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小学生心理辅导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辅导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自我接纳与自信;
(3)在辅导过程中学习对内心的自我觉察;
(4)克服完美主义,做一个不断成长的人。
7.心理辅导教师个人成长的重大课题:
(1)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
(2)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
(3)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未完成事件指个人生活中在情感上没有处理好的事情,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
(4)高度的自觉能力;
(5)提升专业伦理水平。
8.心理辅导教师的个人成长方式与途径:
(1)通过培训促进个人成长;
(2)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
(3)通过研究促进个人成长;
(4)通过辅导实践自我探索;
(5)通过成长小组成长;
(6)督导与继续培训;
(7)自己接受心理辅导。
9、枯竭的发生阶段有:
第一阶段:
热情第二阶段:
停滞
第三阶段:
失望第四阶段:
淡漠
10.简述心理辅导教师自我心理保健途径。
答:
(1)认知调整(正确的看待自己)
(2)生活调整(个人生活与专业工作的平衡)(3)创造与学习(辅导者保持对人、人生、生命高度的好奇与热情,创造性地进行非常人性化的工作;
把握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把当做是一张生命活力的充电和生涯发展的投资,而非体制对自己的强制性要求,是保持自身活力的有效途径)
11.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
(1)心理活动的动力:
心理能量
(2)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内容;
潜意识是个体不能自觉的精神生活,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所构成。
精神分析的实质就在于揭示潜意识,使其进入意识领域,使来访者得到领悟,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3)人格的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4)人格的发展: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
(5)神经症与焦虑
(6)自我防卫机制:
自我防卫机制含义:
指由一定的动机所发动,目的在于避免心理上的紧张、痛苦、不快以及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心身疾病、神经症和精神病。
否定:
对不愉快的事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合理化:
以表面上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不良或错误行为。
酸葡萄和甜柠檬:
贬抑自己追求不到的东西或美化自己的不如意。
12、精神分析疗法在当代的发展——————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指满足需要的事物,或指一个人的感觉或驱动力的对象或标的物。
客体可以和他人互换,他人则指被儿童认定重要,而且在长大后会有密切关系的人。
客体关系就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
人格的形成来源于个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特征。
发展阶段摘要
茉勒(Mahler,1986)是客体关系理论演进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研究集中在探讨幼儿三岁前与母亲之间的互动情形。
她认为,个体一开始是处于心理上跟母亲融合的状态,然后再逐渐分离。
融合状态时未了结的危机与残留物,以及跟母亲分离的过程,对后来所建立的关系有深远的影响。
往后生活中的客体关系,均源于儿童想寻求跟母亲再度联结。
客体关系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后的前三、四个星期内,茉勒称为「正常性婴儿自闭」。
此时,婴儿反应的对象是生理紧张状态多过心理历程。
婴儿在许多方面无法区分自己与母亲,婴儿只知觉到部分胸、脸、手、嘴而非完整的自我。
在此状态下,没有完整的自我,也没有完整的客体。
当成人出现缺乏心理组织与自我意识的最极端情形时,也许可以想成是滞留在这一最原始的婴儿期。
第二阶段称为「共生」可辨认的期间是从出生后的第三个月至第八个月。
此时婴儿还是非常依赖母亲。
母亲或主要的照顾者很显然是同伴,而不只是那种可替换的角色。
婴儿似乎期望着在情绪上与母亲维持高度同步的状态。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精神异常跟未能跨越共生阶段的牵绊有关。
第三阶段始于出生后的第四或第五个月,因此跟第二阶段有重叠处。
她称「分离/个体化」历程。
这当中还若干个次级阶段,经历后则逐渐脱离共生阶段的相依关系。
在这段区别的阶段,幼儿体验到与重要亲人的分离,便仍会投向他们以确认这种经验,并寻回舒适的感觉。
就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婴儿感到矛盾,例如,学走路的幼儿会骄傲的走开,但一会儿又急忙投回父母的怀抱。
幼儿培养意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就像是会赞美人的镜子,适度的提供赞美会形成健康的自尊。
幼儿如果没有机会去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或缺乏机会能够一方面把别人理想化,另一方面又能以自己为骄傲的话,则可能会形成自恋性格异常与异常自尊。
问题自恋人格的特征是夸耀与膨胀自己的重要性,对别人的态度倾向于剥削利用,这些都是为了掩饰脆弱的自我概念。
这样的人喜欢宣传自己,寻求别人的赞扬与注意,常不切实际地夸大个人的成就,并有强烈的自我吸收倾向。
肯柏格(Kerberg,1975)认为,自恋者与人互动时,注意力只放在自己身上,强烈需要别人的赞扬、矫情、会利用别人,有时会与别人建立寄生关系。
柯哈特则形容这种人会时常感受到自尊受到威胁,并有处于死寂的感觉。
「边缘」的情况也是根源于分离/个体化这段期间。
具有「边缘人格异常」的人会在发展至分离阶段时遭到母亲的抗拒。
换言之,幼儿已超越共生阶段,但母亲无法忍受幼儿个体化的进行。
这种人格异常的特征是情绪不稳、易怒、自我破坏行为、情绪变化大。
他们通常会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幻想破灭,不过其中有时也会有愉悦的感受。
肯柏格描述这种人格异常的特征包括:
缺乏清楚的身份感,对别人没有深刻的了解,冲动控制力不佳,以及无法容忍焦虑。
第四阶段是对自我与别人的认知逐渐稳定。
这种发展通常要等到幼儿满三岁才会开始(Hedges,1983)。
此时,能更完全地了解自己与别人是分开的。
在理想的情况下,幼儿会开始与外界建立关系,而不会恐惧失落自己的个体感,并且可能进入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恋亲情结之竞争幻想中,这也是精神异常的一项根源。
13.精神分析理论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技术:
结构化(保持多方面的稳定(地点人员收费),使之产生安全感)
自由联想(潜意识——意识)
解释
梦的解析
阻抗
移情的分析:
“移情”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带入到现实生活中的人身上,或者人与人的关系中。
14.罗杰斯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最初叫“非指导性治疗”,在20世纪50年代末定名为“来访者中心理论或来访者中心心理治疗”,后来又改成“以人为中心疗法”。
15、行为疗法的技术和方法比之精神分析疗法等治疗理论来说,更适合于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16.理性情绪疗法简介
理性疗法是AlbertEllis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理性疗法适用于各种神经症和某些行为障碍的病人。
17.理性情绪疗法人性观:
•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情绪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人具有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
18.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概念:
1.ABC人格理论:
A指一件事或某个人的一个行为或态度;
B指对A产生看法评价的标准
C因B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2.理性与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是客观的,会导致对事件产生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非理性信念是不客观的,会导致人们对所遭受的事情错误而极端化的思考方式和带来不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特点:
糟糕可怕;
不能忍受;
过度概括化;
自我贬低。
3.情绪困扰:
是非理性信念导致的。
非理性信念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
自创。
19、理性情绪疗法的辅导方法:
1.辅导目标:
(改变来访者的价值观)
首先尽量减少来访者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或潜伏倾向,进而协助来访者培养一种更实际、更宽大和合理的生活哲学;
其次,减低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和别人的倾向,教导来访者有效处理未来的困难。
2.辅导员的角色:
辅导者比较主动,甚至是去“教导”来访者,完全是一种教育者的角色;
辅导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变得非常远;
同时也强调对来访者的接纳,称为“完全的接纳和容忍”。
3.辅导步骤:
(1)教导来访者理解abc理论;
(2)界定非理性信念,要求来访者面对;
(3)向来访者挑战,要求他为自己的信念辩护,证实其真实性;
(4)向来访者显示哪些信念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合理的是荒谬的,让他明白哪些想法是无谓的,只会徒增个人的烦恼;
(5)协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合理的信念取代原来的;
(6)教导来访者如何做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思考,以期他今后可以减少不合理信念和不合逻辑的推理和演绎。
20.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技术:
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
包括质疑式与夸张式,最后让来访者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很荒谬,是不可取的。
(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这一方法。
)
(2)合理想象技术:
进入某一情境中体验在这情境下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而后帮助他改变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会适当的情绪。
体会思维与情绪的关系。
(3)认知家庭作业:
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21、心理辅导目标的不同层次?
考瑞主张将不同的目标放在一条连续线上,次序的排列上是从一般的、世界性(人类性)的和长远的目标到特别的、具体和短期的目标。
这个维度上,可以将辅导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终极目标。
是辅导员难以觉察但实际上影响着辅导过程的目标。
这一目标不以来访者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为目标,而是引导来访者走向某种生活或成长之路。
(2)中程目标。
是辅导过程中与来访者共同商定的目标。
中城目标通常是在与来访者初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辅导契约。
(3)直接目标。
在辅导过程中,通常需要完成一些渐进的具体目标,这就是直接目标。
直接目标的成功是为了达成中程目标中的每一个步骤。
22、辅导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1)辅导员对中程目标的意识较为清楚,对直接目标有所忽视。
(2)忘记了中程目标,每一次会见中都忙于应付来访者临时提出的问题,好像有直接目标,但缺乏与达成中程目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使得整个辅导过程杂乱无章。
23、一个更大的问题是:
辅导员忽视了终极目标的存在。
(1)不能关注自身的成长讲恩清理自己的问题,将自己的问题带入辅导过程之中。
(2)在辅导过程中缺乏对自己和来访者的人性观和价值观对辅导关系影响的觉察。
(3)纠缠于具体问题和采取的策略和技巧,忽视了来访者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24、请简述有效能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
(1)同感,又称同感理解,就是辅导员体认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
要达到有效的同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来访者乐意让辅导员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而且尝试将他个人的看法和感受向辅导员传达,同时,辅导员必须对他所传达的信息抱着接纳的态度;
辅导员愿意站在来访者的位置,扮演来访者的角色,准确地感受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能够从来访者的观点和角度看待和感受事物;
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表达,辅导员必须能表达出自己对来访者的了解。
(2)尊重,把尊重的信息传达给对方,使对方能够有所感。
在尊重的表达中,温暖和关注非常重要。
(3)真诚,真诚要求辅导员在辅导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整的人,是一个“真正的我”。
(4)简洁具体。
在辅导关系中,措辞要恰当准确、简单和清楚,避免过分笼统和概括化的语言。
25、请简述心理辅导谈话中有哪些倾听与询问的技巧。
在心理辅导谈话中,倾听的技巧有六种:
封闭式询问:
不引导来访者提供很多信息,不扩大话题,而是就具体的一个需要征询的问题进行确证,常用“是不是、要不要、会不会”等形式提出,回答也很简短,可以用“是”或“否”来回答;
开放式询问:
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等形式发问;
轻微的鼓励:
是借助一些短语,或复述来访者谈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或语气词,或用点头、注视等表情来完成;
释意:
是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予以综合、整理,在反馈给来访者;
情感反映:
即“感受反映”,其中包括细微的微妙感觉,辅导员用词语来表达来访者所谈到、所体验到的感受,往往这些感受是来访者虽感受到却不曾清楚地意识到的;
概述:
完整地把来访者的语言叙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以整理过的形式向来访者表达出来。
26、请简述心理辅导谈话中影响性技巧。
解释:
指导:
自我揭示:
27、什么情况是非自愿来访者?
对辅导员常常产生不寻常的怀疑和不信任,这些来访者会认为被辅导员批评、攻击、责备或者是根本无法得到支持和鼓励,他们可能会随时中断辅导、选择不要出现在辅导员面前、避免谈论自己。
28、辅导不情愿来访者的原则?
(1)从来访者的现状着手。
如果辅导员意识到来访者的愤怒并不是对着自己而来的,避免愤怒反而就容易了;
如果辅导员能和来访者共同为继续辅导和可能需要的改变而努力,并且把重心放在来访者的经验上。
(2)接纳。
接纳一位不情愿的来访者,意味着把来访者的不情愿当成辅导过程的一部分来接纳。
29、小组辅导的种类
按小组结构和展开的特征分:
(1)开放性小组和封闭性小组
(2)结构式小组和非结构是小组
按小组的功能分:
(1)以某种核心主题为特征的结构小组
(2)以促进组员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提升生命质量的成长小组(非结构式)
(3)自助小组
30、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与实施
开始阶段:
小组的开始阶段,通常是整个小组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整个小组的发展中,也是最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
组长会花很多精力来设计第一次小组活动。
一位组长怎样开始第一次聚会,不但会成为小组的发展定下基本的格调,建立小组的常模,而且对小组今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在小组的开始阶段,建立一个具有诱发与促进功能的小组常模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常模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
支持性、真诚、开放性、不具有威胁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对质;
可以创建一个信任的气氛,处理此时此地的课题;
接纳个人及他人的感受,组长和组员提供同感的了解;
增强组员的彼此投入;
深化沟通,促进小组的发展和内聚力。
过渡阶段:
在一个小组能够开始从事有成效的工作前,通常都会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们面临家焦虑、抗拒以及矛盾冲突,而组长则帮助他们了解如何着手去处理组员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是焦虑和抗拒以及矛盾冲突不断地增加。
这些情绪随着小组的发展会被随之而来的真诚、坦率和信任所替代。
通常这时的小组成员会对自己或小组陈述或询问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焦虑。
焦虑产生于害怕让别人再超出一般公众忍耐是的程度上了解自己,也产生于害怕被评判和被误解;
焦虑也产生于对小组情境中的目标、规范、所期待的行为缺乏明确的认识。
另外矛盾冲突在小组的过渡阶段中扮演着中心角色。
这一阶段组员的行为以消极的评价和批评为特征,他们往往对其他组员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却不愿去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另一个特征是喜欢控制,小组组员努力争取权利并建立一种社会等级秩序。
往往还挑战小组组长,组员会对小组组长所认识、所感受的内容进行公开对质。
向组长提出异议、挑战,常常是组员走向自主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这一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抗拒。
抗拒是指使自己或别人避免对个人问题或痛苦体验作深入探讨,组长在此阶段怎样看待抗拒是非常重要的。
投入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探讨重大问题和采取有效行动,以促进理解行为改变。
也是小组成员们需要认识到对自己生活负有责任的时候。
在小组经历了前面的挣扎后,组员之间产生了彼此间的信任。
这时因为,组长在小组中有能力发展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
小组的士气也出现了。
大家内心的感受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建设性地处理之后,小组出现凝聚力。
组长在促进信任方面,适当地鼓励组员之间的彼此支持,并向别人表达自己对他的关注和兴趣。
强势的内聚力能促进小组中组员活动性的行为,比如自我表露、立即性、相互性、对质和冒险,以及把观念内化为行为等。
这时的小组对于组员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组员有一种“这小组是我们的”感觉。
终结阶段:
在小组的最后阶段,组长一个有益的做法是提醒组员只剩下不多的几次聚会了。
以便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组长需要协调组员面对小组即将结束这一事实。
组员对分离的情感常常采取回避和否定的形式,这需要充分地表露并进行探讨。
组长要使那些有深刻失落和哀伤情感的组员能获得公开讨论的机会;
组合也有责任使组员始终了解到结束小组的现实和意义。
在此阶段,组长要鼓励组员说出他们离开小组面对日常生活现实的恐惧和担忧。
小组组员在小组中找到了一个不必害怕被拒绝且可信任的安全畅所,他们还害怕失去这种亲密和支持,他们还担心不能同样地对小组以外的人保持信任和开放。
组长的责任是提醒这些组员,如果我们的小组是亲密、关怀、具有支持性,那时组员共同努力结果,也是组员们用行为作出的承诺。
因此他们可以在小组之外的各种关系中作出同样的选择和约定,同样也会取得成功。
组长促进组员相信:
当你自己改变的时候,你生活中其他的人往往也会有所改变。
31、请简述小组辅导中成功组长的人格特质有哪些。
(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和自信;
(3)真诚,愿意面对自己;
(4)敏感与及时地回应;
(5)温暖、尊重与关怀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及组员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与个人的力量。
32、绘画辅导概念:
33、绘画辅导的作用:
34、绘画辅导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意义:
(1)绘画是小学生的重要语言
(2)绘画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
35、小学生绘画发展有哪些阶段?
涂鸦期(1.5——4)
前图式期(4——7)
图式期(7——9)
写实萌芽期(9——11)
拟写实期(11——13)
36、一间大约25-30m2的游戏辅导室是比较理想的。
37、为什么在小学生心理辅导里要用到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自发的行为。
在游戏辅导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
通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她)还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的感觉和经验。
38、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小学里设立辅导与培训处,游戏辅导开始在小学里运用。
39、游戏辅导的主要目标:
鼓励儿童做好准备,以便去接受和受益于学校所提高学习经验。
40、现实疗法的人性观是怎样的?
(1)每个人都有一种健康的力量和成长的力量。
(2)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
(3)人虽然收环境和遗传的影响,但人的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
(4)人不会放弃原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新的行为至少要像原来行为一样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时人才原意选择新的行为。
(5)当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的时侯,其思想和情感也会随之变化。
总之,现实疗法对人性的整个看法就是:
人性中的健康力量决定了人有选择的权利,人也具有满足需要的选择方向,具有选择的能力和选择的可能性。
人对个人行为的选择终会导致心理的全面改变。
41、组长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包括哪三方面?
特殊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能力、督导协助下的小组工作经验。
42、收集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有利于认识学生个体心理与现状,为个别辅导提供依据。
(3)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心理辅导效果,及时调整辅导策略。
(4)有利于促进学生管理科学化。
43、请简述游戏辅导的原则。
(1)辅导员与孩子热情而友好相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建立一种亲密的治疗关系;
(2)辅导员应准确地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真实状态;
(3)辅导员应在治疗管子中持包容的态度,以便让孩子感到他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
(4)辅导员应注意识别孩子所表达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反馈给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获得对自己行为的领悟;
(5)辅导员应尊重孩子解决他自己问题的能力;
(6)辅导员不要以任何方式去试图知道孩子的行动或谈话;
(7)辅导员不催促辅导治疗进程,不赶任务;
(8)辅导员可以设置一些必需的限定。
44、简述游戏辅导中选择玩具及游戏器材时应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1)这些玩具和器材能够帮助儿童创造性地充分表达?
(2)这些玩具和器材能否帮助儿童充分表达情绪?
(3)这些玩具和器材能否吸引儿童的兴趣?
(4)这些玩具和器材能否帮助儿童进行探索性和表达行的游戏?
(5)这些玩具和器材能够无需指导,儿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