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7207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讲.ppt

中国新闻传播史,黄瑚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史,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

第一编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第二编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第四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949-),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十二讲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第三节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

(1)中国共产党反新闻统制斗争方针的确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在“八七会议”后由武汉迁到上海,转入地下活动,继续领导革命斗争。

为了向国统区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集团的真面目,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针锋相对地开展反新闻统制的斗争,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积极从事办报等新闻宣传活动。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整理和加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积极筹备出版对党内、对党外的报刊。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

(2)中共中央出版的地下报刊中共中央率先在其所在地上海开展“地下”办报活动,先后创刊及复刊了布尔塞维克、红旗周刊、上海报、红旗日报、无产青年、中国工人等报刊,除了中共中央外,各地各级党组织也积极开展“地下”办报活动,其中数武汉、广州等城市最为活跃。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3)布尔塞维克布尔塞维克,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秘密创刊,是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出至1932年7月后停刊。

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担任主编。

为了迷惑敌人,该刊自1929年起采用伪装封面和不断改换刊名的方式发行,曾用的化名有少女怀春、中央半月刊、新时代国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史、中国古史考、经济月刊等。

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4)红旗日报红旗日报,1930年8月15日创刊,由李求实主编,初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自第162期后改为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其前身是红旗三日刊和上海报。

红旗日报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出版的,屡遭查禁和迫害,发行人员先后被捕四、五十人,承印的印刷厂多次被封,至1931年3月8日停刊。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中共在国统区的反新闻统制斗争与地下办报宣传活动(5)左翼革命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是从创办文化批判月刊和太阳月刊开始的。

创造社主办的文化批判月刊,1928年1月15日在上海创刊;太阳社创办的太阳月刊,1928年1月在上海创刊。

利用报纸副刊进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另一重要战术。

1932年3月20日,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简称“记联”)成立。

它是在“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集纳协会”基础上成立起来的。

“记联”成立后,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团结进步的新闻界,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同时对国民党的反动新闻统制及其御用的反动新闻事业进行斗争。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

(1)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办报活动为了促进土地革命的深入、巩固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还克服物质上的重重困难,开展办报宣传活动。

1929年12月下旬,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史称“古田会议决议”),阐明了革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办“党报”与“政治简报”、“对不识字的党员读书报”等具体措施,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发展。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

(2)时事简报的出现与发展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事简报在古田会议后出现并迅速发展,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各军及各纵队均应办一统一命名为时事简报的壁报,每周编写张贴一张,用毛笔手抄,内容为国内外政治消息、游击地区群众斗争及红军工作情况。

1931年3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签发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并附有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进一步推广时事简报这一宣传形式,认为它“是苏维埃区域中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3)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报刊、通讯社在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报刊约有160余种,其中大小报纸有34种。

在这些报刊中,有图文并茂的铅印大报,也有传单式的油印小报。

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和通讯社有: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及青年实话等。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4)“红中社”的创建“红中社”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诞生。

是日,“红中社”以C.S.R.(ChineseSovietRadio的缩写)的呼号对外发布新闻,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红中社”成立后,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及塔斯社英文广播,编译刻印成“参考消息”,还利用中央机要电台和军委的电台,每天对外播发几条新闻电讯,有时也发英文稿。

“红中社”旧址,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5)红色中华的出版1931年12月11日,“红中社”编辑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

初为苏区中央政府机关报,1933年2月4日第50期起改为中央苏区党、政、工、青中央机关的共同机关报。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后,红色中华报在瞿秋白领导下继续出版发行了4个月。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报于11月25日在瓦窑堡复刊。

瞿秋白(左)红色中华(下),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6)红星报的出版红星报于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军委总政治部主办。

长征期间继续出版,改为油印,1935年8月3日后终刊,共出版124期。

1933年8月后由邓小平主编,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主编。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7)青年实话的出版青年实话是少共苏区中央局(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于1931年7月1日在江西龙岩创刊,后迁瑞金。

初为单张印刷的报纸形式,16开4版,后该为32开本的杂志形式,刊期曾为半月刊、旬刊、周刊。

陆定一、魏廷群(阿伪)等主持编务。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停刊,前后历时3年多。

1934年9月30日出版的第113期,是现存的最后一期。

青年实话深受青年读者特别是红军中青年战士的欢迎,开始发行8000份,第三卷后增加到3万份。

青年实话,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一节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深入农村(8)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一)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人民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创建的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

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是在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起步的。

(二)它使中国新闻事业破天荒第一次深入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

(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出版新闻事业,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始。

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闻事业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

(1)中国共产党重建党报系统的指示1939年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一个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报刊系统,重点办好党的机关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

(2)中共中央党报系统在延安的建立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兼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三日刊。

在此前后,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一批新报刊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3)解放日报的创刊1941年5月16日,由新中华报改组而成的解放日报创刊。

该报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博古(上)解放日报(左),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4)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委机关报在其它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爱国力量在抗战初期出版了一批抗日报刊,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有抗日民主政权主办的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系统的报纸。

1939年后,一个以当地党委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在其它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遍建立,在经济等条件不够成熟的地区则着力建设一份当地党委的机关报。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一、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重建(5)群众、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胜利出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民主办报宣传活动,并积累了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丰富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报刊,最重要的是中共代表团直接领导下出版的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

1937年12月11日,群众周刊在汉口创刊。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

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二、解放日报的改版与党报工作的重要改革

(1)整风运动的兴起自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中国共产党成立20多年来党内发生的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及其流毒,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