为:

漂白;

(4)③中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可观察到溶液中产生淡黄色的沉淀,故答案为:

产生淡黄色沉淀;

2H2S+SO2=3S↓+2H2O;

(5)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该过程表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答案为:

还原;

(6)⑤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浑浊,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Ca2++2OH-=CaSO3↓+H2O,故答案为:

SO2+Ca2++2OH-=CaSO3↓+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